(一)定义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不同于认识过程的一种心理过程,可以进一步说明情绪和情感的性质: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题需要之间的关系。
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这种体验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
认识过程则是对事物本身的认识。
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
轻松、愉快或沉重、悲伤都是内心体验,它不同于认识过程,因为认识过程是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反映外界事物的。
3、因为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过程,因为情绪和情感有外部表现形式:表情。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例如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愉快时,面部的微血管舒张,脸变红了;害怕时,面部的微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脸变白了。
这些变化是通过内分泌腺的作用实现的,认识活动则不伴有这种生理的变化。
(二)表情
表情是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模式。
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比如眼睛不但可以传情还可以交流思想,面部表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往手段。艺术家们往往会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绪和情感,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人们也可以用面部表情与人沟通。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模仿。
人们(和猩猩)在外表上模仿其他人的反应是常见的行为。尤其是当人们感受到他人的忧伤时,自己也会表现出忧伤的样子,这一点曾经被达尔文指出过。这种模仿可能是为了表示同情———我们都体验到了痛苦经历带来的忧伤。

身段表情(posture expression)是表情的一种。个体通过身体动作所表达出的情绪信息。如快乐时手舞足蹈。可以通过手和脚的动作识别情绪。

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言语方式表达的骑情绪,言语表情对他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言语表情已经升华为人类的艺术表演形式。
动作表情是通过眼睛、手、面部表情、肢体等部位表达情绪的方式,眼睛是最重要的表情渠道,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指眼睛能够表达人的情绪和内心状态。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练习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区别介绍:
一、词义:
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情感则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二、个体心理学方面:
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

三、特点: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扩展资料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
新生儿一个月内就出现了愉快、痛苦的情绪反应。
他们最初的面部表情具有反射的性质,而随后发生的社会性情绪反应就带有体验的性质,产生了情感。
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亲哺乳引起婴儿食欲满足的情绪;母亲的爱抚引起婴儿欢快、享受的情绪。当婴儿与母亲形成了依恋时就产生情感了。
这种依恋具有相对稳定而平缓的性质。
然而,已经形成的情感,常常要通过具体的情绪表现出来。
对成人来说也是这样,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具体情境下是通过情绪得到体现的。
一个人对祖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对敌人仇恨,这都是表达情感的情绪;而每当这些情绪发生时,又体验着爱国主义情感。
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表情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对成人的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是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的。
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起调节和整合的作用。
大脑皮层对有关感觉信息的识别和评价在引起情绪,以及随后的行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网状结构的激活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
边缘系统的结构与愤怒、恐惧、愉快、痛苦等强烈情绪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密切相关。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有机体通过情绪和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其身体的能力,使有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便于集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时,情绪和情感还可以通过表情表现出来,以便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例如,在危险的情况下,人的情绪反应使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能力的调动可以让人进行搏斗,也可以呼救。
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
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信号功能
信号功能——情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
心理学家研究了英语使用者的交往现象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
表情是比言语产生更早的心理现象,在婴儿不会说话之前,主要是靠表情来与他人交流的。表情比语言更具生动性、表现力、神秘性和敏感性。
特别是在言语信息暧昧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
所以,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它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纽带。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着的心身变化,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反映。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那么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11、情绪: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愿望或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信号)功能。
2、情感: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作为一种感受,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想联系的,历史上曾都被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指导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变化,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理解: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情感则侧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绪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为情境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就是所谓的激情);情感则以内涵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而且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2情绪(emotion)与情感(sentiments)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情绪;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情感。这一定义强调: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形式,即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某种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情绪、情感的产生是与机体的需要相联系的。如果符合人们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体验到满意、自信、喜悦、愉快等;如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就产生否定的态度体验,如憎恨、悲哀、恐惧、愤怒等。
情绪与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情感常常表示体验稳定的一面,情绪常常表示体验动态的一面。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情绪受控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已经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表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及联系是什么
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区别介绍:
一、词义:
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则是和人的 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二、个体心理学方面:
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
三、特点: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扩展资料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新生儿一个月内就出现了愉快、痛苦的情绪反应。他们最初的面部表情具有反射的性质,而随后发生的社会性情绪反应就带有体验的性质,产生了情感。
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亲哺乳引起婴儿食欲满足的情绪;母亲的爱抚引起婴儿欢快、享受的情绪。当婴儿与母亲形成了依恋时就产生情感了。这种依恋具有相对稳定而平缓的性质。然而,已经形成的情感,常常要通过具体的情绪表现出来。
对成人来说也是这样,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具体情境下是通过情绪得到体现的。一个人对祖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对敌人仇恨,这都是表达情感的情绪;而每当这些情绪发生时,又体验着爱国主义情感。
情绪以表情形式表现出来,包括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表情和身段姿态表情。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面部表情模式是在种族遗传中获得的。面部肌肉运动向脑提供感觉信息,引起皮层皮下的整合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表情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对成人的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是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起调节和整合的作用。
大脑皮层对有关感觉信息的识别和评价在引起情绪,以及随后的行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网状结构的激活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边缘系统的结构与愤怒、恐惧、愉快、痛苦等强烈情绪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密切相关。
(1)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②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但同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产生不同的情绪表现。
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情绪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一、情感引导的本质:
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它不是教你如何培养天才,如何开发潜能,它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情商,我想,这才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什么是认知情感: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从小你就得教会孩子什么是喜怒哀乐,什么是生气、悲伤、痛苦、欢乐,其实我们更多教他们的知识是1+1=2
如何表达自我:
允许和鼓励孩子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受任何的压抑和否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哭了,就让他大声哭出来,孩子笑了,就大声笑吧!
二、 情感引导的六个关键步骤:
1、提前播种
提前和孩子说下你的具体要求,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怎样做是对的,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这样更有利于合作。
比如,晚上要带孩子出去吃饭,那早上就可以提醒他,去餐厅吃饭要注意礼貌,不可以大喊乱跑,不能摔盘子,不能拍桌子,这些可以做到吗?在去的路上,再次提醒吃饭的要求。进入饭店再说一次,马上吃饭啦,还记得我们之前的约定吗?
2、观察和判断
当然,提前播种未必一切就能如你所愿,孩子未必就会听你的指挥,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是孩子,所以,接下来你要时刻关注你孩子的行为。比如什么情况下他容易烦躁,吵闹,什么事情让他很不开心,他马上就要失控了。
多观察孩子的需求,很多不乖的行为,可能就是饿了、渴了、累了、热了或者过度兴奋了。
孩子玩的时候,遇到难题,一定要陪他一起玩,观察他,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
3、用心倾听
倾听之前,你必须要保持冷静,可以先深呼吸几口,于年幼的孩子说话,聆听方式有所不同,你一定要蹲下来,看着他,目光平视,让他感觉到你确实很用心听他说话。总之先听后说,不要心不在焉、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要低估孩子的观察能力,不要再一边玩手机,一边和他漫不经心的对话。
4、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
同情的力量是惊人的。
特别是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这时你不能轻视他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坐下了半小时很不耐烦了,要情绪控制,要回家,要去超市买冰淇淋,大哭大闹的时候,你要承认接受他的情绪,并对孩子说出你的同情心: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你很委屈,你现在很难过,你很累,妈妈也和你一样,现在很累了。
千万要这样说,让孩子感觉到你重视他,理解和尊重他的内心感受。
那么这种消极的情绪很快消失后,他才会打开心扉慢慢和你交流。
我们工作中也一样,加班累的半死,一点加班费都没有,老板看到还不满意,一张口就是破口大骂,谁受得了呢。
5、引导解决方案,设定限度
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根据发生的事情,你要反馈给孩子,你这个行为是否正确、错在哪里。
我们不能严格控制孩子的一切行为但也不能放任自由,该坚持的规则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我们也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放一部分权利给孩子,给出几个选择,引导孩子思考,并一起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再过10分钟,我们就可以出去了,你可以再坚持一下吗?
如果不舒服,你可以站起来走动走动,或者妈妈陪你出去,在旁边的走廊走一走,或者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或者你说怎么样才好呢?
给出2-3个解决方案,缓解孩子的不愉快,转移她的注意力。
6、确认和反馈
当孩子发现你尊重理解他,他也会顺其自然的理解你,按照你的意思来做, 当孩子做对了,这个时候,你要及时对孩子刚才的行为给予积极正面的认可。
例如:你刚才的这个行为,就叫耐心,你做的很棒!借此机会,让孩子学习新的词汇,新的东西。孩子作对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告诉他这样是对的,坚持这样做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后,可以询问孩子的感受,下一次怎么做?
以上就是情感引导的六个步骤。
情感引导,你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方法,有时候情感引导也会失效,但是你只要能够投入50%的努力,其结果总是会积极的,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试问,如果孩子不喜欢你,讨厌你,不想和你说话,那还谈什么成功,还谈什么家庭教育呢?
情感引导是一种非常人性化,温柔却极其有效的教育方式。它会教你如何与孩子良性沟通,和谐的相处,更有效的解决家庭矛盾。
情感引导的核心,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我认为就是:爱、表达、尊重。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有些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情感体验都发生得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社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2)从反应特点看,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和外显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会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需要满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有的人情绪表现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则带有很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是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构成个性心理品质中稳定的成分,不容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的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与情感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而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
(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见,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3)情绪和情感是两种彼此难以分离的心理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