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态与形象体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以下三大作用:有助于教师威望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良好的教态和体态有助于教师威望的建立。教师的服饰状态是教师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而且还可以用来交流思想、增进情感和传送信息。一般而言,教师的课堂服饰要整齐、清洁、庄重、大方。
2、良好的教态和体态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心态和精神面貌。
3、良好的教态和体态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通常都是以目光接触来表达各种思想和感情的。由此可见,运用眼态的“目光语言”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的眼睛总往窗外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外在形象,以求与自己所要传授的思想信息和教育目的相一致,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师教态
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的不计其数的话。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身体语言──体态语。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的可视化(有的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的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人类的体态语具有一定的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的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效交流。然而,共性的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的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的,根植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的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的差异而产生误解。
体态语虽然是一种无声语言,但它同有声语言一样也具有明确的含义和表达功能,有时连有声语言也达不到其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体态语具有揭示内在素质的功能。体态语研究结果表明,体态语具有交流思想、传达感情、昭示心理、强调指代··· 因此,体态语对内在素质的揭示具有确定性。体态语对内在素质的揭示还具有直观性。
手势语(sign language)是体态语的一种。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眼神、走路姿势、站立的姿势以及手势等等。体态语十分丰富,可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并且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体态语。
摘 要:在时下高呼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强调主体教育背景下,教师该怎样真正做到课堂中的民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平等地位和课堂话语权利呢?文章试图从无声世界――课堂用语中的另一重要表达方式:体态用语角度出发,探析其在课堂主体教育中的用途。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体态用语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6-0010-03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处于模仿力极强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不但接受教师通过言语讲授所传播的思想、知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获取各种信息和正负各方面的影响。他们明亮的眼睛、敏捷的目光就像灵敏度极高的摄像机,时时对着讲台上下,教室内外的教师的身影,教师的举止神态统统清晰地映在他们脑海的屏幕上,供他们模仿、学习。尽管一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尽管他们认为自己始终都在用言语行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实际上他们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丰富的体态言语将众多信息传达、输送给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心灵。
一、何谓体态用语、教师体态用语
体态语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达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是人类最古老的交际形式。它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亲吻和拥抱、微笑、体触、女士优先的礼节动作等)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如头部动作、眼神交流、面部表情等)所提供的交流信息,具有表情达义的直观性、生动性、有趣性等特点。庄锦英、李振村在《教师体态言语艺术》一书中是这样解释体态语言的: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现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教师体态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一种工具,是教师所应当具备和合理运用的一套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体态对学生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教师的职业是以形象塑造形象的职业。教师并不只是以知识形态,而且是作为一个整体,综合亮相在学生面前,存在于学生心目之中。教师的体态作为另一种语言所传递出来的品质、学识和思想情感等信息会参与其整个交际过程。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智慧、心灵与个性,影响教学、教育的效果。另外,学生并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凡是好的、美的东西对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他们不但向教师学习知识,而且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当教师的整个言行举止为学生所欣赏时,不仅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影响学生的品行,而且也因此产生移情作用,对这个教师所教课程也产生一定的兴趣。而一个教师的整体形象为学生所厌恶时,则产生反向移情。优秀教师的教学,包括他的每一个体态在学生心目中构成优美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审美陶冶和感染力量,甚至在学生心灵里永远留下痕迹。
二、教师体态语言的特点
1有意性。
作为从事一般工作的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使用体态语言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教师则不然。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众多学生视线的焦点,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给教学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对自己的体态言语总是随时加以注意,表现出突出的“有意性”的特点。(1)课前精心准备。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都能结合课程内容确定自己的体态语言基调,并对一些重要的体态预选进行设计或练习,这种准备保证了课堂教学中授予的最佳结合,是一个教师驾驭教学走向成熟的表现。(2)随时加以调控。心情高兴时喜笑颜开,心情沮丧时垂头丧气,生气时横眉冷对,悲哀时眼中含泪……这些常人的体态反应,在教师身上有时却要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随时加以调控,不能听任感情通过体态语言随意流泻,还要用理性之舵来驾驭、控制体态,以免给学生有心灵投入阴暗的影子。
2选择性。
从应用效果来看,可以将教师体态语言大致分为积极体态语言、消极体态语言和无意义体态语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没有选择地滥用体态语,而应尽量选择积极体态语言,避免无意义体态语言,克服消极体态语言,以保证教师用最集中、最精简的非言语行为,承载最丰富的信息量,发挥最优化表达传输功能。具体表现为:(1)淘汰消极和无意义体态语,选择积极体态语。孔子云:“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所运用的体态语言总是简约精当、内蕴丰富,可见,“选择”体态语言也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学习和实践,需要大胆探索、积累经验。(2)从积极体态语中择取适宜者为我所用。并非所有的具备积极效应的体态语都适合教师的需要,“百人百性百脾气”,“有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各具特点的教师应各取适宜自己的体态语才能获得完美的效果。总之,只有所确定的体态语基调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树立与众不同的为人师表的形象。
3学科性。
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各不相同的体态语言,因此,教师的体态语言又是具有较突出的学科性。一般说来,体育、舞蹈等技巧性或艺术性科目,体态语言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这类科目的教学中,口头语言有时仅起提示、说明作用,而主要靠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示范,以供学生摹仿、学习;语文、德育等文科类课程,所使用的体态语言多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一般以摹拟形象、再现情境、演示情节为主要特点;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课程,所使用的体态语言有较突出的说明色彩,以展示原理,说明事物为主,其主要作用是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为学生理解枯燥的知识铺路搭桥。
三、教师体态语言的作用
1开发学生大脑右半脑的潜能。
大量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脑的两半球在结构上是对称的,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异。左半脑的主要功能是言语、计算、逻辑、分析等,右半脑的主要功能是直觉、情感、身体协调等。二者同时又相互补充,密切合作,具有“交互专门化”功能。人类的右半脑具有很多高级功能,如直觉判断、整体性思维、视觉表象记忆、形象思维、情感体验等等,创造性能力更多地依赖于右半脑。积极开发右半脑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与左半脑和谐均衡的发展,获取最佳思维效果,应是当务之急。而运用体态语言开发右半脑潜能便是有效的手段之一。(1)运用体态语言,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恰当运用生动的表情、形象的手势等体态语,则可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感性体验。(2)运用体态语言,增加学生情绪体验。体态语言具有强调情绪的表达意味,在教学中只要运用得当,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加情绪体验。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感觉、知觉、分析、判断等智力因素是一个人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兴趣、爱好、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则是使智力潜能得到最充分展示的条件。要想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重视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共同开发。而教师的体态语言具有影响非智力心理因素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师在课堂上的目光分布,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经验告诉我们,经常被教师的目光给予鼓励性注意或询问的学生,其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高于不被注意的学生。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江绍伦建议教师:“如果你忽视了某学生,最好的补救方法是下次上课时注意这个学生。”(2)教师与学生的相对距离、身体指向以及座位排列,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著名体态语专家斯坦佐曾提出了后来被称为“斯坦佐效应”的观点,认为相互作用的双方存在着不同寻常的空间效应。如果教师固定站在讲台位置上,在采用直排座方式时,靠前排、靠中间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而坐在后排及两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则相对较低。(3)教师的面部表情影响学生的非智力活动。雨果说:“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映。”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判断其内心情绪的晴雨表。亲切的表情,无疑会使其受到鼓励与暗示;反之,学生则会对教师存在疑惧,产生误解,这必然要阻碍、压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使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社会成熟偏低;由于对家庭及父母的过分依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而教师的体态语言对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有着独特的作用。(1)教师体态语言对于学生“社会化”程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树立楷模供学生学习上,它还直接影响着学生自我完善的个体能动性。例如,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经常对某个学生传达出赞赏、鼓励、信任的信息,则这个学生不但学习劲头倍增,而且热心公务,积极参加班内及校内的群体性活动。这种努力如果得到教师的持续鼓励,则会对该生健康地成为一个“社会人”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2)教师在学生社会化进程中还可发挥一个作用,即帮助他们学习掌握适应社会的一些体态语方面的具体技巧。如:怎样用手势打招呼;怎样运用目光显示对对方的重视;倾听谈话时应持什么体态;对长辈、长者在体态语适用上如何突出尊敬、谦让,对同龄人怎样显示亲切、随和,对年幼者怎样表示关心等等。这虽然属于“细节”问题,但对于一切尚处于适应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教师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对教学的帮助具有极大的辅助和帮衬作用。
(1)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集中于言语所指向的内容。
(2)代替有声语言,向学生独立发射信息;扩大教师教学信息的发射量,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量。
(3)增强所讲述内容的形象性,使学生在接受言语信息的同时,能看到生动的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
(4)改变课堂学习气氛。生动、具体的体态语言使整个课堂教学由静到动,克服了单纯口授造成的沉闷、单调的教学气氛。
(5)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对讲授内容的热情和兴奋,固然可以在言语中为学生所接受,但更多的是通过举止神态而传递的。这种通过体态语言传达出的热情和兴奋对学生的感染力最为显著。
四、结语
总之,我们必须建立起这样的认识: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生动的、感人的课堂教学效果;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的、亲密的师生关系;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能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我们应该为创造最佳教学效果用好我们的肢体和面容,做出最美的动作和表情。
参考文献:
[1]崔梅教师体态用语与教学[J],修辞学习,1994,03
[2] 刘放谈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师职业用语中的作用[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3]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身姿语和体态语的联系为身姿语也叫体态语,身姿语是一种行为,而体态语是一种态势语。身姿语,也叫体态语,是一种利用人体的姿势和动作进行表达的非言语行为。体态语是通过人身体的各种身姿体态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沟通情感的一种态势语。不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体态语有坐姿语、站姿语和行姿语。所以身姿语和体态语的联系为身姿语也叫体态语,身姿语是一种行为,而体态语是一种态势语。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