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的表现性、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它要表 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中国画提倡“以形写神”、“形神兼 备”,提倡“传神”、“神似”,都是要求处理好形似与神似的关 系,强调在创作中把握对象的精神特征、表现人物的性格气 质、乃至于扩大到为花鸟虫鱼传神。如南宋人物画家梁楷擅长 于“简笔画”的画风,他的《太白行吟图》,全画只用寥寥数 笔就画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将李白那种傲岸不训、才华横溢 的风度神韵描绘的活灵活现。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泼墨仙人 图》,更是采用泼洒水墨画的画法,从总体去把握对象的精神 气质,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酩酊大醉而又十分可亲的人物形象。
其二,造型艺术的表现性在于它传达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 美理想。南宋画家宗炳在总结山水画创作经验时就提出“应目 会心”(1)也就是画家在观察生活时,应当熔铸进自己的思想 感情。唐代画家张一更是精练而概括了绘画创作中的主客体关 系,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黑格尔认为:“艺术作 品比起任何未经心灵渗透的自然产品要高一层。例如一幅风景 画是根据艺术家的情感和识见描绘出来的,因此,这样出自心 灵的作品就是要高于本来的自然风景。(3)对于音乐、舞蹈等 表现艺术来讲,艺术家抒发内心情感更加直接、更加强烈,因 为它们的表现手段与所表现的情感是合二为一的。而绘画、雕 塑、摄影这类再现艺术中,艺术家的情感和理想往往凝聚为作 品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在再现中蕴藏着表现。因此,山水画 中的一山一水都是画家的自发表现、都体现出画家的种种思绪 和情趣;花鸟画中的梅兰竹菊,也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画家性格 和理想的化身,他们通过描绘“四君子”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 情;人物画中的高人逸士实际上是画家在感叹自己的遭遇。 书法艺术尤其擅长于表现艺术家自身的情感。晋代“书圣”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兰亭集序》堪称一篇流传千古的名迹,字 里行间不仅流露出当年兰亭风雅集会之时,王羲之乘兴而书的 感情色彩,而且体现出鲜明的魏晋风韵,正象美学家宗白华所 说的,这篇作品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的玄学使晋 人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 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
其三,造型艺术的表现性,还在 于艺术永远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去进行艺术创造。再现艺 术并不是完全照搬生活或模仿生活、它同样需要艺术家的创造 性劳动。即使是逼真再现生活的摄影艺术,也需要摄影师们精 心设计构图、选择角度取景、正确选用光线,运用影调和色调 来造型等,从构思到作品完成,艺术家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的 劳动。 在造型艺术家的手中,线条、色彩、构图也融入了艺术家 独特的兴趣、爱好、个性、从中也能感受到艺术家的审美追求、 创作特色,乃至于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例如,唐代吴道 子的线条笔势磊落、圆转多变,李思训的线条则格律严密、笔 法工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线条雄浑深沉、拉斐尔 的线条却妩媚之极。因此可以说,从艺术语言到艺术形式却凝 聚着艺术永创造性劳动的心血,无不包含着艺术家深沉的情感 和独特的感受。
叫做“再现性艺术形象”。
再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如《流民图》《血衣》等,这类作品中的美术形象较容易把握,因为他们和客观现实没有多大的差距。
与其相对的是表现性艺术形象 。
表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如《格尔尼卡》,在作品中,作者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方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我们仔细观察和体味,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在大火中哀号着跌落的妇女,拖着伤腿奔逃的妇女,握着断剑倒地的战士,瞪着双眼践踏妇女和儿童的野牛,受了重伤而昂首嘶叫的烈马,还有手握油灯,在黑暗中惊醒的妇女,一只以灯泡为眼珠的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
自由式造型根据花器和花材的条件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传统插花中, 插花通常只是表现宗教文化、自然景观、四季风光相关的内容, 在其他方面较少涉及。而现代自由式插花在表现内容上得到了更广泛的拓展。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人们所关注的许多问题都是可以是插花涉及的题材,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对花草生态的描述;也可以展现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展现他们的心灵、精神内涵。
现代自由式插花是在现代文化生活环境下产生发展出来的,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在传统的插花形式上,也受到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等相关艺术形式的影响。传统插花就像是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比较“规矩”、注重和谐, 而现代插花艺术则有着现代艺术抽象、自由、强调对比的特点。
自由造型的审美特征:
1、造型性。
空间物质形式是一种空间艺术形式,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点是造型,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塑造艺术形象,也是一种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从而产生审美感。
2顶点前的永久性和瞬时性。
造型艺术塑造了视觉空间的静态形象。从本质上讲,它不适合实现事物的运动和过程。艺术家在一定材料和手段的情况下塑造的艺术形象,只能说是艺术形象运动过程中某个时间点的凝固,或者是形象的瞬间展现。
3、从再现到表现。
造型艺术也是一种审美特征,力求实现而不是再现。作为一种静态造型,它不同于文学和艺术。它可以通过语言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受。与音乐等时间艺术不同,它清晰地表达了作者强烈而真诚的情感。然而,造型艺术的现代发展打破了传统再现的壁垒,逐渐从再现转变为表现。这种表现是指艺术家通过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来表达和传达自己的一些意识和情感倾向。
这个关于油画色彩的造型的 你可以借鉴一下 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艺术是相通的 不论是油画 漫画 中国画等等
强调色彩感的运用
英国画家康斯特布尔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获得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褐色调子明亮得多。
色彩的补色──色轮两极的颜色在并置时能互相提高明度和强度的原理,是在后来被科学认识的,但康斯特布尔凭借对自然的观察感性地获得了补色原理,并在实践中部分地运用。
他的作品启发了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
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许多画家在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风景写生,认识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色调对于体现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重大意义。他们大量的风景创作画出了大自然风、雨、晨、暮等特定的色彩气氛。
在此基础上,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作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他们吸收了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果,以色光混合原理解决油画的色彩问题。 莫奈、西斯莱等画家捕捉外光景物表面光线变化给人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他们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黑色的浓淡变化,改变了用调和过的单一色彩画暗部的传统作法,在暗部和阴影部位也用色点并置。
由于视觉生理的作用,并置的色点在一定距离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并形成微妙的过渡。印象主义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印象主义的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与生动,也表明色彩既有综合的、也有纯粹的表现力。
忽视色彩而主要作形体自由构造的立体主义;注重色彩强烈状态中均衡效果的野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无序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以及将颜料随意甩、泼、垂滴于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等。近百年来西方现代油画流派纷繁,相继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
按照城市雕塑所起的作用,一般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大类。 纪念性雕塑。以雕塑的形式来纪念人与事,多以纪念碑的形式出现。纪念性雕塑的纪念碑,必须有雕塑而且必须是以雕塑为主。很显然,纪念碑并不一定都有雕塑,但纪念性雕塑则与此不同,雕塑在此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与其相结合的建筑要素则完全从属于雕塑,雕塑的创作就是纪念碑本身。 主题性雕塑。主题性雕塑同建筑及建筑环境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雕塑艺术的特殊作用,补充建筑艺术的不足,把建筑艺术无法具体表达的思想性,运用雕塑艺术表达出来。主题性雕塑在一般建筑艺术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和建筑群中得到广泛运用,它的重要条件就是雕塑的选题要贴切,允许采取直观的手法点题。还有一种是把雕塑当成建筑环境的主体来处理,以雕塑作为手段来展示某一个主题。 装饰性雕塑。这是城市雕塑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有些人把它称为雕塑小品。一个好的成功的装饰性雕塑,能引起人们的珍视,并把它作为城市的标志。这类雕塑不强求鲜明的思想性,但应该从含蓄的艺术情趣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使人们在艺术的享受中得到应有的教益。 功能性雕塑。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装饰性雕塑,但由于它首先的是实用的目的,是用雕塑作为手段令其具有美的造型。便如城市公园里的大型玩具、园林环境及城市街道的果皮箱等等都可以雕塑化,因为它们以功能要求为主。为了引起雕塑家与建筑师对它们的重视,有必要从装饰性雕塑中把它独立出来,因此称为功能性雕塑。 陈列性雕塑。城市雕塑的基本特征决定城市雕塑要为特定的地点和环境进行创作,而不能随便将室内架上雕塑移植到室外变成城市建筑环境的雕塑,无论是纪念性,还是主题性或装饰性的雕塑,都应遵守这一原则。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果雕塑安置在这里是作为陈设性的,那么违背上面的原则也是允许的。(吴东辉)
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很多种,有通过线条的排列,也有通过明暗的对比,构图,以及材料的选择等等,素描不一定是要通过线条来表现,绘画的语言有很多,总体思维不能太狭隘。
你表达的情感是指的是应该是主观的,你自己的感受,先要了解对象,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表现对象给你的感受,或者你当时的心境。
狂乱的线条和规整的直线,一种是感性,一种是理性。
素描纸和卡纸,一种厚实与一种空灵
有色纸张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黄黄旧旧的感觉。
倾斜的构图有不安定的氛围,三角构图给人稳定感
碳粉的细腻,与粉笔的粗矿。
等等,有很多很多。
就说到这里,说得不好请见谅
1、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一幅画中,最能体现画家情感的是色彩的变化。如果说画家的情感表现是一幅作品的灵魂,那么色彩就是绘画手法中的灵魂。画家的绘画创作目的就是用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情感,那么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色彩研究、总结、归纳,才能完成这一创作目的。 在画面中,体现的往往是高兴的或悲剧的。爱德华·蒙克的作品体现的就是浓重的悲味,在他的作品中给人的感受往往是压抑的、悲惨的,在画面中有一种类似被抽干血肉的干尸或骷髅的感觉,他们像幽灵一样在画面上晃动。而他通过使用纯度较高的亮色与暗色的混合使用强化了这种感觉,使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情感。 在色彩情感表现的世界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毕加索,他的一生是可以用颜色总结的:忧郁的蓝色时期、快乐的玫瑰时期。在孤独无助的蓝色时期中,其所创作的作品中最具代表的是《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而在玫瑰时期的作品,画面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对和谐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又已从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充满了兴趣、关注及信心。 所以我们在表现中,就要利用色彩的冷与暖、厚与薄、亮与暗寻找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现性,使其描绘的对象具有象征意义,让它们产生精神上的含义。
2、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 线条的情感表现是多样性的,曲线表示优美,直线表示刚强。而在油画创作的世界里,线条的作用也是多样的,对于写实油画而言,线条服务于造型,更多的是一种辅助的效果,而对于表现性油画创作中,线条则是情感的抒发,在画面中也更加的具有独立性、生动性。 在创作中线条的应用中,概括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线条情感的艺术表现,二是线条情感的自然表现。两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第一,线条情感的艺术表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画面效果,不会毫无顾忌地使用线条,在使用线条的时候更加具有目的性。而线条情感的自然表现则是更加随心所欲一些,他表现的是画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也许当时线条的应用只是一丝丝的灵感,而恰是这一丝丝的灵感,创作出一个遐想的空间。第二,线条情感的艺术表现是丰富的、细腻的、繁琐的,也许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而线条情感的自然表现则是单调的、狂野的、简洁的,拥有更多的是作画者的个性展现。而在创作过程中,只有把艺术表现与自然表现更好地融入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拥有自我真实情感的作品。 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席勒,他的作品受蒙克、克里姆特等人画风的影响,注重线条的表现是席勒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家作品最明显的标记。席勒的绘画作品充满灰暗、焦虑、扭曲、痛苦、让人感受到席勤的生命始终笼罩着死亡的阴影,极具艺术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和充满震撼力量的线条,使得艺术家的内心真实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跃然纸上。他的作品《死神与少女》、《自画像》、《干洗房》等以扭曲的人物造型、神秘的自然风景表达对人类生存、对生与死的思考,运用颤栗紧张的线条和夸张变化的色彩加强感情的力量,致使画面笼罩着一种痛苦、憔悴、紧张和性压抑的气氛,体现出强烈的表现主义精神。
3、创作内容的创作内容的创作内容的创作内容的情情情情感表现感表现感表现感表现 如果说色彩是画面的灵魂、线条是画面的骨骼,那么创作内容就是画面的血液,时刻流淌在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只有选择正确的、合适的内容去表达,才能够在创作中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心甘情愿地为创作去付出、去思考。 在创作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有两种误区:一是“题材决定论”就是认为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只有表现重大题材的艺术创作才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表现平凡题材的艺术作品只能具有平凡的艺术价值。这是不正确的,它否定了油画创作的表现性和多样性。达·芬奇认为艺术可以表现任何题材。他说,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不论是可能存在、实际存在还是在想象中存在的,都能出现在艺术家的“心里”,“然后移到他的手上”,称为艺术作品的题材。其次,题材不能决定作品艺术价值。18世纪的英法艺术家认为,“历史画”是高贵的,“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是低贱的,这是不对的。19世纪德国画家马克斯·李卜曼有句名言:“画得好的白菜头比画得坏的圣母头更有价值。”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画什么,而是看画家的综合素质和在创作中所投入的真实情感。 二是“题材无差别论”,认为题材仅仅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对艺术作品是无关紧要的。克莱夫·贝尔说,艺术作品的题材,如“叙述性绘画”,具有“历史方面价值的画像”,乃至连环画中所讲的动人故事都是非艺术因素,“不仅不能唤起审美感情,反而会影响它和干扰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题材在艺术创作中不具有破坏干扰作用,也不是无关紧要的,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艺术作品的价值,只有符合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才能更容易地唤起自身的情感,将之描绘在画布上。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达维特的《马拉之死》等题材都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品的价值。 总之,创作内容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也是表现画家情感的基础,只有拥有好的创作内容,才能呼唤起画家对创作的兴趣和激情。
摘自赵君超、马信中《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希望对你有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