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全文及赏析

林微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全文及赏析,第1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扩展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

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

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

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

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参考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说你若拥我入怀是出自《林徽因传》

你若拥我入怀这句话出自《林徽因传》,这句话的原文是:你若拥我入怀,疼我入骨,护我周全,我愿意蒙上双眼,不去分辨你是人是鬼,你待我真心或敷衍,我心如明镜,我只为我的喜欢装傻一程,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三生有幸遇见你,纵使悲凉也是情。

林徽因介绍:

世人皆知林徽因的美貌与聪慧,更艳羡她被三个出类拔萃的男子深深爱恋。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其实太太客厅只是林徽因生活的一方面,在她生活最优裕的那些年里,她和丈夫常年奔走在穷乡僻壤,一点一点梳理中国建筑发展的脉络。

林徽因出身名门,游学欧美,她确曾经历鲜花着锦般的美好,却也并不曾被战乱困厄与疾病击倒,她始终保持诗意的情怀,保持宠辱不惊的风范。 本书以文学的传记手法生动再现了林徽因真实而传奇的一生。作者以灵动的笔触深入林徽因的情感世界,镌刻出一个美好独特的精神个体,并进而展现一个群体,一段历史令人神往的风采。

· 一首桃花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

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

1931年十月《诗刊》第三期

 

 

· 中夜钟声

  

钟声,敛住又敲散

 一街的荒凉。

听──

那圆的一颗颗声响,

直沈下的

 时间静寂的

 咽喉。

像哭泣,

像哀恸,

将这僵黑的中夜

 葬入

 那永不见曙星的空洞

──轻──重,…

──重──轻,…

这摇曳的一声声,

又凭谁的主意

 把那剩馀的忧惶

随著风冷──

 纷纷掷给

 不成梦的人。

1933年三月《新月》四卷六期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

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选自《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 深 笑

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

 那样圆转?

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

灿烂,

分散!

是谁笑得

 好花儿开了一朵?

 那样轻盈,不惊起谁。

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

拂在短墙,丝丝在斜阳前,

挂着

留恋。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

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

云天?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1月5日)

 

 

· 记 忆

断续的曲子,

最美或最温柔的夜,

带着一天的星。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

两三朵娉婷

 披着情绪的花,

无名的展开

 野荷的香馥、

 每一瓣静处的月明。

湖上风吹过,

头发乱了,或是

水面皱起象鱼鳞的锦。

四面里的辽阔,如同梦

 荡漾着中心彷徨的过往

 不着痕迹。

谁都认识那图画,

沉在水底记忆的倒影!

1936年2月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3月22日)

 

 

· 题剔空菩提叶

认得这透明体,

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

消沉,慈净──

那一天一闪冷焰,

一叶无声的坠地,

仅证明了,智慧

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昨天又昨天,美

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

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

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

…………

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1936年4月23日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5月17日)

 

 

· 黄昏过泰山

记得那天,

心同一条长河,

让黄昏来临,

月一片挂在胸襟。

如同这青黛山,

今天,

心是孤傲的屏障一面;

葱郁,

不忘却晚霞,

苍莽,

却听脚下风起,

来了夜——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7月19日)

 

 

· 昼 梦

昼梦,垂着纱,

无从追寻那开始的情绪,

还未曾开花,柔韧得

像一根乳白色的茎,

缠住纱帐下;

银光有时映亮,去了又来;

盘盘丝络,

一半失落在梦外。

花竟开了,开了;

零落的攒集,从容的舒展,

一朵,那千百瓣!

抖擞那不可言喻的刹那情绪,

庄严峰顶──

天上一颗星……

晕紫,深赤;

天空外旷碧,

是颜色同颜色浮溢,腾飞……

深沉,又凝定──

悄然香馥,

袅娜一片静。

昼梦,垂着纱,

无从追踪的情绪;

开了花,

四下里香深,

低覆着禅寂,

间或游丝似的摇移,

悠忽一重影。

悲哀或不悲哀

全是无名,

一闪娉婷。

二十五年暑中北平

(原载1936年8月30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 静 坐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

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

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

 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1936年冬11月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7年1月31日)

 

 

· 时 间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

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

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

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

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7年3月14日)

 

 

· 展 缓

当所有的情感

 都并入一股哀怨,

如小河,大河,汇向着

 无边的大海──

不论怎么冲急,怎样盘旋,

那河上劲风,大小石卵,

所做成的

 几处逆流,小小港湾,

就如同那生命中

 无意的宁静避开了主流,

 情绪的平波越出了悲愁。

停吧,这奔驰的血液!

它们不必全然

 都去造成眼泪。

不妨多几次辗转,溯洄流水,

任凭眼前这一切缭乱,

这所有,去建筑逻辑。

把绝望的结论

 稍稍迟缓,拖延时间;

拖延理智的判断──

会再给纯情感一种希望!

选自《大公报·星期文艺》(1947年5月4日)

 

 

· 雨后天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

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 八月的忧愁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条窄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 八月的忧愁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条窄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

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 无 题

什么时候再能有

那一片静──

溶溶在春风中立着,

面对着山,

面对着小河流。

什么时候还能那样

满掬着希望──

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

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

什么时候,

又什么时候,

心才真能懂得──

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昨天的静,钟声;

昨天的人,

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

1936年5月3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  莲 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 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 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象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 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林徽因写这首诗时是在与曾经苦苦追求自己的徐志摩在北京香山见面期间所作。下面是林徽因《情愿》诗歌,希望对你有帮助。

《情愿》

 < />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 />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 />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 />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 />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赏析]

 诗的语言之美,又最能表达心中道不清、理不清的思绪。读诗是一个享受,沉浸于其中,思绪深远,是极高的精神陶醉。

 读诗,有时为了更好的理解其意思,所以最好了解一下作者当时写诗的背景。林徽因写这首诗时是在与曾经苦苦追求自己的徐志摩在北京香山见面期间所作。诗没有华丽的词语,更多的还是使用了“没有些牵连”、“再莫有温柔”、“忘掉了我”等拒绝之词,难道暗示着什么查找资料更多的显示的还是林徽因对徐志摩虽最先结识的,但没有情归徐,再次见面也仍用这些词拒人之词吗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她的细腻的写法之处,读了更带一种不得不的感伤,读了后也许你不能不也要为她设想一下,说到这份上了,是否还会有可能吗,自己宁愿放弃了吧也许我理解得狭隘了些。

 该诗发表于1931年的9月,同年11月徐志摩的坐上了生死飞机,赶的正是林徽因的一场演讲会。

 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林徽因《情愿》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徽因《情愿》[原诗]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赏析]

 诗的语言之美,又最能表达心中道不清、理不清的思绪。读诗是一个享受,沉浸于其中,思绪深远,是极高的精神陶醉。 读诗,有时为了更好的理解其意思,所以最好了解一下作者当时写诗的背景。林徽因写这首诗时是在与曾经苦苦追求自己的徐志摩在北京香山见面期间所作。诗没有华丽的词语,更多的还是使用了“没有些牵连”、“再莫有温柔”、“忘掉了我”等拒绝之词,难道暗示着什么?查找资料更多的显示的还是林徽因对徐志摩虽最先结识的,但没有情归徐,再次见面也仍用这些词拒人之词吗?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她的细腻的写法之处,读了更带一种不得不的'感伤,读了后也许你不能不也要为她设想一下,说到这份上了,是否还会有可能吗,自己宁愿放弃了吧?也许我理解得狭隘了些。

 该诗发表于1931年的9月,同年11月徐志摩的坐上了生死飞机,赶的正是林徽因的一场演讲会。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学家 、诗人和作家 。原名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为“徽因”。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在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领导小组成员 。

 人物评价

 林徽因,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与夫婿梁思成将一生献给挚爱的中国建筑与艺术事业,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一起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林徽因不仅在建筑领域成就非凡,同时具有令人惊叹的文学造诣——她的著述文章别具一格,充满诗意又不失科学严谨;她的散文充满灵性,诗歌更是脍炙人口。她一生执着于对美的追求,对美学理论体系有其深刻的解析,在工艺美术等领域开拓创新,成果卓著。

《你是人间四月天》表达爱慕和真诚的爱恋的感情。

你是人间四月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新生的喜悦,以及对生机和活力的希望和向往之情,全诗基调优美、宁静,让人读完后内心十分温暖。《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所作,将心中的爱以四月天各种景色对比,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简介

1、在《你是人间四月天》第五节中写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以抽象的爱、温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并对其积极赞美,让人心潮涌动,更和诗的开篇相呼应,情感自然流落。

2、《你是人间四月天》发表于1924年,而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为了悼念徐志摩而作,另一种是为了儿子的出生而作,实际上这首诗两者皆有,既是对已在天国的徐志摩的祝福,也是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的喜悦。

林徽因最经典的情诗:

那一晚

作者:林徽因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这首诗,很明显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是的,没错,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我们知道的,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之后,再去英国找林徽因,林徽因已经回国了,并且还和梁思成订了婚约,真的挺让你遗憾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还是要尊重他们每个人的选择。

仍然

作者:林徽因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白云,

又像是一流冷涧,

澄清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怀抱着

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

每一角心境,你的眼睛望着我,

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

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林徽因的诗就和林徽因的人一样,注定是不平凡的,林徽因的诗太美了,一般的人感觉都配不上,这诗,就像和我们的灵魂对话。

情愿

作者:林徽因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

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

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这首情愿,写出了林徽因内心的那种坦白,之前那些都忘了,现实如此,再美也回不去了,一个人计划着未来,一个人计划着分手,注定不能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55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