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该如何表达情感

声乐演唱中该如何表达情感,第1张

 声乐艺术是演唱主体在一定艺术意识与心理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歌唱行为,以追求自由性、审美性与创造性艺术为目标的人类特有精神文化实践活动之一。声乐演唱中该如何表达情感下面是我分享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歌唱是表达情感的因素

 1、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

 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其声乐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如《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我们演唱时要唱的圆润,自然不能在情感上无动于衷,那么对于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表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的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演唱者的情感活动与音乐作品的内涵的情感体验。把歌曲中的内容,情感表现出来,不会令听者索然无味,才能感染,感动人。

 2、歌唱表达情感的特点

 歌唱是最清楚,最直接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感人的歌渲染气氛。能曲能打动人心,欢快的歌曲。每首歌曲的歌词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通过现实的感受来描绘它把它写成一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对于感情的表现一定要细腻,追求情感的表现要细腻而且真实的演唱,一定不能放松对歌曲一字一声的情感体验和处理,不仅不会影响整体的表现,而且还能发挥深化主题的作用。演唱《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歌唱者用深情倾诉性的音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远深邃的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唱出了军垦战士热爱生活的情绪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二、分析声乐演唱中情感体现

 在声乐学习中,歌曲演唱是声乐课堂中最核心的部分。要演唱好一首歌曲,演唱者必须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并充分运用表现歌曲的各种音乐手段和歌唱技巧来完满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一与情感。现在就歌曲处理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艺术环节。

 1、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着唱谱,而应该把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环境和思想感情。《草原之夜》是一首60年代流行的二段体创作歌曲,田歌作曲,创作于1955年。这首流传广泛,被誉为“中国的小夜曲”的抒情歌曲。作曲家在音乐融汇了维吾尔族素材,用深情倾诉性的语调,唱出了军垦战士热爱生活的情愫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除了要了解作品背景之后,还要理解作品的思想,这样才能体会到浓郁的草原气息,感受到了这种浓厚的情感才可能仔细读谱,合理科学地运用声音表现上述的情愫和追求。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2、意境的想象

 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话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 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在演唱《草原之夜》时,在你的眼前又会出现一幅悠远深邃的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军垦战士热爱生活,赞美家乡美好生活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总之呢,用这样的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到情真意切。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诉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乐,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3、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

 歌曲情感就是歌曲的基本情绪,演唱者必须通过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歌曲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歌曲是要表达歌曲内容和情感,想要打动听众,必须以情带声。如果演唱者只片面追求声音,虽然声音有一定的力量和亮度,但缺乏情感因素,声音也就苍白无力的,一定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演唱者只是按照音符办事一板一眼地完成任务,又如何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呢《草原之夜》

 在尾声以富有新疆民歌特色的衬词“唻”,一字一音,速度渐快,推向再现的第四乐句,表达了边疆战士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演唱时应注意音色柔美、语感细腻,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4、韵味的体现

 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对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位的。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不仅要准确地领会和传达歌曲的情感,同时还需要自己的在一步创造,挖掘歌曲中潜在的甚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首歌被你们唱白了。”意思是指演唱者只是按照音符办事,一板一眼地完成任务,没有激情没有热情,更没有味道在里面。这个“味道”就是我们音乐中所指的韵味。韵味就是我们吃得菜肴里面的各种辅助调味料,同样一首歌,有的人唱得声情并茂,有的人唱的味如嚼蜡呢其基本的区别还在于韵味上。优秀的歌唱者并不会局限于歌曲谱子中上所记录的音符而是会在谱子之外下功夫。当我们唱熟一首歌曲作品时,我们需要根据歌词内涵,语言情感的需要,就会在原有音调的旋律音上增添一些个别元素,使之成为装饰音、滑音、倚音等。在演唱的时候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和自然,就会更加有韵味和美感,这样就会给作品赋给新的生命力。

 三、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了歌唱的整体,两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的整体化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不是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能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器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各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艺术,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以“声”表“情”,寓“情”与“声”,没有“唱声”之功,也就是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融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草原之夜》这首歌,声音一定要控制在轻柔的半音上来演唱,既体现了夜色安静的美,又表现了草原青年男女纯洁爱情的美。我们在演唱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要方方面面小细节处理好,才能达到万无一失,才能用心诠释和演绎。

 声乐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地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表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需要到达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总得来说情感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少了情感的表现就如同少了歌曲的灵魂。“以情动人”才是最能打动观众最能诠释作品的。理论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论证的。关于怎样才能融入更好地情感应进一步的研究解决,需要从实践出发,发掘其中的含义。情感表现的挖掘是无止境的,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它的发展前景有很好的价值。“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是从产生、演唱到欣赏都是因情而发,是曲作者动心,听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成功的演唱必须唱心、唱情,在动声之前先动情,才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

如何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它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出来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对歌词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

 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正是由于有文学语言的帮助。语言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它通过内心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向人们直接倾诉。因此,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应逐字逐句体会词作者的用意以及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

 因为每首歌曲都蕴藏着作曲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某一种事物的强烈感情。正确深刻地理解歌词的内涵,是演唱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可以说,歌唱者对歌词的内涵理解越深,感受就会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就会越纯真,越完美。同时,作为一名演员,平时也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一名演员如果知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表现,这样是唱不出感情来的。

 因此,只有演员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把歌曲唱好。对于一般的歌曲,分析和理解其基本内容是不难的。比如《黄河怨》,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乐章,以女声独唱形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村妇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自己又惨遭日本鬼子的蹂躏欺侮后,万分悲痛,羞辱难耐,在一个凄惨的风雨夜晚,终于投入了黄河滚滚波涛之中。”冼星海指出:“《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演唱的一首悲歌。”在演唱这一乐章时,歌唱者要牢牢抓住它的这一内涵。

 二、演唱时要注意运用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中包括的要素很多,有节奏、旋律、音高等等,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对每个音符和乐句的安排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因此,演唱者在演绎作品之前,要对这些要素有一个整体的、详细的了解,并在演唱过程中恰当地运用。首先,要结合作品的曲式曲调进行视唱,反复领悟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等。其次,要对作品曲谱的前奏、间奏、尾奏、速度、表情等做全面的了解,用心酝酿感情。最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作品的感情基调,这样才能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仍以《黄河怨》为例,整首曲子总的旋律多数是在中高声区,情感就应该是在悲愤的基调上加上音量,这样能更准确地表达情感。比如,第一段节奏是有紧有松的,情感的表达就该抑扬顿挫,有收有放,才能充分表现多种情感的交加。第二段的节奏变得比较紧,在速度上就要快些,演唱者的情感也要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后半部分是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如:“我和你无仇又无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这部分的音都在高音区,情绪也要比前面两段还要再高涨,悲愤与凄凉在这里表现得更明显。

 三、善于运用呼吸表达情感

 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激发人的歌唱欲望,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歌唱者的情感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歌唱者在演唱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如唱喜悦欢快的歌曲时,可以像发现新鲜事物那样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曲时,可以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可以使演唱者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对演绎好整首歌曲是非常重要的。

 四、演唱时音色的运用到位

 在演唱时音色的运用要到位歌唱的音色就像绘画中的颜色,音色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是音乐中极为动人,并能直接触动感官引起听众感情共鸣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徐大椿说:“唱曲之法,……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不但生旦丑净,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于曲子相背,不但不动人,反令听众索然无味。”就是说,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对作品的表现有着不同的韵意。演唱者不仅要有美妙的声音,还要有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如唱一首抒情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要用甜美清脆的花腔来表现作品,这样的音色是令人愉快的,很好地传达了作品要表现的情感。总之,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在论述“音乐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深度”时指出:“感情借着音乐中腾空直上的音浪,把我们带到超凌尘之外的高处。在那里,一片朦胧景色,在众星闪烁之下浮着几只小鸟,宛如天鹅般地在天空中遨游、歌唱,感情借着万古长青的艺术之翼,把我们带进一个只有它可以进入的奥妙境界。那儿的清新而自由的呼吸使我们心旷神怡,我们满怀预感地参加到无形的存在、没有躯壳的精神生活中去。超越我们的贫乏、可怜的尘世的躯壳之上,超越于我们的狭隘的小圈子之上,在我们面前展开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使我们啜饮极乐的清泉,使我们因幸福而感到心弦颤抖。”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要追求真实与美感,它是演唱的艺术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使观众为之震撼。

 怎样准确理解作品

 歌唱的情感培养必须建立在正确歌唱技术的基础上,歌唱即要唱声又要唱情,只有声情并茂的歌声,才能正确揭示歌曲的情感内涵。歌曲要表达的基本情感首先是以歌词决定的,作曲家再根据歌词谱出与歌词情感表现相应的曲调。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情感来演绎。所以,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分析。

 一、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

 知道歌曲创作的意义和目的是唱好一首歌曲的首要前提。歌曲是作者用特殊的形式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必定有其环境下的作品。他的创作思想、风格、创作动机以及创作素材也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环境。因此说,作品不可能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反过来说,作者的`音乐创作又能帮助人们认识时代和生活。所以,要深刻地领会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点。譬如有代表性的《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游击队歌》等等都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使我们能很清楚地明白当时的社会现象。

 二、熟读歌词

 有句古训说:“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由此可见歌词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歌曲中的歌词都是即精练又具有概括性的。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应先反复咀嚼歌词,除了弄清楚其字面含义,还须清楚它的言外之意。通过分析研究歌曲的意义,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真切、生动的画卷,然后将这种情感理解与体验传达给听众。也就是说,演唱者首先是从歌词中获得情感的信息,再通过自身情感体验的经验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但是歌词的长短是有限,它不能像小说或戏剧那样写得十分详尽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所以词面的背后往往有着更深的含义。如《江姐》中的《江梅赞》,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赞颂红梅的品格,而作品真正的含义是歌颂革命的忠贞,傲对反动派,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可见,要想深入理解词义不能光看歌词的表面,要深入挖掘它的潜在内涵,对歌词内在的情感进行分析、感染和表现。

 三、按照句子和内容要求,正确安排好换气口

 换气是歌唱的重要技术方法,它不仅是为了保持足够的气息进行歌唱,还是演唱者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手段。在我们所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作品的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较容易掌握。而有一些歌曲,特别是一些翻译成中文的外国歌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容易产生破句或来不及换气的现象。这样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中给予充分的重视,了解这个特点,去正确安排句子的气口。

 艺术表演中如何追求感动别人,首先需要感动自己,这需要内心感染力,演唱者要想较好的演唱一首歌曲,除了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声乐技巧和一定的音乐文化修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对演唱作品的内涵有深刻理解,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作品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做认真的分析,从而更加充分、准确、富有创造性地将作品表现出来。

;

音乐是寓于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音乐没有视觉形象,也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但它可以抒发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描绘大自然中人和物的景色、形象以至某种意境,所以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音乐欣赏的能力,与聆听者的知识和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艺术通过作曲—演绎—聆听这个“三位一体”的创作过程来完成,作为音乐聆听者,欲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先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美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 A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What to Listen Music)一书中,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既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但实际上人们在倾听音乐时,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并不能把欣赏过程机械地分出阶段。但这样假设的阶段,却可以对倾听音乐的方式有个明确的概念。最简单的倾听音乐方法,是没有任何思维的纯为乐趣而倾听,也就是美感阶段。那可以是一种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一面做着别的工作,一面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你带到一种无意识却又富有魅力的境界。音乐的四个要素都能激发人们的情绪,其感染力是极为强大的,所以美感阶段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带你进入联想的世界,使你得到安慰或解脱,但你不能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因为音乐的价值不仅在于能给你以美感。只有采用有意识的倾听方式,才能得到音乐的真谛。倾听音乐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涵义所在,这就是倾听音乐的第二阶段,既表达阶段。音乐的涵义是表达情感和情绪,音乐的材料是音,它不能像文字、绘画等艺术明白地表达悲或乐,作曲家通常不能用具体的言词来表达,也不能与某种明确的事物相联系,只能用声音的表情来引起人们的情绪,因此,在不同时间,每次重听的感觉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那种涵义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内容,使你激动,与你共鸣。所以音乐虽能以它的表现力使你产生情绪的想象与联想,或兴奋,或喜悦,或悲哀,或安详……但不必用具体言词去说明那涵义是什么。即使欣赏标题音乐,也不能过分拘泥,受标题的束缚,标题只是帮助想象力的发挥。音乐除了使人觉得愉快的声音和它所表达的感情之外,还存在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等形式,这就是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既纯音乐阶段。对于音乐素材,必须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以一定音乐曲式的原理组成一个作品,所以对一个聆听者来说,必须具有并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懂得音乐曲式的原理,去追随作曲家的思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辨别主题,认清特征,随着音乐的变化和展开,进一步了解乐曲的全篇布局,这才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当然,欣赏音乐不仅是倾听,还要有所想象和联想,倾听音乐重要的是理解音乐作品。理想的音乐欣赏者应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就像作曲家那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具有主观和客观的态度,为它陶醉,对它批判,以积极的态度去聆听,否则就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这个属于作曲范畴中的歌曲做法 想表达作者内心感情 从音符到节奏都要更改 ~比如 命运 对命运的抗争 前面用了3连音 向命运大门叩响

还有表达忧伤的感情用小三度和弦起事 坚毅果敢用大三度和弦起式 这你起码要看看些歌曲写作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57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