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在这篇小说里得到了艺术的诠释。这篇小说无论是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探讨的独特构思,还是对人物灵魂解释的深刻,对写景状物的精当与细腻,均极富鲁迅的才思与风骨。所谓“鲁迅气氛”,主要是指鲁迅的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的精神气质与其故乡的浙东文化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魏晋风骨、魏晋风度等,都存在着精神联系。王瑶指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塑造,跟鲁迅对魏晋时代的某些人物的看法有类似之处。
他强调吕纬甫性格中的那种颓唐、消沉,他的嗜酒和随遇而安,都类似于刘伶;而魏连殳则具有一种嵇康、阮籍似的孤愤的情感。《在酒楼上》开头关于深冬雪后的微雪、废园、酒和文人的描写,以及那懒散、索然、凄清的气氛和漂泊感,正是魏晋时代的气氛,也是鲁迅对现实的感受。
从吕纬甫为亡弟迁坟和给邻居阿顺姑娘送花这两件小事中,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和魏晋文人的相通:表面上放荡不羁,实际上却掩饰不住对逝去的生命和已在的生命的深情眷恋。
我觉得白景琦和他四个女人的爱恨纠葛,才发现:不同的情感模式,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性格命运的女人,但相同的是,这四段感情里白景琦爱的始终只有自己,他的自私任性凉薄,只是披着华丽而惑人的外衣。
黄春是白景琦的初恋,两个人相识于青春少年,教堂里的眼波流转和青涩一笑,都不禁让人感叹青春多么懵懂与美好啊。但是,这可能也只是年少的一份暧昧情愫,直到黄春主动在地窖里勾搭了少年白景琦,我也认为他们的感情基础本身是可疑的。
杨九红是青楼里的头牌,白景琦为了她一掷千金,甚至不惜与自己堂姐的公公撕逼。那个时候的杨九红,美艳不可方物,傲娇,风光,但心底里应该也是渴盼着有白少爷这样的男人出现的。当时的白景琦在济南的事业小有成就,黄春又回北京生孩子了,所以无论是情感上的寂寞,还是事业上志得意满需要通过某种手段,沉浸式地体验成功的快感,都注定了会有杨九红这样的一个女人出现。
槐花是白家二奶奶赐给白景琦的,在四段感情中,白景琦对槐花没有太深的感情。所以,即便杨九红冤枉羞辱槐花,白景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家中太平就万事大吉了。而槐花,受老太太的影响,从来就看不起窑姐出身的杨九红。两人矛盾爆发后,槐花的这种态度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白景琦和香秀,典型的有钱老男人和心机小女孩的故事。香秀出现在白景琦五六十岁的晚年,多么恰逢其时。她看似脾气大不好惹,其实都是引诱,因为老男人需要通过征服年轻的肉体不羁的灵魂,来获得强心针和安慰剂。
9.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9、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1分)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2分)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2分)
一、同乡会争执,初识爱农,表现他的冷静、深刻。
二、酒楼叙旧。表现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
三、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篇《范爱农》表达对他的同情。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悼念。
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