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幽,水清幽,山水相连紧相依。山望水,水望山,山水相望传真情。
风轻柔,柳轻柔,风和柳媚诉心曲,风依柳,柳依风,风和柳舞心意通。
山与水,风与柳,诉说着世世传说的故事,世间万物总有情,情到深处感天地!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间一片茫茫草原,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男的叫大山,女的叫水妹。大山为了娶水妹,走出草原去到外面挣钱为了让水妹和他在一起生活时能过上好日子。
大山哥我等你回来。回去吧!水妹,相信我,我回来挣好多钱和你结婚,等着我水妹。大山哥我等你…
望着大山哥渐渐消失的身影,水妹泪流满面地说:我等你,大山哥…。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大山哥没有消息。水妹天天盼,夜夜盼,哭坏了睛眼,盼望他的大山哥早点回来。天天到村口望去,等着大山哥,乡亲们劝水妹别等了,从新嫁人吧!水妹说除了大山哥谁也不嫁,水妹相信他的大山哥一定会回来娶她…就这样一天天地盼着。
大山哥也在天天盼望着早点拿到工钱回去娶水妹,谁知道生了一场重痛,大山哥在也没有好起来,在临死前他祈求上天让他变成一座高高的山峰,穿越白云,屹立在天地间,能够望见家乡的水妹,是他最大的心愿。
他爱水妹到死时,也没有忘记再能看上一眼水妹…大山哥死后变成了一座高高的大山,永远屹立在那遥远的他乡…望着家乡的水妹。
水妹夜夜哭泣,终有一天告别了人世间,在死之间祈求上天让她变成一条长长的小河,流向大山哥的身旁,告诉大山哥,这条小河是她相思的泪汇成的,对大山哥的情和爱生生没有变。
水妹死后化成了千条万条的河水流向苍茫大地,带着坚信的爱情寻找她的大山哥,终于有一天,她与大山哥重逢了,从此山与水紧紧相连,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你眼中有我,我心中有你,生生世世在一起,不离不弃永相伴!
至今,我们都能听到山的呼啸水的叮咚声,那是大山歌对水妹说:爱的真情。
山与水的传说有千千种,今天我只选一种,想说真爱永不变,生死相许永相依。只要心中有爱,有情,上天也会被你的真情打动,让有情人终成卷属!山与水的世世传情,演变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茫茫空间我们有幸相遇就是缘,相互是陌生的人现在彼此成为熟悉朋友,过去不相识却今一线情缘相牵,网络平台把天各一方的我们相聚在一起,从此连到一起应该感谢老天给了我们这份缘!既然是网线牵引着你我有缘人,就应该坦诚相对彼此真心友好和诚恳的交往,相互之间理解对方共同珍惜这份网缘和网情,网络中各取所长和各展所能的言之不尽。让我们这种友情在各自心中留下芬芳和美好,人生一世交往中是友不贵多而贵在诚;友不论久也不在于时间长短一日可喻千古,友不择时人生有幸相遇一缘可益一世,相遇良友是我们一生最幸福的缘,也是彼此生命之中值得珍惜难忘的福运。
人生在世能有一些好的朋友,会带给自己阳光般健康的心态,会直接影响生活中个人的心情。一个人能相遇好的朋友,是一种难得幸运和一生珍惜的财富。在世上每个人精神和他所具有的道德,是体现一个人处事原则和做人态度。我们要想看到一个人的现实心态和人生追求,通过网络空间里他们所写的心情文字,就有着彼此隔屏也能感觉见字如面,从对方空间一个人所写的文字中分析,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品位。同时随着自己思绪和心愿与理想追求的方向。
我们走进了这个神奇网络和具有诱惑的空间,要说为得是曾经有过那一段的屏前守侯,还不如说为得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因此我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静静的感觉,自己就这样静静地感受着心的距离。相互之间就这样静静地感受着彼此的期盼,双方就是静静地享受温馨又走进了彼此的心里,从此就有了许多难忘的幸福回忆和人生的珍惜。要说为的是回味真诚曾带给我们的愉悦,还不如说为的更是读懂对方,在感受你的心情同时也明白我自己的'人生意义。网络是虚拟的世界,这里不乏也有真心真情,也有让我们备受感动的佳话。
美丽的花园里鲜花灿烂,金秋的果园里是硕果累累,愿我们堆满灿烂的笑容,一起享受丰收时候的快乐。在每一个人的空间,都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也给这个世界留下光彩!在这个世界里的每个人,同时都会感到真诚和友爱,感觉到生活中所感觉不到的情感。这就是人生一种温暖相识和相知,这就是我们今生难得的缘。只要用心去体味和感受,那么就是天天都有个好心情!网络相遇纯洁友谊有山水相连,空间交往中不变是真情与我们相伴,今生大家有缘在网络中相牵,把最温馨祝福送给每位朋友快乐每一天!一份美丽祝愿表达相互间的心意,送一份关怀让您永远健康,送一份幸福让您年轻永远不老,送一份梦想让您一切梦想都实现,送一份友情祝您快乐不需要回报,再送您幸福平安一生吉祥如意!
1 山水四字成语大全
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
泛指我国东北地区。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带。
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
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尺山寸水指每一小块山水。出山泉水出山:比喻出仕。
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残山剩水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馀的部分。
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
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登山临水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登山涉水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范水模山比喻效法模仿他人。翻山涉水山:山岭;涉:趟水;水:大河。
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翻山越水山:山岭;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形容路途奔波之苦。观山览水观:游览;山、水:指风景。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观山玩水犹言游山玩水。
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名山胜水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
同“名山胜川”。乐水乐山乐:喜爱,爱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绿水青山指美丽的河山。 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爬山涉水形容路途艰辛。穷山恶水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
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千水万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同“千山万水”。
奇山异水不同一般的,奇异的山水。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
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同“山崩川竭”。
水碧山青形容景色艳丽如画。水村山郭郭:城外城。
水边的村庄,靠近山的城镇。山长水阔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同“山长水远”。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水复山重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山肤水豢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
后泛称美味。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
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山高水险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山高水远形容路途遥远。
山环水抱山峦环绕,溪水围抱。形容村庄、寺院等座落在背山面水的幽雅环境中。
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水尽山穷穷: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山殂水崖殂:有土的石山;崖:高地的边。
石山和水滨。形容荒野之地。
山砠水厓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山鸡映水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山鸡眏水比喻顾影自怜。同“山鸡照影”。
水阔山高指隔着高山大河,不得相能。水漫金山神话故事。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水满金山神话故事。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同“水漫金山”。
水明山秀形容风景优美。同“水秀山明”。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山眉水眼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水绿山青形容景色艳丽如画。山穷水断指山和水到了尽头。
同“山穷水尽”。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山情水意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产生的情感兴致。山容水态山与水的姿态和面貌。
比喻山水风光景色。水软山温形容景色幽雅。
剩水残山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
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剩山残水残破的山河。
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涉水登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同“涉海登山”。
三山二水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
形容山水景色秀丽。水送山迎玩赏风景,寄情山水。
也指旅途绵长。山水相连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山温水软温:温柔;软:柔软。山温柔,水柔软。
形容景色幽雅。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
形容风景优美。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
形容长途跋涉。水远山长形容路途遥远,关山阻隔。
水远山遥指路程遥远。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
形容路途艰难遥远。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
形容风景优美。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寻山问水指游山玩水。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倚山傍水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游山逛水山、水:指风景;逛:闲游。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依山临水靠着山,临着水。形容景色优美的地方。
游山翫水见“游山玩水”。游山玩水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重山复水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知水仁山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真山真水形容风。
2 描写山水的四字成语江山如画、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光水色、绿水青山
一、江山如画 [ jiāng shān rú huà ]
解释: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出自: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译文: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二、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
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出自: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
译文:杭州城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三、山清水秀 [ shān qīng shuǐ xiù ]
解释:形容风景优美。
出自: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译文:眉眉敛秋波,全部都在湖南,风景优美
四、山光水色 [ shān guāng shuǐ sè ]
解释: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出自: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译文:楼阁有高低树木有深浅,山水景色秀丽忽明忽暗。
五、绿水青山 [ lǜ shuǐ qīng shān ]
解释:泛称美好山河。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译文:问:‘牛头不见四时如何?’老师说:‘青山绿色水。’说:‘出现后如何?’老师说:‘绿色水青山。’
3 描写鱼的四字成语大全缘木求鱼、沉鱼落雁、鱼米之乡、鱼跃龙门、如鱼得水、鱼龙混杂、得鱼忘筌、鱼目混珠、临渊羡鱼、浑水摸鱼、为渊驱鱼、白龙鱼服、鱼贯而入、鱼传尺素、混水摸鱼、鲍鱼之肆、殃及池鱼、鱼贯而出、鱼死网破、鸢飞鱼跃、鱼肉百姓、鱼贯而行、羊续悬鱼、漏网之鱼、鳄鱼眼泪、水清无鱼、雀马鱼龙、鲁鱼亥豕、、釜底游鱼、池鱼之殃、马如游鱼、龙阳泣鱼、鱼鱼雅雅、白鱼入舟、吞舟之鱼、信及豚鱼、鱼龙百变、鱼龙变化、鱼龙曼延、自相鱼肉、鱼水深情、吞舟是漏、鱼沉雁渺、鱼肉乡里、瞎子摸鱼、鼎鱼幕燕、池鱼林木、鱼升龙门、鱼沉雁杳、如鱼似水、葬身鱼腹、鱼书雁信。
4 鱼四字成语大全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察见渊鱼 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沉鱼落雁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池鱼笼鸟 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池鱼之殃 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虫鱼之学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得鱼忘筌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鼎鱼幕燕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放长线钓大鱼 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釜底游鱼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釜中生鱼 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釜中游鱼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贯鱼之次 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河鱼腹疾 指腹泻。
浑水摸鱼 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5 描写山水的四字词语山水相依: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山崩海啸、危峰兀立、波峰浪谷,青山绿水、山水一色 山清水秀,锦绣河山、波澜壮阔,山水如画、山清水秀,山长水远、滔滔不绝、山明水秀,山高水长、连绵起伏,山光水色、惊涛骇浪、青山绿水,山水如画,水天一色、浊浪排空,青山绿水、悬崖峭壁,层峦耸翠、峰峦雄伟、一泻千里、崇山峻岭,层峦耸翠,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千山万水 跋山涉水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穷山恶水 水秀山明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明水秀 湖光山色 水软山温 崇山峻岭 高山深涧 峰峦雄伟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山清水秀 山光水色 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 绿水青山 名山胜川 崇山峻岭 表里山河 巴山蜀水 大好河山 登山临水 湖光山色 名山大川 千山万壑 峰峦雄伟 水平如镜 山的成语,重峦叠嶂山清水秀,山崩海啸,山高水长、湖光山色,山长水远。
6 描写山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放荡不羁、
峰回路转、
身临其境、
举世闻名、
山清水秀、
独具匠心、
双管齐下、
人杰地灵、
浑然一体、
唇齿相依、
巴山蜀水、
放浪不羁、
游山玩水、
尺幅千里、
工力悉敌、
烘云托月、
山光水色、
山水相连、
一丘一壑、
混然一体、
心弛神往、
模山范水、
东涂西抹、
尺山寸水、
刻雾裁风、
胸有邱壑、
寻幽探胜、
青鞋布袜、
谠言嘉论、
泉石膏肓
7 关于山水的四字成语越多越好山清水秀
层峦耸翠
重峦叠嶂
青山绿水
山水如画
山崩海啸
山长水远
山高水长
山光水色
游山玩水
湖光山色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烟波浩渺
千山万水
跋山涉水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穷山恶水
水秀山明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明水秀
湖光山色
水软山温
崇山峻岭
高山深涧
峰峦雄伟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山清水秀
山光水色
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
绿水青山
名山胜川
崇山峻岭
表里山河
巴山蜀水
大好河山
登山临水
湖光山色
名山大川
千山万壑
峰峦雄伟
8 有关鱼的四字词语沉鱼落雁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缘木求鱼 如鱼得水 白龙鱼服 白鱼赤乌 白鱼登舟 白鱼入舟 鲍鱼之次 鲍鱼之肆 察见渊鱼 沉鱼落雁 城门鱼殃
鸱张鱼烂 池鱼林木 池鱼笼鸟 池鱼幕燕 池鱼堂燕 池鱼之祸 池鱼之虑 池鱼之殃 虫鱼之学
丛雀渊鱼 弹铗无鱼 得鱼忘荃 得鱼忘筌 登木求鱼 鼎鱼幕燕 冻浦鱼惊 多鱼之漏 鳄鱼眼泪
鲂鱼赪尾 放鱼入海 肥鱼大肉 釜底游鱼 釜鱼幕燕 釜鱼甑尘 釜中生鱼 釜中游鱼 釜中之鱼
鳏鱼渴凤 贯鱼之次 贯鱼之序 河决鱼烂 河鱼腹疾 河鱼天雁 河鱼之疾 涸鱼得水 涸辙枯鱼
鸿断鱼沉 狐鸣鱼书 化及豚鱼 浑水摸鱼 混水捞鱼 混水摸鱼 祸及池鱼 祸近池鱼 鸡头鱼刺
及宾有鱼 枯鱼病鹤 枯鱼涸辙 枯鱼衔索 枯鱼之肆 临川羡鱼 临河羡鱼 临渊羡鱼 龙阳泣鱼
龙战鱼骇 笼鸟池鱼 漏网之鱼 鲁鱼帝虎 鲁鱼亥豕 鲁鱼陶阴 落雁沉鱼 马如游鱼 曼衍鱼龙
幕燕鼎鱼 幕燕釜鱼 鲇鱼上竿 鲇鱼上竹 鸟焚鱼烂 鸟惊鱼骇 鸟惊鱼溃 鸟惊鱼散 鸟散鱼溃
牛蹄之鱼 牛蹄中鱼 弃其馀鱼 前庭悬鱼 雀马鱼龙 如鱼得水 如鱼似水 撒水拿鱼 射鱼指天
食鱼遇鲭 豕亥鱼鲁 水到鱼行 水清无鱼 似水如鱼 土崩鱼烂 吞舟之鱼 瓦影之鱼 为渊驱鱼
瞎子摸鱼 宵鱼垂化 霄鱼垂化 信及豚鱼 悬龟系鱼 雁断鱼沉 雁去鱼来 雁逝鱼沉 雁素鱼笺
雁杳鱼沉 殃及池鱼 羊续悬鱼 以筌为鱼 以蚓投鱼 以鱼驱蝇 鱼帛狐篝 鱼帛狐声 鱼肠尺素
鱼肠雁足 鱼沉鸿断 鱼沉雁静 鱼沉雁落 鱼沉雁渺 鱼沉雁杳 鱼传尺素 鱼大水小 鱼封雁帖
鱼釜尘甑 鱼贯而出 鱼贯而入 鱼贯而行 鱼贯雁比 鱼贯雁行 鱼笺雁书 鱼惊鸟散 鱼溃鸟离
鱼溃鸟散 鱼烂而亡 鱼烂河决 鱼烂取亡 鱼烂土崩 鱼烂瓦解 鱼瞵鹗睨 鱼龙百变 鱼龙变化
鱼龙混杂 鱼龙曼羡 鱼龙曼延 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鲁帝虎 鱼米之地 鱼米之乡 鱼目混珍
鱼目混珎 鱼目混珠 鱼目间珠 鱼馁肉败 鱼肉百姓 鱼肉乡里 鱼升龙门 鱼生空釜 鱼书雁帛
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鱼水和谐 鱼水深情 鱼水相欢 鱼水相投 鱼死网破 鱼网鸿离 鱼尾雁行
鱼县鸟窜 鱼游沸鼎 鱼游沸釜 鱼游釜底 鱼游釜内 鱼游釜中 鱼游濠上 鱼游燋釜 鱼鱼雅雅
鱼与熊掌 鱼跃龙门 鱼跃鸢飞 鱼质龙文 鸢飞鱼跃 渊鱼丛爵 渊鱼丛雀 缘木求鱼 葬身鱼腹
甑尘釜鱼 指天射鱼 自相鱼肉
9 描写山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山:
高山流水、巴山蜀水、万水千山、气壮山河、山遥水远、、山盟海誓、跋山涉水、山珍海味、山南海北
安如泰山 挨山塞海 半壁江山 兵败如山倒 拔地摇山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表里山河 拔山超海 拔山扛鼎 拔山盖世
白山黑水 宝山空回 逼上梁山 冰山难靠 背山起楼
跋山涉水 巴山蜀水 不识泰山 巴山夜雨 崇山峻岭
出山泉水 春山如笑 残山剩水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地崩山摧
地动山摇 大好河山 调虎离山 堆积如山 带砺山河
东山高卧 刀山火海 堆山积海 刀山剑树 登山临水
倒山倾海 道山学海 登山小鲁 东山再起 恩德如山
恩山义海 恩重如山 恩重泰山 放虎归山 覆海移山
逢山开路 翻山越岭 隔行如隔山 高山景行 高山流水
隔山买老牛 关山迢递 高山仰止 关山阻隔 高卧东山
湖光山色 火海刀山 鸿毛泰山 回山倒海 河山带砺
海誓山盟 还我河山 华屋山丘 海啸山崩 举鼎拔山
积甲山齐 军令如山 聚米为山 剑树刀山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荆山之玉 锦绣河山
锦绣山河 开门见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昆山片玉 开山祖师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力可拔山 砺山带河 绿水青山 庐山真面目
累土至山 名落孙山 漫山遍野 名山大川 名山胜川
名山事业 南山可移 排山倒海 被山带河 排山压卵
青山不老 穷山恶水 青山绿水 千山万壑 千山万水
青山一发 丘山之功 气吞山河 气涌如山 气壮山河
日薄西山 肉山脯林 人山人海 人心齐,泰山移 山崩地裂
寿比南山 山崩钟应 山长水远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山鸡舞镜 山溜穿石 山盟海誓 山明水秀
山木自寇 山南海北 山栖谷隐 山穷水尽 山清水秀
水软山温 山锐则不高 剩水残山 升山采珠 寿山福海
水色山光 山水相连 山颓木坏 使蚊负山 水秀山明
山摇地动 山 上,应接不暇 山雨欲来风满楼 山肴野蔌 山珍海错
山陬海噬 山珍海味 山中宰相 铁案如山 退如山移
泰山北斗 泰山不让土壤 他山攻错 梯山航海 泰山鸿毛
泰山梁木 泰山其颓 铜山铁壁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泰山压顶
泰山压卵 他山之石 童山濯濯 铁证如山 稳如泰山
万水千山 巫山云雨 挟山超海 仙山琼阁 愚公移山
移山倒海 野蔌山肴 游山玩水 乐山乐水 猿穴坏山
阳煦山立 有眼不识泰山 云雨巫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坐吃山崩
坐吃山空 执法如山 纵虎归山 拄笏看山 坐山观虎斗
枕山栖谷 指山说磨 这山望着那山高 铸山煮海 重于泰山
水:
水天一色 湖光山色 一江春水 碧水微澜 清澈见底 涓涓细流 潺潺流水
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车水马龙 水波不兴 水波粼粼
碧海青山,碧海青天,水木清华,水石清华,水色一天,水中捞月
柔情似水 年华似水 山清水秀,青山绿水
还有带水的成语:水字成语
水字当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 融
水火无情 水深火热 水性杨花 水月镜像 水中捞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语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语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金沙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语
如鱼得水 一衣带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马山楚水
行云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带水 穷山恶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蜓点水 蛟龙得水 双瞳剪水,以石投水
李白诗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因此就其诗歌的内容而言,又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常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现实题材。《秋浦歌》十七首就是其现实主义精神的代表之作。
唐天宝初年,诗人李白来到了长安。在此后三年的生活中,他渴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理想破灭了,而逐渐代之以怀才不遇和有志莫酬的感慨。《旧唐书》记载,李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其实,李白是在朝中权贵们的排斥之下,离开长安的。长安三年之后,他又开始了前后大约十二年的第二次漫游生活。
《秋浦歌》十七首正是诗人在此次漫游中写下的。李白晚年的政治遭遇是不幸的,其生活道路亦愈加坎坷。他在“山水多奇踪”的秋浦一带漫游吟咏,久久盘垣,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将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苦闷、忧愁、悲愤寄情于山水之间。这是诗人日益觉醒,对现实认识愈加深刻,创作有了新发展的时期。
《秋浦歌》十七首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深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与诗人前期作品相比表现得更为执着,更为热烈。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与他对祖国、对生活,对自由的热爱统一在一起的。诗人笔下的山川景物是那么绚丽多姿,那么气势豪迈那么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他简直就是一位巧夺天工的丹青手,将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
诗人赞美清溪,那里的山川景物兼有浙江会嵇与湖南洞庭湖之美,“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秋浦歌》其六)诗人还用传神之笔着意临观“天倾欲坠石,水拂寄生枝。”的水车岭(《秋浦歌》其八),“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的万箩山(《秋浦歌》其十一),“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玉镜潭,“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的江祖石(《秋浦歌》其九)。
又如《秋浦歌》其十二:
水如一尺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楼。
齐山山脚插入清溪,旁有平天湖。当年山水相连,乘舟即可登山游览。李白曾在月夜由平天湖乘舟观赏山景,饮酒赋诗。美丽的秋浦平天湖,月光下宛若绢素澄清鲜亮,又似天空般开阔平静。船行水上,仿佛乘月而行。沿岸山花拂面,诗情浓郁。诗人面对这“水如一尺练”的大自然的美妙景致,寄托了自的热爱之情。再如《秋浦歌》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诗人以短短的四句,便将江祖石的雄姿展现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无不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驱策李白不断追寻人生的真谛,让自己的心灵游弋于茫茫宇宙大化之中,以获得精神上的慰籍。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大自然,往往流淌着生命的底蕴。
(二)热情歌颂劳动人民,与诗人的前期作品相比,具有更多的人民性。
诗人通过对社会的长期观察和接触,越来越看清了唐王朝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加之自己政治上累遭挫折,生活上每况愈下,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社会,并得以接近当时的普通的劳动人民。在李白诗集中,直接描写劳动人民的诗篇大都是他晚年所做,《秋浦歌》十七首则是这些作品的代表。
在诗中,诗人热情歌颂了樵夫、船工、渔民和冶炼工们的生活、爱情以及他们的美好情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普通劳动人民的热爱。
如《秋浦歌》其十三:
绿水净素月,明月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这是一首美好动人的爱情颂歌。水净月明,村姑们在月下采菱,小伙子和她们一道唱着歌,踏着皎洁的月光回家。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这与诗人所憎恨的统治阶级“轻薄儿”们“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古风》其八),“斗鸡金宫里,徇蹴瑶台还”(《古风》其四十六)的花天酒地,斗鸡走狗,百无聊赖的腐朽糜烂生活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因此,这首诗不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爱情,更重要的在劳动人民中间,诗人还发现了与统治阶级乌烟瘴气的生活决然不同的别一世界——一个健康明朗的美好天地。
又如《秋浦歌》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是一首冶炼工的颂歌。在当年秋浦铜矿冶炼场,诗人看到了一幅壮丽的图景——冶炼工人夜间炼铜的场景。诗人满怀豪情,以鲜明夺目的色彩,将冶炼工人在极其简陋的工地,艰苦夜战的情景传神地描绘了出来,热情歌颂了冶炼工人的美好情操。
再如《秋浦歌》其十六:
秋浦田客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置映深竹。
丈夫捕鱼,妻子捕鸟,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地同事劳动。这与统治阶级四体不分,饱食终日的寄生生活相比,显得多么崇高。
由于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使得诗人较多地接近了下层人民,对于他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了解,感情上也逐渐地接近他们,因而才能够在诗歌中较好地刻画出他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在诗人笔下,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是如此美好:那“一道夜歌归”的采菱女和小伙子,那“歌曲动寒川”的冶铜工人,是那样地乐观向上。这三首绝句仿佛是美好动人的抒情歌曲,紧紧扣住了我们的心弦。可以说,李白若没有亲身深入下层社会,没有亲身接近劳动人民,是绝对写不出如此的好诗。诗人虽然在政治上不得意而有志难骋,也曾经有过苦闷和消沉,但他始终没有沉沦下去。相反,他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认识得也更加深刻了。而对普通劳动者极其生活的关注,正是李白此时期心灵之思、情感之动的真实表露。
(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忧愁和前期作品相比,表现得更为含蓄、深沉。
李白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但又找不到光明正确的道路;满怀济世之心,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政治生涯几乎与李隆基统治年代相始终,一方面,李白接受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如求仙、施道,另一方面,又企图挣脱这种社会风气对自己的束缚。在诗中就可以看出这种矛盾的冲突,以及造成诗人怀才不遇,苦闷忧愁的社会背景。
如《秋浦歌》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渡,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李太白诗文系年》引奚禄治说:“白时从金陵客宣,故不能忘情于扬州,然其意实在长安也。”又说:“又云望长安矣,而结云扬州者,盖长安之途所经处也。”这真是画龙点睛之笔记,道出了其诗的主旨。
诗人初到长安本来幻想的是建立一番“济苍生”、“定寰区”的大事业,不料唐玄宗欣赏于他的并不是什么“游说万乘”的“霸王略”,偏偏是李白所不安心的“蓬篙人”的生活,这不能不使他大失所望。
其实,长安三年李白不过是个为唐王朝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而已。然而,他是不甘心充当粉饰太平的摆设、阿谀逢迎的帮闲。因此,诗中的“愁”字,就不仅仅是因得不到当权者的重用,所发出的怀才不遇的悲叹,同时也表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这里,他的感情是十分深沉的。在此之前,他目睹了“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忧”(《古风》其二十四)的权贵们的飞扬跋扈,“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古风》其三十九)那样的朝政的昏庸腐败,“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的贤士进身无门,反遭摧残的现实。这些无不激起诗人的强烈愤慨。
但是,李白对自己亲身体验,并加以抨击的社会腐败没落的本质是不理解的。因而,对自己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新觉悟,也是不自觉的。表现在这首诗中,他的心情只能是苦闷、忧愁。“客愁不可渡,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诗人站在高高的大楼山上,怀念自己在长安的三年生活。然而现实无情,他的面前不过是东逝的江水,思之不免心灰意冷,悲观失望起来。接着,诗人又发出“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的愿望,仍幻想自己能够被皇帝重用。但连诗人自己都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只有独自叹息而已。最后两句“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诗人仍希望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遥传一掬泪”,说明他是何等的恳切啊。在这里,诗人的感情一唱三叹,真切地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怀才不遇的心情,说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更为透彻,对唐王朝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不过,对于李白这样的封建文人来说,旧的传统观念犹如“抽刀断水”,想断也断不了,因而,也就缺乏投入现实斗争的勇气,只能陷入“举杯锁愁”的无法排遣的苦闷之中。
我们倘若比较一下诗人公元753年南下以前和以后的诗歌,即可发现有着显著的不同。诗人来到秋浦以后,很少有慷慨激昂之作,更多的是悲愤忧愁的低回咏叹。游览之作也多注重山水外貌的刻画,而不作更多的情感抒发。所以,在《秋浦歌》中,与其说是寄情于山水,不如说是寄“愁”于山水。例如,“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可谓“愁”思绵绵。我们再看《秋浦歌》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远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在这里,诗人歧路彷徨的心情表达得如此混茫莫测。他所抒发的怀才不遇,已经不是前期那种“功业莫从就”(《淮南卧病抒怀》)的单纯感叹,而变成了对社会不满的复杂情绪。
李白之所以感到政治上没有出路,首先是他不愿意和佞幸小子为伍。同时,也意味着他对宫廷权贵以及对唐玄宗本人的失望。在此诗中,一个“愁”字,读之令人感到诗人对自己的前途是如此渺茫、如此肃杀。“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表面上似乎没有多大伤感之情,实际却是历经事故,愤怒到极点的强作镇静,流露的是无可奈何之感。诗中的后四句,表现出他不甘隐退,决意漫游的思想。诗人此时已经感到自己与黑暗势力决不相容。“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诗人反抗的心声此时从高昂的基调又跌落到不可解脱的苦闷之中。这忧郁、愤慨两种感情基调的交织,最终又归结到一个“愁”字。这即是诗人思想上无法解决的矛盾所决定的,也是那个让诗人失望的社会投在诗人心灵上的阴影。
《秋浦歌》十七首中的政治抒情诗,除了以上所举的较直接抒发感情的篇章外,还有的采取夸张、联想与现实杂揉在一起的比较隐晦曲折的诗篇。
如历来倍受赞赏的《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表现了诗人惟恐时光逝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的心理。他希望挽留以往飞逝的时光,因为时光的逝去,就意味着理想的落空。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尽情地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愁绪万端的复杂感情。悲叹中透出不平,感慨中蕴寓着忧愁。这是李白政治上不得志后的慷慨悲歌。
类似的还有其四:
两鬓入秋浦,猿声催白发。
一朝飒已衰,长短尽成丝。
诗人苦闷的心情,表达得可谓回肠荡气,曲折深沉。借助“猿声”、“白发”这一形象化的语言,我们不是可以窥探到李白那悲愁的心境吗?
《古风》第十九也同样表现了李白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俯见被安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使我们不禁想起《离骚》的结尾:“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乎旧乡。”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诗人在幻境中充分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或是不能忘怀苦难现实的拳拳之心。把丰富的现实生活感受寄托在幻境之中,在惝恍迷离的幻觉形象中表现出清醒的抗争意识和热情
综上所述,可看出李白的诗歌创作中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开:劈开,断开。
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5、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6、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7、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8、出:突出,出现
诗意: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赏析:
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到天上去
7、琼(qi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借用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润物细无声全诗
润物细无声全诗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潜(qi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诗意: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1、点绛唇·素香丁香
宋代: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译文:
树叶还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树叶下丁香花就开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气环绕着树,雅士称赞这是幽居之士的乐趣。
丁香花没有想争夺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绪满怀,好像在怀念江南故土。
《点绛唇·素香丁香》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的一首词。此词上阕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形态,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意趣。
下阕由形而传神,写丁香之精神所在,也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其无意与群芳,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散露出的那种愁绪。
全词的精彩之处全在其“豹尾”:作者大胆悬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也许是它在思忆江南的主人吧。让本无情之花卉植物化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托。全词多处用典,内涵深远。
2、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文:
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
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现存最早的版本收录在《花草粹编》中。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
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3、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4、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宋代: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译文:
杨柳丝丝风中摆弄轻柔,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尚未经细雨湿润,梨花却已盛开似雪,真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为宋代词人王雱所著。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
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5、代赠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花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
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
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她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