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如何才能真正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经济全球化下如何才能真正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第1张

回顾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从1999年抗议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到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直到最近发生的抗议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对历史倒行逆施的诸般行动,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爱国主义新增添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述求: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在中国发展世人瞩目的背景下,寻求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对外开放交往日益扩大的现实中,探讨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内容。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

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为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这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实现百年以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 当代爱国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思考,一种基于国家、民族和个人现状与未来的思考。青年,作为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的主力军,我们有必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群体10年间一种显而易见的转变——从热衷模仿西方文化,到爱国主义成为广泛的情感共鸣?

第一个答案是我们发展了,以及发展中由于各种冲突而产生的反思。基于和平、发展和开放的现实,探索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新内容,乃是我们民族未来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当前无法推辞的责任和义务。正是此时,青年由于其敏感和活跃,开始自发地以爱国主义的形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对于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质内涵,我们还需要思索。如:在面对别国敌对行为时,是否抱着不分析不鉴别的横扫一切的偏激态度?对于被侵略的历史记忆,我们应当怎样既以史为鉴,又面向未来?我们在表达个人情绪时,是否负责任地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在手段与目标之间,是否应该遵守合理合法的表达方式?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除了情感表达,又将如何具体地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思考并寻求答案。

《长津湖》作为一部爱国主义**,在国庆期间,引起了国人共鸣,可喜可贺!但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在这里我还是要说说国产**的不足之处,不仅仅是针对《长津湖》,而是国产**的通病。

什么样的**吸引人?无论是武打片、战争片还是科幻片,能引起人的思索和共鸣的**就是好**。既然是“人”的思想活动,那就离不开人性的挖掘与探索。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人的群体中,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都离不开“人性”这一本质原因。

而探索人性最好的载体是什么?是故事!所以无论哪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故事”这个载体。而目前国产**最大的通病是缺少故事性,不仅仅是《长津湖》,许多大制作 **的主要问题都是不会“讲故事”,现以《长津湖》为例,探讨我们国产**的几点不足:    

一是故事不够丰满,人性流露略显生硬。

《长津湖》也是通过一个故事展现了一场战争和几个英雄人物,讲故事要会讲,讲得扣人心弦,要有一条或者两条完整的线索,要事出有因,发展要有其必然性。在《长津湖》里,如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节十分感人,令观众潸然泪下,但他的举动与整个故事前后联系不紧,十分突兀,似乎为了英雄而英雄。

毛岸英的牺牲对原因没有交待清楚,也就是他用生命换来的地图为什么珍贵,为什么值得他为之牺牲?交待不详。还有谈子为,他被称为“打不死的英雄”,他怎么打不死了?没有交待。就是说缺少一个完整的叙述线索,人物的存在不立体,这样就会显得人物不丰满,似乎是孤立的存在。

在这里我会想起美国**《阿凡达》的讲述,如何从一个战斗中负伤而下身瘫痪的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决定替死去的同胞哥哥来到潘多拉星操纵格蕾丝博士用人类基因与当地纳美部族基因结合创造出的 “阿凡达” 混血生物。如何打入纳美部落,说服他们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从而SecFor公司可砍伐殆尽该地区的原始森林,开采地下昂贵的“不可得”矿。

又如何在探索潘多拉星的过程中,杰克遇到了纳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向她学习了纳美人的生存技能与对待自然的态度,两人相爱。杰克在和涅提妮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对人类来这里采矿的看法,他意识到已经找到值得为之战斗的东西了。

人物发展有前因有后果,有发展的脉络和必然的结果。使得人物立体丰满,可信度高。再有同类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敦刻尔克》、《美丽人生》、《珍珠港》等等,我们一样能体会到感人的爱国情怀,但其细腻刻画入情入理,不做作,不生硬,这是我们的大片所缺乏的。

二是场景过度包装,故事不足场面凑。

随着国力增强,有钱了,我们也可以在成本上大投入了,便有了一些大场面、大制作,动辄几个亿。

国内特效技术水平,技术层面应该还行,可是,实际做出来的的观影感觉,总是差了那么几点。就是有点那个意思了,但感觉还能做得更好,主要问题是国内**特效做得还不够用心,缺乏创意和创新,能感觉到是在跟着人家走,但又缺少细致入微的精神。

我们的大制作《满城尽戴黄金甲》、《无极》等等,不可谓阵容不豪华,不可谓成本不巨大。可惜致命弱点是缺少讲故事的能力,不是严重缺乏合理性,无法引起人的共鸣,甚至不明,所以,看过之后闹海中只留下满场无数朵菊花,再无其他。其实感动人的永远不是制作,而是故事。

三是人性表达生硬,缺少合理性。

我们在表达一个人抒发爱国情感的时候,通常喜欢用直接的方式,甚至是一些爱国套话,显得生硬甚至是做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表达更加走心,歇斯底里似的发泄有向人要眼泪的感觉!我们这两年的爱国影片存在这一倾向。

总之,我们的影片在构思制作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值得肯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出品方和观众共同努力!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代杜甫《春望》

白话译文:国家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2、登楼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白话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3、龟虽寿

作者曹操 朝代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4、荆轲歌 / 渡易水歌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白话译文: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5、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白话译文

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想我老夫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巴自不能再转青。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 (选一)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 亥 杂 诗 (选一)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翻译: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翻译:

在家国都遭逢千辛万苦期间,我通过的考试而被起用为官。我为朝廷起兵抗元已整整四年了。这些岁月,由于战争不停,田园寥落,人民痛苦不堪,祖国的山河也已破碎得像在风雨中摇曳的柳絮一样不可收拾。随着抗元斗争的不断失利,自己也像受到暴风雨吹打的浮萍一样生死难卜。在江西的惶恐滩战败后,被元军追赶,我的心绪就像惶恐滩的名字那样惶恐。我被押解过零丁洋时,身为俘虏,心里那种感受就像零丁洋的名字那样孤苦零丁。自古以来,有哪个人能长生不死呢?但重要的是要留下赤胆忠心,在史册上光辉照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

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

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

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翻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杜甫的爱国情怀的诗句汇总如下

  1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2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3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5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 将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8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9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10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11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2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3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4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15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16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17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18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19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20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21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

  22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2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4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25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6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27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9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30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31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32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3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34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35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36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37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38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9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0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41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42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43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44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45 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

  46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47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48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49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0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五四精神

  五月令人向往,值得赞美。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91个春秋过去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五四精神是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血脉世代相承,升华为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那么,今天的爱国主义新内涵是什么呢? 回顾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从1999年抗议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到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直到最近发生的抗议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对历史倒行逆施的诸般行动,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爱国主义新增添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述求: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在中国发展世人瞩目的背景下,寻求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对外开放交往日益扩大的现实中,探讨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内容。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 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为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这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实现百年以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 当代爱国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思考,一种基于国家、民族和个人现状与未来的思考。青年,作为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的主力军,我们有必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群体10年间一种显而易见的转变——从热衷模仿西方文化,到爱国主义成为广泛的情感共鸣? 第一个答案是我们发展了,以及发展中由于各种冲突而产生的反思。基于和平、发展和开放的现实,探索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新内容,乃是我们民族未来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当前无法推辞的责任和义务。正是此时,青年由于其敏感和活跃,开始自发地以爱国主义的形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对于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质内涵,我们还需要思索。如:在面对别国敌对行为时,是否抱着不分析不鉴别的横扫一切的偏激态度?对于被侵略的历史记忆,我们应当怎样既以史为鉴,又面向未来?我们在表达个人情绪时,是否负责任地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在手段与目标之间,是否应该遵守合理合法的表达方式?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除了情感表达,又将如何具体地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思考并寻求答案。 青年,自五四运动以来,他们一直以自己的敏锐和热血青春推动历史进步。同时,青年也与这种进步一道成长,肩负起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责任,塑造起具有时代光芒的民族精神。相信,赢得过巨大光荣的中国青年,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更大的光荣。

《我和我的祖国》被石家庄人民唱上热搜,这首歌代表了国人爱国的感情,面对新冠病毒的发展,《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已经不仅仅是代表爱国了,更多的是相互的一种鼓励,一种信仰,一种安慰,一种战胜疫情的决心。之前听这首歌可能就纯碎的把它作为一首歌来听,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时期,每次唱起来这首歌,都有一种泪目的感觉,不仅为我们的国家骄傲,更是为自己的努力而骄傲,为那一群勇敢的人而骄傲。

一、《我和我的祖国》创作背景。

这首歌创造的背景并不能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一位热爱创作的年轻人,想去寻找一种特殊的感觉,但是作曲之后,却又不能填上合适的词,于是又去找作词的人。作词的人在某一天早上推开窗户,看到太阳在缓缓上升,看到早晨的静谧,想到自己所走过的路,所经历过的一切,就慢慢写出了这首歌。这个作曲者叫秦咏诚,这个作词者叫张藜。

二、表达国人的爱国情怀。

这首歌更多的是表达的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歌曲,引起大家的共鸣。也唱出了我们祖国的伟大,祖国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们是一个共同体,是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成就了我们每一个人。

三、在疫情中别样的感情表达方式。

石家庄市的居民在一起合唱这时候的时候,它又代表了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不能用语言诉说的,可能是一种共情,一种信仰,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感谢。不管怎么说,当这首歌的歌声想起,我们就知道,我们都是祖国的一份子,我们和祖国是不能分割的。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58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