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体现了怎样的爱国情操

屈原投江体现了怎样的爱国情操,第1张

坚持自己的理想,他自己曾说过: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说明他要在前人的精神鼓励下坚守节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也说明它是不想和小人们同流合污。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三闾大夫,眼见自己的国家要被灭而自己爱莫能助,除了一死,别无选择。

屈原是谁?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是几千年来对他爱国主义情怀的肯定,这是几十代炎黄子孙对他爱国主义精神的崇敬,当然是“爱国”,难道还能因为几个人说是“愚忠”,就能改变得了的吗?!第一,屈原的对楚国的忠爱情怀,连楚国的对手秦国都是认可的!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秦国非常害怕和痛恨屈原,秦国深知不把屈原扳倒,要消灭楚国是很难的,秦国人收买了楚王身边的奸臣,玩计谋耍阴谋,使屈原失宠,结果是楚国被秦国打得惨不忍睹!后来,秦始皇灭了六国,也包括灭了楚国,按一般人的理解,秦国肯定不会允许人民纪念屈原,但是真正的强者是尊重强的对手的!秦始皇统一后的中国,依然在允许民众纪念屈原!因为这已经不是在纪念他个人,而是在崇敬一种名叫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屈原用投江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已经得到中华儿女几千年的崇敬!

不管是哪个朝代,大家都会选择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一个传统的节日,不管天南地北,也不管男女老幼,都会纪念屈原的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对爱国主义的渴望,更是对爱国主义的崇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为了纪念一个人像屈原这样而专门安排一个端午节法定节日吧!

第三,屈原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也是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不只是中国人崇敬屈原的爱国主义,全世界都是崇敬屈原这种爱国主义的!

这个世界虽然很大,但是又有哪个地方不需要爱国主义呢,又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不崇敬爱国主义呢!?

这与他精忠报国,却遭遇诽谤,不被重用,流放他乡,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的从政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

屈原生活在我国古代战国末期的战乱年代(约公元前340-前278)。他出身楚国贵族,得到楚怀王信任,任职左徒、三闾大夫,并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屈原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性格直率,正义感强。他经常向楚怀王进谏,主张内举贤能,提倡“美政”,外联齐国共同抗秦。

屈原内主修明法度的治国主张,遭到了贵族阶级的打压排挤。楚怀王听信了妒贤误国的谗言,先后流放屈原到汉北和沅湘流域,远离朝政。

屈原为国忠诚,得不到重用,心中郁闷。他目睹着秦国的咄咄逼人的态势,心急如焚,内心不安。他有种预感,楚国即将被秦国战败而消亡。此刻,屈原仰天长叹,无可奈何,愤然拿起手中之笔,激动地写下了忧国忧民的诗篇,起名《离骚》,同时还写了《天问》、《九歌》等许许多多的诗篇。

屈原写的《离骚》是在讲自己离别时的躁动不安的心态。屈原早有预感,楚国即将面临灭国之灾。那种离心的悲伤油然而生,但是,他的力量是微弱的,渺小的,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他坐卧不安,心急如焚,躁动不安,因此,屈原选择了“离骚”两字,做了这首诗的题目。用“离骚”二字做题目,写出了《离骚》这首诗篇再恰当不过了。

《离骚》诗篇,把作者为崇高的理想境界而奋斗终生的思想,描述得淋漓尽致。整篇诗章强烈地抒发了作者自己遭谗言诽谤被害的苦恼郁闷的矛盾情绪,以表现自己为国献身,家国情怀共存亡的情感,同时表现了作者追求真理、正义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当时楚王为首的贵族集团的腐朽,抨击了他们妒贤嫉能、邪恶误国的滔天罪行。

《离骚》诗篇是我国古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代表作之一。《离骚》表述了作者一种离心离德的忧愤,其中包括忧愁、伤感、报国无门、惋惜、悲愤等等的切身感受。这是作者根据当时自己所处的糟糕处境所表达的忧患意识,读后令人十分感动,受益匪浅!

屈原写了《离骚》之后,各国争霸达到了白热化。公元前278年,正如屈原所料,秦军占领楚国京都。屈原目击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心如刀割,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祖国就这样被秦国侵略而占有。

屈原心灰意冷了,萌生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但他难舍难离祖国的怀抱,他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意离开了这片土地。临终前,他写下了《怀沙》绝笔诗,然后,抱着一块石头投入汨罗江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情诗。这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日,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当地百姓。百姓获悉屈原投江,立刻划船营救打捞,很遗憾,没得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百姓划船荡舟在汨罗江游行,后来逐渐地发展成龙舟大赛。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纷纷往汨罗江投放粽子喂鱼虾,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这就是后来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屈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之上,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一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一起在诗坛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总而言之,“离骚”就是别离忧愁。屈原写诗篇称之为《离骚》就是为了表达和抒发自己,被流放别离忧愁之后,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

表达作者对屈原沉痛悼念之情。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在其《端午》诗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昏君奸臣的抨击和鞭挞:“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表达了对屈原沉痛悼念之情和对昏君奸臣的鞭挞。

扩展资料

唐代: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7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