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铁窗里》的主旨?

艾青《铁窗里》的主旨?,第1张

这首诗感情真挚而深沉,想象力丰富,写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对自由的无限渴望。作者描写了自己通过这扇窗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面对艰难困苦,还是荆棘密布,都应该满怀希望,有希望就会有未来。

应该是 故人生死各千秋 吧。前两句是说想起了从前的战友,有的已经牺牲了,有的还在继续战斗。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之后,已经把这些都当做是家常便饭了,不在为这些事情烦恼了,而是用满腔的豪情去继续在狱中和敌人做斗争。像楚囚那样,绝不忘记、背叛自己的信仰。情感主要还是在狱中更加怀念从前的战友,表达自己忠于信仰的决心。

附:楚囚的典故(自己也可以百度) 典源译文

(成公九年)秋,郑伯到晋国去,晋人为了惩罚他勾结楚国,在铜革是逮住了他奕书攻打郑国郑人派遣伯蠲求和,普人杀了他,这是不合于礼的两国交兵,使者可以来往两国之间。楚国的子重攻打陈国来援救郑国普侯视察军用仓库,见到钟仪,问人说:“戴着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谁"宫吏回答说:"是郑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侯让人把他放出来,召见并且慰问他钟仪行再拜之礼,叩头。普侯问他家世代所作的官职,他回答说:"是乐官"普侯说:"能演奏音乐吗"钟仪回答说:"这是先人的职责,岂敢从事于其他"晋侯命人给他一张琴,他弹奏南方的乐调普侯说:"你们的君王怎么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晋侯再三问他,他回答说:"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奉事着他,每夭早晨向令尹婴齐、晚上向大夫侧去请教我不知道别的"晋侯将这种情况告诉了范文子范文子说

:"楚囚是君子啊说话时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背弃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这是不忘记故|曰: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不背弃根本,这是仁:不忘记故旧,这是信:没有私心,这是忠:尊崇君主,这是敏用仁来辨理事情,用信来保守它,用忠来成就它,用敏来推行它事情即使很大,也必然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的友好呢"普侯听从了,对钟仪重加礼遇,让他回国去求和。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文中所说三首诗都是唐代咏蝉寄意的名作。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字伯施。(558——638),享年81岁。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在隋,官秘书郎。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他的三首咏物诗《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十分生动,神形兼备。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蝉栖于高挺清拔的“疏桐”之上,蝉声就更显得清华俊朗的高标逸韵。“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由于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它的叫声自然能传得很远很远,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这一独特感受揭示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的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屡次赞美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文心雕龙情采》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本诗即为此。钱锺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作文作诗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情感。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传统意象,而这些形象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形成了唐诗宋词璀璨的百花园。知人论世,通过诗词具体形象的分析,走进诗人个性的内心世界,是我们读懂诗的重要途径。

狱中诗创作背景: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赏析:

这首狱中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在牢狱中写就的古体诗作品。

作品表达的了作者一生为革命奔波,眼看着许多战友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要抛弃一切个人的得失,用满腔的豪情,做一名“楚囚”,哪怕把敌人的牢底坐穿!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思想意思:

  这首诗是高波同志在兰州集中营时写的,他以诗表明自己在敌人面前的坚贞不屈。

  《狱中诗》

  高波

  本为民除害,那怕狼与狗;

  身既入囹圄,当歌汉苏武。

  作者简介编辑

  高波,1913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1930年到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处工作,先后担任警卫员、副官。1934年考入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1935年参加杨虎城第十七路军。西安事变后,前往延安,被分配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

  1938年3月,高波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烽火剧团工作,不久担任剧团团长,几年时间里,高波率剧团30余人几乎跑遍了陕甘宁边区,为部队和群众创作和演出了京剧《平型关大战》、歌舞《小放牛》等许多表现八路军和抗日军民英勇斗争的戏,成为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喜爱的战斗性文艺团体。1942年,高波被调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部,任民运科科长,参加了延安军民的大生产运动。

  1945年,高波被派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十一旅第一团任政治委员,负责对旧军队的改造工作,不幸落入反动军阀马鸿逵之手。

  在狱中,高波等***员严词拒绝了马鸿逵的利诱。1947年,高波被押往兰州国民党军西北行辕俘虏收容所,斗争环境更为恶劣。高波同狱中的***员建立了秘密的中共党支部,任支部书记,带领狱中同志与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在兰州监狱的一年多时间里,敌人用尽了各种手段,打得他遍体 鳞 伤,最终都没有能使高波屈服。他以诗表明自己在敌人面前的坚贞不屈:本为民除害,哪怕狼与狗!身既陷囹圄,当歌汉苏武。

  1948年10月,高波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5岁。

这首狱中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在牢狱中写就的古体诗作品。作品表达的了作者一生为革命奔波,眼看着许多战友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要抛弃一切个人的得失,用满腔的豪情,做一名“楚囚”,哪怕把敌人的牢底坐穿!整首诗体现了作者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6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