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冬至夜思家》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
全文叙述了自己身在外乡,却对家人的无限思念。通过写家人对自己的讨论,写出作者心中对归家团圆的向往。全诗翻译: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这首诗抒写诗人思家之感。首句叙客中度节,道出“思家”的根源。唐时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一个佳节,在邯郸的客店里,将如何度过呢?次句,写在客店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这首绝句,最大的特色是:语言质朴、直率,在浅近的语言中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显得感情格外真挚动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通过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的语言,精巧别致的构思,想象的手法,抒发出思念家乡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全诗内容: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全诗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这两句诗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在这两句诗中,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诗人运用想象,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法和先抑后扬的笔调,体现了苏轼与众不同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大地,刚刚回暖的时候,冬至的日子,他就像那寒雨一样到这个寺里领略到春的气息,表达了作者不为逆境所累的乐观,豁达的精神作风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句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评解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苏轼自从“乌台诗案”之后,人们便是陷入了困境,无论是在黄州,还是在岭南,以及有着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儋州,他的内心都极为悲伤,为此他这一时期虽然生活上不如意,可是在文学上却又是大爆发,思想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作出来的每一首作品那都是震撼人心,字里行间也是往往充满了忧愁。毕竟对于苏轼来说,人生再不复从前,又是一个人常年独自漂泊在外,这样的人生经历令他刻骨铭心。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代: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那这首诗描写得很是伤感,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却是写尽了内心的无奈,尽管诗人想要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一起度过冬至节,可是现实的生活又是令他很无奈,所以他只好一个人独自去到吉祥寺游玩,这也说明了诗人内心是很悲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意,那就是希望家人可以平安,自己也可以有所突破。
苏轼是属于那种天才型的诗人,无论是诗歌,还是词作,以及千古文章,那都是写得极为深情,往往可能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又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使得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在他的作品中,也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的一片深情,还有对于故乡的思乡之苦。一个人独自在外漂泊,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那都是会伤感,自然骨子里就充满了忧愁。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开篇的两句,苏轼就以一种极为悲情的口吻描写了当时的心境,以及周围的环境,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使得这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读来也是令人感慨万千,以“井底”和“微阳”来呈现,立马也令这首诗意境全出,潇潇寒雨打湿了地面,也使得这种情感更为细腻,而那种悲痛之情也是呼之欲出。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最后两句又是直抒胸臆,写得更为伤感,也更加的悲情,没有人像我一样,即使是在冬至日,那也是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是一个人独自漂泊,不是开花的时候不肯来,而是由于我一生都是如此。在这两句中诗人也正是把内心的悲痛之感,还有感伤之怀描绘的更为悲痛。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有过失落,也有过悲痛,正是这样的一种人生经历,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感伤之怀,虽然这首《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并不是很出名,但也是一首难得佳作,写得也是极为悲情,一个人独自在外,无法回到故乡过冬至节,这对于诗人来说,那内心的悲痛之苦可想而知,所以写得自然而然也就充满了忧愁,读来也是令人悲痛欲绝。
一般情况下,春季时万物生长,萌芽,欣欣向荣;这时包含的感情可能是乐观喜悦的;夏天时草木茂盛,万物竞秀,表达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秋天时花败叶落,代表离愁别绪,或是万物丰收的喜悦;冬天就是一片萧索,寒冰劣风,可以表现人物的孤独,苦闷,无依等。
但是,这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因为即使在相同的季节因为诗人的心境的不同也会表达不同的情感。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最爱”两字就把他欢快喜悦之情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但同样是春天,如晚清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表达了一种对昏庸皇帝的愤懑不满与日本强割我台湾无比愤慨的情感。 两者的反差如此之大,就是因为当时各人的心境不同之故。
再说夏天,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副心满意得、欣赏之极的感觉。但《水浒》“智取生辰纲”一节中白胜所唱的那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里面就没了杨万里的那种闲情逸致了,只有劳苦农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血泪控诉吧。又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雷阵雨,苏轼的态度是何等的乐观潇洒,词中实际上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种不怕挫折,豁达豪放的态度。
再说秋天,通常是愁苦的季节。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看,一个“愁”还不够用。但如果读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他是“喜爱”。再读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就不只是“喜爱”了,而且他还认为“秋日胜春朝”,你说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冬天是万物一片肃杀的季节,心境一般不会好。但那时候有雪花、有梅花,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副在寂寞凄楚之中又孤芳自赏的感觉吧。但一般的,诗人对冬天的雪与梅花都是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为多。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尽管天气寒冷,又要下雪的样子,但围着烫酒的小火炉,口里“米西”着,你说心态还能坏吗?但如果看高骈的《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最后一句“盖尽人间恶路歧”的理解却是见仁见智的,有人认为是赞雪,说它真好,把沟沟坎坎全都填平了,让人看到了美好的一面;但有人则认为是贬雪,雪把人间的丑陋都遮盖了,使人看不到了高低不平的事了;但还有人认为是他借用大雪覆盖“人间恶路歧”来表达一种希望铲平人间罪恶的心愿。不管怎么说,反正他对雪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吧。
这是个人在读古诗时对古诗中诗人描写的四季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的一点体会吧,说出来,和你一起来探讨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