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节气的风俗:吃梨、蒙鼓皮、打小人、祭白虎。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黑斑纹的纸老虎。
1、惊蛰的含义: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蛰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2、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3、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打小人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5、祭白虎化解是非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3个节气,惊蛰的到来也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天气是慢慢变暖了,但同样的雷声多了,雨水也多了。
据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那么惊蛰的由来是什么?惊蛰有哪些传统习俗?一起来了解下吧。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3个节气,惊蛰的到来也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天气是慢慢变暖了,但同样的雷声多了,雨水也多了。
据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那么惊蛰的由来是什么?惊蛰有哪些传统习俗?一起来了解下吧。
惊蛰的由来是什么?
“惊”为惊醒,“蜇”为蛰伏,“惊蛰”就是惊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震醒的。
古人受百虫被春雷震醒这一认识的误导,于是将这一天称之为“启蛰”。
这个名称一直用到汉朝皇帝汉景帝刘启的时代,为了避皇帝名讳,才将“启蛰”改为“惊蛰”。
后来虽然经历了一次次改朝换代,但由于惊蛰听起来更响亮生动,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惊蛰有哪些传统习俗?
1、祭雷神
在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2、打小人
惊蛰民间有打小人的说法。
惊蛰过后,所有冬眠中的小动物们,各种虫子,也会惊醒,四处开始找食了。
所以古时候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这些蛇和虫子们,寓意一年风调雨顺。
后来演变如果遇到不顺心的和倒霉的事,驱赶霉运的习俗。
3、祭白虎
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
这个后来演变成张口说人是非之人。
4、吃梨
惊蛰过后天气回暖,再加上春天本身比较干燥,季节交替的季节,很容易会使人感冒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健健康康。
惊蛰节气有感1
(一)
生命脆弱,亦坚韧。
我们这个星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放眼望去,生命无处不在。
但是,生命之所存在的条件,却狭之又狭,苛之又苛。
阳光、水、空气,缺一不可,而生命存活的适宜温度,更是只在几十度之内。
生命是脆弱的,蛋白质的构造,其实不堪一击。
然而,从亘古洪荒出现生命之时至今,无数生命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如一道长河,绵延不绝,又何曾间断
这是因为,当着自然条件变得严苛之时,生命会选择变通,选择适应,以望在迂回腾挪中,避开那致命的一击。
如此,生命又是坚韧的。
譬如,我们曾在很多极端的环境下看到生命的迹象。
又譬如,秋去冬来之际,光照渐少,温度渐跌,许多植物的生存走入困境,于是它们便纷纷进入休眠状态,将自身能耗降到最低,以期来年。
而植物的凋萎,又使得食物链暂时中断,动物的生存也遇到困难,于是动物们便也纷纷寻找对策。它们有的长途跋涉,去了温暖的南方;有的换上一身厚厚的毛发和积起一层厚厚的脂肪,以御风寒;当然还有找一个隐蔽的地方一睡了之的,将严寒屏蔽于睡梦之外。
迁徙、换毛、冬眠,有了这一番变通,漫长的寒冬当然不再是生命的障碍。
顽强、执着!
我们为生命的坚韧赞叹不已。
(二)
只是,没有了众多生命的喧闹,冬天是一个寂静寥落的季节。
然而,地球-------众多生命的摇篮,它遵守着物极必反的原则,适时的,它会为生命的繁荣带来转机。冬天不会无限持续,而寂静寥落,有一天会被一声惊雷打破。
就如现在,走过立春,走过雨水,地球继续绕转,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暖气团带着水汽与温热,从遥远的海上挟阳光之威继续向北行进。
新的主角即将登场。
但是,冬季里统治大地的冷气团,虽已成强弩之末,却何曾甘心退去
于是,低暗的阴云中,一阵翻腾涌动的厮杀之后,便有惊天动地的万钧雷霆。
春雷骤响,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便来到了。
古人解释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是说,冬眠的动物在雷声的震惊下复苏。
但其实,泥土中沉睡的小昆虫们是听不到雷声的,真正使它们复苏的,乃是温暖的阳光温暖的空气。而很快的,远走他乡的动物们也会感知春回大地,它们会结伴而行,再度长途跋涉,向着北方回归了。
寂静寥落即将远去,生命的繁荣喧闹随着雷声将再度来临。
我们欣喜地等待着。
惊蛰节气有感2——题记
惊蛰来了,满铺大地的积雪,沐浴在九九艳阳中,静待气温回暖的暖潮,融得遍地春水尽流淌;
惊蛰来了,花蕾饱满的桃树,沐浴在九九艳阳中,静待春风呼啸的号角,吹得满山桃花争斗艳;
惊蛰来了,花影枝梳的枝头,是黄鹂清脆的吟唱,尽情煽动多情的翅膀,抖落那旧羽置换新毛;
惊蛰来了,万物复苏的田野,是布谷咕咕的鸣唱,尽情挥动嘹亮的歌喉,莫等闲别延误了农时。
在这个独特的节日里,任我铺一纸素笺,尽情的把一切和惊蛰有关的思绪都揉进这细碎的文字里,与春雪共舞,和桃树争艳,与黄鹂齐鸣,和布谷齐唱。缕一宗春风的发丝,抽出惊蛰中最动情的一枝新绿;撩一汪消融的山泉,映出惊蛰中最动容的一份笑脸;刺一幅春天的织锦,绣出惊蛰中最明媚的一枝独秀;画一幅初春的写意,绘就惊蛰中最纯真的那一轮月圆。
“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这个节气,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亦艰难,春风舞,越九九,一夜惊梦蛰蠕动。听,风从窗外掠过,柔柔的夹杂着泥土的沁香;看,风从脸庞拂过,瑟瑟的夹打着畏寒的衣襟。深刻的使我感受到寒冷,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雪映桃花,扑朔迷离,桃花印雪,独树一帜,那时的景致会是多么的壮观,那时的场景会是多么的入心。啊,这原来是我在惊蛰时节醉意朦胧的一袭春梦,待梦醒时分,恍然一夜之间,地下田间的虫儿已开始蠕动。
文字里有了惊蛰,便有了万物复苏,也便有了鸟语花香。惊蛰节气过后,春潮在田野中涌动,春色在大地中潮涌。那含苞欲放的桃花将会吐纳一地的呢喃,在春风的吹奏下,将剥开片片粉白,映衬这个如画的春天,那抽青的柳树,那抽芽的杨树将会吸纳一地的春色,在春风的吹拂下,将抽出青丝,努出嫩芽,芬芳这个明媚的春天。这所有的一切将连同我挥洒的笔墨一并绽放,绽放在清新隽永的诗行里字字生香,绽放在墨花飞逸的春光里芬芳如画。
惊蛰,万物复苏,乍暖还寒,气候干燥,人很容易口舌干燥,外感咳嗽。民间俗有吃梨的风俗,梨属性偏寒,最好蒸着吃或熬制汤饮,可以顺肝性、益脾气、脏平和、增体质。古人通过吃梨,提醒人类预防人体寄生虫,开始着手打虫;古人通过吃梨,寓意提醒人类预防疾病,开始着手养生。那就让我们在这个春寒乍暖的季节里,多吃一些梨,让病痛远离,让疾病远去。一份梨的执念,让后代得以传承,一份梨的传说,让人类生生不息。
惊蛰过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春耕季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间几日闲,耕种从今起”。惊蛰中吃梨的习俗,“梨”与“犁”同音,通过吃梨,寓意提醒人类要适时春耕。具具犁具翻起湿润的土壤,也将田埂间冬日里冬眠而苏醒的虫类一并翻了出来,成群的红嘴鸦和喜鹊嗅着新鲜泥土的气息,铺天盖地般像潮水般涌来,啄食土壤中的虫类,为农民日后的播种减少病虫害,增加出苗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月启蛰,九九艳阳跨冬去,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正月在惊蛰后也即将过去,数九的日子在惊蛰后也将结束。惊蛰中吃梨的习俗,“梨”和“离”谐音,通过吃梨,寓意提醒人们喜庆春节归家团聚的日子又要分离,那些为家奔走的人们又要开启外出务工的航程,为幸福的日子去积累财富,创造美好的明天。
轻柔的山风,在惊蛰吹醒了黄土高原;柔和的春风,在惊蛰吹醒了蛰伏的虫类;黄鹂鸟的吟唱,在惊蛰吹暖了村落的庄户人家;布谷鸟的鸣唱,在惊蛰吹动了春耕忙碌的人群。春燕啄新泥,门前杨柳绿,桃花遍地开,布谷声声催。惊蛰伊始,将春暖花开,遍地新绿。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春雷初响,惊醒了潜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小动物,这就是惊蛰的含义。惊蛰的风俗包括打小人、蒙鼓皮、撒灰驱虫、挂桃花、雨水节等。
一、打小人
惊蛰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真正进入到了春天。人们也希望在这天能祈求到好运,因此在这天就有了“打小人”的民俗。打小人的民俗广泛流传在南方地区,这是一种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惊蛰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寄予的希望,期盼生活能够一帆风顺、福气安康。
二、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正是雷声引起了“惊蛰”。到了惊蛰这天,人间百姓则祭拜雷神表达了对雷神的感谢,令世间万物复苏,人们也可以开始春耕播种粮食。蒙鼓皮的习俗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家庭平安。
三、撒灰驱虫
一声惊雷,万物皆醒,春天有了活力和生机,可大自然中越冬的蛇虫鼠蚁也都随之醒来了,其中也有数不清的害虫。农民在这时也要开始春耕,人们会收集一些草木灰、石灰等撒在墙根处、家中的院子内,熏走家中的蛰伏的虫子。还有的人们会手持上艾草、檀香游走在家中的四角,用烟香驱赶走家中的蛇虫、老鼠。
四、挂桃花
三月份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会在惊蛰时节挂上桃花,桃花代表了美丽的少女。挂桃花以求好运和幸福,能够健康幸福,婚姻美满。
五、雨水节
在中国南方地区,惊蛰也被称为“雨水节”。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雨水开始增多,也是农作物播种的黄金时节,这个时候雨量丰富而且珍贵。雨水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在田地里祈祷,祝福新的一年风调雨水,这也是惊蛰得非常重要的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