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第1张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丰富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注重情商培养,增强心理素质

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素描静物照片写生,这周我们进行复杂静物写生训练。它是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素描静物写生主要分为两个学习阶段:结构静物素描和全因素静物素描。这里主要是指的后者。

 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形体特征不同的物体,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整体观察、造型、塑造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艺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材料准备。

 提前摆好一组简单以罐子、水果为主的静物,准备好基本的画具(如:画板、画架,素描纸、铅笔、橡皮擦笔,纸巾等等)。准备一些优秀的素描静物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素描静物的写生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能把握住画面中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空间透视规律以及基本的作画步骤。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说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正确的整体观察方法和大的空间黑白灰关系。

 2、难点: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构图、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基本原理,能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基本理论讲授法——展示法——示范法——点评法。

 2、学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六、课时:

 2到3课时:讲授。

 3课时:示范4开纸一张。

 8课时:学生4开作业练习,教师辅导。

 2课时:学生互相讲评,教师点评。

 七、说教学过程。

 1、对静物写生基本知识的讲授(并结合板书画出结构图)。

 (1)形与体:物体都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形体是其本质的东西。形指形状,体指结构,形状与结构构成千变万化的物体

 (2)形体与光源:物体在受光后便会产生明暗变化,分为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三大面”指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子”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五个由亮到暗延伸的层次另外,物体本身的固有色更加丰富了画面中的明暗节奏变化。

 以下透视问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①空间透视:物体真实地存在于三维空间中,而我们想要准确地表现这种虚拟空间就要注意透视,它是形成空间感最有效的手段。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或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

 ②平行透视: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与画面平行的线不变,与画面垂直的线向消失点消失(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画面庄重感较强)。

 ③成交透视:立方体中没有任何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各组平行线分别向左右两个消失点消失。

 ④整体观察:

 观察对象时,应避免将目光长时间停留一处,只观察局部而忽视整体,对象的长宽、大小、比例、前后的透视和空间关系,都是在观察时需要相互、反复的进行比较,这样心中才能有全局,才能做到主次分明、轻重有别。

 2、展示优秀素描静物作品。并结合作品对素描静物的表现方法作进一步的分析、解说,使学生对素描静物大的画面有一个直观的初步认识。

 3、通过做示范,让学生明确整个作画步骤,边画边讲解。

 首先选好角度,确定好自己作画的位置。

 (1)观察分析:作画前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心中有画, 对画面有一个整体把握。

 (2)构图:用轻松概括的线条勾画出物体与布纹的大体位置,注意各个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构图不要太满也不要太空,物体的摆放要注意聚散关系,要错落有致。

 (3)铺大关系:在确定的形上画出明暗交界线及投影,明确光源方向,找出大的黑白灰关系,切勿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当中。

 (4)深入刻画(塑造):结合整体大关系,确定前实后虚的大节奏。围绕画面视觉中心开始深入塑造,深入刻画要有主有次,尽量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使画面精彩。

 (5)调整:重新回到对整组静物的第一印象, 强调画面的整体感,画的不够的地方要加强,画过的`地方要削弱。

 4、让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画面中的错误和不足。例如,构图时画面太满或太空。

 5、做点评,让学生把画都摆在一起,把自己的画跟别人有一个比较,从而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一个或几个同学试着去讲解同学们的画,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解决问题,有想法的同学也可谈谈自己的见解,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知识补充。这样可带动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激发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并进一步强调深入理解构图、结构形体、透视关系基本原理,作画过程中要始终整体观察。

 八、作总结。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并进一步强调深入理解构图、结构形体、透视关系基本原理,作画过程中要始终整体观察。

 建议每人准备一个速写本,业余时间多观察生活,多动手画速写,鼓励学生注重积累,养成好的习惯,若能坚持将受益无穷。

 课下自己可以找些优秀静物作品来欣赏下,来进一步研究学习,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审美。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2

 一、课程分析

 1、本门课程《素描基础》是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具备进入高校继续专业学习的能力和基础。此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学生入校后第一学期学习石膏体素描和静物素描,第二学期学习石膏像素描,第三学期学习头像素描,第四学期学习半生像素描。

 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工艺美术专业《素描》一书中的第三章静物写生的第二节课。本课分为两个部分:1、静物写生的步骤,2、静物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节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本节课就是这一结构的中间环节“技能训练程序”。并将结构造型,明暗表现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提升学生的素描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直观的情境,在不同层次任务驱动下,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

 (2)以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为主,配以促进提升能力的评价。

 (3)培养注重技能的'学习观。

 3、教学设计特色

 (1) 依据专业标准,学生特点,合理任务训练,夯实学生基础。

 (2) 围绕学生直观感受,学中做、做中学,建构技能知识。

 (3) 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进行技能训练的层次分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知技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并在训练中正确和充分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等方法增强对静物素描的美的感觉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提升对构图、造型、整体画面的审美能力;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品格。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习科学的静物素描作画步骤。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教学难点确定为: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将通过教师的示范突破这一难点。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分别从包括学情分析在内的四个环节一一阐述。

 首先,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综高一年级美术专业学生,入学时零基础,但在入学石膏几何形体素描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造型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素描静物刚开始的绘画学习中,学生暴露出构图、深入过于局部的问题,构图、深入不从整体考虑,一个一个的去画,影响了画面效果,学生需要正确的方法步骤的指导。

 未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将预设型资源(大量教材内外素材、、视频),与学生课前绘制的图稿与课堂练习等生成性资源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课时的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熟悉巩固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第二、三、四课时练习巩固,在练习中将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正确和充分运用。第四课时进行师生互动评析。

 3、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主要采用展示法(展示名家名作、范例作业)、示范法(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演示)、提问法、创设情景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围绕重、难点,采用“案例分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资源,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联系所学素描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说学法

 高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素描的时间短,基础弱,静物写生方法与步骤的准确性和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中。从学答—学问、从学会—会学,采用以下学法如:

 1、“思考评价法”让学生动脑、动口,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本课内容步骤的实际运用。

 3、“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疑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根据素描课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作品赏析、课堂总结六个环节组成。

 1、复习导入:在教授新课之前,设置问题分组讨论上一节课:静物的配置与构图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回顾素描理论。这样既能温故知新,也是一种习惯培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学生投入新的学习中。)

 2、讲授新课:以“陶罐、水果及衬布等”为组合的简单静物为例,讲解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观察思考,给学生展示已经摆放好的静物组,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设置问题:1、静物摆放的形式是什么?2、主体物陶罐处在画面的什么位置?3、主体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怎样?创设一种情境,与其他艺术形式做类比,分析画面中的主角、配角、背景环境等。学生体会到静物的生命力,绘画时注入自己情感。

 2)构图起稿 主要任务是起稿定形。教师强调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对几何形体归纳法进行重点讲解,教会学生将复杂的静物形体进行结构概括。在这里,教师将进行简单的示范。

 3)铺设大体明暗 主要任务是确定明暗基调。学生已经学习过几何体的明暗铺设,将提问关于几何体写生时大体明暗的铺设步骤与要点。整体表现是这一步最关键的内容。

 4) 深入刻画 整个写生过程的重点所在。主要任务是结构、明暗结合,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培养学生深入具体的能力。教师在画面中明确标出需要深入刻画的点。刻画重点的设置,引出了下一个环节,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调整统一 我采用现场示范的方式来突破这一难点。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从重点刻画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首先对完成深入刻画的作品整体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问题,如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前后关系是否到位。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作业中逐一寻求,再由教师进行调整修改。最后将修改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

 4、教学过程的第四环节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不同,安排了两组不同层次的静物,分层写生训练,掌握和应用本课教授的内容,在4开纸上完成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巡回辅导。

 5、作品赏析:

 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推出较好的练习,第一层次组重点考察构图、比例结构,第二层次组重点考查结构比例、线条明暗表现。这样,通过自评、互评、合作竞争、教师点评巩固了本课知识要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表现、合作、竞争的意识。

 优秀作品欣赏

 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眼界,增强学习素描静物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对静物创作的积极性)。

 7、教学过程实施的最后总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提出本次课的体会和困惑,老师给予解答。

 3)、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目标、静物写生的五个步奏以及每个步奏的要点,将本课的进行板书设计(如图所示)

 五、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置与实施,以及课后的实际效果我对本课做了以下反思:

 1、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多元化,能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分析。

 2、反复强调作画步骤的重要性,强调作画中的整体原则,能够加深学生记忆,为以后的大幅的创作以及更多的美术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尽量布置合理的作业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并要求学生把定形的辅助线保留在作业本上,以便教师确认其过程的正确性。

 4、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练习的机会,这样老师就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哪些学生哪些方面存在着问题。当发现某个问题出现的较多时,教师要适当的停止练习,及时修正。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3

 1、说教材

 我所用的教材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素描》,这本教材的编写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原则,内容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章节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是《素描》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2、说学情

 我这次课的授课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素描的初学者,就知识层面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构图、透视、结构等相关概念。能力层面,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并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心理特点,学生们学业跨入新的阶段,来到新的学校,对一切新鲜事物好奇,也造成了不易集中注意力的情况,对素描的抽象立体概念也认知模糊。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表现练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并乐于肯定学生,鼓励学生。

 3、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刚才我分析了教材,研究了学情,现在来看一下教学目标,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力的训练是我们更加看重的,于是这节课我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双手,用思维创造美,用双手实现美。

 结合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价值,由此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的相关知识,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认清作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作画当中去,提高今后的作画质量与速度。避免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及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就感

 4、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及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静物写生的方法和具体的作画步骤,并避免在画面上出现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这种认知对以后的素描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难点:掌握避免写生中常见问题的方法。要做到这点必须多看优秀作品,提高眼界,结合加强实践。

 5、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讲授法为主,实践法为辅。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

 课前准备: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过程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4)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欣赏与思考: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师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

 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师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学生归纳步骤: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4)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札记:今天我使用的是洪恩宝宝学画画里的一套软件,学生非常喜欢。因为插入的有近大远小的变化,所以非常直观,教学效果良好。

美术教案 篇2

  单元名称: 形状的游戏

  编者的话: 找找、剪剪、拼拼、贴贴做张彩纸来画画,不涂颜色作品也会很漂亮。

  体验: 在拼贴中感受类似色的和谐、对比色的强烈。

  欣赏: 感受色纸上作品的美感,激发同学学习的欲望。

  活动一:

 寻找颜色类似的彩纸拼贴成底纸,在描画中体验色彩的和谐美。

  活动二:

 在用类似色拼贴的底纸上剪贴小块的互补色纸,感受色彩的和谐与对比。寻找身边的物品写生在拼贴的彩纸上,并用浅色的油画棒装饰,作品的色彩就更丰富了。

  拓展: 同学能依据绘画的主题运用类似调和、对比调和拼贴底纸进行描画,并添涂色彩丰富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拼贴中感知类似调和与对比调和,在描画中掌握先整体后局部的描绘方法。

 过程与方法:同学在小组协作中找到色彩相似的纸剪一剪、拼一拼,感受色彩的和谐与对比。尝试用水笔描画、写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提高同学的协作意识,感受画面色彩的整体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类似色和互补色,剪出不同形状的彩纸拼贴组成和谐的底纸。

 难点:能在色纸上,先整体后局部的描绘事物,运用线的疏密、添画粉色增加画面的色彩。

  教材分析:

 本课属造型要素单元的内容,同学对色彩的和谐一般不容易感知,但是已经了解了三原色,认识了三间色。借助游戏找一找类似的颜色容易激起同学对类似调和的感受,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拼贴以此提高同学的合作意识,降低涂色的难度,提高同学学习的兴趣。在和谐的底纸上描画同学熟悉的内容,掌握先整体后局部的描画方法,运用线的疏密丰富画面的色彩,体验底纸色彩的和谐美。

 同学感知类似调和后,请同学找一找与类似调和的底纸相对比的色彩,尝试剪贴小块

 互补色拼贴在底纸上,体验色彩对比调和的美感。启发同学寻找自身身边的物品组成一组静

 物进行写生,并能用浅色油画棒装饰作品丰富画面的色彩层次。

  欣赏导入:

 1、 欣赏画家的作品感知作品整体的色调。运用多媒体放大作品的局部,发现作品中的类似色和对比色。

 2、 欣赏生活中的物品感知设计中色彩的和谐与对比。例如:超市的广告、网页、书包、铅笔盒等等。

  中间环节建议:

 1、 色彩游戏找一找类似色:同学分成四人一组,每组提供一种色彩相同的底纸和一叠彩色纸,

 要求同学找出和底纸相似或类似的色纸,比一比那组同学找到的色彩纸最多,并在讨论交流中认识类似色。

 2、 合作拼贴:每组选择四张和底纸类似的色纸,每个同学一张。教师示范随意的用一条直线分割彩纸,选择一块形状贴在底纸上。自身贴好后可和同组学员交换类似色纸,继续分割一次,选择适合的形状再贴在底纸上,丰富底纸的色彩。

 3、 尝试描画:通过多媒体演示,协助同学回忆先前描画过的事物,(例如:斑马、长颈鹿、交通工具、高高的楼房)尝试用单色水彩笔在有色纸上画自身熟悉的事物,并学会运用线的疏密表示画面的色彩层次,体验色彩的和谐美。

 4、 色彩游戏找对比色:四人一组,复习拼贴一张类似调和的底纸,纸找一找与底纸色彩相对比的色彩。,比一比那组找到的对比色最多。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对比色。选择一组自身喜欢的对比色用直线剪下一小块拼贴在底纸上,体验“万绿丛中一点红”似的对比调和。

 5、 组织静物画一画:寻找身边的物品(例如:书包和文具的组合,鞋的组合,瓶花,椅子的组合等等)每组布置一组静物,可以是单个物体、可以是大小有对比,有前后的两个物体,依据同学的自主布置进行写生练习。先用铅笔描画出写生物体的基本形,再用水笔直接在描画的基本形上边观察边描绘出物体的细节,掌握由整体到局部的描画方法。

 6、 涂色装饰:在描画好的作品上用油画棒皴画上白色,增强画面色彩的层次感。

  教学评价建议:

 1、 小组展示评价:每组的作业展示在同一版面内构成色彩统一的组画。欣赏各组的作品在讨论交流中感受蓝绿调的宁静美、红调的热烈跳跃、黄调的明朗等不同的感受。

 2、 对比欣赏:类似调和和对比调和的两组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欣赏、感受类似色的和谐、对比色的跳跃。

 3、 个别展示:开个小型的画展,同学能品评不同色调作品的美感,能介绍自身作品的设计意图。

  拓展建议:

 同学能依据自身的创作主题,主观能动的拼贴有色调的底纸。能依据色调的意境描绘对象,能用有油画棒皴画上浅色,丰富画面的色彩层次。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多媒体、瓶花、展板。

 学具:彩纸、铅笔、水笔、油画棒

  背景资料:

 色彩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序、协调地组织在一起,使人的视觉和心里感到满足的色彩搭配。

 类似调和:包括同一调和近似调和两类,都追求色彩的共性,使色彩关系趋于统一和谐。

 对比调和:在强烈变化的同时,组成和谐统一的色彩。

 色彩的面积与调和:小面积地使用高纯度色彩可以使画面和谐、统一。

 色调:对象在特定光源和环境条件下的画面色彩相互对比相互影响形成多变统一的关系。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劳动的手、美丽的手)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湘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小小手》教案。

 2、对手形的描绘想象变化与添画过程中,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3、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画一幅较有创意的手形想象画。

 4、握描画手形的方法,并用想象、添画的方法把手形变为自己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想象、添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难点:变换角度进行想象和添画。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工具

 学具: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手形。

 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小小手,你能描述一下手的样子吗

 1 、从人文角度认识 手。

 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没有他可不行,你用手来做些什么

  2、灵活手指,为下一步的描画手形做准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和老师一起来做手指操,好吗

 老师觉得你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自己来编手指操,教案《湘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小小手》教案》。并且和胡老师一起来玩木偶人的游戏,音乐在哪儿停,你的动作也在哪儿停,并且停住不能动。

  二、观察手形,体会乐趣。

 音乐停下来,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在幻灯下展示他的手形。

 还有小朋友想来展示自己的手形吗

  三、掌握描画手形的方法。

 刚刚我们都只看到手的影子,觉得还不过瘾,让我们把有趣的手形画下来,好不好

 你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来画手形呢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画,其余小朋友在下面完成。

  四、掌握想象添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画完了的小朋友请把你的画举起来。看看自己的,也看看周围同学的。

 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一说,观察一下,你画的手形像什么

 将一个小朋友的画拿到实物投影仪下。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它有点想什么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添画他所想象的。(师生共同添画)

 其他的小朋友觉得还有要完善的地方吗小朋友们自由说并且上台添画。

  五、变换角度让学生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出示相同的五个手形,请小朋友上台想象添画。

 很不错,老师现在要变换它的角度,(课件出示)现在你能想到哪些好朋友呢

  六、欣赏别人的画,从中获取灵感。

 老师这里还有其他班小朋友请来的好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一起看一看

 欣赏学生作业。

  七、学生创作。

 小朋友们再看看自己的画,变换角度再看一看,赶快把你的好朋友请来吧。

 学生自由创作。(播放音乐)

  八、评价,从美术或情感出发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自评: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请来的好朋友你为什么认为它是你的好朋友

 互评:你还喜欢那个好朋友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蓝印花布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设计蓝印花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油水分离画法,并拓展学生对此方法的应用范围。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传统的蓝印花布的知识及本课设计蓝印花布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对传统图案的理解。

 2·现代蓝印花布图案的大胆创新。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蓝印花布数块;与蓝印花布相关的录像资料、资料;相关电教设备;课堂演示用品。

 2·学生:油画棒、颜料、排笔、画纸及手工制作用具。

  (课前准备)

 教师于课前把蓝印花布数块布置在教室四周墙壁上,营造出一种崭新的课前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酝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课前检查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以教室环境导人,直接进入新课内容。

 三、讲授新课:

 1·欣赏:

 设间A:

 (1)你知道墙上挂的是什么布吗

 (2)你能看出布上有什么图案吗图案造型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人们把这些图案印到布上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并归纳出教学重点:

 (1)蓝印花布图案形象单纯简练,多用点组成,·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

 (2)蓝印花布多运用寓意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问B:

 (1)你知道这种布是如何制作的吗

 (2)你选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在课堂上仿制一块蓝印花布

 学生讨论后,教师播放蓝印花布的工艺制作录像资料。

 2,参与

 (1)简要回忆油水分离画法的特点;

 (2)教师用油水分离画法快速仿制蓝印花布。

 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

 a先构思好图案内容,再用白油画棒用力勾线;

 b·蓝颜色要一次调足,避免深浅不同;

 c·刷颜色时笔触要方向一致。

 (3)作业练习:

 仿制小幅蓝印花布一块。

 提示:注意花纹的整体布局,要像是从大块布上剪下的一样。可用一大块布剪成两分;。

 让学生观察布边的图案。练习时学生可教室周围的花布图案,也可教师的资料图案,鼓励学生根据蓝印花布的特点自己设计新的图案。

 3·应用

 (1)欣赏传统蓝印花布所制成的用品:包括服装、围裙、门帘、被面、围嘴等实物或幻灯资料。

 讨论A:为什么蓝印花布深受人们喜爱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把讨论结果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归纳要点:

 a蓝印花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具有的民间特色。

 b蓝印花布图案多变,色彩典雅,古朴大方,寓意美好。

 讨论B:在现代社会,怎样扩大蓝印花布的应用范围。

 如何扩大蓝印花布的应用范围。

 老师归纳:可用于背包、鞋类、伞、壁挂、手帕、窗帘、饰品、包装等。

 (2)分组制作:

 每个组用大纸(四开至二开)分别选不同主题为内容仿制一块蓝印花布。

 提示:

 a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用较短时间完成。主题可选择花草、动物、昆虫、鸟类、建筑、几何形体、交通工具、风景、变化的线条等。

 b,根据制好的布设计制作出一种简单的物品。可为实用物品,也可为装饰用品。(限定时间完成)

 (3)展示交流:

 互评出最佳图案设计组及最佳制作设计组。

 (4):

 学生:用一句话谈对学习蓝印花布的感受。

 教师:蓝印花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审美意识的体现,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是我们值得骄傲,值得研究学习的内容。希能把祖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 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

 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 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 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 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 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员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初中四年,好象时间很长,回头再看,其实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校实行的是“循环制”,没有特殊情况,每位教师要将学生从初一一直送到初四。四年中,如果教师能踏踏实实的工作,全心的投入工作,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转变是非常大的。 

一、从新生入手,从第一堂课入手。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确。新生由于从小学到初中,一切都是新鲜的,同学是新的,课本是新的,老师是新的,校园是新的。这时候,就是对学生态度转变的最好切入点。2006级有一个叫宋飞的新生,该生的特点就是多动、调皮、一分钟也难以安静。军训时,宋飞就没少惹事,每次我都严格的批评,要在面上起到“杀鸡骇猴”的效果,私下里又多次找宋飞谈心,让他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他了解老师是真心的帮助他,慢慢的,你就走进了宋飞的内心,初中几年里,宋飞对体育课有着高涨的热情,每次课都热心的领取和归还器材,成为老师的帮手。

二、体育不单纯的健体,更重要的是健心。

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希望受到他人、社会的较高评价和赞许。2000级有一位女生,该同学身高162cm,体重确有90kg,属于巨无霸型。对这种素质差的学生来说,不应过于苛求,不应使其丧失信心,而应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对进步适时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我们应细致地观察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指导。例如,有一节课做跳高练习,该女生一做,同学就笑,因为在别人眼里很低的高度对她来讲都是一座高山,这时候,教师就一次一次的降高度,一边做一边鼓励他说:“不要怕,你会成功的”。终于,她敢跳了,虽然比别人低,但对她而言,已经是一种超越,最后师生总结时,教师又当着全班同学鼓励他说:“今天×××同学也许跳得动作比不过其他同学,但是他这种面对困难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该女生的眼中充满了感激,我又进一步说:“以后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应该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相信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做得更好,是不是?”同学们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候,该女生的眼中就透出一种自信与自尊。从那以后,不管体育课上练什么,这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认真练习,而且同学们也都自觉地帮助和鼓励她,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可见教师的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转变,决非一日之功,他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用心付出,逐步的实现。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然而,不少教师对于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出现模糊和偏差,为此,有必要对其内涵、达成的策略,以及与其他两个目标维度的关系谈些个人见解,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目前,许多书刊上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维度的阐述并不一致,有的只简缩成“情感”二字,有的表述为“情感与价值观”或“情感与态度”,我想这些提法是有偏见,对这个目标维度的真正内涵有误解,甚至弱化了其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从整体上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但从心理学上来理解,这三者的意义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表现为: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包括对事情的基本观点和采取的相应行动,具有较强的情感倾向性。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种与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为稳定和深刻的情感现象。

3、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人们判断客观世界的标准。罗克奇的定义是:个人关于行动的理想模型和理想的终极目标的信念。(1997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大辞典》第673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堂就是素质教育的课堂,诸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等,都是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的展现。这些素质是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的。

1、使学生保持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孩子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还可能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的殿堂;反之,则会使一个人不求上进,终身碌碌无为。义务教育的数学教育不企求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数学、为学习数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应当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如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向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观察宽阔的生活情境,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发现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还可以通过列举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以及一些奇妙数学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2、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强调数学学习的艰苦性,甚至特意制造困难与障碍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长期使学生屡次遭受失败的挫折,必定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更谈不上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我们应当关注两件事:一是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二是让他们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是解决了相关的问题,或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或是解决了部分问题,或是得到了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为此,教学时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应当尽可能提供一种“阶梯”式的问题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面临挑战的机会和经历,从而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的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很多事物与活动都存在着数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的机会,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和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背景,适时介绍一些当代科技的数学应用、著名数学家事迹、经典案例、数学故事、数学名著等,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

4、使学生在探究、反思与交流中学习

基本的思维能力、科学态度、理性精神是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责任。只要我们头脑里有这样的观念,就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很多机会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如,当学习新知识时,鼓励学生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合作而获得,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情况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或否定他们的猜想;当学生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也应当首先对其尊重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现象或问题的讨论,对不同意见提出疑义,分析、寻找自我或他人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使他们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与理解他人意见,充分地与他人交流。健康、宽松、平等、民主、自主、自信的数学学习活动情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其他两项课程目标的关系

1、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

新课程致力于改变以前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知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构建,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课堂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应当将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能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或是将其中的某一个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实现其余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2、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支持,有机整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这个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过程来完成的,不需要也不可能设置专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也离不开工科学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如单纯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够熟练地做复杂的代数运算”、“能够证明繁难的几何命题”未尝不可,但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发展,问题就产生了:这些技能的获得需要经过大量的操练,这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吗?这些知识是全体学生将来都必需的吗?

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忽略了过程与方法,许多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培养。三维目标的相互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整性和操作性。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习: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习二1-3

 2、应用性练习:练习二4-5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

 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习二第4、5题。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数学第七册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1、例2。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能,还必须掌握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理论知识之一。这一理论知识虽然比较抽象,但却更深刻地反映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可以加深理解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检验加法运算结果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合理地进行计算,同时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教材引入了求未知数x的计算,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作了准备。教学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一些简单应用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铺垫。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是通过一组用实物图表示的加、减法应用题,引出新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知识规律,用数学语言叙述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抽象概括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并通过已有的知识运用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掌握规律。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一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规律。教学难点:概括、推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教学关键:通过对加、减法算式的观察、比较总结规律。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卡片。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预习、算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教学中,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用比较对照、发现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根据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地观察,并进行比较;组织学生概括、推理、总结;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整体回顾。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活泼、主动,更好地长知识、长智慧,"肯学"、"会学"、"学会"。

  四、说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题略)。

 2填空并说出括号里表示什么数,你是怎样算出来的。()+18=35130+()=250这两组基本题的设计,其作用一是加强整数四则基本功的训练;二是为学好新课做铺垫。一开始,就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

 (二)探究新知。

 (1)投影片出示(1)图,让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式计算。35+25=60(本)引导学生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写出加数、加数、和。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基本关系式:加数+加数=和。

 (2)投影片出示(2)、(3)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教师板书:60-25=35(本)60-35=25(本)

 (3)引导学生把(2)、(3)题所列出的算式与(1)题所列出的算式对照,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思维。

 提问:1(2)、(3)题所列出的算式中的每个数在算式(1)中各是什么数(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2同(1)题相比较,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要求的是什么数3变化规律是什么

 明确:(2)、(3)题都是求加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经过讨论归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屏幕上出现的三个算式,让学生进一步对照比较,反复讨论后,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在加法中求加数的关系式。这在思维要求上体现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4)运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①让学生说出怎样利用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检验加法。(看书30页做一做上三行)。②尝试练习,375+89=454强调要用减法验算。(订正时,让学生说思考过程)。

 3学习例2。

 (1)练习填空引入,()+8=15引导学生明确:先判断要求的是什么数,用哪个关系式计算。以往算式中的未知数用()表示。现在我们用"x"表示。在练习中,教师抓住加法算式中的(),有机地引导学生改写成x,这样过渡自然。

 (2)出示例2:x+15=40提问:①在等式x+15=40中,x表示什么数怎样求未知数x根据是什么

 ②书写的格式怎样强化书写格式。(每算一步,等号要对齐)。

 (3)培养验算习惯。把25代入原式中的x,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知识的生长点上下功夫,将求未知数x与填加法算式中的()相结合,新的知识概念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得以同化。

 (4)练习例2下面的"做一做"。要求说出解题依据,检验。(注意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题略),练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调控,提高练习质量。

;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够听、说、认读living room,study,bedroom,kitchen,bathroom;能通过探究掌握读音规律,并能在模拟的生活环境中相互交流有关家庭居室的情况。

 2.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家,结合学过的语言描述各个房间的名称、特征等。

 (2)能够听懂并能发出一些指令,如:Go to the living room,watch TV / …

 3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居。

 (2)文化目标:了解西方国家的房屋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呈现、操练、输出及复习巩固的各项活动中听、说、认读新词汇。

 难点:正确掌握单词bathroom,kitchen的发音。

 三、教学设计

 Step 1 Warm-up

 1 Let's sing: "In the Classroom" (学生边唱边拍手)

 轻松愉快的歌曲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自然过渡到本课话题。

 2 Free talk:

 T: Hello! Boys and girls! (指着教室问学生) What's this

 Ss: This is our classroom

 T: How many boards / windows / can you see

 S: I can see two green boards / six windows /

 T: What can you do in the classroom

 S1: I can wash the windows in the classroom.

 S2: I can sweep the floor in the classroom.

 

 T: Yeah Our classroom is so big, so clean and so beautiful.

 复习所学句型,拓宽学生思路;师生进行自由对话,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

 Step 2 Presentation

 1 living room

 T: (课件呈现哆啦A梦) Who is he

 Ss: He is 哆啦A梦

 T: Is he in our classroom now

 Ss: No

 T: Where can you see哆啦A梦?

 S: I can see哆啦A梦in the books / pictures / TV

 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想看、想说的欲望。

 T: (学生一说出TV就问) But where is the TV

 S1: It’s in the classroom

 T: Maybe

 S2: It's in the

 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T: (课件呈现客厅) Look It's in a living room Read after me /v/, /v/ living room

 Ss: (Read it together, four by four, one by one)

 渗透音素教学。

 T: What can you do in a living room

 S1: I can watch TV in a living room

 S2: I can sweep the floor in a living room

 

 T: OK I want to watch TV now Let's go to the living room and watch TV

 Ss: (Say and act) (学生边说边做)

 通过TPR活动,激发兴趣.帮助记忆。

 2 study

 T: I like to watch TV I also like computer games Do you like computer games

 Ss: Yes (学生大声回答)

 T: Do you play computer games in a living room

 S1: Yes, I do

 Ss: Not for me I play computer games in my "书房"

 T: Yes, we often play computer games in a "study" But we can't play too long time.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T: Read after me (用升、降调领读)

 Ss: (one by one)

 T: (课件呈现书房)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tudy

 S: I can see a desk / a chair / many books / in the study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操练,使他们既感兴趣,又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T: Do you like the study Why

 S1: Yes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in the study

 S2: I like the study I can read story-books in the study

 

 T: Yes We all like reading books in the study Let's go to the study OK (教师用夸张的语气讲述,好象真地要带学生去书房)

 Ss: OK

 T: Go with me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Ss: (学生起立跟着教师边说边做)

 TPR活动。

 3 bedroom

 T: (课件呈现一名学生躺在床上看书) Can we read books in bed

 Ss: No, we can't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为下一步活动做铺垫。

 T: We can sleep in bed Where is the bed

 S: It's in the "bedroom" (强调发音,防止学生读成bed-room)

 T: Listen to me, please bedroom, /dr/, /u:/, /dru:/, bedroom (纠音)

 Ss: (Say with me Read it together, four by four and one by one)

 渗透音素教学。

 T: OK Look!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bedroom (课件呈现)

 S1: ( I can see a bed / a picture / in the bedroom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T: Let's go to the bedroom and have a rest (Sing the song "My Bedroom" In my bedroom, in my bedroom, near the table and the chair You can see my little teddy bear sleeping in my little bed)

 S: (学生随着音乐跟唱)

 T: (唱完后) Who's in the bedroom

 Ss: Teddy bear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说、练单词,寓教于乐.在乐中学、学中乐,同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 kitchen

 T: (紧接着点击课件,发出碗被打碎和猫叫的声音) What happened Who's coming

 Ss: Cat

 形象生动的声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听音猜物,效果明显。通过猜的游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词汇,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T: Where is the cat Is it in the

 S1: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T: No, it isn't

 S2: Is it in the bedroom / study /

 T: (课件呈现小猫在厨房打碎碗的情景) Look! The cat is in the "kitchen" (升、降调) /i/ /i/ kitchen

 Ss: (Say with me Read it together, four by four and one by one)

 创设语境,学习语言。

 T: The cat is hungry I'm hungry, too I can have some noodles in the kitchen What about you

 S1: I can have some chicken in the kitchen

 S2: I can have some cake in the kitchen

  (要求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TPR活动。

 T: We can also have a snack Look! This is a snack (出示实物.帮助学生理解snack)

 Ss: Wow! Yummy! (学生表现出很想吃的样子)

 T: Let's go to the kitchen Have a snack

 (学生跟着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通过实物呈现,使情境更趋真实,帮助学生认识新词。

 5 bathroom

 T: (教师吃完后看着自己的手说) Wow! My hand is so dirty I can wash my hands in the "bathroom" /a:/ /ba:/, bathroom

 Ss: (Say with me Read it together, four by four and one by one)

 融入音素教学,解决难点。

 T: (课件呈现四个不同的浴室) I have four bathrooms Which bathroom do you like best Why

 S1: I like bathroom 3 It's big and clean

 S2: I like bathroom 1 It's blue I like blue

 

 让学生通过判断拓展思维,增强学习兴趣。

 T: What can you do in the bathroom Discuss in four

 Ss: (学生讨论)

 T: OK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S1: I can wash my hands / face / in the bathroom

 T: We can also take a shower in the bathroom Let's do

 T: We can do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rooms Let's do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do actions)

 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使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Step 3 Extension / Consolidation

 活动一:Guessing game: Where is he / she

 1 T (课件): It's time to play a game Let's play a game OK

 Ss: OK

 T: (Ask one student to come to the board and do actions where he/she is)

 T: (做刷牙状) Where is Miss Zhu

 Ss: Miss Zhu is in the bathroom

 T: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S:

 生动的表演,激烈的竞猜,使课堂充满乐趣。该游戏不仅能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二:Find friends (Read and find out)

 T: I have five friends who are they

 T: (课件呈现)

 Friend one: I'm big I have a TV I have two sofas Who am I

 Friend two: I'm big, too I'm nice I have a pink bed I have many pictures Who am I

 Friend three: I' m small I have many books I have a white computer I have many friends Who am I

 Fried four: I'm very small I can make you clean Who am I

 Fried five: I'm clean I have many apples I have hamburgers I can make you strong Who am I

 Ss: (Read together and guess what rooms they are)

 在前面听说的基础上,用游戏教学来实现对单词和句子的认读,还可增加生活常识,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活动三:Rent a house

 (课件呈现;Kate wants to rent a house with a bedroom,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 Now you have a house for rent You can introduce your house to Kate)

 For example: I have a house for rent Look! This is my house A bedroom,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 Look! This is the bathroom It's so big and nice This is the bedroom You can see a lamp and a bed in it This is the kitchen It's so big and clean Do you like my house

 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把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给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T: Now, discuss in your group You Can use theses sentences:

 (课件呈现可用句型:I have

 Look! This is the It's

 You can see

 Do you like my house

 (Ss discuss in four, then act out in clas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3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