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犹恋梨花泪,静画红妆等谁归。下一句是什么?

伊人犹恋梨花泪,静画红妆等谁归。下一句是什么?,第1张

伊人犹恋梨花泪,静画红妆等谁归”的下一句是“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此句出自北宋词人李熠的《虞美人·听雨》,意思是:伊人依然眷恋着那处梨花盛开的方向,安静地精心梳妆,等待着他的归来;伊人双颊慢慢被思念的泪水浸湿,空自等待,容颜逐渐憔悴。

《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全词判断,当是蒋捷亡国前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时所写的。

《卷珠帘》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一部具有北欧情怀的动画片,片中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触动了霍尊。看完后,他坐在钢琴前,旋律便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出来。他的初衷是想写一首爱尔兰情调的曲子,但是写完后发现歌曲虽然有一点爱尔兰的味道,但更偏中国风。

歌名:《卷珠帘》

演唱:霍尊

作词:李姝,LUNA

作曲:霍尊

歌词: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墨色淌

千家文,都泛黄

夜静谧,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胭脂香味

卷珠帘,是为谁

啊,不见高轩

夜月明,此时难为情

啊,胭脂香味

卷珠帘,是为谁

啊,不见高轩

夜月明,此时难为情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唤醒枝芽

听微风,耳畔响

叹流水兮落花伤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扩展资料:

《卷珠帘》,由霍尊作曲,李姝、LUNA填词,霍尊参加2014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原创歌曲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所演唱的参赛曲目。后来该曲收录于2015年5月12日发行的个人首张专辑《天韵·霍尊》中。

2014年1月30日,霍尊携《卷珠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3月21日,在《中国好歌曲》年度盛典上,霍尊凭借《卷珠帘》夺得了第一季冠军,《卷珠帘》获封“年度好歌曲”。

霍尊的个人首张专辑《天韵·霍尊》,共收录10首歌曲。由霍尊、彭飞等人担任制作人,于2015年5月12日正式发行。2016年,霍尊凭借该专辑获得第六届全球流行音乐金榜年度最具潜力创作歌手奖。

专辑曲目:《不送帖》、《恰好》、《卷珠帘》、《玫瑰堡垒》、《花雅禅》、《蝶》、《唐诗》、《木棉》、《卷珠帘》(钢琴版)、《七朵莲花》。

歌曲简谱:

—卷珠帘

—天韵·霍尊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这是《滕王阁序》中的一句,也是《卷珠帘》歌名的由来。据霍尊介绍,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一部具有北欧情怀的动画片,片中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触动了霍尊。

歌词:

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

夜静谧窗纱微微亮,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

相思蔓上心扉,她眷恋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

啊不见高轩,夜月明此时难为情

啊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

啊不见高轩,夜月明此时难为情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

听微风耳畔响,叹流水兮落花伤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扩展资料:

《卷珠帘》是霍尊参加2014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原创歌曲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所演唱的参赛曲目。盲选版由霍尊作曲,李姝、LUNA填词,彭飞、LUNA编曲。年度盛典版由霍尊作曲,李姝、LUNA填词,刘欢校改,捞仔编曲。

该歌曲还有其他翻唱版本:

歌手周深在2014年1月7日翻唱该单曲,并收录在同名专辑中,上传到各大音乐平台,受到大众的广泛好评。

歌手林志炫在2017年音乐类节目《歌手2017》第八期中翻唱该单曲,并受到现场观众的广泛好评。

东坡《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6�1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卷珠帘,幽梦闲,丝丝情,阙阙念,更深露重晓梦寒。

千千结,挽腮边,柳叶眉,月半弯,桃花如面心如莲。

小轩窗,静听风,一帘梦,谁与共?望窗外,薄春三月,艳阳明媚,春意渐浓,微风拂面,尚不见,南归燕。十里长亭望断,终不还。

待到杏花开遍,桃李满院,芳草萋萋柳如烟,我是否还能将,那一抹春的颜色,画于你眉间?

或许,归人一去,空山远,纵使梨花带雨,总辜负了,去年今日此门中的桃花面。

一阕旧词,再赋已难,一丝旧念,千结百转。

往事如烟,弹指一挥间。

听一句风中的呢喃,声声慢,空余恨,憔悴了镜中颜。

落花流水,一声长叹!

水云深处,谁的笛声悠远?

一轮皓月当空,一袭月色朦胧。

晚风拂花影,月影花移动。

心若月光冷,落花无语点点痛。

想必,那一场山重水复的相逢,到头来,终不过是云水间的一袭美景。而每一场烟火璀璨的华丽谢幕,都是红尘梦醒。

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曾经山盟海誓的爱情,曾经蓝田日暖玉生香的美妙绝伦的憧憬,来如风,去无影,零落的无影无踪。

镜中花,水中月,缘来缘去自有天注定。

莫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莫说缘浅情浓,花落尚有一缕魂,一抔净土掩风流。

一念起,泪匆匆,看一场花事随风,徒留伊人月下孤影行。

一窗明媚暖意融,几声鸟鸣唤春醒。

春去春来寒冬几度,雁去雁回,待杨柳依依花满枝头,又是一年,桃李依旧笑春风。

情深深,意蒙蒙,情似寸心草,春风吹又生。

最是一年好风景,如浴春风满画楼。

一江春水碧波盈盈,凭谁照影惊鸿?

一朝春尽花谢了,魂消香断水流红!

好梦总易醒,落花流水一场空。

曾经花香满径,曾经小楼听风,曾经梨花带雨,曾经梅花三弄。

花间一袭梦,点点总关情,而如今孤帆远影,不闻笛声,万籁寂静,心似落花自飘零。

从此,任它浪里飞舟,风起云涌,波澜再不惊。

心如千千节,节节挽心疼。

那一年的桃李芬芳,千媚百红,来去匆匆,一场花事葬秋风。

其实结局早已分明,只是不懂,这风花雪月的情浓,这情深缘浅的相逢,情不知所归,该何去何从?我又该如何微笑着,故作从容?

明明知道是你给予我的一场痛,却难以割舍一段情,明明知道,爱来爱去,如梦幻境,悲喜种种,泪眼朦胧,偏要守着一份无望,苦苦等候。

谁又与谁相约白头?谁又与谁生死与共?我本将心寄明月,谁知明月照渠沟?自此一别,天涯西东,心似明镜,风起水生,心中自有皓月明。

卷珠帘,人未眠,孤灯残月,情思缱绻。

夜阑珊,心如莲,一笔落处,一帘风月无边。

情似菩提,夜染思念,倘若人生还有轮回,故事还能重新预演,我情愿,在忘川河里,苦苦煎熬千年,不为超度,只为今世能与你擦肩。

月光水岸,碧水盈盈长恨天,隔着山遥水远,一朵前世的青莲,纤尘不染,抱月而眠。沐雨临风,娴静温婉,爱恨情仇如云烟,浮华一场梦,时光如水清浅,笑看流年。

卷珠帘,梨花白,杏花开,香满怀。人面桃花依旧在,不见故人来。莫说真情挚爱,只是朱颜改,画一幅春的色彩,折一枝桃红梨白,花落复花开,又等谁人采摘?

若,时光可以重来,我该如何等待,那一场宿命的安排?

杨柳岸,绿影婆娑,小楼昨夜,听梨花纷纷作雪,刹那一地残红,斑斓了记忆的颜色。

往事如烟火,转眼灰飞烟灭。春色倾城香盈袖,离殇一曲难忘却。

一江春水共月明,流不尽,落花红。

纤指捻花色,素手赋琴声,无语风拂柳。

深情一阕,问君此刻,卷珠帘,有谁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5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