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里写了哪些内容?

祖先的摇篮里写了哪些内容?,第1张

我们的祖先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祖先的摇篮》是一篇散文诗,用优美、梦幻的语言描绘了苍茫原始森林中祖先生活的景象。一句“蘑菇打伞”,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蘑菇的形状,也写出了蘑菇盛开的状态;第三小节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孩子们生活的开心和自由自在;最后一小节是诗人对原始森林的深深慨叹,表达了诗人对原始森林的热爱之情!

扩展资料:

原始森林是指天然形成的,未遭到人为破坏的完整生物圈。原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原始森林不仅仅是绿林湿地,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无法弥补森林被破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的。原始森林能给野生动物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同时原始森林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份、保持水土、增强土壤肥力、减轻自然灾害等。

-《祖先的摇篮》

还可以是:祖先的摇篮是大海,祖先的摇篮是大地,祖先的摇篮是蓝天。

祖先词语来源:

1、民族或家族的上代先辈。

《参同契》卷下:“子继父业,孙踵祖先。” 唐元稹《赠王承宗侍中诰》:“诗书礼乐,禀训於祖先;勇敢谟猷,自生於诚腑。”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若说着俺祖先,好家私似泼天。” 

《西湖佳话·葛岭仙迹》:“葛洪到此,素心已遂,道念愈坚,因拜谢了天地祖先,立愿施药济世,不欲复在世缘中扰扰。” 冯至《伍子胥》一:“祖先的坟墓,他不想再见;父亲的面貌,他不想再见。”如: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2、演化出现代各类生物的各种古代生物。

如: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即始祖。也指始祖以下的历代先人。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今真奴婢祖先有罪,虽历百世,犹有黥面供官,一以宽良民之命,二以宥并罪之辜。” 《周易参同契》卷下:“子继父业,孙踵祖先。”

扩展资料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主题。

课文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祖先的摇篮》是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课的课文。

参考资料:

-祖先(汉语词语)

参考资料:

-祖先的摇篮(课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1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zǔ ā nónɡ wànɡ zhāi tāo dàn yì

 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蛋 忆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蛋 忆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滴”与“摘”。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个“亡”,竖折变成竖提。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蛋”字上面不是“定”。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出示课件)

 祖先 浓绿 一望无边 摘野果 掏鸟蛋 回忆

 第二课时

 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二) 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狩猎、采摘)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自由自在,惊喜连连)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苍苍茫茫、祖先)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①我们不应该滥砍滥伐,不要随便狩猎。

 ②森林附近不能开一些工厂,排放废气、废水。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钻木取火、集体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①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生火做饭的?

 ②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搭建房屋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2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例: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那是的摇篮。

 (2)那是的摇篮。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复习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教学板书]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有关原始森林的,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习字册

 四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摇篮、苍苍茫茫、文明、博物馆、神圣”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预习课文,明确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把诗歌朗读几遍;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摇篮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难问题。

 (4)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

 3、揭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板书课题:6祖先的摇篮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抽读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师:你在预习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齐读。

 3、研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1)出示内容:

 屏幕上显现出森林里广阔深邃、浓烈粗犷的多姿多彩画面。

 教师朗诵《祖先的摇篮》。

 (2)谈话引导:

 “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原始森林

 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师:说说这些给你什么感受?

 生:面积大、一望无边,那浓郁的树阴,碧绿碧绿、清凉清凉。

 师:看,这“摇篮”多么大呀!(师作解释:“摇篮”是供婴儿睡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藤或竹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引申意: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去亲近一下这个“摇篮”吗?

 4、过渡: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苍茫的大森林,去寻找那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吧!

 三、复习巩固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3、背诵第一章节。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摇篮浓绿赛跑遥远苍苍茫茫、地久天长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馆

 3、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题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6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