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写作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它的重要性更表现在于学生对字词句的运用、对思想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提炼、对现实生活知识经验的总结升华、对情感价值观的宣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兴趣,加强阅读,并恰当运用语言来表达,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一、创新立意,提高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在写作教学中,我不断地创新立意,选择学生喜好题材。指导学生作文选材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题材时,常常选择“拾钱包”之类早已写滥的内容,似乎这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学生写起来搬硬套,毫无创新。其实,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学对那些熟悉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生活中事物呈现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多侧面比较分析,找出符合学生写作的最佳角度,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新意。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谈谈对圆的设想。学生们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自然的角度看,有太阳、地球、向日葵、荷叶、山洞、甲鱼壳等;从吃的角度看,有月饼、西瓜、苹果等;从生活用品的角度看,有草帽、锅、水果盘等;从体育用品的角度看,有篮球、足球等。学生兴趣浓厚,写起来自然不受限制。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开始时比较机械,也加以肯定。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感觉,借鉴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到逐步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段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因为作文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只有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生活,才能很好地捕捉生活信息。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一、二年级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好文章。鲁迅先生在《致董永舒》中曾说过“此后如要习作,第一须观察,第二看别人的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择自然景物、周围的人、事以及一些艺术作品或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留心观察,以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形成勤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比如通过春天踏青熟悉“山光物态异春晖”的自然风光,了解“细雨鱼儿跃,微风燕子斜”的河面景致;举行夏日野营,体验蛙鸣虫叫风餐野炊的田园生活;秋高气爽,观察累累果实;冬日可爱,欣赏娇娆雪景。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集市的繁华、家乡的变迁、助人为乐的新风尚、拥军优属新鲜事等,从而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增加积累素材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我还经常布置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选择。一般情况下,学生选中“洗碗”、“洗衣”、“做饭”等题材往往占三分之二。我这样引导:“老师看了大家所选的材料,洗碗、洗衣、做饭这些活儿,你不讲我都知道,老师想看到最具你特色的第一次”,学生似有所悟。我接着说:“生活中处处都是题,只要你细心找就能到。作文也一样,要选择你有而别人没有或不知道的事来写。”我列举了生活中以小见大的典型事例后,学生们终于悟出了选材的方法,兴趣浓厚,思路也打开了。于是,《第一次说相声》、《第一次流泪》、《第一次放风筝》等有新意的选材呈现在我面前,这正是我所期待的。三、读写结合,丰富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简意赅地说明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思路,思考不懂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另外,积累也是写作文至关重要的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教学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读书积累本,并让学生自己给起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四、规范语言,表述精巧 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才能把它们准确、巧妙地表述出来,语言表述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质量。很多孩子觉得心中有不少的内容可以写,可是一提起笔却又无从下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指导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妙语跃笔端”的思想境界。 在训练中丰富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仅靠单纯吸收课文中现成的范例是不够的。教师还应以教材为依据,拓去,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丰富词汇和句式,让他们掌握描绘各种形象的词语,去标志不同的形象和特征。比如教学“轻轻地”一词,可指导学生仿照教材中“风轻轻地吹着”,进行“轻轻地”的句式训练。再如给事物打比方,教师说:“月牙像什么?”学生可以说:“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联句成段,口述片断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在运用中锤炼语言。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语汇和句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大胆运用。并鼓励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精益求精。指导学生锤炼语言主要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①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要让学生懂得,选用语言要能准确反映事物的特点或事件的过程,不可模棱两可,更不能含糊不清。比如“幽静”“寂静”“安静”三个词都表达了“静”的意义,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②语言表述的条理性。要使学生明白,描绘事物或叙述事件都应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三倒四,权散拖沓。③语言表述的形象性。要使文章生动鲜明,吸引读者,其重要原因是语言的形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用形象化语言来表述作文内容,比如恰当地选用修辞手法,有意识地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五、满怀深情,批语激励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批者与作者应该联络感情,而教师批语是联络两者感情的纽带。在批语上倾注老师的希望、鼓励与批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写作文和改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坚持鼓励原则,实行高分政策,让学生感到作文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写作的积极性也就随之高涨起来,写起作文来也就无约束而言了。当批改到差生作文时,看优点,抓住他们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动力。如有位学生通篇作文就一个词用得好,我就在他那个词的下面画上红曲线,在眉批上写道:“这个词用得棒极了!是不是让这样的好词再多出现些?”这样一来,这位同学对作文有了信心,逐渐把作文水平提高了。当遇到抄写马虎的同学,我就用商量的口气去建议他,批语中写道:“你的字看上去美吗?如果觉得美中不足的话,是不是‘打扮’一下更合适?”善意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改正缺点。有些作文,有时非批评不可,我会用坏话好说的方式进行批改。如有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十多个错别字。我不是给他们打上许多错号,去伤他的自尊,而是给他圈上,并写上这样的批语:“请你把圈住的字改正过来。我相信,你只要认真,大部分字你是会写的;个别字,查查字典,你也能改正的。”经常这样,学生的错别字,渐渐少了,同时也锻炼了查字典的技能。如有学生作文没有下功夫写,我会写上这样的批语:“根据你的写作水平,这次作文你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不花点时间再修改一下,跟咱班这次最优秀的文章比一比,如何?”如有学生的作文结尾写得不好,我写了这样的批语:“真可惜,结尾没有写好。在指出学生缺点前,先赞扬学生的优点。如有学生写作速度很快,但没有修改的好习惯。我写了这样的批语:“你具有快速构思的能力,很可贵。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你在‘快速构思’后,再来个‘反复修改’。我相信,在你的笔下,会出现好作文的!”总之,生活、观察、阅读、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在平时能注意重视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阅读指导,指导学生用精巧的语言表述,并能满怀激情地写评语,那么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学生就不会因不知道怎么作文而感到苦恼了。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1、重认知轻情感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情意因素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还对形成学生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2、重教书轻育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内在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导向,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在教《狐狸与乌鸦》一课时,老师请同学们把狐狸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细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受。一学生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它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由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它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老师这样引导:“这位同学读得很深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值得大家学习。但是,狐狸的聪明和恒心用错了地方——想不劳而获,想欺骗别人,这是心术不正的聪明、是心术不正的恒心,这种‘聪明'和‘恒心'越多,害处就越大,要不得!”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难以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当前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它主要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但是,现在却有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之类教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有实际的作用。
作者简介:明洪才,1973年11月出生,汉族,四川盐边人,现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校任教,小学高级教师。 摘 要 学生写作文难是因为没有把身边的题材发掘出来,所以首先,积累写作的题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其次,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解决学生用什么写的问题;再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最后,殊途同归,解决作文成绩如何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问题
作文难写,从学生唉声叹气、无所适从的表情可以看出;作文难写,从作文中那无词可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境地就可见一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背道而驰,与习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一目标相距甚远。其实小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找不到写作的题材,没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没有抓住作文的规律,缺乏自信心,不明白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小学生对写作的无奈,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见解与大家分享:
一、积累写作的题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三年级起步作文时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人、事、物、景;从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入手。降低要求,学生做过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他们对亲身做过的事印象深刻,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亲眼所见的写起来会熟悉,会真实;亲耳所闻的写起来就容易上手,如闻其声;心中所想条理最清楚,写出条理性。有了题材,天性就会在作文中暴露无疑,动作、表情、想法等都会自然流露在他们缤纷的世界里,他们就会觉得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宝库,写作活动只不过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正如叶圣陶所说的:“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
二、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解决学生用什么写的问题。
有了题材依然怕写作文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用什么语言来表情达意,要解决这一难题在平时多加强好词佳句的积累,夯实作文的基石。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是积累好词佳句最有效的方法。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为作文教学奠基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广泛阅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大量阅读适合阅读的书籍。建立科学长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每周、每月、每学期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每个学生必备“采蜜集”的本子用于记录读书中拾取的好词佳句,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互学互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甄别好词佳句的能力。周末和节假日要少布置写的作业,多布置读的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那些好词佳句就会如泉水般在作文中涌现,学生才会得心应手,乐于写作。
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三年级起步作文时可以先从练习扩写句子开始,扩写句子既能训练学生用词准确性的能力,又能解决学生以后写作时语句不通顺的问题。写好长句再进行段的训练,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审题和命题方法,审题要抓住人、事、物、景,考虑文章的详略及其叙述的角度,然后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题材并组织材料。动手写作时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感觉,用上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血”有“肉”了。
四、殊途同归,解决作文如何提高的问题。
途径之一是仿写水平经典例文。例文迎合儿童善于模仿的天性,正如斯多德所说:“人从儿童时应就有模仿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仿句式可以训练修辞,仿片断可以训练句子过渡衔接,仿篇章可以训练围绕中心选材和组材。
途径之二是进行随文练笔。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阅读文本中的空白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练笔热情,丰润文本空白处,进而捕捉文本典型处。
途径之三是多续写。续写源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用喜欢的方式写喜欢的结局,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力,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续写重在抓写作契机和提高写作密度来弥补作文训练强度不足的问题。用课文文本以成型的思想内容、情感价值观引领想象的翅膀,放开思维,这对富于想象力的学生来说,无疑更具亲和力。
途径之四是慧眼观察。罗丹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说明观察才能发现真实的生活,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观察不仅仅依靠眼睛,还需要各种器官的参与,多看看、多问问、多摸摸,蕴藏在生活中的真理才会浮现,进而引起思考,有所收获,写出的作文才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只不过是把生活的真实与灵魂深处的真实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体现。
途径之五是精批细改。初稿似粗糙的玉石,所以“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初稿只算是骨架,“骨架”要有“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具体而生动的作文才算有“血肉”。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多修改。
途径之六是培养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发掘和发展,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师生都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锐意出新,鼓励灵活多变的思维,描绘多彩的童年,一定要打破题材的禁锢区,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揭示生活的真实面目。喜怒哀乐和胡思乱想的驰骋也可以入文,教师就当作雏鸟试声,多些包容,多鼓励,多些呵护,多些肯定和赞美。
途径之七讲评。有了指导和批改,没有讲评的作文训练是残缺的,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紧密相联。讲评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讲评作文要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出发,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语,查找优缺点,教师只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评,多给学生自查自纠的时间和空间。重在帮助学生查找和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以便学生继续提高。有些具有典范意义和代表性的作文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给学生议辩的舞台,各抒己见,形成的共识由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即可。
习作只不过是记录学生心灵成长的轨迹,不要成为压垮他们身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习作最重要的教学途径就是尊重规律,尊敬学生,包容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敬,为他们搭建展示语言和倾吐心声的舞台,开垦孕育饱满“文心”的自由地。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走进自己真实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一切由他们主宰。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201004
《小学语文教师》200805
《乡村爱情故事5》播完了,想必看过这部电视剧的同学不少。看过这部电视剧之后,除了能收获笑声,相信同学们还会有其他收获——《乡村爱情故事5》看完了,作文会写了。因为《乡村爱情故事5》的剧情会给我们带来如下几方面的写作启示:
一、语言要轻松幽默
《乡村爱情故事5》是一部非常可乐的电视剧,除了演员的表演因素之外,剧中语言的轻松幽默是这部电视剧让人笑声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第一集到第四十二集,剧中语言是集集有看点,集集有“笑果”。比如谢大脚说:“你瞧你俩那样,一个磕磕巴巴的,一个抽巴的,就你俩这样,‘啪’一下扔到女儿国去,还得被扔回来,都没人要!”——用这样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人丑,真是可乐之极。还有李大国说:“对于男人来说,事业是草,女人是羊,只要把草种好了,羊就会乖乖的。”——这样的语言不但幽默而且富有哲理。还有刘能与徐会计的对话——刘能:“老徐,你小心点,别让人家给你卖了。”徐会计:“没事,我这么大岁数,卖了也是给人当爹,不吃亏。”这些剧中语言,听起来虽然有琐碎感,但细细品味起来却发现幽默和道理都嵌合在这些琐碎里,耐人寻味。
我们写作文时,也要对语言进行细心雕琢,要让作文语言有幽默感,这样的作文常常会让人轻松愉快。
二、情节要曲折生动
《乡村爱情故事5》以王小蒙和谢永强的爱情故事为主要故事线索,其他故事情节都附在这条主线之上,所以说《乡村爱情故事5》剧情的情节是“一主多次”的样式,不论主要情节还是次要情节,都同样给人引人入胜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乡村爱情故事5》中的每个故事情节都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充满着曲折起伏,所以会让人感觉生动。
举一个情节曲折的例子吧,比如刘大脑袋辞职之后再回象牙山的经过,并不是用“走了”然后“再回来”的“直线式”叙事方式,而是用了“走了”——“想回来”——“不让回来”——“争取回来”——“将要回来”——“不能回来”——“最终回来”这样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正是因为曲折,所以情节就特别好看,特别有味道。其他线索演绎的故事情节,也都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这些曲折的故事情节,共同构成了《乡村爱情故事5》整个剧情的生动感。
我们构思作文情节时,也要像《乡村爱情故事5》的情节那样,不要“平铺直叙”,多点儿“曲折起伏”,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引人入胜。
三、人物要形象鲜明
看过了《乡村爱情故事5》之后,你一定能牢牢记住剧中每个人的形象——谢大脚、刘大脑袋、刘能、赵四、谢广坤……为什么这些人会让人这么“入脑”,因为《乡村爱情故事5》对人物的塑造把握住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抓住核心性格特点,刻画鲜明形象。比如《乡村爱情故事5》抓住了谢大脚“追求幸福泼辣敏感”的核心性格特点,然后在一系列的事件中都围绕这个特点来刻画谢大脚的人物形象,自然让谢大脚成为这种性格的鲜活代表。再比如刘能,《乡村爱情故事5》中他的性格是“小心眼大善良”,然后通过相关事件来突出表现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最终把刘能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深得观众的认可。
我们写作文进行人物塑造时,就要给人物先确定一个核心性格特点,用可以佐证这种性格的一些事件来集中刻画人物形象,那么你作文中的人物也会活起来,鲜活到让人过目不忘。
四、情感要丰富饱满
《乡村爱情故事5》虽然是一部喜剧,好多观众却发现它还是一部“情感剧”——《乡村爱情故事5》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叙述里,常常会夹以丰富饱满的情感因素,看到动情处,观众常常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比如王小蒙和谢永强因为误会分居,后来又在父母的撮合下走到一起,夫妻俩见面后相互宽容的镜头会让人感动——一种矛盾化解真情永存的感动。再比如赵四和刘能为了能抚养孩子争斗到相互“PK”,由亲家变成仇家,后来在儿女的劝解下终于拥抱在一起,“化干戈为玉帛”,相互说“对不起”,这个镜头同样情感饱满,让人感动不已。
总之,《乡村爱情故事5》中这种涉及“亲情”“爱情”“友情”“乡邻情”的镜头多,这些镜头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人们情感心弦的拨动,让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就是剧中情感的存在价值。
我们写作文时,一定要将自己的情感凝聚其中,让作文充满情感,有了丰富饱满的情感,作文的内容就能得到升华,继而凝结成人们心中的感动。
五、事理要贴近生活
《乡村爱情故事5》的剧情主打“可笑”,但许多可笑的事并非是为了可笑而可笑,也并非是为了可笑而胡编乱造,所有的可笑事虽然多有夸张,但夸而不虚,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比如王长贵从水利站站长,因为一些“绯闻”的影响而被停职,然后“沦落”到扫大街的角色,这个人物命运的变换虽有夸张,但并没有脱离生活的现实——人生无常的事理从王长贵的命运变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信服。还有刘能夫妻养育外孙女时,为了让外孙女有奶粉吃,不惜拿出“死期存折”取款的事,虽然也有夸张,但也没有脱离生活实际——老人对孩子的爱,爱到不惜一切的生活情景在夸张的剧情中得到了真实的再现。
作文写作也应如《乡村爱情故事5》那样,可以夸张,可以搞笑,可以虚构,但无论如何其事其理都要以生活为基础,事理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做到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
(编辑 巧克力)
1 作文如何抒情
作文中的抒情,就是将爱憎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抒情,要抒发真挚的感情。
抒情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所谓直接的,就是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所谓间接的,就是通过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或寄情于所写的物与事,或寄情于所议的现象和事理之中。
抒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作者自己要有真情。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作者在写作时,已经对所写的人、事、物、景产生了感情,这种感情是客观存在的,应该作如实的表达,喜则喜,怒则怒。千万不能明明不喜欢,写作时却说:“啊!我所么爱你。。。。。。”这种装腔作势的抒情,是不可取的。
其次,抒情要自然。写作时不要老想着这里要直接抒情,那里要间接抒情。文章中好的抒情,应该是情不自禁,水到渠成。可以安排,反而显得做作。
再次,要恰当的使用修辞方法。借助于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往往能增强抒情的效果。
2 作文抒情怎么写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就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像,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四部分组成。
话题作文的话题的作用在于它的辅导性、引导性、激发性。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作 ,促进学生展开联想、想像,从而构思成文。
作文中的话题,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是由命题者设定好的、写作者已知的、并保证作者有话可说的。话题所提供的材料只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由头,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事例,是举一反三中的“一”。作者可以从材料出发,但又不机械地拘泥于材料,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话题作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不是由表述的文字决定的,而是写作者根据自己的选材来决定的。它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解放思想,拓开写作思路,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具有选材的广泛性、主题的多样性和表达的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在审题时,要做到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意、自择文体。
以“书包”为话题作文,可以从书包的历史演变说明几代人思想意识的变化;可以从书包的质地变化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从书包的重与轻这个角度谈减负;可以书包为线索引出一段难忘的回忆;可以写一篇有关书包的故事或科幻故事……
二、话题作文的选材
有了话题可以引出许多话来。一个大话题可以分出一些小话题,每个小话题又会有许多不同的角度。有了话题才能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特长确定写什么,才能纵横驰骋,才能使文章出新。
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挑选热点话题,如环境状况、西北大开发、反腐倡廉等;从媒体信息中筛选最新的话题,如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动态;从大自然和自然现象中找寻话题,一方面直接取自大自然,一方面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灵感,阐述人生哲理;从平凡的生活中撷取不平常的话题,如使你激动的事,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给你启迪的事。
我们可以从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话题,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天地中,发掘出蕴含于这些经历中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从独特的心理感受中发掘话题,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情世界,对于人、事、景、物的认识,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兴趣爱好的不同,感受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从特殊的情感经历中选择话题,每个同学的内心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家庭背景、道德修养、人生经历的不同,事物在心中涌起的感情波澜也完全不同:有相聚、获奖、成功、交友的欢乐,有离别、挫折、失败、落榜的痛楚;有被人仰慕的愉悦,有遭人误解的苦闷等等,要善于从中选择话题。
三、话题作文的对策
从话题作文的宽松、开放、灵活特点出发,明确方向,制定方案,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1、树立新的观念
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将作文的视野扩大到鲜活的现实生活和丰富的课外读物里,中因为生活和书本是少有限制的话题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将发展想像力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位置上。
2、确立备考重点
(1)关注时代生活,从熟悉的时代生活落笔,鲜活新颖。
(2)博览课外读物,作文要富有个性,新颖独到,还必须多读多思。读文学名著,读中外精品,读精美时文,广泛涉猎,突出重点。
(3)培养作文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创造力,通过大胆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写出有创意、有个性的文章;二是思辨力,通过对问题进行辩证地思考,写出有深度有信度的文章;三是表现力,通过准确鲜明形象的语言,自然贴切新颖的技巧,表现思考和想像的内容,写出思想深刻、艺术精美的文章。
3、注意临场发挥
(1)学会选择,扬长避短。一是选择擅长的文体;一是选择熟悉的内容。坚持与话题“相关”围绕中心,选择熟悉的“材料”,或作记叙文的素材,或作议论文的论据。
(2)化大为小。话题作文限制少,范围广,题目大,写起来容易空洞。短文宜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将大背景“聚焦”到一点,写准,写实,写细。
(3)展示功力。将对生活的思考、读书的修养、写作的本领,就试题的某一点切入,尽情展示才华。把生活的某些感悟作为文章的主旨,把课外读到的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言作为议论的论据,把某文独到的构思“移植”到自己的文章里等等。
近年来高考作文,文题也在发展出新,话题作文就是当前的热点。中考一些省市也常出现话题作文。中学生作文感到无话可说是普遍现象。但是,无话可说并非所有领域都如此。实践证明,有了好的话题,多数同学都能海阔天空,写出较好的文章来。所以这里没有谈选材而谈话题。
3 写事时怎样抒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有各种经历。
在这些经历中,人会因不同的遭遇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感情,将这些感受和感情抒发出来,就叫抒情。在小学生的作文中,绝大多数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
因此,在作文时,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写人、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另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抒情,由于感情浓郁、强烈,直抒衷肠,感染力很强。
但要注意,如果读者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你的直接抒情,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直接抒情的例子很多,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开头:这段开头,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妈妈深深的敬意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了出来,是很典型的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或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的手法,在抒情时用得较多,而在写事的文章中,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又更多见。
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具体来说,就是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抒发感情。如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猫》: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扯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文中对小猫各种可爱的情状的叙述,充满了喜爱之情,最后再用“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句话直接抒情,使作者喜爱小猫之情跃然纸上。从这段话中,还可以看出,间接抒情和直按抒情还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增强抒情的效果。
抒情必须注意的是,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恰如其分,过分了,就会失去真实感,使人感到作者在故意做作,效果适得其反。
4 如何写抒情的作文,描写是很重要的,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景结合为最佳,描写的得细致点
关键是要抒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借景抒情
例如散文,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抒情有很多种,有抒发自己心里忧郁的情感,也有抒发自己心中抱负的情感,一般中学生都是写抱负的,写忧郁的说不定还会倒扣分。抒情还要注重这个场景勾起了你什么样的回忆,要能表达出心里的意愿,就很成功了。
抒发自己宏大的理想的,你可以加上张居正的一句“
直上尽头杆!”一定会让老师对你另眼相看(因为中学生一般不知道什么张居正)
议论就困难了点,但是也不能说难,想提高写作水平,我建议你去看刘墉的书,比如《我不是教你诈》,可能会给你一点启发,还有他的《让心情亮起来》应该会让你爱上写作。
其实写作高手与菜鸟的区别就是做作与不做作,拖与不拖。或许你们老师会教你们说,作文开头要开凤头,结尾要结凤尾,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作文一般开头是开门见山,结尾应巧妙的点题,切忌不要直接抄个题目上去,特别是议论文就没有什么开头和结尾的了,议论文一般是层层递进,总分总。
作文就是要多看书,看古典小说,现代散文都很有帮助的。
5 抒情作文应该怎么写范文: 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云在空中飘动,会使我的心情像云一样轻松。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会变成另一朵云,让你找不到它,它在慢慢移动,有时会像一条龙,有时会像张着大嘴的鳄鱼,有时会像一辆你从未见过的豪华的汽车…… 看!离我最近的那朵云,它好象是一位美丽的天使,她正在看我,仿佛是在邀请我去做客;再看,遥远的天边的云,更是形状不同,每一个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特点,天边的云颜色很浅,就像是所有的云都汇集到了那里,铺成一片。有一朵云,很像一座白色的宫殿,在宫殿的四周,有许多小岛围绕着,它仿佛向我铺开一张地毯,好象想让我走过去的样子。
晚上的火烧云,甚是美丽,它和白天的云彩不同。但人们都期望它出现在傍晚。
因为民间有一句谚语“早烧阴,晚烧晴。”它的意思是早晨的时候有火烧云就意味着这一天是阴天,如果在晚上出现火烧云就意味着明天是晴天,所以人们很期望它出现在傍晚。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火烧云的形态,它是橘红色的,这深深的颜色几乎渲染了半边天,非常美丽。再仔细看它,它的颜色由浅**变成了橘红色,和天空的颜色合为一体,就像是美术里的水彩画一样美丽。
当天漆黑的时候,天空完全变成了黑色,看不到一朵云彩,只能看到无数个小星星在眨着眼睛。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为行人照明了前进的道路。
云,美丽的云,洁白的云,姿态万千,从天的这边飘到天的那边。 不久以前,有一位学者告诉我:“如果有人抬头全神贯注的看着天空,那这个人一定很寂寞,只有他抬头看天空中的云,那么他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坚信这句话,每当我寂寞的时候,我都会抬头向天空望一下,真的如学者所说,我的所有烦恼都消失了。 抬头仰望天空,云在动,会使我的心情随着云一起飘动…… 还有一个 秋天的雨(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古榴桑树、葡萄藤。
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睛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
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鲜艳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 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它噗秃噗秃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测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盼望着、盼望着,炎热的酷暑终于过去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是秋高气爽的样子,天高了,云淡了。
果子熟起来了,蛐蛐儿的叫声响起来了,天气凉爽起来了。 小草并没有完全从大地中消失,仍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片一片 满是的。
孩子们跑着,跳着,翻几个跟斗捡几个落下的果子互相投掷着,比赛着谁投得更远、更准。风凉丝丝的,草绿绿的。
桂树、枫树、常青树,带着苍郁和深沉的格调和各具特色的气质,展示着风采,金子般的黄,玛瑙般的红,翡翠般的绿,宛如画家精心绘制的画卷。鸟儿为迁移忙碌着,蚂蚁正在收集冬天的口粮。
雏菊、一串红、矮牵牛,一眼望去遍是的:橘黄的,紫红的,争奇斗艳,铺在花坛里,像地毯,还迎着秋风微笑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错的,它将变作春泥滋养着大地,毫不眷恋枝头的繁华。秋雨落在红叶和黄叶以及掺着绿与黄的彩叶上。
豪华的枫叶,精致的常青叶,普通的梧桐叶……它们在秋雨的洗礼下变得更加艳丽。 树上的果子渐渐成熟了,田里果农也更忙了。
城里乡下,工人学生,儿童老人,一个个都出来欣赏美景了,放松放松心情,观赏观赏秋色,采集采集标本,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努力,换来了收获,充满了喜悦。
秋天像色彩之神,使植物的色彩渐渐变浓。 秋天像丰收之神,为人们带来了累累的硕果。
上学的路上,人来人往,但似乎未有人发觉,路两旁的那些树枝头,已悄悄染上了青翠的颜色。 春来了。
春挥舞起了她的袖子,大树与小草便“沙沙”作响,犹如在欢迎春天的到来。春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花儿睁开了眼睛,从冬天的沉睡中苏醒,带着一丝被人吵醒的不情愿,向人们报道了春天的到来。
春唱起了动听的歌,风儿便轻轻地吹了起来,小雨点也回应般“嘀嗒嘀嗒”地下了起来,但似乎又在埋。
6 写景抒情的作文如何写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b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爱好、个性、回忆录、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
c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
2散文的主要特点是、游记、寓言,也可以夹叙夹议;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借景抒情
例如散文,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散文可分为叙事、议论于一体;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状物写景、由景触情。叙事散文借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
a取材广泛多样、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经历,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
d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抒情、议论三类、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
3散文的分类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
e语言朴素和谐、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描写、抒情;可根据内容需要;可以融叙事,来激起读者的爱憎;议论散文以指点人关键是要抒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7 写景抒情作文怎样写冬之趣
冬爷爷匆匆地接了秋姑娘的班,来到了我们身边,它带来了凛冽的寒风,带来了枯枝凝寒的景象,让我们感觉到冬天来了!
早晨起来,漫天大雾。乳白色的大雾笼罩着大地,到处白茫茫的一片。走在路上,几十步以外就看不清人影;从浓雾中望去,前方的建筑、树木只能隐约可见。雾气里,听见车声却看不见人影,只有车灯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
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每个角落,就是晴朗无风的时候,天也是干冷干冷的。光秃秃的树木可怜巴巴地立在江滨路两旁,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也终于支持不住,枯黄了。草地上的小花也进入了梦乡。北风吹来,小树在寒风中挣扎着;小草匍匐在地上,好像害怕这突如其来的寒风。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也可以看见一些不畏寒风的强者。在校园的旗台前,闪动着一个个绿色的身影。那是一排排亭亭玉立的柏树,在寒冷的冬天里,柏树那样浓郁苍翠生机勃勃。在江滨路旁,种植着许多铁树。它那窄小、细长的叶片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闪烁着绿光,给白茫茫的冬天增加了绿意,点缀了寒冬。
冬天的清晨,却十分热闹。江滨公园里,锻炼的人群随处可见。在茫茫的雾气中,人影在不停地晃动。年轻人打扮如同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奔跑着、蹦跳着,朝气蓬勃、热血沸腾。老年人也走出了家门,容光焕发地在草地上伸伸手、踢踢腿,还时不时地跳一跳。别看他们是老年人,运动起来不比年轻人差,他们顽强地与刺骨的寒气作斗争。再向那一边瞧瞧,连七、八岁的小孩也跟着大人们有模有样地锻炼着,他们跑得气喘吁吁,头上直冒热气。看啊,多么富有活力的冬天!
我喜欢冬天,因为它能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更加坚强。冬天你终于来了!
8 作文中抒情方式有哪些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触景生情(间接抒情)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咏物寓情(间接抒情)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
咏物言志(间接抒情)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魏巍
融情于事(间接抒情)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融情于理(间接抒情)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