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第1张

随着2017年高考语文科目的结束,家长和考生最想知道的无非是高考语文试题的答案,下面我为大家提供2017年全国高考卷三语文试卷的试题和答案,供家长和学生们参考,祝愿应届高考学子取得理想的成绩。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1)首联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重“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穿全诗。(2)颔联由自负开始转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一句“偷”字写自己的作品暗自拿去模仿,有戏谑的成分;“苦教短李李服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之,有开玩笑的意思。(3)颈联由自负、自考而预言身后定有诗名。(4)尾联说民自己新编成十五卷诗集,却说“莫怪气粗言语大”,既不要怪里面内容“言辞夸张”,意为点题之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答案: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此题答案为 D

以上为2017全国高考卷三语文试卷部分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1表达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的诗句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年代:唐 体裁:乐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描写年少努力的诗句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励志对联陆游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颜真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谚语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潜确类书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谚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语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四时读书乐翁森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长歌行 ( 汉乐府名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有关青春奋斗的诗

《青春》

——沈庆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轻轻的风青青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

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

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枯涩滋味。

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

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

在那悠远的春色里我遇到了盛开的她,

洋溢着眩目的光华象一个美丽的童话。

允许我为你高歌吧以后夜夜我都不能入睡,

允许我为你哭泣吧在眼泪里我能自由的飞。

梦里的天空很大我就躺在你睫毛上,

梦里的日子很多我却开始想要回家。

在那片青色的山坡我要埋下我所有的歌,

等待着终于有一天它们在世间传说。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纠缠的云纠缠的泪,纠缠的晨晨昏昏,

流逝的风流逝的梦,流逝的年年岁岁。

4关于青春或奋斗的诗歌

当我与青春对话

谁把舞步简化成线条

谁把歌声凝冻成为乐章

那是我们的梦想青春的源头

像一汪生命的清泉

源与你情感深处的激情

你的明眸

启迪过多少创造者的攀登

你的色彩

镀亮过多少奉献者的格言

理解青春

须从创造开始

体验青春

须付出毕生的心血

与青春对话

魅力的诱惑一如既往

缤纷的遐想举着斑斓的向往

在你的热望里远足

你的目光是我前进的动力

与青春对话

我会倍爱每一寸光阴

在我鲜为人知的梦里

你的风景永远是充满爱的道具

演译着人生的喜怒哀乐与辉煌朋友吖 努力奋斗吧 为了我们的梦想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5无奋斗不青春作文

六月的碧空,晴朗万里,微风习习,吹打着发丝任意飘挂在脸庞,却吹不去心中的压抑。

只感觉心好疼,疼的不知怎么呼吸。 望眼窗外,蓦地明白,定是因那份喧嚣,因那些喧嚣的人,因这即将属于我的喧嚣。

窗外那些人,是即将从这里毕业的人,即将走向天涯海角的人,即将把这里称之为母校的人,即将离开的人,即将由我去替代的人。他们或哭或笑,却都感染着我心底的每一根神经,一年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我是会因达到目标而欣喜若狂,还是会因失之交臂而不知所以,我愕然了,想到这些,心跳又莫名的加速。

青春,不是说好了的美好吗,可为什么却要面对这些残酷?这便是现实。 一秒后,我的思绪大概停留在了回忆。

曾经,因聪明自恃,自以为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让我不得不明白——你在停留,别人却在向前走,你不努力,凭什么可以看起来毫不费力,你要奋斗,才能换取说好了的美好青春。 未来,并不是迷茫的路,因为,奋斗,是路上唯一的选择。

突然感觉释然好多,然后,这一年,必将会是无比美好的一年,因为,它被奋斗过。 感受点滴美好,品触不一样的充实,我在我的青春里,我在奋斗! 只愿—— 心安 只为—— 释梦 只知—— 无奋斗,不青春。

6高中议论文关于无奋斗不青春的作文提纲

青春是一首歌,唱我们最美好的回忆;青春是一朵正值娇艳的花,散发最迷人的香味;青春是一棵没结果实的树,虽青涩但最为美丽。

现在的我们似乎还不理解青春的意义,几年,几十年后,当我们回首观望时,是遗憾是后悔还是美好是回味?这谁都不清楚,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应该荒废本应奋斗的青春。成功之路是一条带着荆棘,坎坷的路,路途中的暴风雨时常发生,这是每个走向成功的人必须要经历的,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不经过奋斗怎么看见成功的朝阳。花儿会枯萎,树儿会死亡,没多少时间让我们用来浪费,没多少岁月等我们去后悔。

奋斗奋斗奋斗,努力努力努力,我们应该从意识里有这种意念,即使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起码再回想,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今天我们正值花季,天是晴的,雨是美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明天我们正努力结果,天一样可以是晴的,雨也一样可以是美的。

现实是我们都所预测不到的,但是梦是由我们去幻想的,也是由我们自己去努力实现的,梦都不敢做大的人,怎么为自己编织美好的明天。只有我们自己清楚,过去的分分秒秒我们付出了多少又浪费了多少,永远不要轻言放弃,我们会失败,因为不只我们一个人在努力,但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要坚持,不中途歇息,要知道,在我们休息的时候别人依旧在努力前行。

不要为自己的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因为比你优秀的人大有人在,你的进步只不过是在努力向别人看齐,当然也不要因此颓废,因为点点进步会变成大大进步,也许有一天你不再向比人看齐,而是别人努力向你看齐。我们正处于最美好的阶段,不要为自己的记录册添上一笔难为情的黑色,不要荒废了本该奋斗的青春。

7不虚度年华的诗句

劝戒人们不虚度年华的诗句很多,举例如下: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释义: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出处:魏晋陶渊明的《杂诗》

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释义:一天又一天,明天到底有多少明天这样日子,如果我生存在世间上是等待把事情拿到明天来做,那么很多的事情都成了幻想。

出处:明代钱福的《明日歌》

3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释义:一天又一天,今天是多么少啊!今天不作事情,事情何时能做完!人生中有几个今日啊,今天的事情今天不做,浪费了时间多么可惜啊!

出处:明代文嘉《今日诗》

4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释义:年少的时候才思敏捷多才多艺,向来志向远大气质不凡。别人怀中有宝剑,我手中的笔却像刀一般,比宝剑还锋利。

出处:《神童诗》,旧传宋代汪洙编撰。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出处:唐代颜真卿的 《劝学》

 荀子《劝学》一直被认为是激励青年人进步、努力学习的历史名篇,也是语文课的典范之作,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上《劝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上《劝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这篇文章是这样吗?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学生回答:五个)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度低得多)经过提取的过程,靛青不再是蓼蓝的颜色,经过凝结的过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第一句已发展成固定的成语。(学生回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是说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我们还记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吗?(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那么就此看来,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答:因为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说明人经过一定的学习,本性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丰富,能力就会提高。)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答: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为然也。并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4、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答: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三)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使…、、快;致,达到。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浅显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拈来的,但它却是作者细心安排的,是为了说明一定道理的。我们思考:“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是由于人的本身固有条件发生了变化吗?(答:不是。)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这种效果呢?(答:是善于借助外物“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凭借外界条件,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工条件,都能帮助我们弥补不足。)自然导出本段最后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罢了。

 请一位同学概括本段的内容: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

 (四)导入下一段:学习能够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大家齐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学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由土到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量变过程,堆积成高山,那里的气候条件就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答:迎风坡降雨等),是哲学上讲的质变,是一个飞跃。(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相反“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成。找一位同学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生答:学习要善于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学生说及:我们的读书笔记,成语,名言警句等的积累是一种量变过程,伴着积累,伴着成长,气质就发生了变化,是质变过程。)

 2、要想做到长期积累,我们该如何做呢?让我们分析下两组比喻句。第一组比喻: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为了活跃气氛,更易于理解,举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二组比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生举铁杵磨针的故事,滴水石穿的事实,说明做事要坚持不懈。)

 3、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做什么呢,请看最后一组比喻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学生译出两个定语后置的句子,说出“上”与“下”的用法以及实词“强”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学生说出“寄托”的古今异义)通过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要专心。

 四、略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分析语言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并不是开始我们所想象的老学究那枯燥、乏味的说教。

 六、总结

 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内涵,我们推想荀子写此文的初衷,是针对自己提出的“性恶论”中的“恶”采取的一种措施,要加强后天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修养,去除恶的本性,改变自己不良的天性,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谦谦君子。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该超越古人,上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度: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学习能增长人的学识,学习能改善人的生活,学习能提高人的品位,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请学生举例子(张海迪、海伦·凯勒……)

 七、作业

 1、写一篇一二百字劝学文字。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用多媒体)

 劝学

 《荀子》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高一语文上《劝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三、一读——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得。(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5、全班齐读。

 六、延伸拓展: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七、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孙权→劝→吕蒙←赞←鲁肃

 (语重心长)(自豪、自得)(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虚心接受意见爱才

 好学勤学、刻苦敬才

 善劝

高一语文上《劝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

 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一)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课本P112页注释]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文中的几个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三)写作背景:在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四)题目解说:《孙权劝学》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那么,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注意听的时候要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一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学生评议后,强调易错字音、难读语句。

 字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即更(gēng)刮目相待

 几种句式的朗读:

 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如“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见/往事耳”;

 四、字句

 2、节奏,如“但当/涉猎”,“与蒙/论议”,“士别/三日”,“结友/而别”,总之,朗读时要以不读破句为前提。

 3、给课文画上朗读提示符号。(见课本记号)

 4、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二)译一译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1、文中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

 ①博士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一级

 ②但古义:只,仅仅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③见古义:了解今义:看见

 ④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⑤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⑥更gēng古义:重新今义:更改、更正

 (或gèng更加)

 2、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理解: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理解: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理解:(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

 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理解: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

 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理解:兄长怎么认识事物(或明白事理)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说一说

 请学生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学”字来展开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并与蒙结友(侧面描写)。学生根据这一思路再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议一议

 整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那么请大家把人物对话部分先挑出来,然后体会一下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朗读时应体现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口吻,“不可不学”应重读强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揭示学习的目的、方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见往事耳”应重读强调。同时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朗读时应注意体现这一点。)

 (3)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批评,揭示学习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反问句,对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加以彻底否定。同时,运用对比、反问,“孰若孤”要重读强调,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谈读书好处意在鼓励吕蒙求学,)

 (五)演一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五、课外延伸,体验反思

高一语文上《劝学》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课文。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课文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孙权劝学》的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学习惯,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句理解基本内容,教师只激发,点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读的训练中,我以读思结合的阅读原则:范读——速读——竞读——研读自学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大部分词语学生有学过,即便有遗忘,在翻译时不会再来解决,可节省时间,而不必个个点到。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有很难兼顾。如的行文线索、的主旨、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8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