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父母不会教育孩子,最后导致了一系列的情况发生!父母要不要对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呢?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困扰着许多的父母!
父母要不要对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呢?在我看来,父母应该对孩子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孩子很小,有着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和体会父母言语中的意思,也不是真的知道父母的情绪。往往有着很多的误解!孩子身心并没有发育完全,这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起引导作用的。孩子的思想并没有成年人或者父母思想那样的复杂。
父母应该循序善诱,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父母应该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如果孩子长期在猜测中去体会到父母的情感,孩子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愤怒、什么是生气!这样的孩子性格也会是阴晴不定,性格扭曲。
有利于孩子感情的表达。当父母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能够真真切切的体会、理解父母感情,孩子学习能力很快,这样他们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处于忧伤的状态下,要给孩子说明一定的原因,尽可能简单化、直白化!孩子也会理解你们,然后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如果父母心情愉悦,这时候应该多跟孩子交流,愉快的心情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快乐起来,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影响,希望父母能够注意自己情感的表达,要注意松弛有度!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适当地调节情绪,并常常鼓励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渲泻,把情绪调控在一个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激情)、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情绪调控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更多是教育培养、教育环境影响的结果。情绪调控同知识系统与认知能力一样,是种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而它的学习又不同于认知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情感经验的积累。所以,从教育途径上,应更多地考虑周围情境的氛围以及整个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式的特殊社会组成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从个体情感发生上来看,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幼儿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这说明某种程度上儿童在家庭中其情绪是不受抑制的,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特殊的家庭情感氛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情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较高的亲和力,孩子的情绪表达(主要指不良情绪)一般不会招致惩罚或其他严重后果。而在社会氛围中儿童情感表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端地发泄情绪容易受到惩罚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如教师的批评,伙伴们离他而去。其次,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有时又因惧怕惩罚或因权威人物如教师在面前而控制着,孩子往往把积压的情绪带回家里,向父母发泄,从而使他(她)的情绪得到某种微妙的平衡。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即孩子常因一些琐屑小事而跟父母过不去,大哭大闹,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和自然感受的体验中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帮助幼儿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围,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处理好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幼儿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情感氛围的另一个构成是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可能会给幼儿学习情绪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会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低下。在大多数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显然父母永远处于主导地位,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父爱、母爱的扭曲。这种父母之爱极易走极端:一是溺爱,父母对子女过分迁就孩子易形成以“我”为核心的优越感,形成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二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味服从家长的意愿。这种家庭独裁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情绪方面表现为孩子情绪的压抑,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情绪发展受到潜在的阻碍。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一种理解、尊重、理智之爱。孩子是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即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之友《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惟有首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达其情绪的需要,才能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家庭氛围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绪的不良表达方式,如暴躁、武断、独裁以及动辄施以威胁或惩罚,应设法跳出亲子关系中因父母与子女的不平等性产生的权力陷井,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以理智的方式博取孩子的信任,成功地开启亲子沟通的大门。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渲泄其不满情绪,但孩子的渲泄有可能受阻,因为他(她)的情绪渲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绪的发泄可能较为频繁,父母难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冲突,结果可能是父母情绪占了上风,而孩子情绪没有发泄出来,抑郁纠结,逐渐积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发。这样下去是危险的,孩子情绪不仅得不到渲泻,反而越积越多,情绪发展有可能走向消极方面。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情感氛围的作用和影响,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幼儿实现其情绪的渲泄。
二、积极的教育环节,是帮助幼儿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关键
首先,家长应帮助幼儿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幼儿当然不会对自己的情绪有什么认识,情绪是好是坏,幼儿是不会自己去探究的,而父母要教育幼儿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是要使幼儿对一些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这是赢得情绪调控的第一步。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式方法,如言语表达方式。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特定的言语将情绪表达出来。再如倾诉表达方式。每当情绪不稳定时,应向父母、老师和同伴“倾诉”自己的情绪感受,不要憋在心里,而应释放出来。在这方面,父母应做出示范,应向孩子主动谈论自己的情绪情感,并经常与孩子一道讨论彼此的情绪感受,这既能给孩子提供与同伴交流的范例,又能为孩子提供学习情感语言的机会,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制情绪。运动方式也是一种调适情绪的好方法。通过剧烈的运动,发泄孩子的消极情绪,通过轻缓运动,控制孩子的情绪冲动。家长应让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如玩水、玩沙、打球,在运动中促使幼儿表达其情绪,如果没有别的办法,哭也不失为情绪的自然表达法。实际上,对那些爱哭的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好的、永远有用的方法。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在自我实践体验中培养情绪调控能力。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和情绪的表达往往不一致,体现为情绪表达发展的滞后性,因此让孩子在自我实践、体验中实现情绪调控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从孩子的情绪健康角度来讲我们应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但为了促进孩子的情绪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我们又应该让孩子全面体验各种情绪,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既要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又要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只有当孩子面对一些负面的消极情绪时,才有可能实践情绪调控的学习。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1.为孩子设规范。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客观分析,满足其合理要求,拒绝不合理要求。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幼儿获得消极的情绪体验,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逐步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做出价值评判。只有当幼儿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做价值评判时,才具有实现情绪调控的可能性。当然生活中也应教育孩子适度节制各种欲望,抵制各种诱惑,让孩子时常既有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又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体验,这样慢慢就能正确对待需要和满足的关系,慢慢就能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适当的调节。
2.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和条件。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同伴交往,幼儿如果长时间独处,会产生莫可名状的孤独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状况可能导致慢性的情绪压抑。积极与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愉悦孩子的身心,也为孩子提供了实践情绪调控的机会。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同伴的榜样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孩子接受和模仿。幼儿可能从同伴身上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尽管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不免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但正是这些“茶壶里的风波”使孩子们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愿望,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等。孩子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服从规则要求,要想参与就必须约束自己行为,否则会遭受排斥,失去参与活动的机会,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幼儿的情绪控制机制。另外,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松弛紧张情绪,渲泻消极情绪的有效方式,在游戏中幼儿会借助于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发泄消极情绪,在内心产生一种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3.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由于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不一定很长,这也表现出一种对情绪的无意识调节。面对孩子的过激情绪,父母可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幼儿注意力等等。但同时家长又应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其情绪。如教给幼儿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譬如告诉他们,当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暗暗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者在不愉快时想想其他愉快的事情。
三、创设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
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将为幼儿学习情绪调控提供物质上的可能性。它包括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合适的图书资料及玩具等。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可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在家庭中应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整洁有序,宽敞明亮的生活空间,以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显然,家庭空间的局促狭窄可能导致孩子潜在的心理压抑,如果孩子在其他因素影响下情绪出现波动甚至失去控制,居室的杂乱无章不仅无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和改善,还会加剧幼儿情绪的不稳定。
情绪调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图书为中介的大量实践活动。难度适宜、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玩具、图书等活动材料可以激发并维持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幼儿的情绪调控力也就在运用有关活动材料达到自己目的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适合幼儿阅读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还可以使幼儿获得诸如如何认识情绪,如何对待同伴,做个好孩子等一系列与情绪调控有关的间接知识,明白一些情绪调控的粗浅道理,为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提供知识性基础。
此外,家庭生活内容的丰富与否也会影响幼儿情绪的正常发展。家庭生活单调乏味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反之,丰富的家庭生活内容能使幼儿生活得快乐、满足,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因而有利于初步的情绪调控力的培养。在家庭生活中,合理的膳食搭配能为大脑提供维持正常情绪状态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有利于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1、进行依附性养育
一个能表达自己需求的婴儿,长大后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一直强调要对婴儿发出的信号做出及时有效回应的原因。1个月大的孩子,通过啼哭来表达他对食物和温暖怀抱的需求。父母获得了这些信号之后,如果敏感地做出回应,孩子就慢慢懂得了他自己内心的这些欲望是有意义的。与父母关系越亲密的婴儿,长大后越能明确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且可以清晰的表达出来。
反之,如果一个婴儿吃奶次数是按照时间表安排好的,喜欢抱抱被认为是惯坏的前奏,哭闹的时候也没有人理他,那么婴儿就会感受到外部世界对其需求是不敏感的,于是他就不再提出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将感受埋藏在心里。这样的“乖”孩子看起来好像是“非常有教养”的,但很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消极厌世、内心愤怒而压抑的成年人。
2、鼓励学步期孩子情感表达
一些妈妈告诉我们:“我的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很难理解他想做什么?”我们建议这些母亲要善于阅读学步期孩子的眼睛。当你不能确定孩子在对你说些什么时,你能够从孩子的眼神表达中找到线索。处在学步期的孩子,已经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对你讲些什么,而且他的眼睛常常比舌头更善于表达。当你的孩子在“表露心灵”时,你应该蹲下来全神贯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这会帮助你突然间悟出他那些“吱吱呀呀”的意思。
3、父母要做到和蔼可亲
刚学步的孩子人虽小,却和成人一样有着许多需求。在孩子与你说话的时候,即使是你不明白他想要说什么,也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他说。 如果你手头上有工作,至少应该跟他讲讲话,或用声音来和他沟通。他虽然有时不能理解你的话,但是积极的回应会让他感到你在关心他。
4、与孩子情感共鸣
当孩子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小挫折,他们通常会发脾气。孩子大多是这样,大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对他们来讲却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恰好冒犯了父母,大多数父母选择本能地压抑孩子的情感表达。而此刻作为家长的你,不应该再想着怎么帮助孩子消除怒气、怎么批评孩子或和孩子讲道理等等。因为你的孩子太小还听不懂你的大道理。如果你一意孤行就会造成“双输”的局面:孩子失去了表达自己的能力,而你自己成了一个不接纳孩子的父母。孩子从此不再向你敞开心扉。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渐行渐远。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再有话和你说了。
父母要能够善于与孩子情感共鸣。我们不能僵化地用自己成人的思想来考虑问题,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孩子表明他的事情“十万火急”,那么我们的情感也要达到“十万火急”的程度。先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然后再引导他们来满足你的想法。
5、父母要避免掩饰情感
有些父母(多数也是在掩饰情感的家庭中长大)往往会对孩子的情感表达选择逃避和拒绝。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一个情感丰富的孩子,而你对他总是做出淡淡的回应,你们之间很可能会拉开距离。
家长在推进孩子们的感情发展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感情发展的基础。家长应建立亲密无间、相互支持的亲子关系,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归属感和安全感。
2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结交新朋友,建立新的友谊。举办聚会、参赛、组织户外运动等集体活动都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发展社交生活的机会。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孩子感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向他们介绍新朋友,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技能。
4 提供积极的情感引导: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家长可以从亲子谈话、肢体接触、表情等方面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
5 倡导平等:家长应该尽可能地推动孩子们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命令和控制来引导孩子。倡导平等的家庭关系可以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并接受彼此的不同,从而促进他们的感情发展和成长。
在推进孩子们的感情发展方面,家长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家长培训课程等方式获得更多的建议和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两大发展的作用 – 社会和情感 – 在每个孩子的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它们在长大后成为他们生活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处理他或她的个人感受,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想法,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
一、儿童情感发展的定义情感学习从小就开始,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婴儿期,婴儿透过非言语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的表情与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有关。
情绪表达与家庭和周围环境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密切相关。
除了身体上的发展,心灵上的发展也很重要喔! 二、婴儿时期社会情感发展阶段社交和情感技能的发展对孩子非常重要。
(1)这有助于他在之后以适当的方式行事,对他的生活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帮助他在过渡阶段获得控制权,以达到成年。
(2)社会和情感发展有助于孩子塑造自己的未来。这使他能够在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同时决定自己的野心。
(3)发展社交技能可以让孩子与同龄人合作和玩耍,注意父母或教师提供的指示,并在沉迷于某种活动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过渡。
(4)情绪技能的发展可以让你的孩子接受一个学习过程,教会他如何理解和控制情绪。
(5)孩子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以帮助父母确定你的孩子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你必须注意孩子的下列里程碑,以了解他目前的发展情况。
延伸阅读:宝宝哭闹时要不要马上抱他?
1、0~6个月的情感发展几乎从出生开始,婴儿就开始以积极的方式学习许多东西。他们了解他们家中的人和他们自己。
在这个年龄阶段。宝宝会:
看看他的手或吸手指。 当你触摸他身体的任何部位时,他会尝试看他被触摸的地方。 了解他的手和腿。 意识到他与其他人是分开的。 开始学习,他需要成年人的舒适,并喜欢舒缓。 喜欢社交,并对你微笑。 回应你的触摸。社交互动是3至6个月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宝宝3至6个月,他会:
当你叫他的名字时回应你或是当你发出一些噪音时对你微笑或笑得很大声。
延伸阅读:三个月大的宝宝有什么样的行为?
2、6个月~1岁的情感发展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会开始喜欢家庭成员。如果宝宝年龄在6个月到9个月之间,请注意寻找社交和情绪发展的迹象,例如:
(1)表达各种情绪,如快乐,愤怒,悲伤和恐惧。
(2)将能够区分陌生人,家人和其他人。
(3)当你拿一个玩具离开他的手时,他会感到沮丧。
(4)显示对您所做单词或手势的回复。
在9个月至1岁的阶段,宝宝往往变得非常喜爱社交。自律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宝宝将能够:
(1)一边喝一杯,一边拿着杯子。
(2)模仿简单的动作。
(3)尝试通过在他的嘴里放入小块食物自己吃。
(4)与你分开时表现出焦虑。
延伸阅读:宝宝一岁了!发展里程碑参考
三、为什么儿童社会发展很重要?孩子需要培养健康的社交和情感技能。你帮助他们这样做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帮助他们:
(1)培养关系
(2)掌握发起,发现,学习和玩耍的品质
(3)创造注意力和坚持
(4)控制和调节他们的行为
(5)发展他们的情绪控制
儿童的心理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阶段性特征, 这些不同时期的认知特点要求儿童绘本的创作者在画面创作前应了解儿童的特点和喜好。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 将整个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大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主要是从出生到一岁半, 两岁, 相当于婴儿期;主要特征是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 逐渐知道动作与效果间的关系, 没有建立对语言的认知理解, 因次以运动感知智力为主。这一阶段的儿童, 在心理发展上主要是通过哭和笑表达 情感 和需求, 倒了后期阶段, 少量的语言词汇会帮助他们表达感情。对颜色没有特殊的喜好, 只对红色的反应十分强烈, 因此, 在这一阶段儿童对信息的吸收更多的来自于身体感觉。
前运算阶段
从两岁到六、七岁, 相当于前学龄期;其主要特征是语言功能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理解并表达 情感 。可以依靠对实际事物来感知特征, 而且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绘本设计应该从尊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表达方式出发, 对儿童的 情感 体验、行为习惯养成、个性发展给予积极、肯定的鼓励和 健康 向上的引导。
具体运算阶段
从六、七岁到十一、十二岁, 相当于学龄初期, 即小学阶段, 随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在认知上更少依赖感觉, 更多依靠逻辑性思考。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进行系统地学习。以 游戏 为形式的 情感 互动中, 儿童开始理解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也增强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
从十一、十二岁到十四、十五岁, 相当于学龄中期, 即初中阶段, 随着时间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儿童虽然在认知水平上会出现个体差异, 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思维上具有更多的假设、抽象及相对性的特点。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于阅读效果以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教育实践中,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识性就是由于受情绪的左右,从而引起两种情绪的波动。良好的情绪所伴随的行为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产生某些消极的后果。因此,在阅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环境创设
(一)有氛围的阅读硬环境
收集图书:研究的第一步,从图书的阅读和欣赏作起。图书角创建前期,教师和幼儿一起收罗了内容精彩、画面精美的各类绘本。从国内的到国外的,从经典的到现代的。提供丰富的“养料”是促进幼儿“情感之树”茁壮成长的前提。
创建“图书角”:在已经收集各类图书的基础上,要为幼儿提供欣赏阅读的空间,图书角内为方便幼儿阅读量身定做了书架,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同时,它也是班级区域活动中的一块,使用方便灵活。
(二)宽松自然的软环境
1共同制定阅读规则。
“图书角”创设完成后,需要创设合理的阅读规则以培养和规范幼儿的阅读习惯。
“阅读规范”中约定阅读时间、阅读人数、阅读后整理等,并在班级中面向幼儿进行学习。此外,“图书角”里的图书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投放和更换,做到专人看护、专人管理。这里的“管理人”有老师,也有幼儿。例如:利用值日生制度,让班级里值日的幼儿每天早晚对阅读吧的图书进行检查,再由老师进行细查和修补,这样的过程中让幼儿在欣赏绘本的同时,培养爱护图书的习惯,另一方面则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
2教师和孩子一起阅读。
精彩的绘本怎样才能让孩子理解,让孩子读懂呢?这需要老师的引导。本次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有:集体阅读和自由阅读。集体阅读就是将绘本作为教学活动或区域活动,教师进行有目的引导式阅读。自由阅读,则是幼儿利用饭后,或点心后的“空白”时间自由进行选择阅读。
由于不少绘本是幼儿带来的,在自由阅读时间里,幼儿会拿自己的绘本进行阅读并非常乐意互相分享。个别幼儿已认得不少汉字,就会将自己的绘本讲给同伴听。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绘”“话”教学
(一)在“绘”的过程中进行情绪情感的宣泄
皮亚杰认为,美术创作,事实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潜意识情感说”这一理论从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了解释。它认为儿童是在画他们感觉到的东西,而不是他们知道的东西。图画是儿童的情绪、潜意识的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儿童的美术作暴露他们的情绪。在欣赏一定量的绘本后,幼儿积累了不少画面感,对于绘本中夸张而有趣的画法有了一定的感受。在绘本欣赏的活动中,我尝试让幼儿来利用画面表达情绪。
1结合绘本欣赏,续编式绘画。
续编式不难理解,就是在绘本欣赏后,以续编绘本的形式进行绘画。这里重点引导幼儿画出绘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情。借由原著进一步想象和创作,从幼儿的续编式绘画中,往往可以看到幼儿的情感发展。
2结合自身经验,描述式绘画。
描述式绘画则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也是续编式绘画的升级。因为这里绘画的主题是幼儿自己,是自己经历过的事和内在情绪体验,是幼儿对过往情绪情感记忆的再现。通过描述式绘画让幼儿认识生气、发怒、退缩、等消极情绪,共同认识放松、快乐、积极参与等积极的情绪。
幼儿绘画作品:
(二)在“话”的过程中进行情绪情感的表达
1小舞台形式的“话”。
“话”,是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进行描述,绘画和会话的结合。小舞台形式的“话”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进行“绘话”。重点引导幼儿讲述画面上自己的心情,以及由心情所诱发的各种现象。
2展览、互动式“话”展览、互动式的“话”是将幼儿的图画进行展示,幼儿互相进行欣赏评价。
作品本人和他人都可以根据画面进行描述,说说画里的故事,猜猜画面表达的心情。展览、互动式的绘话时间更自由,内容更广泛,可以再课后、餐后、点心后等幼儿自主活动时间进行。互动式“绘话”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当幼儿已经出现不良情绪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怎么样把孩子的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呢?——转移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在这一年龄阶段并不很集中。注意一件事物的时间也相对较短,所以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消极情绪时,老师可以通过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来转化情绪。比如:我小朋友都在图书角安静地看图书,图书角刚刚添置了不少新书,看着看着有两个小朋友为一本新书争执不休,我连忙跑过去说:“皓君,你等子涵看完了再看好吗?咦,这儿还有好几本新书呢,来,老师跟你一起看,怎么样啊?”皓君点点头,把书给了子涵。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用更新鲜的事物或事情来吸引幼儿,使他转移对某一事情的注意力,这样也能起到调节幼儿情绪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在阅读中调节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是影响幼儿是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情感智商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情感培养,而对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则是情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而且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是极为关键的。做好了这一步,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做好铺路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