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内涵,老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不是咱们这一代人能够完全理解的。他们做这个有的是出于喜好或者是为了生计。
有时候你有没有特别想把你看到的一些东西用笔画出来。他们那一代人有时候的想法就是如此,想把看到的,用剪刀给剪出来。老一代人讲求:心灵手巧,又贤惠。这一代人,又有几个人明白这些的真正含义。
剪纸,需要细致、认真、专注
民间剪纸是我国群众性最广的民间艺术,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在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后,还仍旧纯净和清新着,并得以保留与传承,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数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其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之一,民间剪纸表现出浓厚的民俗民风与生活气息,并且具有独立的文化内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即使是同一主题,每个人绞剪的形式都会不同。这种绞剪的各随其意使剪纸在同一题材中求得变化,也使其深藏了一种千古不败的内在魅力。个性的特征便在普遍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
民间剪纸主要以民俗活动事象为表现题材,和民间节日习俗、衣食住行、农业生产、牧业劳动、婚丧嫁娶等民间文化相融合,交织在一起。而作为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稳定,基本纹样程式化手法相对固定,传承方式世代相袭,使剪纸具有在设计手法和图案表现上相对稳定。
民间剪纸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后,用什么样的形象以及用什么纹饰组合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已在民族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共性的思维印记和约定成俗的审美辨识。这种审美辨识已凝固在人们心里,充分体现出民间剪纸的特质。诸如连生贵子(莲生桂子)、福在眼前(蝠在眼钱)、金玉满堂(金鱼满堂)等等,便以成语般的固定样式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剪纸受材料的局限,使剪纸很难长期保存,共同性剪纸创作口诀就成为剪纸承袭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根尾巴竖后头”、“弯弯眉,细细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等,都体现出剪纸的程式化及共同的审美意识。这种程式化也就使剪纸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相对稳定。
然而,剪纸依赖着一种活态的,口传身授的承袭方式,纹饰符号的传承是依靠人记忆的,是依靠民间信仰和民俗意识的需求而实现的。作为创作者的普通劳动人民,剪纸的意图并不是对某一具体对象的模拟,在他们手中的方寸天地里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原型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的结果是在人与自然的互感作用下产生出一种全新特制的结构体。因此剪纸产生的过程本身,就已超越了艺术而与生存情感的企盼寄托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的感情的介入,必然使剪纸这种纹饰符号在表现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在继承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程式化含义之外,变异性的特点也表现出来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7c8a50100f6fhhtml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着千年历史并世代相传,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徐州民间剪纸作为徐州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反映了徐州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极具地域特色,它承载了徐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徐州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
徐州剪纸在徐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广泛的分布于邳州、新沂、沛县、丰县、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贾汪区等地。其中,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主要是邳州市和新沂市。由于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深受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影响,使得徐州剪纸既融入了北方剪纸的粗犷、浑厚,又揉合了南方剪纸的细腻、精致,徐州剪纸也因此形成了两大派别。
徐州剪纸的艺术特征
1徐州剪纸的艺术风格
徐州剪纸的艺术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即南派剪纸和北派剪纸。南派剪纸风格多精致细腻,惟妙惟肖,更多的代表着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雅致内敛,因而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而北派剪纸在风格上则不比南派剪纸这般精细,作品多显粗犷、质朴的气质,不注重细枝末梢的东西,更多的是用于表意,是自我精神向现实的倾斜。也正因如此,北派的剪纸才更受大多民众的喜爱。
2徐州剪纸的内容题材
徐州剪纸的题材从徐州剪纸的图案构成来看,南派的剪纸更讲究对称、平衡、连续等形式美要素,作品具有灵动而逼真的生命力。北派剪纸的构图则显得比较随意,似乎无章可循,但作品却饱满充实、自由而协调,充满着豪放不羁的力量感,这与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气质不谋而合。
徐州剪纸题材种类繁多,既有花鸟鱼虫、蔬菜水果,也有祥禽瑞兽、戏曲文艺,还有锅碗瓢盆、房前屋后等。本文将徐州剪纸的题材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人物题材、动植物题材和器物符号题材。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
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扩展资料:
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祭祀等仪式中,大约跟道家的灵媒神务有关,例如杜甫的《彭衙行》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时致今日部分地区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门楣之上的巫术习俗,西南山区的集市上多有由专门的剪纸作坊批量生产的神符备售,各家各户的灶台楼阁细处也是每年一换。
民间剪纸至今依然保存了丰富的支脉,许多地方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乡民都会自备剪纸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等处,以表祈祷福寿,吉祥如意之意。
全国各地都 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比较著名的就有高密剪纸、佛山剪纸等等。总体而论,北方剪纸粗犷豪放、纯朴简练,南方剪纸则更倾于秀雅繁茂、精致和美。 其中不乏群众耳闻乐见的题材,像八仙过海、百年好合、麒麟送子、老鼠嫁女等等。
民间艺术向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例如刺绣,它的图案先用纸画好裁出,俗称纸样,然后才粘贴到面料上起绣;又如皮影人物的刻绘,也和剪纸的造型一脉相连。
由于开风日盛,年轻人多数谋生在市,目下擅长剪纸的多是边村远城中的老年妇女,随着她们的逝世,剪纸艺术日渐濒临消亡。相关人士正在努力挽救,一面收集各地的创作以充库存,另议为剪纸艺术创造一个商品化的环境,使它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以望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