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艾青诗集鱼化石

鉴赏艾青诗集鱼化石,第1张

鱼化石》用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短小的故事,讲述了"活着就要斗争的哲理"。

诗的开头用"活泼"、"旺盛"、"跳跃"、"沉浮"几词生动地描述了鱼的活力,给人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二段写鱼生命的停止。诗人用的是"失去了自由"而没有用死亡。失去自由是被动的,死亡给人以相对主动的感觉。由此可看出鱼被火山和地震夺去了生命,留下了能量不能发挥干净的悔恨。

第三段开头就写"过了多少亿年",鱼化石的小故事有如此大的时间跨越,可感觉诗人要写的并不是单纯的小故事,似乎有亘古之势。此外,被发现的鱼化石栩栩如生,可看出鱼是在发挥能量的过程中死去的。

第四段中诗人的感情有了微妙的转折,含着对鱼丧失生命所感到的哀伤。"完整"一词说明鱼死的时候完好无缺。完整的身体却不能动弹,引申为死了的人即使衣着再华丽、饰品再完美也只不过是一堆白骨,再没活力了。

第五段中"天"、"水"、"浪花"都是外界美好的事物。已成化石的鱼既听不见也看不见,就好像死了的人一样,无法再享受生活了。

第六段诗人揭示了鱼化石故事表面的哲理---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第七段诗人点名了写作主旨--活着就要斗争。比"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更深一层。

总体来看,全诗的妙处有三。第一,以鱼化石为载体。诗人写的是鱼化石而并非其它动物的化石,是因为鱼最具代表性。鱼的生活环境是大海,大海波澜起伏,鱼的一生都在用渺小的身躯同大海作斗争。这样的斗争精神最符合诗的主旨,所以说选取鱼化石比别的更合适。

第二,用词精妙。前面分析过的"失去了自由"、"栩栩如生"都可以看出鱼是被动地死去的,

突出了鱼"活着就要把能量发挥干净"的精神。

第三,叙事与说理相结合。如"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表面看上去是鱼变成化石的原因,但看过全诗后可以悟出:人生也会有想火山爆发、地震等天灾人祸,这些都很可能夺去人的生命。从而体现出短暂的人生也许会因为意外变得更短暂,更应该在活着的时候斗争拼搏的道理。

好故事、好文笔、好道理造就了一片好诗。

 鱼化石是无生命的,但诗人却把它视为有灵性的活物,与之对话,甚至艳羡它特有的“怀抱的形状”,向往它:永恒的柔美的“水的'线条”。下面是我整理的有没有《鱼化石》的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览。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在

 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运动,

 在运动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发挥干净。

 阅读题

 1、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联想到什么?

 2、“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使人极力写鱼儿旺盛的精力和活泼的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3、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答案

 1、《化》的作者联想到太古时代的各种物群,而《鱼》的作者则联想到精力旺盛,活泼跳跃的鱼儿和它的灭顶之灾。

 2、悲剧发生的悲烈(以生命衬托死亡)。

 3、借助鱼化石完全石化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政治厄运的反抗与蔑视。

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联想到什么?

2“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使人极力写鱼儿旺盛的精力和活泼的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3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1《化》的作者联想到太古时代的各种物群,而《鱼》的作者则联想到精力旺盛,活泼跳跃的鱼儿和它的灭顶之灾

2悲剧发生的悲烈(以生命衬托死亡)

3借助鱼化石完全石化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政治厄运的反抗与蔑视

1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四层。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第三层(3、4、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第四层(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

2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不确定是否正确)

3凝视中感悟到在历史的教训中揭示出启迪现实,昭示未来的客观真理生活中不能没有运动,诗人曾对本诗作过这样的注释:“鱼成化石的时候,鱼非原来的鱼,石也非原来的石了。这也是‘生生之谓易’。近一点说,往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我们乃珍惜雪泥上的鸿爪,就是纪念。”象永恒的鱼化石,在内心留下美好的回忆

4从浅层面上看,这首诗通过某个人,或者某个非人的生物在讲述着一个曾经有过的过去的故事。其中有往日生活的想象、困惑,也有对往日的追思与留恋。从深层次上讲,诗人从鱼化石中获得的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羡鱼与悲己的哲理。鱼化石是无生命的,但诗人却把它视为有灵性的活物,与之对话,甚至艳羡它特有的“怀抱的形状”,向往它:永恒的柔美的“水的线条”。当“你”、 “我”都远了,成为历史,也就成了哲学意义上的永恒

1、原文: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2、赏析:艾青的诗淳朴、流畅、浩荡,读起来琅琅上口,如行云流水,聚散无常,是诗,又是散文,他早期的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等曾经强烈地打动过我。我也很喜欢艾青重新执笔后写的这首《鱼化石》。我以为这是他近年来少有的佳作之一。可惜戴望舒没有写过同一命题的诗篇,可以供我们并举朗诵。但卞之琳是写了的。他的《鱼化石》有个加括号的副题: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还有一篇《鱼化石后记》补收在增订本《雕虫纪历》的时候,又将《后记》分成几条注释,可借此揣摩诗人的真意。

从第一句的靠近,到第二句的亲密无间,到第三句的心影摇移,再到末句的彼此远离,“鱼化石”这个意象贯穿其中,成为一种美丽忧伤的情愫,深刻地烙在心里。想起《永恒的蝴蝶》,蝴蝶死了,蝴蝶就永远是美丽时的模样。维纳斯的断臂因缺失而完美,梁祝化蝶同样因遗憾而成永恒的经典。鱼和水远了,却造就了亿万年不腐的鱼化石。我们的记忆在这里,我们的爱恋在这里。年轻时我曾期盼着:“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现在,一切都凝成了鱼化石的记忆,人生只如这初见,无比美好。

我不知道诗人在他最美丽的时刻遇见了谁,但我相信,他的内心也藏着一滴鱼化石的眼泪,美好、寂寞、永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41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