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血鸭写作文

莲花血鸭写作文,第1张

1 莲花血鸭的做法英语作文

Lotus blood duck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dishes in lotus county, Pingx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Lotus is a specialty, to lotus lotus blood should eat duck, every Chinese new year on the table must not be less of it Because its meat is tender, flavour Most affected by the family of s and children's favorite Lotus duck duck cub called local blood, this is our home in the most memorable taste Every time I go home, I will eat a few days of blood duck how to eat are not greasy!

Duck blood lotus is also relatively simple, need to prepare the ingredients (a all bowl of duck, lotus tea, lotus rice wine, garlic, ginger and a little chili)

1, fried before oil heat put garlic, ginger and red pepper into the pot and stir fry

2, the ell of chopped into the duck, the proc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need for the longest time, need to continue to use the spatula stir fried duck inside the water

3, add the right amount of salt and then stir fry the water dry

4, add lotus lotus fragrance rice duck blood came out, and then stir fry a few fragrant lotus duck blood can pan

Here is my grandmother fried duck, a see it would like to flow saliva, a lot of hot pepper but the more the more you want to eat!!

莲花血鸭

莲花血鸭是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是莲花的特产,来莲花就应该吃莲花血鸭,每逢过年过节在餐桌上一定不能少了它。因它肉质鲜嫩,色香味美。最受家里大人和孩子的喜爱。莲花血鸭本地叫鸭崽里,这也是我们离乡在外最怀念的味道。每次回家我都会连续吃几天的血鸭怎么吃都吃不腻!

莲花血鸭的做法也比较简单,需要准备的食材有(鸭血一小碗、莲花茶油、莲花米酒、蒜少许、生姜和红辣椒)

1、炒前等油热了先把蒜、生姜和红辣椒倒入锅内翻炒

2、有香味后把剁好的鸭子倒入,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也是需要时间最长的,需要用锅铲持续翻炒把鸭子里面的水分炒出来

3、加入适量的盐再把水炒干

4、最后加入莲花米酒莲花血鸭的香味就出来了,再翻炒几下香喷喷的莲花血鸭就可以出锅了。

下面是我外婆炒的鸭子,一看见就想流口水,好多辣椒但是越辣越想吃!!

2 500字作文《血鸭》

黑白交织着,在昏暗的屋中分外显眼,连空气也被这黑白渲染的沉重起来。我站在奶奶的灵柩前,混乱的思绪像藤蔓般缠绕在我心里,一阵一阵地刺痛为我打开了儿时回忆之门。

我打小就爱挑食,青菜,豆腐,肉等极少有我爱吃的,但凡苦一点,咸一点我便不吃饭。不知怎的我却爱吃奶奶做的血鸭。(血鸭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是每逢过年过节餐桌上的必备品)。奶奶的血鸭是极为香辣的,远近邻居,颇有微名。每逢过节我便会多塞几碗大米饭。奶奶看在眼中,记在心上。

这天我见桌上又没我爱吃的菜,便皱起眉头来,接着又径直奔向电视机的怀抱了。奶奶从厨房中忙活完了后,便叫爷爷和我吃饭。“没有我爱吃的菜,我不想吃了”。我盯着电视机道。奶奶似乎早有意料,但口中却奚落着我:“你说要吃什么好菜啊?是天上的龙肉还是凤肉啊?你倒是说呀!”口中虽念叨着,脚却迈开了,径直向冰箱走去,拿着什么又进了厨房。只闻“啪啪”锅铲击锅的声音从里头传出。片响,一碗色泽纯正,香气四溢的血鸭便被端上了桌。不用奶奶招呼,我循着香气走了过来,并叫奶奶去帮我盛饭。奶奶笑嘻嘻地拣了个大碗塞满米饭后,又压了压,再添了些,朝我走了过来。我连忙狼吞虎咽的咽了起来。这时馋嘴的爷爷也不禁想拣快鸭肉下下饭,便把筷子伸进去。“啪”一双筷子压在爷爷筷子上,再顺上去看,原来是奶奶,她道:“哎呀!你这人真是,跟孙女夺菜菜吃,让她吃完你再吃!”。语音刚落,爷爷便咧开嘴笑了起来,我也张开塞满饭菜的嘴傻傻的笑着。

回忆着往事的点点滴滴,晶莹的泪珠在我眼中打转,不禁想起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家乡的血鸭的味道是我至今难忘的,而制作它的人我是永生也不忘怀。奶奶,你在天堂过的好吗?

3 莲花血鸭的由来

莲花血鸭是莲花县唯一上国宴的佳肴,是一道流传已久的名菜。民谚曰:“途经莲花不尝鸭,简直让人笑掉牙”。因为莲花血鸭不仅色美味香、鲜嫩可口,而且还缘结着一个源远流长的典故。

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了当时的宋都临安(今杭州市),并大举南下,妄图一口吞没大宋江山。宋丞相文天祥奉诏在家乡庐陵(今江西吉安县)集师勤王,讨伐元军。八方义士纷纷响应,一时间,各地抗元救宋斗争风起云涌。

一日,文丞相率军来到毗邻庐陵百来公里的莲花,慰问当地义军,一同商议抗敌大策,并准备与壮士们共喝血酒,以壮军威。由于当缺鸡,而莲花又盛产鸭子,遂以鸭血冲酒。

火头军里的大师傅叫刘德林,是酒店厨师出身,炒得一手好菜。但今天为文丞相接风洗尘,非同小可,他心头有些慌张。在炒鸭子时,刘师傅把刚才没有喝完的鸭血酒错当成辣酱倒入锅中,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无可补救,再重新去宰鸭就根本来不及了。所以,刘师傅只好稳住性子,小心翼翼地炒着,一改平常炒鸭子的方法。然而不久后,一股香辣味直扑鼻子,只见菜呈糊状、紫红色,尝一尝,却比往常的味道更鲜美。刘德林大喜过望,心想:今天因慌得福,第一次炒出如此鲜美可口的鸭子。

果然,鸭子端上后,文丞相一尝,喜眉一抖,顿时赞口不绝,连忙问道:“此为何菜?原先从未吃过。”刘德林机灵一动,从容回答:“这是本地的特色佳肴,叫莲花血鸭。”文丞相拍手称妙,端起酒碗,站起来说:“今日与各路豪杰会聚莲花,我们喝血酒,吃血鸭,誓与元寇血战到底,重振我大宋国威!”

次日出师,义军英勇百倍,歼敌数万,一举收复了永新、泰和等县,顿时声威大震,威名远扬。

从此,“莲花血鸭”也就名扬天下,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后来,又承蒙末代皇帝溥仪的国文老师朱益藩(莲花人)的大力引荐,“莲花血鸭”成了晚清宫廷的皇家菜谱。于是,“莲花血鸭”名噪一时,世人皆知!

4 说明文作文:家乡美食~血鸭

血鸭又称永州血鸭,是湖南永州的一款汉族传统名菜。具有美味、开胃凉血的特点。永州血鸭分为多种,有宁远、道县,新田、蓝山等多个口味。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此菜。有关“永州血鸭”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段动听的故事。

传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率众将士攻下了永州城,当地老百姓为慰劳起义军,也前往军中与厨子一起下厨。可是在杀鸭拔毛时,鸭身上的细毛却怎么也拔不干净。这时临近开宴了,一位老厨子急中生智,先是把鸭肉砍成块,下锅炒好后再将生鸭血倒进鸭肉里,继续炒拌成糊状,这样一来,鸭块上的细毛自然看不见了。到了开宴时间,一碗碗拌有鸭血的鸭肴全部端上了桌。这时有人问老厨子这叫什么菜,老厨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最后还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说了句:就叫它“永州血鸭”吧。于是“永州血鸭”便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流传至今。

制作方法:

1、首先取鸭血时一定要用盐将血搅成糊状,(这点很重要,也是关键的地方,标准是用筷子可以将鸭血整块夹起)

2、将鸭肉剁碎用放油大火爆炒,将血水炒干,放作料(新田黄沙溪人喜欢放辣椒及炒过的花生仁,比较香),接着倒入适量水煮沸腾约10分钟。

3、再将锅内剩余的汤汁倒入鸭血内,将鸭血稀释,充分搅匀。

4、最后,(很关键)关火,将稀释并搅匀的鸭血倒入锅内,与鸭肉充分拌匀,此时鸭血还未完全煮熟,再开大火加热约一分钟,确定鸭血完全熟透。起锅!

吃血鸭,最好配冰啤酒。那简直是水火交融———直冲天灵盖的烈火被百丈瀑布浇熄了,轻烟袅袅,萦荡心头,真有说不尽的痛快淋漓。当然,你倘若不喝酒,配上一碗萝卜炖排骨汤也行。天地间,冷暖、阴阳、

动静,皆是相得益彰,那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的极致。如果是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则配自酿的红薯烧酒、可以用来驱寒,吃得全身热乎乎的,还能掀出人们的豪情万丈。吃血鸭,是久别重逢的朋友之间深藏的情感的喷发,狂放、奔涌,如火如炽!它又像是潇湘之域的楚地雄风,狂飙突起,壮怀激烈,让人豪气横溢。

血鸭的汤汁同样很美。吃到最后,向主人买一碗饭,将汤和饭拌在一起,然后将辣椒放进去,吃了一碗,胃口大开,一般的客人,没有二碗饭,是不会离席的。菜香、酒足、饭饱,当今赴宴多为应酬,而能像吃血鸭这样,真正留下永志的记忆,怎不感到弥足!

5 写莲花山庄的作文

今年国庆假期,我们一家去莲花山旅游。莲花山又美丽又壮观,还是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吧。

莲花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座名山,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西岸的制高点。莲花山上的“望海观音”像高408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箔金铜像。望海观音像的旁边就是观音阁,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观音阁,因为里面有1000座大小形状各不一样的观音像,十分壮观!除此以外,莲花山风景优美,树木郁郁葱葱,花香鸟语,所以它被评为广州新八景之一呢。

莲花山上最好看并令人叹服的是古采石场遗址,那些遗留下来的石山石壁简直就是鬼斧神工之作。你看那飞鹰崖,就像一本被利刀劈开的厚书,笔直地立着,人是很难爬上去的,也许只有飞鹰才能飞上去,所以叫做飞鹰崖。狮子石也不例外,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凶猛的狮子站在那里。百福廊最是厉害,那儿有一百个写法完全不一样的福字,如果喜欢书法,那就一定要去看看哦!

莲花山真是又美丽又壮观,走的时候我都有点恋恋不舍了,我真想再去一次,把那里的风景再细细欣赏一次。

6 家乡的小吃醋血鸭作文400字

醋血鸭是壮乡的美食之一,相传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到三月三,我的桂北老家都会做好多美食,醋血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这个时候,爷爷一定会来电话,关切地问我:“国平,今年三月三回老家吗?爷爷为你准备了你最爱吃的醋血鸭”。

放下电话,想到醋血鸭那味道,我的口水直流,我恨不得长出翅膀,马上飞回老家,飞到爷爷身边,品尝那让我终生难忘的醋血鸭。

醋血鸭的做法很简单,第一,按1∶3的比例放醋和水,装一大半碗;第二,将新鲜的鸭血倒入装有醋和水的碗里,让鸭血溶入醋水里;第三,将已溶合好的醋血倒入

锅中,一边温火煮,一边不停地搅拌,以防沾锅,约10分钟后,醋血变成糊状,说明醋血已熟;第四,将盐、白糖、辣椒等调料倒入醋血中一起调拌,醋血即可出

锅待用;第五,整个鸭子用水煮熟,白切装盘即可上桌食用。

醋血鸭制作完成啦,将白切鸭肉沾点醋血,入口后鸭肉酸甜美味,让人终身难忘。

三月三回老家,我不仅吃上了爷爷为我准备的醋血鸭,还体会到了爷爷对我的爱,我喜欢家乡的醋血鸭,更喜欢我的爷爷。欢迎各位宾朋好友到我的老家品尝醋血鸭。

7 以莲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00字左右

乘上一叶小舟,荡过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欣赏莲花万朵。

莲花,你那孤傲高洁的花,宽大平和的叶,一脉相承的茎,深扎淤泥的根,点、线、面巧妙组合的画,博得了世人的青睐。

莲花,你那窈窕淑女般的丰盈线条,纯洁清秀的美丽色彩,内质外形的完美统一,一往情深的丰富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你廉洁无暇、清丽纯真之魂的赞誉。

“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池畔慧风生”——是对你怜爱平和、吉祥美好之意的褒奖。

莲花,你有彻底无私的奉献精神。你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全盘托出,从花到叶、到籽、到根,可入菜肴,可作良药,通身是宝,整体奉献。

莲花,你有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你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冷酷哀凉,但你不叹世态炎凉,不怨时乖命蹇,不屈从环境,不沾污纳垢,照样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污者管自污,莲花竟自洁。

莲花,你有独立不迁的鲜活个性。你不倚高枝,花开独朵;你端庄典雅,含蓄深沉;你豁然大度,光明磊落;你清新隽永,雅趣怡然;你璞玉浑金,自洁自爱;你亭亭玉立,别具一格。

莲花,你有友善宽厚的温柔情怀。你善良温厚,谦逊益群,携众而生,择善而从,欣然共处。你那藕断丝连的天然资质,象征着忠贞不渝的高尚情操;你那清丽纯真的天然美质,代表着一往情深的丰富内涵。

莲花,你以奉献美的精髓,个性美的筋骨,自洁美的肌肤,仁爱美的内涵,描绘了一幅真善美的画卷。

莲花,你以求真慕美之意,怜爱济世之情,超然物外之神,优雅风情之态,谱写了一曲真善美的颂歌。

我歌颂你,赞美你,莲花!

我欣赏你,挚爱你,莲花!

8 关于写莲花的作文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

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

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

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

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

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

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

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

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

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

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

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

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

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

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

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

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

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

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

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郭沫若凤凰涅盘》

  一、作家介绍

  郭沫若(1892一1978),原名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开始自话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反映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此外还著有诗集《星空》(1923)、《瓶》(1925)、《前茅》(1928)等,戏剧代表作《屈原》、《虎符》等。他留下了浩瀚的文学著作。他的文体,常有可挑剔的地方;他的作品,并不都能经受时间的销磨。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继鲁迅之后,他成为中国进步文学的又一面旗帜。他的作品中有激荡的力量、饱酣的气势和洒脱的风度。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人能达到他的精神强度。

  《凤凰涅盘》是《女神》中的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郭沫若堪称“五四”时代最早感受到历史转型、祖国新生、民族觉醒的时代气息的诗人,这首《凤凰涅盘》正是一首时代的颂歌。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凤凰,借助于对凤凰传说的改造与新阐述,诗人郑重宣告民族在“死灰中更生”纳新时代已经到来。1920年1月,《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破例以整版的篇幅连续发表这首长诗,它宣告,《凤凰涅盘》“比谁都出色地表现了‘五四’精神”。

  《凤凰涅盘》是《女神》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五四运动高潮期。虽然,诗人当时留学日本,远离祖国,但是,凭着他满腔的爱国热忱,他同故国所保持着的密切联系,他的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丰富的想像力和敏捷的才思,终于创作出了《凤凰涅盘》这样的浪漫主义杰作。他曾告诉过人们他这首诗写作的具体过程: “《凤凰涅盘》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成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那首诗的前半。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作战。”(《我的作诗的经过》)郭沫若还曾明白地告诉读者:“我的那篇《凤凰涅盘》,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革命春秋》)“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我的作诗的经过》)。

  二、作品分析

  “凤凰”,我国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吉祥之物。古籍上说:“凤为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身备五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群鸟从之。”(见《康熙字典》)最初殷民族曾将凤凰作为氏族图腾。题中的“涅檠”,不是寂灭,而是新生,是经过剧痛和死亡之后的新生;含有永生不死之意。

  长诗由一个“小序’’和四章组成,结构缜密完整,可以说是戏剧化的诗或诗化的戏剧(有人称《凤凰涅盘》为诗剧)。郭沫若一动手创作,就显示了他诗人和戏剧家兼而有之的才能。

  “小序’’是一段优美的散文。诗人娓娓动听地叙述了一个富有浪漫主义和东方民族色彩的传说。这传说能立即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想象,也使《凤凰涅架》在一种引人人胜的艺术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开始。这是诗人的一种精心的构思。

  (一)精神特质

  诗作运用诗剧的形式,分五个部分。题目中的“涅盘”是梵语.指佛的死亡.引申为死而复生后达到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在本诗中则象征着民族的死后再生。

  1.序曲

  诗人把凤凰自焚的时间背景选在了“除夕”这一辞旧迎新的特定时刻,以“枯槁”、“消歇”的景物象征生命的枯竭,以此奠定了全诗“哀哀”的氛围。体现了凤凰凤凰对古国、对旧生活的哀恋之情,显露了时代的先驱者因袭的重荷之重,也更让人深刻感受到他们非自焚更生不可,这为下文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序曲”,诗人以第三人称的笔法为我们展示了凤凰准备自焚的情景。一方面凤凰生活其间的山河“浩茫”、“阴莽”、“凛冽”,醴泉干涸,万物枯槁;另一方面,凤凰却在为自焚而忙碌:在“火光熊熊,香气弥漫”之中,“低昂、悲壮”地“起舞”、“歌唱”,准备经受一次 “死”而后生的严峻考验。这种阴暗中透出亮色、凄凉中显出雄伟的景象,有声有色地写出了凤凰涅架前的悲壮情绪和大无畏的精神。诗人在“序曲”中,以整饬的诗句(内涵着中国古典诗歌的对仗、韵律的艺术特点),古朴的语言,具体而细致的描绘,加上选择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的辞旧迎新的“除夕将近的夜晚”,以及我们民族传说中的“丹穴山”,创造了一种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透过它,我们不难看出,古老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以前,由于受到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和帝国主义的践踏,蒙上了一层腐朽、衰败的尘垢;只有经过一场革命烈火的洗礼,才能重现光辉。诗的象征意义就这样蕴含在诗的意境之中。从整体上看这首很现代化的诗,在这里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序曲”的结尾出现了一群与凤凰相对立的、“白天外飞来观葬”的“凡鸟”,诗人巧妙地揭示了整个矛盾冲突的端倪,也为后面“群鸟歌”埋下了伏笔。这是诗人构思精妙的又一表现。

  2.主曲

  “凤歌”、“凰歌”和“凤凰同歌”是长诗的第二章,也是全诗的主曲。诗人以第一人称的代言体,使矛盾冲突通过独白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凤歌》是对命运的诅咒,凌厉、粗犷、悲壮,充满着愤激和反抗。“凤”既坚强,又冷静理智。他正视现实,深深地感到旧世界“冷酷”、“黑暗”与 “腥秽”。“凤歌”采用屈原《天问》的表达方式对宇宙和人生的奥秘提出了种种疑问。追问关于宇宙与人类起源一类的本原问题一样,每一个大时代的开端都以重新构建价值体系为先声,都要一遍遍地思考宇宙的起源和人生的意义所在这些本原性命题。压抑不住的求知欲望和对真理的探索,就这样与冷酷的、悲怆的现实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凤歌》的第二段表达了“五四”时代的“天问”。诗人再生屈原的神魂,注入世界优秀文化的乳汁。铮铮宣告中华民族的更生。这里,不再有屈原当年的无奈,而是充溢着凤凰王者般的神圣、“目空一切”的气魄、打破一切旧套死后再生的勇气与决心。抒情主人公捶胸顿足地叩问天地、大海,但是,天亦好,地亦好,海洋亦好,都没有也不可能回答。这一段表达了先驱者的无助与孤独,突出了旧的世界的腐朽。在诗中,诗人警示世人:“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就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旧世界的可怕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阴秽腐朽,更在于它有着极其强大的同化力。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与这个世界决绝的信念。

  接着,诗人从东南西北的空间角度表达了一种无归宿感。这里“东西南北”并非方位上的确指,而是互文。这时要表达的意思是宇宙中四处都是 “屠场”、”囚牢”、坟墓”、“地狱”没有一块净土。表达了对阴秽与黑暗的旧世界的否定。

  “凤歌”排山倒海,势如破竹,诗人将生活、时代的问题拉阖到一个广博的背景——宇宙来,气势宏大。从宏观上、整体上揭露和诅咒旧世界,也多少表露了诗人内心一种探求真理而不可得的苦闷。

  “凰歌”,细腻、低抑、真切。在“凰歌”中,诗人充分发挥了比喻这种手法的妙用。诗人将凤凰的处境比作茫茫大海中前不见灯台、后不见海岸的一叶“孤舟”,这孤舟“帆已破,樯已断,楫已飘流,柁已腐烂”,而且驾驭这孤舟的是疲倦的呻唤中的“舟子”。又将凤凰“缥缈的浮生”比作“黑夜里的酣梦”,“睡眠当中的一刹那的风烟”。一切旧传统、旧束缚以及自身内一切因袭的影响,被诗人强烈地诅咒为“环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贯串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从这一系列艺术形象所构成的画面中,人们不难体味出:旧中国黑暗腐朽到了何种程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已失去了应有价值;烧毁旧中国、旧我,创造新中国、新我,已经刻不容缓。“凰歌”着重从历史的回顾和切身的经历中,进一步揭露和控诉旧世界。“凰”悲叹“五百年来”生活中的“羞辱”和 “污浊”,眼泪“倾泻如瀑”,“淋漓如烛”。她深感自己的处境苦痛、险恶,不由得呼天问地,发人深思地提出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探求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究竟在哪里她很自然地追忆自己青年时代曾有过的 “新鲜、甘美、光华、欢爱”。这种对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的缅怀,既是对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的有力揭露,更是对未采的热切渴望。因此,尽管现实“只剩下些悲哀、烦恼、寂寞、衰败”,尽管凰也有人生如梦的淡淡悲凉,但可贵的是她并不悲观、颓丧。在这“涅盘”的庄严时刻,她感到“一切都已去了,一切都要去了”。一场熊熊的圣火,将烧毁旧世界,而自己也将得到永生不死。

  如果说,《凤歌》是对外在世界的质问和诅咒,那么《凰歌》则是自我解剖。从历史和时间角度表达无法“安宿”的缥缈感。“缥缈的浮生”,在本章前三段中重复出现三次,刻意强调没有归宿的感觉。

  凰以“孤舟”比喻个体生命,一连串意象都是从“孤舟”上衍生开来。诗人写出了一种绝境,没有方向的、破烂不堪的小舟,倦了的舟子,都进一步加强着“浮生缥缈”的感觉。接着,诗人从周围的环境入手,对先驱者做了一个定位,“我们只是这睡眠中的,一刹那的风烟!”这“风烟“要将周边的睡眠唤醒是何等的困难啊!在此诗人勇敢地剖析了更生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失败以及先行者面对强大黑暗的孤寂和悲怆。

  至此,诗人借助“凰”的歌吟,对身边的宇宙做了总结性的描绘:“环绕”表现空间里充斥行尸,“贯串”突出时间历程中满是走肉。

  《凰歌》末段以对逝去了的“年青时候”的追恋反衬现实中的绝望。四个“哪儿去了”的质问,答以七个斩钉截铁的“去了”,义无反顾,坚定决绝。

  “凤”和“凰”的个性色彩尽管不一样,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是诅咒黑暗追求光明的歌,都是内在美好愿望与外在肮脏现实,内在的美好追求与因袭重担之间猛烈撞击时进发的电闪雷鸣。这是五四前夕中国典型的时代气氛,这是包括诗人在内五四青年一代沸腾燃烧着的激愤感情以及自我解剖精神的体现。

  《凤凰同歌》简短有力,以不规范的句式,表现了凤凰与“身外的一切”、“身内的一切”——旧我分手的坚决果敢的情绪。把死亡表现得超凡脱俗,悲壮得令人心神悸动。

  总之,三段主曲气魄宏大,无论是捶胸顿足的否定世界,还是珠泪涟涟地解剖自我,都体现出了五四时代特有的否定精神,一是对恶劣命运、旧中国的否定,二是对在现实中可能产生的麻木情绪的强烈否定。

  3.变奏曲

  “群鸟歌”写得相当精彩。这一章一共六节,每一节都是四行;第一句都以“哈哈”开头,口气轻佻,如同小丑,富有讽刺意味;而前三行诗句完全相同,勾勒了“群鸟”共同的幸灾乐祸的卑劣心理和形而上学的思想。“群鸟”只知道凤凰的“死”,不愿也不可能知道凤凰在火中得到新生,比以前更加华美。因而它们对凤凰的嘲笑,也就变成了一种很可笑的自嘲。第四行诗,一语破的,道出了它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黩武、专横、狡猾的本质和世故、奴性与驯民的思想。这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描写,使得这一章诗同样含着哲理的意蕴。“群鸟”在诗人讽刺的笔触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们实际上是在我国五四运动这一伟大变革到来时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军阀、政客、官僚、驯民、奴才和无耻文人。正如雨果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论文学》)诗人以鲜明的爱憎、独特的艺术构思,刻画了“群鸟”的反面形象,揭露了它们的灵魂,鞭挞了它们的丑态,这亦反衬出了凤凰的坚贞华美的高尚品质。从戏剧角度看“群鸟歌”使矛盾冲突外在化、具体化,这一发展到没有丝毫调和余地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呢这是长诗形象完整性和思想深刻性的关键。

  这是凤凰将死未生之际的小插曲。序曲末段明示“一群的凡鸟”,可见群鸟是庸众的象征。在“群”和“个体”的对立中凸现了先驱者的孤独。这一部分,每段歌词格式都相同,仅有最后一句不同,由此也可见群鸟人云亦云没有个性。此段与上下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谐谑的变奏,庄严与无耻,高尚与卑微,美与丑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对现实庸众的嘲讽,又写出了“个”所面对的巨大压力。与前文的“风烟”,形成了有机的呼应。

  4、高潮曲

  重点词语解读:

  “鸡鸣”意味新生力量必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所以风凰更生了。光明、宇宙也更生了。“昕潮”、“春潮”、“生潮”代表了“生”的主调.是风凰更生的前奏。

  “凤凰更生歌”是全诗的高潮。这一章包括“鸡鸣”和“凤凰和鸣”两部分。“鸡鸣”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唱雄鸡天下白”,“鸡鸣”宣告新的光明的到来,新的“宇宙”、“凤凰”的诞生。“鸡鸣”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生机盎然、万象更新的景象。这是“凤凰和鸣”的典型环境,亦是诗人心目中经过五四革命烈火洗礼后的中华民族的形象体现。

  新生的“凤凰”,尽情地“翱翔”、“欢唱”。“凤凰和鸣”中的每一节诗都排比重叠,回环反复;诗句简短有力,节奏轻快,如同欢乐的圆舞曲。诗人饱含激情地赞扬了烈火中更生的“凤凰”比以前更为华美。全诗在一切都十分和谐和光彩夺目的景象中,在凤凰翩翩起舞、引吭高歌的喜剧氛围中结束。 1921年《女神》初版中,《凤凰涅檠》的副题就是“‘菲尼克司’的科美体”,即“菲尼克司”(凤凰)的“喜剧”。是的,这的确是一曲壮美的喜剧。

  郭沫若在“凤凰更生歌”中反复地咏唱:“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这里,“一切的一”是指众生推至个人,“一的一切”是指个人遍及众生,即凤凰与众生融为一体,我和你、他,都融为一体,统统更生了。“一切的一”也指万类推至个体,“一的一切”也指个体遍及万类,即无论在何种美好的境界里,都有着我存在,而我身上也具备着所有这些(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挚爱、欢乐、和谐、生动、自由、雄浑、悠久)“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操。可以看出,这里有“泛神论”思想的痕迹。但“泛神论”在这里已成了郭沫若通向全新的理想社会的“一座桥梁”了。诚然,诗人从个性彻底解放思想出发的理想社会带有朦胧的特点,带有“物我无间”的无差别境界的唯心色彩,这是远在日本留学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郭沫若不可避免的思想局限;但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他展示了无限光明的前景,预言了新中国的诞生,给人以美好的希望、胜利的信心,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凤凰涅檠》的结局,光明的中国代替黑暗的中国,美好的事物经过烈火的锻炼更加美好,充分显示出郭沫若惊人的思想深度,即彻底革命的观点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这是同时代诗人无法与之并比的,是郭沫若虽然不是第一个写新诗的人,却成为新诗开拓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凤凰更生歌》集中体现“五四”时期“泛神论”的思想。“泛神论”流行于16世到18世纪的西欧,主张神即自然界,“神”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郭沫若概括为“泛神就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并推导出“我即是神”的观点。“一切的一”中的“一”便指大自然普泛的本体 (神),“一的一切”中的“一切”指由“一”的本体衍生出的自然万物。这一段表达了一切都融为一体,物我无间的生命与万物的大和谐境界。

  “火”象征着给一切带来新生的时代精神,像“神”一样在人类和自然万物中无所不在。

  “凤凰和鸣”的大量反复,给人以震撼力,这是无法压抑的情感喷发的高潮。特别在放声朗读时,会有这种感觉,会有一泻千里的爽快。诗人也说:“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指本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战。”“诗语的定型反复,是受华格讷歌剧的影响,是在企图着诗歌的音乐化,但由精神病学的立场上看来,那明白地是表现着一种神经性的发作。那种发作大约也就是所谓‘灵感’吧”

  于是,诗人以百余行的篇幅分别礼赞了“光明”、“新鲜”、“华美”、“芬芳”、“和谐”、“欢乐”、“热诚”、“雄浑”、“生动”、“自由”、“恍惚”、“神秘”、“悠久”等反映时代精神的范畴。每段格式相同,仅在固定位置替换上不同的中心词汇,一唱三叹,反复无穷,是民族新生的时代颂歌.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欢唱”使人想起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结尾的大型合唱“欢乐颂”,反映了“五四”时代没有一点儿阴影的大欢乐和新生感。

  这首诗创作的年代(1920年)正是五四运动波澜壮阔的时候,郭沫若正是借助于《凤凰涅盘》写作,使“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因而诗人称:“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凤凰涅盘》正走这种狂放的激情的产物,它的奔放的想象、纵横捭阖的气势以及高超的艺术感染力,都源于诗人个体的郁积与民族的郁积汇合在一起,最终如火山一般喷发出来。

  但是诗人并不是一味地喧嚣和浮躁。此诗的几个部分充分体现了诗人在总体构思上对诗歌的调子和节奏的控制.类似于交响乐的几个乐章,从快板、轻柔的柔板、小步舞曲到进行曲的几种调子的转换和交织,使整首诗舒缓跌宏,起伏有致,并为最终的大合唱做好了完美的准备。

  《凤凰涅盘》是历史青春期的颂歌,它反映了一个青春的时代,同时它也只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的“欢乐颂”是任何诗人包括他自己都无法再重复的。所以,八年后在收入《沫若诗集》时,诗人自己曾对《凤凰更生歌》作了较大的删削,文字固然简练了许多,节奏也流畅了,但那种一发而不可收的压倒一切的气势也丧失殆尽,艺术感染效果反而不如初稿。

  (二)《凤凰涅盘》的艺术特征

  《凤凰涅盘》是新诗史上第一首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浪漫主义特征

  (1)神话传说的运用

  作者既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代表着纯洁、高尚、美丽的凤凰形象中找到了恰当的喻体,又吸收了阿拉伯古老神话传说中“菲尼克司”满500岁自焚更生这一喻体的框架。两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经过诗人的再创造,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美好象征,启迪他创造新的艺术世界。

  (2)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形象和语言,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想象与夸张摆脱了对生活原型的依赖,似乎呈现了一种不合理性,但更强烈地显示了生活的本质,融入诗人感情色彩的真实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艺术抒情方式的创造。如作品中对于宇宙的夸张的描绘:“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愤怒和诅咒的感情。

  (3)多元化地吸取中外艺术养分并进行融汇创造,形成了一种壮美雄丽的浪漫艺术风格。

  《凤凰涅檠》以其雄放的姿态独步五四诗坛,以其浑厚高昂的歌声震动中外,不仅内容上完全崭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而且适应内容需要,创造了一种现代化的自由诗体,创造了一种壮美雄丽的艺术风格。

  在作品中,有歌德诗剧中的庄严,有瓦格纳音乐中的华丽,惠特曼抒情诗中的雄放,海涅歌声中的柔婉,庄子散文中的汪洋恣肆,屈原骚体中的流动和对比。在这广泛的吸收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继承了屈原《离骚》、《九歌》所代表的悲婉豪放的美学传统,为新诗的风格开拓了一条悲壮豪放的美学之路。郭沫若对于我国古典诗歌的造诣是很深的,尤其喜爱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浪漫主义诗词。我们从“凤歌”中,就明显地看到郭沫若受到屈原《天问》的启发。他当时在日本留学,也受到欧美著名诗人的影响,“凤歌”和“凰歌”特别明显地表现了惠特曼式的火山爆发般的激情。但是,他并不拘泥因循我国古代和外国某一个诗人的艺术风格,而是兼采众长,自铸新词。

  统观全诗,我们不难发现,他不因激情汹涌彭湃而像惠特曼《草叶集》那样过于狂放散漫;相反它却显得十分典雅谨严:结构浑然天成,布局恰到好处,音韵铿锵流畅,节奏有张有弛,甚至连每个段落都写得十分整齐,很容易使人想到我国古代五、七言诗和民歌,想到歌德、海涅的某些诗作。郭沫若自己曾说过:“海涅的诗丽而不雄。惠特曼的诗雄而不丽。两者我都喜欢。两者都还不令我满意。”(《三叶集》)又说,雄丽的巨制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罕见。

  《凤凰涅架》这种具备壮美雄丽艺术风格的自由体新诗,是郭沫若在中国五四以后的新诗史上的全新创造。宗白华先生当时在致郭沫若的信中称赞:“你的凤歌真雄丽,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诗味甚浓。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三叶集》)

  2《凤凰涅檠》壮美雄丽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与诗的语言分不开的。

  “凤歌”、“凰歌”中,诗人选择了“铁、漆、血”这些闭口音的词和 “悲哀、烦恼、寂寥、衰败”这些词义相近的词,揭示了“凤凰”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诅咒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和与之告别的强烈情感,唱出了更生前的“凤凰”悲壮沉痛的情绪。当我们读到更生后的“凤凰”的歌唱的时候,诗中出现的是“欢唱”、“翱翔”,是“新鲜、净朗、华美、芬芳”。这些开口音和词义美好的词语,整个儿地造成一种高昂、热烈与和谐的情调。新世界的美好光明与旧世界的黑暗丑恶在诗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新生的“凤凰”对新的中国的高昂歌唱与新生前对旧中国的悲痛控诉在诗中做了遥相呼应。这样,便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憎与变革的理想,形成了一种既雄壮又华美的艺术风格。

  当然林俊杰了。刷手机时看到“林俊杰改编《女儿情》”,很好奇JJ会如何演绎这首歌。听完整首歌的瞬间,自己的感受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就像hebe所说的“词穷”。也许是被惊艳到了,也许是被震撼到了,也许是早已迷失在JJ营造的那个世界里,不知不觉中已单曲循环了一整天。我不是相关的专业人士,但这首歌实在是太摄人心魄,因此也想聊聊自己的感受。我想把这首歌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JJ用低微的声音浅唱轻吟,将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初遇的那一天,女儿国国王正襟危坐,静待唐玄奘进殿朝拜,当他出现在视线之内,她只一眼,便已倾心。虽然唐玄奘是佛祖转世,但这一世的他,毕竟也只是一个凡人,也有七情六欲,看到气质出众,风华绝代的她,不免也心泛波澜。不久她便邀他共游御花园,美景在眼,心仪之人在侧,两人轻声交谈,岁月静好。终于她娇羞地轻诉爱意,而他淡然婉拒。此时的他虽有所心动,但终归也只是淡淡的。

  第二部分,JJ的声音提高了,歌唱的力度也加重了,演绎出来的感情更加的深沉浓郁,却也更加的内敛。女王在轻诉柔情却遭婉拒之后,以邀其夜赏国宝为由,将唐玄奘骗至房中。她散下青丝,侧卧在床,薄纱织的窗帘在晚风吹拂下飘摇,使她的身姿若隐若现他刻意错开视线,依旧用自己的使命回绝她,奈何她这一次却不肯退让,步步紧逼,逼得他不得不正视自己的情感。他内心几番挣扎,终是说出了“如有来生……”这句许诺。城郊分别时,他一改往常佛家的合十礼,而是还以俗礼,拱手拜别。她忍不住喊了他一声,却也只是得到了他的一个回眸,他终究还是离去了。

  第三部分,JJ穿插了一小段《菊花台》,初听时觉得有一点突兀,但越听越觉得这一部分的插入很妙。JJ将“你的影子剪不断”这一句唱得悠扬绵长,将两人之间刻骨的相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将下一句“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的音调骤降,淡淡的吟唱,展现了她对他离开的一丝埋怨。而这一句歌词所营造出的意境也让他对她心生怜惜和愧疚,为第四部分情感的喷发蓄势。大家觉得呢

快餐时代读小说的的确很多,大家都乐意于短时间的易消化感。然而相比较散文而言,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更多的是在人物的刻画、雕琢上,对人有启发性的意义;而散文则有不同,更倾向于作者感性的思考与情感的喷发。所以两者都有可读之处。

投稿散文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网站或正确的栏目,也是有很多优秀的文学杂志青睐散文的!我也爱写散文,多投《中华散文》《美文》《三月》等,散文集留着不发表岂不是人生憾事!一定要投稿啊,为散文事业添砖加瓦!祝你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5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