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2、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3、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4、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1、应该冷处理并提高孩子的认知,青春期的孩子发脾气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可以暂时不理他甚至离开,等孩子冷静后,用平静的语气,用诱导性的提问方式跟孩子做一个沟通,比如说上午的事情如果再次发生,你认为怎么处理最好,如果是爸爸犯错妈妈一直发脾气,能不能解决问题,让孩子意识到发脾气是最糟糕最愚蠢的解决方式,沟通完之后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并说谢谢你的理解。
2、树立榜样,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训斥,让孩子没有任何解释和发言权,这样只能使孩子缺乏用语言正确表达态度的能力,孩子也只会用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在合理范围内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孩子能够充分的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心理发育健康的基本标志,但我们告诉孩子发脾气是有界限的,不能伤害到自己,或者是他人,可以通过运动或者冲澡的方式缓解和转移。
孩子的情绪控制要遵循接纳—排解—控制几个步骤。
1、接纳孩子的情绪。如果说3岁之前孩子的哭闹是身体不适的本能反应的话,那么3岁之后孩子的情绪,有一些是有目的的,比如,他想买一个冰淇淋,家长说今天已经吃了一个,不能再吃了,否则会蛀牙,对身体不好等等,孩子可能坐地大哭。
这种情绪就是有目的的。
遇到孩子有目的的闹情绪,家长要做到三不:不动怒、不呵斥、不离开、不让其他人介入。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哭大人骂的场景,其实,大人这个时候动怒也好、呵斥也好,对孩子来说完全无用,他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完全听不进去其他人说什么。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抱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比如卧室的床上、客厅的地毯上等,然后坐下来,平静地看着他,不要让老人或者其他家庭成员过来哄劝。
等他哭闹累了,给孩子用热毛巾擦擦脸,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接受你的坏情绪的,也是爱你的。
2、排解不良情绪。等孩子的过激情绪反应结束后,平静下来了,再和孩子谈,你想吃冰淇淋(或者其他引发情绪失控的事情),妈妈很理解,吃不到,心里不舒服,妈妈也能理解,但是,哭闹的方式不解决问题。
今后我们要沟通和交流。
3、控制情绪。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请孩子给三点理由,要本着孩子提出3-4次要求,满足其中一次最具说服力的,让孩子理解并看到沟通的效果。
当宝宝发现沟通交流远比哭闹发脾气有作用时,他就会尝试和爸爸妈妈语言交流了,情绪就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孩子脾气暴躁可能是因为情绪掌控不住,可教育孩子通过深呼吸、数数等方式平静情绪。
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耐心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同时,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学习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信心和思考能力。此外,要建立自然的惩罚和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小孩子处于成长阶段,情绪容易波动,如果家长太过严厉,只会更多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应该放松心态,耐心教育,以身作则,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全面发展个人特长,成为一个有道德感和责任心的好孩子。
1、要想解决掉女儿脾气暴躁的情况,方法是有很多的,所以只要家长肯用心帮助孩子,那么就可以很快解决掉女儿脾气暴躁的情况。比如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她们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好的。也正是因为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所以孩子才会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家长或者是通过言出必行来解决孩子脾气暴躁的情况。言出必行这一是很重要的,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她们都是懂得的,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老是骗孩子,不然长时间下来,孩子会慢慢失去对家长的信任,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脾气暴躁。
2、除此之外,家长要用耐心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老是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更何况。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粗暴的人。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这样孩子才不会动不动就脾气暴躁。
3、除了上面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解决女儿脾气暴躁的问题之外,生活当中还是有很多方法的,所以只要家长有心,那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女儿脾气暴躁的问题。当然这些方法不仅仅可以对待脾气暴躁的女儿,也可以对待脾气暴躁的儿子。
一个家庭的教育可以在孩子身上找到。你家学历好不好,明眼人可能马上就知道了。
我记得去过一次朋友家。晚饭后,大人们在聊天。朋友6岁的儿子爱吃冰淇淋,他妈妈吃完一个也不肯再吃一个。在听到妈妈说“不”的那一刻,小男孩突然变了脸色,咆哮着,然后伸出手把桌子上所有的水壶杯子都推到了地上。客人们被频繁的“砰砰”声惊呆了,认为孩子的脾气太暴躁了。奶奶来劝,小男孩还是紧紧抓着奶奶的头发。被妈妈训斥后,她干脆在地上打滚哭了。小男孩气得脸变得赤红,哭得震耳欲聋,让别人很不舒服。
孩子脾气暴躁并不少见。从心理成长来看,脾气暴躁的孩子大多集中在3个年龄阶段:2岁、7岁和青春期:
2岁左右:在第一次叛逆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脾气暴躁,表现出喜欢扔玩具、抢玩具、打其他孩子,但不听。
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是被强烈的好奇心所驱使,在坚持探索的同时也会表现出易怒,发脾气。
青春期左右:第二个叛逆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被大人支配,也会表现出暴躁。
当然,有些脾气暴躁的孩子不跟这个年龄。但是好的父母知道如何缓解孩子的暴躁,所以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脾气也就没那么暴躁了。于是,有教育工作者说,父母能理解教育,一个家庭的教育好不好,孩子脾气是否暴躁(表情图、眉毛上扬、嘴巴宽大、脸颊发红)是一个很好的标准。有点不服气?说实话,我之前并不信服,但是越研究越觉得孩子问题的根源可以从他的父母身上找到。
细心的人会发现,脾气暴躁的父母和孩子往往表现出暴躁。这些孩子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行为的影响,误以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发脾气。
我记得有一次在餐馆吃饭。一对父子排队买快餐。这个小男孩很小很可爱。他端着一碗米饭小心翼翼地跟着父亲。突然,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和面前的客人发生了争执。父亲一怒之下,把饭菜扔在地上,身后的小男孩生气地把米饭扔在地上。那一幕震惊了旁边很多人。
孩子脾气不好有什么危害?
很多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却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即使是那些受身体年龄影响导致脾气暴躁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引导,也会养成脾气暴躁的习惯,并内化为性格。脾气暴躁的孩子往往情商低,缺乏理性思考。他们经常被情绪带走,做事往往缺乏耐心。甚至有研究表明,经常脾气暴躁的人,不仅人际交往会出现问题,还会变得越来越丑。
当然,孩子长期脾气不好,往往和父母不知道及时辅导有关。那么如何看待孩子的坏脾气呢?以下是治疗孩子易怒的三种最有效的方法,很多过来人都这么叫过。赶紧收藏:
1忽略方法
一个小女孩打扮了很久,却扣不上最后一个扣子。她生气了,疯狂地喊着要妈妈帮忙。妈妈走过来看了一眼,平静地对女儿说:“请平静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扣不上扣子,请帮帮我。’“当然,还有心情的孩子不会这么做。他们还在喊,妈妈又重复了一遍她的要求。孩子固执地坚持了好几次,见母亲不为所动,终于向母亲求助。妈妈笑了:“对,这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母亲立即为孩子扣上扣子。
孩子告诉你,这也是心理学上的“回归法”。通过忽视孩子的不良行为,来认可和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让孩子逐渐抛弃不良行为,直到得到纠正。
2悬浮法
嘟嘟的孩子在玩积木。他像工人叔叔一样用积木为父母和自己建造一栋漂亮的大房子。没想到房子快完工了就塌了。嘟嘟很生气。他兴奋地站在积木上,跺着脚。他似乎在抱怨让他失败的积木。尖叫声和哭声让他旁边的母亲看起来很不舒服。妈妈对嘟嘟说:“你得暂停一下。”然后他把嘟嘟抱进屋,轻轻关上门。虽然一开始嘟嘟极力反抗,但很快就平静下来。这个方法对嘟嘟来说很好,因为不久之后,每次他觉得脾气暴躁,就会自动暂停,走进房间,等到情绪平复了再出来,有时候干脆就在房间里玩别的玩具。
其实这里的“暂停”也可以看作是“切换”。孩子告诉你,孩子暂停情绪烦躁,切换到下一个场景。这时,孩子可能被其他事情吸引,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让他们暂停自己的情感事务来进入平静反思的模式。
3复制方法
晚饭后,这对夫妇看电视,而闫妍去厨房玩面粉。她妈发现后,熊海子已经把整袋面粉撒了一地,头发衣服甚至眼睛鼻子里都是面粉。妈妈不再玩了,但是闫妍哭着拒绝了,所以她只是把面粉卷了进去,然后立刻变成了一个雪人。过了一会儿,“嘿,为什么旁边还有另一个‘吱吱’的声音?”孩子爬上去寻找声音,看见闫妍正在她父亲的手机里寻找。原来我女儿刚才大闹的时候被我爸偷偷录了下来。看到她在视频中如此丑陋,闫妍笨拙地停止了她丑陋的行为,让她妈妈给她洗澡。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厌恶疗法”。通过让孩子目睹自己暴躁的行为和过程中的失态,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从而达到让孩子主动纠正自己暴躁的目的。这个方法超级好。很多家长反复使用,纠正了很多熊海子。
当然,不管用哪种方法,孩子从现在开始都会改掉坏习惯,任何不良行为的纠正都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可以交替使用以上三种方法,久而久之,你就能收获一个脾气温和的好小伙子。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脾气大,动不动就上火,导致头疼,控制不住就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烦躁是孩子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对于易怒、情绪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面对孩子的脾气,父母简直束手无策,如何教育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
如果我的孩子很容易烦躁,我该怎么办?
1 教你的孩子学会在不同的位置思考。
父母要教育他们尽可能多地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意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盲目地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是一种自私的做法。 教孩子学会自我调节,不要长期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甚至因此而激怒他人。 他们应该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化解误会,解决问题。
2、多注意孩子的情感转移法。
因为有些孩子不被父母重视,会通过发脾气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对于这样的孩子,有必要安抚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越小,情绪越不稳定,越容易转移注意力。 当不愉快发生时,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发泄内心的紧张。
3多和孩子交流。
你也应该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也应该注意孩子和朋友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或者他们需要什么。 这样,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从而消除孩子的烦躁情绪。
4、做到奖惩分明。
在教育孩子时,奖惩也应该明确。 当他们乱发脾气时,应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减少平时的零用钱、缩短看电视的时间等。 只有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更好地控制发脾气的频率。 同时,在表现较好时,也应适当给予一些激励措施,以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5 树立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的标杆,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 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尽量安慰自己的孩子。 孩子做错了,一定要培养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观念,让孩子觉得做错事并不可怕,主动承担责任才是好孩子,培养 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脾气暴躁可能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过分的溺爱或者过分的严苛都会给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何引导呢?建议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对孩子动辄打骂,父母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自己平常的行为影响了孩子,不要太容易满足孩子,慢慢引导孩子,父母自己也要注意一下,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柯贞教育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