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的详细关系和资料??

谁知道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的详细关系和资料??,第1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一般指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共2个含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毕业于波恩大学,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等,被后世尊称为“交响乐之王”。1827年3月26日,他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

中文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出生地

德国波恩

外文名

Ludwig van Beethoven

出生日期

1770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

1827年3月26日

别名

贝多芬

国籍

德国(神圣罗马帝国)

性别

民族

日耳曼民族

职业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家、演奏家

代表作品

《致爱丽丝》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欢乐颂》

毕业院校

波恩大学

主要成就

集古典主义音乐大成 、将声乐融入交响曲

扩大交响曲规模 、以谐谑曲替代小步舞曲成为交响曲第三乐章

音乐特点

浪漫而古典,情趣而激昂

墓地

维也纳中央公墓

老师

海顿

信仰

基督新教

车尼尔

车尔尼(K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57年7月14日逝世于同地。车尔尼不仅是一位钢琴家,也是一位很活跃的作曲家、优秀的钢琴教师

中文名

车尼尔

出生日期

1791年2月21日

逝世日期

1857年7月14日

职业

钢琴教师

出生地

奥地利维也纳

他9岁至12岁师从贝多芬学习钢琴。从14岁开始,就从事作曲和钢琴教学。他曾精心研究胡梅尔、克列门蒂的教学方法,李斯特就是出自他门下的高才生。车尔尼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虽受贝多芬的影响很深,但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写过24首弥撒曲、4首安魂曲,还有交响曲、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合唱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至少1000余首。此外,他还把很多作曲家的歌剧、清唱剧、序曲等改编成优秀的钢琴曲,其中有以罗西尼的歌剧《塞米拉米德》和《威廉·退尔》序曲改编的有名的八架钢琴的三十二手联弹曲。他是一位写钢琴练习曲非常多的作曲家,仅被学琴者经常选用的练习曲就有将近80余册。这些练习曲是非常有价值的钢琴教材,多少年来一直为世界各国音乐院校广泛采用。

弗朗茨·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的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文名

弗朗茨·李斯特

出生日期

1811年10月24日

外文名

Franz Liszt

出生地

匈牙利Raiden(现奥地利Raiden)

逝世日期

1886年

代表作品

《浮士德》和《但丁》

主要成就

“钢琴之王”、首创交响诗体裁

国 籍

匈牙利

职 业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时下,教师和学校已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属于他们的教育经验优势,必须面对新的任务:把学校办成更能吸引学生的场所。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习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校不吸引学生,学生在学校感觉不到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学的情况。而这些后果是家长或教师绝不愿意看到的。在现代社会,社会对教师的作用和品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每个教师都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现在,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因此,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从9万个学生的“心目中喜欢的教师”信中概括出教师的12个特点,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些特征,其中有三点是这样的:(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由此,不难发现新型的、最佳师生关系,其核心应该是现代的平等观念,它强调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因此,探索最佳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最佳师生关系的途径,无疑对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佳的师生关系?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师生关系是朋友关系,他们希望教师课上是高水平的严师,课下是他们的在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只有少数的学生希望师生关系是兄长关系,还有更少的学生希望教师像长辈。

  如何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呢?

  一、课上要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使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

  二、遇事要有耐心

  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我班有一个学生,是个脾气大、很不服管的孩子。在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我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拿出比对别人更多的耐心。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调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使我与他的关系更融洽,我常借书给他看,“带着优点”去家访,发动周围同学帮他,使他生活在温暖群体之中……这样,我们成了知心朋友,我也取得了他的信任。由此可见,教师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儿童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实施教育。只有让孩子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导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因此,有人说:“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中学的孩子就像一株挂桃的棉枝,最需要关怀和扶持,多给他们一些爱,果实就会丰硕。”

  四、教师必须随时提醒自己要会宽容,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尊重学生。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生是教育者必备的条件,尊重则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根本前提。做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人格得到充分发展。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尤其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其后果是严重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

  对善于做学生朋友的教师,有哪个学生不喜欢他呢?当然,朋友关系并不意识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从总体上说,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因为哪怕是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对师生关系(传授、对话和争论)起支持辅助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5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