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词
黄庭坚从小就是个文学神童,他也没有辜负这个称号,他的很多诗词都流传于后世,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庭坚诗词。
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诗词很多,大多都会千古传颂,不仅现在会是,将来也会是。他的一首登快阁表达了自己想做无拘无束地生活,那个时候的他还在朝为官。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官很忙,终于忙完之后已是晚上。而这个时候朋友都已经远去,独自一人也没有那么多的兴致吹箫弄雅,只有借喝酒抚平寂寞的心。
黄庭坚很多诗词中都描写当官不易,他非常向往那种自由的生活,可是身不由己,只能借诗抒情。他的牧童诗也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诗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远远地就看到一个牧童赶着牛路过山村,他吹笛的声音就算隔着一座山岭也能听到。再回过头看看长安中那些追逐名利的人,都远不如牧童过的舒畅。可以看出他在感叹不追逐名利的日子真好!
望江东是他的词代表作之一,词的风格独树一帜,读起来琅琅上口,也是他的词能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望江东表达了他寂寞的感情,实虚相衬托,再借雁寄情,拟人之处写的非常好。他很会借景借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想要写好文章的人都应该向他学习。阮郎归(茶词)就描写了喝茶的过程及想法。炮制茶的过程非常复杂,茶水也非常清香,但是想来不敢多喝,怕抹了晚上的睡意。他不是直接写茶好喝,而是说怕茶的味道让他晚上睡觉时都会去想。黄庭坚诗词用字到位且通顺,借景物抒情都恰到好处,堪称绝妙。
黄庭坚简介小时候的黄庭坚就可以出口成章,按照我们现代的说法他应该是个神通,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的书法
黄庭坚,出生于1045年,匆匆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最后抑郁而卒。他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号山谷道人。他是诗词与苏轼齐名,他的书法与秦观齐名。他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这个朝代并没有带给他多少的幸运。他是带着遗憾而去的,但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墨迹和文献,这些都是我们学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便能作诗,而且过问他的学问,没有他不知道的。他自幼知道的学问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读几十年寒窗才能达到的水平。我很少看到他有很高兴的诗词留下,这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他早年丧父,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成年后考中进士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担任国子监教授,那个时候他才22岁。他担任知县时的为官作风独树一帜,深得百姓喜欢,可却招人别的官员不开心。四十岁的时候,他因为才华出众升为佐郎。后来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官,他的仕途似乎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走到尽头,之后的他被一贬再贬。58岁时还以幸灾谤国的罪名处置,60岁罪名还没有解除的他就客死异乡了。
看了黄庭坚简介,他的一生是坎坷的,这是时代的悲剧,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会被我们永远记住。再则是他的为官的态度更值得后人去思索,为什么好官反而会受贬?
定风波黄庭坚定风波这首诗写的是晚年期间的黄庭坚遇到重阳节独自坐在湖畔上喝酒有感而发即兴作的诗,诗歌简单易懂,也让我们读出年迈的黄庭坚可爱的一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定风波黄庭坚。
黄庭坚《定风波》
从定风波黄庭坚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黄庭坚虽然年迈,但是还保持豁达的心态。在写定风波的时候,黄庭坚已经年迈,他当时被朝廷贬职到黔州,但是他的心情没有受到这种世俗的事情干扰,反而自娱自乐。知道黄庭坚的人都知道,他的一生坎坷,他所作的诗大都抒发感情,他想逃离这种你争我夺的官场斗争。可是身不由己,只能借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首定风波,恐怕是黄庭的诗中比较心情舒畅的一首。同时也看出他已老,但是有老顽童的心态。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雨天,阴雨连绵,到处都是水,只能待在家中,这仿佛被困在一艘船上一般让人难受。天终于晴了,刚好碰到重阳节,这太好了,可以到蜀江畔上畅快的喝酒了。千万不要取笑我哦,我年纪虽大,但是童心还在哦!看我头上插的菊花,又有几个老翁可以这样呢?这样子饮酒作诗,就好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且驰骋、且射箭,论英雄的话还要看古时的风流人物。
这首诗虽然没有写出悲伤的情感,但是知道他当时被贬的处境的话,我们都会被他这种豁达的胸怀所感动。我们很难说是那个时代有留给他什么,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给那个时代。
念奴娇黄庭坚念奴娇是词牌名,北荣的著名诗人黄庭坚所做的念奴娇题目叫做断虹霁雨。
《念奴娇断虹霁雨》部分
该首词分上阙和下阙,上阙主要描写的是在暴风雨的洗礼后,天气转晴,俗话说风雨之后必见彩虹,果然天空现出了一道彩虹,天空湛蓝湛蓝的。山丘在雨水的冲刷后,树木的灰尘会雨水冲刷后变得格外绿,格外嫩,放眼望去,人的心情都会变得愉悦起来。于是作者想到了月夜,与朋友在欣赏月亮的美景的时候感慨万千,在如此晴朗的天空下,月夜一定也会格外明亮。作者又联想到了嫦娥,在如此美妙的夜空下,嫦娥一定十分陶醉。然后又带着疑问的语气感叹人生。
黄庭坚的念奴娇此番描写显现出了他内心的宽广和博大的胸襟,不受世俗所挤压。紧接着下阙描述的是黄庭坚与一群朋友们在雨水冲刷过后的细风中行走,畅谈自己内心的感慨,在庭院里喝着小酒,此时的欢聚一堂真的是人生的美妙时刻,一个朋友擅长吹笛子,为此行的人献曲一首,黄庭坚此时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了。他虽然远离家乡,但庆幸的是还有这些朋友的陪伴。这些都是黄庭坚发自内心的,所以也凸显了黄庭坚内心坚强不屈,即使遇到某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他也会将它们抛到一边,继续自己的豪情壮志。黄庭坚的文学作品,充分表达了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坚信前方必定会有条条宽阔的大路。
牧童黄庭坚《牧童》这首诗的全名是《牧童诗》,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已经政治家的黄庭坚所写的,诗中只有短短的二十七个字,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境却是不同寻常的。黄庭坚一生仕途不顺,又因为政治原因许多诗作如今都已经失传遗失,这一首《牧童诗》却是至今仍被人高度赞美的黄庭坚诗作之一。
黄庭坚《牧童》
《牧童诗》中的场面其实很简单,自古以来描写牧童诗作便不在少数,有些是赞美牧童纯真烂漫,也有一些是向往牧童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黄庭坚的《牧童》诗中却是表达着另一种情感。《牧童诗》原文:“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只是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牧童骑着一只老牛无拘无束地走过山村间,牧童倒是极为的欢快的,他的手中拿着一把短笛,轻轻地吹奏着,与我虽然隔着很远,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轻轻地飘过了田埂传入了我的耳畔。
想着这个世道之中有多少人想要建功立业奔往长安只是为了求取功名,每个人都是用尽了机关,却终究是活得狼狈不堪,反倒不如山间牧童生活的惬意安然了。
黄庭坚的《牧童诗》中借着眼前看到的牧童生活得惬意安然,表现自己心中的淡淡愁思,也是对于世道的透彻,这首牧童诗中便是传达了坐着对于牧童生活的闲适安然无拘无束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不应只是汲汲于功名。
鹧鸪天黄庭坚黄庭坚,出生于公元一零四五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黄庭坚从幼年起便已能识文万卷,他的诗作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公元一零六七年,黄庭坚开始了自己的官途生涯,然而,黄庭坚却曾经历过被贬官职的坎坷。
黄庭坚《鹧鸪天》
《鹧鸪天》是黄庭坚的词之一,黄庭坚与苏轼是知己,因苏轼在官场中受到责难,一向与苏轼同为好友的黄庭坚不能幸免于其中,成为了众人的攻击对象,黄庭坚更因此被贬出京城,我们不难想到此刻的黄庭坚对朝廷的黑暗与人生的困惑,因而在与朋友相聚的时候写下了《鹧鸪天》,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在这样的一样背景下完成的。
词中描写了庭坚与朋友相约在了菊花盛开的日子,两人将杯中倒满酒,在酒醉的时候才能如此的放纵自己。庭坚还在词中写到,即使头发全部花白了也要有与菊花一样的性格,即能在风霜中坚持盛开的性格。这首词明里是向人诉说着自己与好友一同观菊饮酒的情景,然而却隐藏了庭坚想要离这俗世而去以及具有菊花不怕风霜的特点,向后人展现了其正直、不畏强权的特点,而他的字鲁直,也正好说明了其正直的特点。
后来黄庭坚在其六十岁之时离开了人世,死在了他乡。然而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却从没有减弱过半毫,他一直是《鹧鸪天》中的黄庭坚,是不畏外力、正直、坚持自己的黄庭坚。
1 谁能翻译下《答黄庭坚书》
我苏辙没啥本事,有啥资格求你黄庭坚和我交往?不过我哥哥子瞻和你交往蛮久的,我和你舅关系也不错,读你的文章,诵你的诗,想和你约个会也有好久了。我性情笨拙而且很懒,终究不能写个短信,给你献个殷勤,让你抢在前头写信给我,真是惭愧遗憾~~~
自从下岗以来,我有点自暴自弃,愚顽浅陋的更厉害了,见到我的人都嗤笑我,而你黄庭坚却重视关注我。看到你给我的信中表现出对我的喜欢,和我对你的爱一样一样的,但是写信总有个先后,不是你先就是我先,这个不值得遗憾~~~
据说你黄庭坚当差的空闲,一个人宅在家里,而且吃蔬菜,自己快乐得不得了。古代的君子不被重用,必定拿个东西来消遣排解。阮籍拿酒消遣排解,嵇康靠琴消遣排解。如果阮籍没酒、嵇康没了琴,就像吃草木和麋鹿成为好友了,大大的不安神。只有颜回那小子喝冷水嚼野谷,住在破巷子里,不借外物排解,而不改变快乐的心情,因为这样,孔夫子感叹他不是平常的人能够够得着的。现在你黄庭坚眼不观漂亮的MM,吃不讲求口味,这中间肯定超过平常人很多的地方了。而且还能与人交流,什么原因呀?听说你黄庭坚喜欢和和尚讨论问题,是不是借机在探讨大道的有无呀?天气渐渐冷了,今后要注意起居冷暖安康呀,只有你自己保重了~~
2 黄庭坚传 文言文翻译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同,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封宣布命令赢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舞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予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3 黄庭坚 宋史 古文翻译<;黄庭坚传>>;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4 答李几仲书 黄庭坚 原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5 苏轼《答李端叔书》的翻译在下顿首再拜。久仰大名,我曾拜读足下诗文,虽所见不多,也足以评断您之为人了。自惭平日书信往来甚少,公患病之时也未书只言片语送抵床前,倒是我弟子由先捎来先生书信,既便如此我还犯懒没有回复,实在是礼数不周,万望海涵。在下对公如此,而您却再次来信询问,待我之厚,令我无地自容啊。
愚以为:先生才高识明,不宜轻出赞许之言,莫非您觉得黄庭坚、秦观之才,真如人所盛誉的那样吗?不肖之人为人所憎,而此二人爱听溢美之辞,正所谓昌歜羊枣,陶醉其中,但二人对所得赞誉之思辨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我年少时研习文章经略,不过为应对科举罢了,而在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制策意在选拔直言极谏之臣,故后来每每评论是非,纵论古今,在下所言都只不过是为应和这个科名而已,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之所以得以为官,不过是考场得意,并无实学,而我却自以为有什么经邦纬世之才,实在可发一笑,遇不可耐啊。看看今日,竟为阶下囚,险些获罪而死,这不正应了“齐人以口舌得官”的笑话吗?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空谈国家社稷、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他们的言辞啊,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一样,孤芳自赏,不切实际,如同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哪里提得上什么利害于社稷民福。我每怪人们对我过苛时,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获罪以来,活动范围就只局限于谪所境内了,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起居,有时还会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虽然如此,但我心中不由自喜,此处既无人识我,也就不必担心言语有失,而遭构陷了,唉,倒也自在。平生亲友,知我遭贬外放,也不再与我联系,即便我写信予之也不见一封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未受我连累而遭一劫。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奇树之有木瘤,怪石之有褶皱,犀角之有洞腔,本都是事物病态表征,可它们却凭此病态深得世人的欢心。
被贬以来,无事可做,终日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余载的“有所作为”正是这般取悦于人的病态啊。先生对我的印象恐怕都是昨日之我,并非今日之我也。这不是重相而轻本吗?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有些话一定要当面才可尽言其祥啊。
某以文章获罪,所以出狱之后,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觉成篇,先生还是不要给别人看了吧。小心为上。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6 急求黄庭坚《答李几书》译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昨天从东边来,路上经过清湘、八桂之间,总是见到壁上的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大概是说题字的内容华而不实,或者也可能是谈书法,具体不详),认为题字的人必定是一位磊落的人。
问士大夫题字人的姓名,曾经与您有过交往的人都说,“题字的人是一位少年老成的人”。这事已经过去了不止一年,没能与您谋面,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昨”和“逾年”好象矛盾哈,没办法,找到的原文就是这样,不清楚出了什么状况)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最近得到您的赐教,(文章中)讲述了古今的很多事情,而旨归不与前人相同。又将您生平得意的文章,全部拿出来,毫不吝啬的给我。
(我在)秋季的楼台里,什么事情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吹着树梢的微风,照着海滨的明月,就这样吟咏着您的诗句,实在是能够激起衰飒的心情而使的的智识有所增加。真是很幸运。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我幼年丧父,家里很穷,衣食不能有保障。又因为我是兄长,有交代弟妹们结婚的责任。
(因此)虽然很早就知道应当跟从先生长者,以求学问,但偏偏要事奉老母,不得已只能入仕做官。所以在小时候,有十分之五的时间能够用来学习;做官之后,就只能有十分之三了,这就是我的学问不能长进,到了现在落后于诸位的缘故。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我私下里观察,您的天资远远超出常人,有辈份较长的亲长作为您的依归,有平辈的兄弟帮助你。年纪还不到三十岁,耳聪目明,假如能够专心于德义经术,能够取得的成就不止于现在。
我不是说你现在的成就不能够在众多贤士之中称雄,只是为着您的成就目前还不能比得上古人,所以为您过去的光阴感到惋惜罢了。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上天要诞生一位人生,是很难的。
而有才的人,须要研习学问,才能冀望大器晚成。天资好的人如果不能有所成就,那就不能把原因归结于上天。
世上确实需要人才,但须人才未必能够得到重用,君子不会因为不能见用于世,就荒废了学问。如果自我放弃的话,那就是懒惰,不能把原因推给社会。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我所以说给您听的,都是在朝廷中听到的普天下的长者的言论,如果您觉得(这些)是对的,应当会在沿着这些言论的思路有实际行动。秋天的暑热还没完,我为您能事奉亲长感到庆幸。
龙水的气候比湖南热一些,老年人常会犯头晕的病。草草写上这些,盼望您能为了亲人、为了自己,自己多加保重。
7 答李几仲书 黄庭坚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博爱平凡 黄庭坚《答李几仲书》原文及翻译原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锏光?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译文:以前从东面一路而来,途中经过清湘,八桂之间,常见壁间有您的题字,从您字的枝叶笔画,推测您个人本质,认为写这些字的人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
向士大夫们问写字人的姓名,和您有过一面之缘的都说:“这。
8 谁有黄庭坚的《答苏大迈书》 的译文原文答 苏 大 迈① 书
黄 庭 坚
顿首: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病所在,切②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法也。读书光阴,亦可取诸鞍乘③间耳。凡读书法,要以经为主,经术深邃,则观史易知人之贤不肖,遇事得失,易以明矣。又读书先务精而不务博,有余力乃能纵横④。以公家二父学术跨天下,公当得之多,辄复贡此,此运水以遗河伯⑤耶?盖切观公所论极入理,人才难得,故相望于后凋雪霜⑥之意耳。治行匆匆,奉书极不如礼,千万珍重。
——《山谷集》
注释:①苏大迈:苏轼长子,名迈,曾任韶州仁化令。②切:同“窃”,私下里。③鞍乘:马上、车内。④纵横:挥洒自如。⑤河伯:传说中掌管江、河的神。⑥后凋雪霜:《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寒冬方显松柏本性喻严峻考验方知君子美德。
翻译顿首阁下:很荣幸你来信写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你自己说的从求学到做官,便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我私下里观察到你做学问的态度很诚恳,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了,又缺少读书的时间,但其实人一生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自由自在充裕的闲散时间呢?孔子说道:“三个在一块儿行走的人,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这正是在州县为官的求学的方法。读书的时间,也可以取自于(外出途中的)马上、车内。大凡读书的方法,要以经学为主,经术学问深厚了的话,那么看史书就很容易分辨人是贤能还是没德才了,平时碰到一些或得或失的事情,也能很容易辨明了。再就是读书应该先务求精通而不求广博,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才能挥洒自如(扩展阅读面)。凭阁下父亲苏轼与叔父苏辙两位大人的的学问横跨天下而少有,你应该从他们那儿学到很多了,我在这儿又重复这些,这可算得上运水送给河伯了。(只因为)私下看到你的论述十分入理,是难得的人才,我就是因此希望你能像雪后松柏一样经得去严峻的考验来彰显品德这样一个意思啦。公务繁忙,回信很不尽礼,请阁下多多珍重!
引自:
北宋诗人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先生。他自幼天资聪颖,年少成名。他觉得当地已无人能超过自己,就决定走出家乡的小天地,游历名山大川,一来可以长长见识,二来还能显显名声。他离开老家修水后,首先来到当时江南的繁华胜地江州府(今九江市)。当地的文人学士听说修水才子黄山谷光临本地,就一起相邀陪同他游览当地名胜,并想乘此机会吟诗联对,以试试他的才学。这一天,他们来到甘棠湖中的烟水亭上,这时亭上恰巧有个游客正在吸水烟。一个同来的书生触景生情,心生一联,请黄山谷作对。这联是: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联中的“烟水亭”原名“浸月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公元816—818年)。
相传它就是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点将台旧址。唐朝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建了这个小亭。后人因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于是将它命名为“浸月亭”。北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他的儿子在甘棠湖堤上建楼筑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命名为“烟水亭”。上联中写有一个名胜,下联也就必须用名胜与之相对。黄山谷毕竟博学多才,听完后立即想起刚才游览过的“浪井”来,灵机一动,随口对出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众人听后连连称妙。原来,这口井是西汉名将灌婴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带兵驻扎九江时所凿的,人称灌婴井。因井紧靠长江边上,每当江风大起,波涛汹涌,井中泛浪,所以又叫浪井。唐朝诗人李白曾经为此赋诗:“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
黄山谷听到大家的夸赞,有些得意,走到思贤桥的时候,他神气十足地对众人说道:“这次出游,很感谢各位垂爱作陪,现在我也想到一联,让各位对对聊助雅兴。”说完,就念出上联: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上联中的“德高刺史”,就是指曾做过江州司马,后又做过杭州和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白居易离开江州后,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思念,就修建了一座“思贤桥”,作为纪念。黄山谷刚一说完,大家都倍感突然,谁都没有料到黄山谷会出题考大家,一时间,没有谁对得上来。见此情景,黄山谷颇有些得意,他悠闲地说:“各位不必为难,我这里已有一个现成的下联。”接着就念道: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这联中的“情多司马”仍然指的是白居易。他在任期间,曾在亭里送客,夜里听闻琵琶声,有感而作《琵琶行》,这亭因此得名。黄山谷年纪轻轻,竟如此见多识广,才思敏捷,大家不由地暗暗吃惊。他随众人游逛了一阵子,愈加得意起来,心想:江州府历来被称为人杰地灵之地,可眼前这些文人士子不过是泛泛之辈。于是脸上流露出骄矜之色,说道:“一直以来听说江州人才济济,我很想领教领教,不知在场各位谁有难成之对让小弟我揣摩揣摩,就不枉此行了。”
黄山谷傲气凌人的态度,让大家都难以忍受,个个愤愤不平,暗下决心要找机会将他一军,好让他出乖露丑,煞煞他的威风。
走了一段路,他们就来到小乔梳妆楼下。这时有人上前一步,对黄山谷说:“不久前,本地有位才女,在新婚之夜仿苏小妹三难新郎之举,以这一座楼为题出一个上联,要新郎对出下联,否则不准进入洞房。那新郎没能对出,后来因此郁郁而终。我辈才疏学浅,也一直不能对上,今天有幸请到先生到此一游,还希望您不吝赐教,以开众人茅塞。”说完即说出那句上联: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那人话音刚落,聪明的黄山谷就觉出了弦外之音。心想:在我看来他们平庸的如同草芥,他们却以为我在献媚,把我比作痴女,真是可笑可恼。我若不想个妙句回敬一下,他们必定更加小瞧我了。正在思索的时候,他抬头看见延支山上叶落花残,顿时文思泉涌,于是就语带讥讽地说:“那位新郎心窄命薄,死得可怜,真是可悲可叹。我来替他对上一联,希望他在九泉之下能够得以安息。”说完这话就接着吟道: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众人听了都暗暗叫苦:黄山谷在对句中以春风自比,把他们比作依附春风的花草树木。文辞精妙而不露些微痕迹。因此,虽然反被他捉弄一着,却又不得不叹服他超群的才学,于是,便争相恭维起来。其中一个人说: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见到您,果然名不虚传。”又一个人说:“先生如此青春年少,竟然这般才华横溢,将来一定鹏程无量。”……
黄山谷陶醉于这些甜蜜的奉承话,想到江州府也不过如此,不值得久留。于是,就辞别众人,想乘一叶轻舟顺流东下,到吴越苏杭一带显一显才华。他站在船头,望着眼前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的景象,不觉心旌摇荡诗兴大发,就旁若无人地吟哦起来。就在这时,桅杆下扯篷索的少年谦恭地问他说: “敢问先生,您就是大名鼎鼎的修水才子黄山谷吗”黄山谷诗兴正浓之时被人生生打断,心里十分不痛快,因此,沉默不语,仅仅轻轻地点了点头,作为回答。少年系好篷索,走过来说道:“刚才先生吟诗,我本不该打扰,只是家父在世时曾留下一句上联,许多年来,一直无人能对出。听说先生才学盖世,特别擅长对对子,我怕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再不能寻到佳句了,情急之下,唐突冒犯,不知先生可否赐教”
黄山谷听说是一句多年无人对上的上联,又见这个少年态度恳切,顿时来了兴致,点点头说:“既然如此,快请说来我听。”
少年深怀歉意地拱手笑道:“请教了!”接着就念出那上联: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黄山谷听完哈哈大笑道:“这联纯属俗俚之流,我本来不屑一对。不过,看你心诚意切,我也只好凑此俗趣了。”于是,他就低头默想起来。
想啊想,猛然悟到:上联中,数词一到十都已用过,而下联也必须以数对数,而且上下联不得有一字相同,哪里有这么多的数词与上联对仗呢此刻,他才幡然醒悟:原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年纪轻轻,不该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于是,取消了去苏杭的打算,立刻请船家调转船头,回家乡刻苦攻读去了。
1 黄庭坚 宋史 古文翻译
<;黄庭坚传>>;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2 黄庭坚传 文言文翻译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同,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封宣布命令赢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舞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予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3 《黄庭坚》古文赏析也不知道你想赏析黄庭坚的那首诗词,只好选几首我比较欣赏的赏析。。。宋词欣赏之●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黄庭坚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
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
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室内黯淡的气氛来曲折地反映话别者的心情。
“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就这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
“柳叶”两句,承上片“无奈”而来,由于舟行即,不能少留,而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这两句,写临行饯别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这里运用比喻,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别时”句又一转,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心情更加沉重。
末句宕开,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皓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不言之中。
这首词黄庭坚词作属别具一格之作。如“柳叶”两句,以柳叶和梨花来比喻伊人的双眉和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槐绿”两句,例用对句,做到了对偶工整、色泽鲜艳;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用来渲染叶之绿与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
色彩与光度上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
诉衷情--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此词分四层描写江南春景:写桃柳为第一层,写天气为第二层,写山水为第三层,末三句为第四层。整首词以沉着有力的语言,情景交融、步步勾勒地展开描写,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秀丽风光,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
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色彩浓丽的山和水,正承上阕“雨晴风暖烟淡”句而来,只有新雨之后,和风之中,天宇澄澈,万木争荣,才能为山水增辉。“泼黛”、“挼蓝”二句不仅画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万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机。写到这里为止,已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抬头望处,看到了“歌楼酒旆”。楼外的酒旗迎风飘动,足以惹人神飞。“故故招人”,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理状态。“故故”这里是故意、特意之义,酒旗当然谈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为词人想喝酒,才产生这种感觉。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酒兴发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却又败兴,所以只好“权典青衫”。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诗意,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性格、情趣。
黄庭坚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个字,江南春景层层叙写,逐步展现。桃柳、天气、山水、“歌楼酒旆”到结语,层层勾勒,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
4 求黄庭坚的《题东坡字后》的翻译题东坡字后原文其 一 :东 坡 居 士 极 不 惜 书 ,然 不 可 乞 ,有 乞 书 者 ,正 色 责 之 ,或 终 不 与 一 字 元 祐 中 锁 试 礼 部 ,每 来 见 过 案 上 纸 ,不 择 精 粗 ,书 遍 乃 已 性 喜 酒 ,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烂 醉 ,不 辞 谢 而 就 卧 ,鼻 鼾 如 雷 ,少 焉 苏 醒 ,落 笔 如 风 雨 ,虽 谑 弄 皆 有 义 味 ,真 神 仙 中 人 ,此 岂 与 今 世 翰 墨 之 士 争 衡 哉 译文:苏东坡平进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能求他书写,凡有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批评他,有时还一字不给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纸的好坏就在上面写上他喜欢饮酒,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是神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翰林们能与他争高下的呢?其 二 :东 坡 简 札 字 形 温 润 ,无 一 点 俗 气 ,今 世 号 能 书 者 数 家 ,虽 规 摩 古 人 自 有 长 处 ,至 於 天 然 自 工 ,笔 圆 而 韵 胜 ,所 谓 兼 四 子 之 有 以 易 之 不 与 也 建 元 靖 国 元 年 五 月 乙 巳 观 於 沙 市 舟 中 ,同 观 者 刘 观 国 ,王 霖 家 弟 寂 向 小 子 相 译文:苏东坡的简札书写字形温润,没一点世俗的习气,现在号称能作书法的几个,即使学习临摩古人有他们的长外,但那自然精妙,运笔圆润,以气韵取胜,就是兼有了四子(四位书法名家)的所长而改变他们的不足建元靖国元年五月乙巳日在沙市船上看苏东坡的书法,一起看的人人刘观国,王霖家的弟弟王相。
5 古文“黄庭坚传”全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
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
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
当时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
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
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6 文言文翻译在线等急需北方的纸用横帘制造,它的纹理一定是横的,它的质地稀松并且厚南方用竖帘,它的纹理是竖的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大多是会稽的竖纹竹纸唐代有麻纸,它质地厚,有厚黄纸,它质地就像浆水,滋润光泽晶莹滑腻用来写经书所以擅长书法的人,大多用它写字现在有用硬黄纸写的“二王”真迹,都是唐代人的仿品五代有澄心堂纸,有观音纸,皮纸长三丈,有彩色粉笺,质地光滑,苏黄(苏轼、黄庭坚)大多用它写字也有彩色粉笺,有蜡笺、彩色花笺、罗纹笺都产自绍兴有白籙纸、清江纸、观音纸、来自江西赵松雪、库子山、张伯雨、鲜于枢经常用这些纸有来自倭国的倭纸,用蚕制造,特别白、细腻、光滑或者没有倭国,没有蚕,用树皮。
7 黄庭坚传的翻译和阅读答案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
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我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阅读答案因为没有题目,所以暂时不能给出,请你给出问题。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中心思想是通过长江水做比喻,描写对心上人的悠悠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原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个在长江上游,一个在下游,虽然日日想念,却不得相见,唯有这长江之水,将彼此的思念联结在一起,因为虽然彼此相隔,喝的都是这长江水。所以看到这江水,不由想起对方。
别离的苦恨就如这悠悠江水,永不枯竭。住在下游的爱人啊,是否也是这般心思,彼此相恋的人儿,不要辜负这片相思之情才好。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早年经历
黄庭坚,字鲁直,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千里之才。
宋皇佑三年(1051年),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皇佑四年(1052年),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供职京师
宋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五月黄相出生,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着作佐郎。
宋元佑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宋元佑二年(1087年),迁着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
流寓江汉
宋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神宗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
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戎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暮年余晖
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
宋崇宁二年(1103年),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1105年),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终年六十岁。
大观三年(1109年)二月,门人苏伯固、蒋护其丧归葬双井祖茔之西,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高宗中兴,赠直龙图阁,德佑元年乙亥(1275年)太常寺议谥文节。
《独醒杂志》,宋史料笔记,十卷,宋曾敏行撰,成书于宋淳熙十二年。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独醒杂志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独醒杂志·元祐初》原文以及翻译1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翻译
元佑初年,黄庭坚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吃完饭,黄庭坚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黄庭坚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黄庭坚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黄庭坚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黄庭坚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绍圣中年,黄庭坚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黄庭坚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所以黄庭坚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注释
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⑧尝:曾经。
《独醒杂志》简介2《独醒杂志》为作者积所闻见而成。据书前杨万里序,当成书于淳熙十二年(1185)。杨万里序称“其载之无谀笔也。下至谑浪之语,细琐之汇,可喜可笑可骇可悲咸在焉。是皆近世贤士大夫之言,或州里故老之所传也,盖有予之所见闻者矣,亦有予之所不知者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书中多记两宋轶闻,可补史传之阙,间及杂事,亦足广见闻。于南渡后刘、岳诸将,皆深相推挹。”《独醒杂志》为研究两宋的典制、故实、诗文均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资料。如“李煜”条比较李煜与杨行密为政和百姓对此不同态度,可看出今人所不知的两人另一面:“江南呼蜜为蜂糖,盖避杨行密名也。行密在时,能以恩信结人,身死之日,国人皆为之流涕。予里中有僧寺曰南华,藏杨、李二氏税贴,今尚无恙。予观行密时所征产钱,较之李氏轻数倍。故老相传云,煜在位时纵侈无度,故增赋至是。欧阳谓行密为盗亦有道,岂非以其宽厚爱人乎”。又记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草书长进的经过。书中记徐师川论诗语,言“目力所及,皆诗也”,而不可“自作镌空妄实之想”。又记王德升“久居玉笥,于山中景物体味颇深,故作诗、评诗自有独到处。”皆为至语。
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独醒杂志》,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7年版;《独醒杂志》,朱杰人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丛书”1986年版;《独醒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
1 《黄庭坚》古文赏析
也不知道你想赏析黄庭坚的那首诗词,只好选几首我比较欣赏的赏析。。。宋词欣赏之●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黄庭坚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
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
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室内黯淡的气氛来曲折地反映话别者的心情。
“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就这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
“柳叶”两句,承上片“无奈”而来,由于舟行即,不能少留,而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这两句,写临行饯别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这里运用比喻,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别时”句又一转,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心情更加沉重。
末句宕开,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皓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不言之中。
这首词黄庭坚词作属别具一格之作。如“柳叶”两句,以柳叶和梨花来比喻伊人的双眉和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槐绿”两句,例用对句,做到了对偶工整、色泽鲜艳;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用来渲染叶之绿与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
色彩与光度上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
诉衷情--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
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此词分四层描写江南春景:写桃柳为第一层,写天气为第二层,写山水为第三层,末三句为第四层。整首词以沉着有力的语言,情景交融、步步勾勒地展开描写,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秀丽风光,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
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色彩浓丽的山和水,正承上阕“雨晴风暖烟淡”句而来,只有新雨之后,和风之中,天宇澄澈,万木争荣,才能为山水增辉。“泼黛”、“挼蓝”二句不仅画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万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机。写到这里为止,已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抬头望处,看到了“歌楼酒旆”。楼外的酒旗迎风飘动,足以惹人神飞。“故故招人”,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理状态。“故故”这里是故意、特意之义,酒旗当然谈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为词人想喝酒,才产生这种感觉。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酒兴发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却又败兴,所以只好“权典青衫”。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诗意,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性格、情趣。
黄庭坚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个字,江南春景层层叙写,逐步展现。桃柳、天气、山水、“歌楼酒旆”到结语,层层勾勒,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
2 《文言传记阅读黄庭坚附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D举以自代 举:举荐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未闻命而卒 B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攀哙覆其盾于地C 至是首问焉 D 其重之也如此青麻头伏焉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A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不以迁谪介意B 不以迁谪介意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C 不以迁谪介意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D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3 古文“黄庭坚传”全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
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
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
当时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
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
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