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情感模式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情感模式是什么?,第1张

一个文化的核心源头是其价值观,而价值观是情感模式的选择,所以,要探寻一个文化的根基就必须追溯其情感模式

如果我们在百度搜"情感模式",会发现其对情感模式的定义非常奇怪,正好与心理学的共识相反!认为,人类的情感模式是被价值观所决定的,即价值观塑造情感模式,这样的谬论和唯物论及进化论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想要对自我和中国文化有理性的认知,就要突破这个谬论!

情感模式是一切体验和价值定义的前提,人类是先有情感模式,后有价值定义!中国文化之所以成为一个蒙昧的文化、一个残酷的文化,就是因为因为中国文化的情感模式过于低级和病态!

一个文化的情感模式也可以被称为"内视角",即内心所关注的内容!中国文化的内视角关注两个内容: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尊荣,通俗来说,就是恐惧和面子!这样的内视角和动物差别不大,这使得中国文化停留在了一个动物性本能的蒙昧之中,而中国人的人生动力则在"生存"和"荣华富贵"的两极之中摇摆,数千年来没有丝毫的改变!

不管是个人还是一个文化,其情感模式下的内视角都是决定性的,既是起点又是目的!情感模式就像一个隐藏的驱动程序,必将驱动人生走向其预设的目的,可以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对其情感模式呼应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在童年被塑造了扭曲病态的情感模式,那么他的一生必然是追逐病态体验的一生!

"生存恐惧"和"荣华富贵"必然造就麻木、隐忍、对抗、贪婪的民族性格,也必然造就"等级尊卑"的病态价值观!如果我们不改变和提升中国文化的情感模式,就永远不可能抗拒其隐藏的"必然性的驱动力",永远的回到野蛮的原点!对一个文化来说(或者对一个人来说),其情感模式主导的价值驱动是不可抗拒的!

西方文明的情感模式是关爱和崇高,其内视角的内容是自由和平等,那么,这个情感模式是如何被塑造的呢?原因很复杂,比较普遍的共识是被宗教、艺术和理性哲学所塑造的,而这些高贵的情感源头,却似乎从来没有在中国文化里出现过,所以,也有人说"中国人是被上帝遗忘的民族":上帝虽然创造了中国人的肉体,却没有赋予中国人审美性的情感模式,这让我们永远停留在了一种动物性的蒙昧之中,被生存的恐惧和贪婪的欲望死死的拖住,并会本能的抗拒一切的文明!

情感模式包含了动力和目的,它就是自我实现的驱动力本身,这种必然性是不可抗拒的!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是比较健康的情感模式。

事实上,这母婴的这三种依恋类型,会逐渐发展成为成人之间典型的情感模式:情感关系很多都是由亲子关系延伸而来的。孩子怎么对待母亲,将来就可能怎么对待自己的恋人。

安全型依恋的人,既能依恋爱人,又能信任爱人。想到爱人的时候,他们会有满心的温暖和甜蜜,但他们又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自己,也能够放任爱人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发展独立的空间。这是最健康的情感模式。

回避型依恋的人,无法和恋人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他们眼里的恋人,只是生活中这样一个存在。谈起和恋人之间的关系时,他们也只会说,就这样,凑合吧。当有天恋人离开时,他们也不会太过伤心。

事实上,他们在隐隐之中,甚至有些预期恋人会离开,因此不敢投入太多的感情。回避型依恋又可以分为:恐惧型和疏离型。其中,恐惧型的人因为害怕受伤而不敢进入亲密关系,而疏离型的人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在他们眼里,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压根就不重要。

矛盾型依恋的人,就是那些经常吵架的恋人。他们对对方有过分的占有欲,希望除了自己,对方不要有任何自己的空间。他们依赖对方,却又常常以伤害对方。报团取暖的刺猬的比喻,说的就是这种情感依恋。这可真是苦恋啊。

当恋爱终止的时候,一方可能表现出极端的痛苦,甚至催生了不少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爱情恐怖主义分子。

除了情感,这三种依恋模式还可能发展出对待世界的不同模式:相信努力终有回报,奋斗的世界观;相信人生就是忍受,退缩的世界观;和看起来努力,一遇到失败就怨天尤人的世界观。这个就不赘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5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