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
1、家长要及时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生理需要。幼儿的情绪体验,最早源自自己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例如当孩子感到饥饿,家长是否及时提供食物;在孩子醒来时,是否得到成人的陪伴或关注。如果孩子的基本物质需要能得到满足,就会形成愉快的情绪体验。
2、在亲子互动中,家长不应试图控制孩子的情绪,而要善于接纳孩子的情绪。成人很容易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感受或经验而对孩子的情绪感受作出价值判断,并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控制幼儿的情绪。长期负面的否定性的情绪评价对孩子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3、家长要引导的不是孩子的感受和体验,而是对情感反应的方式。接纳孩子的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并不等于认同孩子的情绪。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
家长要逐渐将孩子对情感的行为反应方式逐渐引导到言语反应方式上。例如,当孩子感到愤怒时,可以带他到户外去,通过体育活动发泄他心中的情绪。家长自身对情绪的反应方式和控制能力,对孩子来说是最直观和最有效的示范和榜样。
要正确引导孩子情感表达,首先要种下一颗种子。
多用实例告知他们情感的表达方式。要明确告知他们某种情感是什么,不能简单地说你要有耐心,你必须坚持,你不能愤怒。而是要把这对应成具体的行为,比如耐心就是等待家长来幼儿园的时候不哭闹。
开心就是和小朋友互换分享玩具。种下种子之后,还是需要反复强调,在不同的场合下联想记忆。
孩子也有自己发泄情绪的方式,但是遇到重大的 事件,家长就要引导教育孩子怎么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情绪,接下来奉上七个“如果”引导宝宝正确表达情绪。
1、如果孩子的某个亲人被灾难带走?
2、如果孩子在灾难发生后变得特别胆小?
3、如果孩子总是沉浸在体验意外伤害的游戏中?
4、如果孩子出现睡眠问题?
5、如果孩子性格变化明显并且出现退化行为?
6、如果孩子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
7、如果孩子沉浸在灾难带来的恐慌之中无法平静?
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引导?
正处于情感的突变期他们容易生气、发火,但他们也容易感动。与送给他们贵重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人感动。
值得我们家长注意的是,10岁左右的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移到了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将成为影响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
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情绪,你不要呵斥,而是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允许孩子适度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的方法如下: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争的环境,使人容易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这对幼儿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成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2、家校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学校,孩子和老师亲密,对老师信任时,也总是愿意向老师诉说。可是老师往往由于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有时认为孩子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有时孩子因此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对孩子的情绪培养十分必要。
3、情绪自控优秀示范
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也无所适从,情绪也不稳定。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过分严格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以至整个身心的发展。过分吝惜的爱,使孩子在父母面前过于拘谨,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作为老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教会孩子自主调节情绪
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更多是在生活中学会的。因此,在生活中,有必要交给孩子有意识的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
幼儿情感的特点
1、易变性。即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支配,一个新鲜的事物(玩具等)会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2、冲动性。不善于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感,情绪不稳定。有时幼儿为得不到一件玩具而哭叫,一旦得到又马上会笑。
3、稳定性。学龄晚期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按照父母或幼儿教师的要求决定自己的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