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填《寄生草》曲是荣府场合看戏之后仿作的。《寄生草》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短篇小说之一,宝玉填写的《寄生草》曲则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场景描述。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黛玉等人在荣府中看戏,当演出《寄生草》时,宝玉听了曲子后自己动手填词,创作了一个新的曲调,并让大家一同唱和。
花椒树上的寄生草是槲寄生,别名: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灌木植物,通常寄生于麻栎树、苹果树、白杨树、松树各树木,有害于宿主,茎柔韧呈绿色;叶呈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早春,叶间分出小梗,着生小花,淡**、单性、雌雄异株,果实半透明,呈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
寄生草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的作用;可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的治疗;还可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等。
意思是:彼此都想从对方得到感情的印证而频添烦恼;看来只有到了灭绝情谊,无需再验证时,方谈得上感情上的彻悟;到了万境归空,什么都无可验证之时,才是真正的立足之境。
原文是: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内容梗概:
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
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
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当年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红楼梦
①散曲着重凸现了祥林嫂在风雪中沿街乞讨的悲惨情景,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② 比喻 1分,通感1分 |
(1)“ 风狂雪猛”表明天气是在风雪中,“竹竿”,“竹篮”点名了乞讨的工具,“牛马罪”,“奴隶”,“辛酸泪”,“饥寒交迫”等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2)通感,“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将视觉转化为心里感受; “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篷尚未进尘芥堆”是 比喻。 |
柘木树寄生草,又称为翻白草,是一种常见的寄生植物。它能够与柘木树共生,对柘木树的生长发育产生着多种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具体的分段解答:
1 提供额外的营养:柘木树寄生草根系能够从柘木树的根部吸取营养物质,包括水分、矿物质和有机物等。这为寄生草提供了额外的营养来源,有利于它的生长发育。
2 促进柘木树生长:寄生草的吸取作用不仅不会损害柘木树,反而还能促进柘木树的生长发育。因为寄生草吸取的营养物质在柘木树内部会形成一种协同作用,促进柘木树各部分的生长。
3 帮助柘木树适应环境:柘木树寄生草的根系在柘木树内部形成了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有利于柘木树适应环境。比如,在干旱或者寒冷的时候,寄生草能够帮助柘木树吸取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提高柘木树的抗逆能力。
4 保护生态环境:柘木树寄生草的生长也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它能够防止土壤的流失和侵蚀,保持了地面的稳定性。同时,寄生草还能吸收一定的二氧化碳,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总之,柘木树寄生草的作用多种多样,不仅能够提供寄生草本身的营养需要,还能够促进柘木树的生长发育,帮助其适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女诗人余秀华稍显“过火”的情诗,可以看出她一贯的大胆与热情,但是作为诗歌,并不算得突出,用情绪描摹一段想象,作为一个但凡经历过文学锻炼的人也不难。但诗与余秀华联系起来,和她身上的残疾、底层、女性等标签联系起来,便极有看点。
从余秀华的情诗,铲君忽然想起了《金瓶梅》中潘金莲也为西门庆写过两首情诗,且有词牌名,一为《寄生草》,一为《落梅风》,从遣词酌句的大胆和热烈情绪来说,比余秀华更加热烈。
1潘金莲的文化程度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能够识文断字,琴棋书画都有涉猎,这源于她独特的教育经历。潘金莲出生在裁缝家中,生活贫困,但父母“望女成凤”的心思很重,6岁便送到余秀才家中上女学。女学也是古代私塾教育之一种,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晚明时期,相对流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女学在内容上有所偏废,除了普通的《三字经》、《百家姓》之外,还会有《闺范》、《女则》等内容,所以,潘金莲有一定的私塾功底。9岁卖到王招宣家中后,学弹唱,闲暇之余跟着王招宣学习诗文,她的作诗和填词的技能,应该在这个时期学会的。
在古代,女性能够识文断字的不多,普通人家的女孩,都是大字不识,能够填词的大概只有三类人,一类是官绅氏族人家的女儿,从小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类是乐户世家,这样的家庭专门培养艺伎,历史上青楼才子佳人的故事,其中的佳人基本上都是艺伎;还有一类,便是潘金莲这样,从小偏有特殊培养用途的女孩。
因此,整体而言,潘金莲的文化水平在古代女子中不算低。
2潘金莲的情诗水平
潘金莲所填的两首情诗,都是写给西门庆的,潘金莲害死武大后,一直等着西门庆迎娶,但西门庆忙着娶孟玉楼,把她晾在一边几个月没有搭理,左思右盼下碰到了西门庆的小厮玳安,便托他给西门庆送情诗。此诗名为《寄生草》,为曲牌名,很有名气,《红楼梦》中宝钗生日,便点了一曲《寄生草》。且看潘金莲写得如何?
将奴这知心话,
付花笺寄与他。
想当初结下青丝发,
门儿倚遍帘儿下,
受了些没打弄的耽惊怕。
你今果是负了奴心,
不来还我香罗帕。
不得不说,此诗写得明白如话,又将闺中怨妇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很有古风。西门庆就是在此诗的感召下,将潘金莲娶回家。
潘金莲嫁过门后,西门庆又纳娶了李瓶儿,到此仍不知足,在应伯爵的牵线中梳笼了妓女李桂姐。妓院中梳笼,就是长包,也是非正式的婚姻关系。西门庆贪恋李桂姐,竟在几眼半个月不回家,让潘金莲寂寞难耐,便故技重施,写了一首《落梅风》,仍旧让玳安送信。且看这首诗写得如何:
黄昏想,白日思,
盼杀人多情不至。
因他为他憔悴死,
可怜也绣衾独自!
灯将残,人睡也,
空留得半窗明月。
眠心硬,浑似铁,
这凄凉怎捱今夜?
跟《寄生草》比起来,这首《落梅风》虽也是曲牌,但情趣上便稍逊一筹。未嫁之前,潘金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西门庆的爱,因为此时的潘金莲已把丈夫杀了,走投无路,别无选择,所以情深意切。但《落梅风》更多是妒忌心驱使,诗中没有多少爱意,更多是怨恨,是生理上的寂寞。无怪乎西门庆得到此诗,没有任何反应,反倒踢了玳安两脚。
3从余秀华到潘金莲,情诗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其发自内心
当然,将余秀华老师的情诗和潘金莲写给西门庆的情诗放在一起比较,有点唐突也有点不尊重,但从内容上分析,铲君仍旧认为余秀华未出名之前的作品《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更有文学价值,前者是“诗穷而后工”的内蕴和爆发力,现在被热炒的这首诗最多是在字词和情绪上的“故意”,起码很难看到真诚。
若以此来类比金瓶梅的两首情诗,也是一样的道理,西门庆一走无消息,处于“无路可走又提心吊胆”中的潘金莲情诗中是真挚的情感流露,所以《寄生草》要比《落梅风》高级,真实的想念也比妒忌更让人心动。
《红楼梦》二十二回中宝钗过生日,请来的戏子中有一个像林黛玉,湘云口快竟说了出来,当时贾宝玉拼命使眼色想阻止她,免得颦儿生气,可后来反使自己左右不是人,于是独自回到怡红院生闷气,并提笔写下一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正,是立足境。 后来黛玉又续上一句云:“无立足境,方是干净。”有论者以为诗中暗含宝黛将来命运和结局,既是禅理又是谶语。笔者不拟从谶语的角度解释,想纯以禅理的意义作一番分析。 当时宝玉是因情感受伤又听了《山门》中的“寄生草”曲子,正好前几日又看过《庄子》,以为“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所以袭人问时赌气说不再“大家彼此”,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希望纠缠在感情纠葛之中。但又想到昔日与黛玉(包括湘云宝钗)之间相互都想从对方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证,然而其感情似乎并不坚固,于是产生了“失恋”后的郁闷,决定“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是他参禅的缘起。但是得声明,他的参禅并非真悟,其写偈的目的其实也是给别人看的,有申述之意,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写给黛玉湘云看的,否则他也不会“恐人看了不解”而再填《寄生草》作注以求他人理解。这犹如我们写文章,总有一群潜在的读者,包括我们写的日记,也有一个潜在的读者,否则就不会有写作的动机。 先看一下这几句话的意义:证,在佛教用语中是领受、领悟道法之意,这里第一句中的证可以解释为印证。主要讲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意谓彼此都想从对方心灵和表情达意中印证相互之间的感情;当然我们如果纯以禅理的角度讲可以理解为参禅的第一步。第二句“无有证”即无证,意谓无求于身外,不要证验,才谈得上参悟禅机,证得上层。第三句意谓到万境归空无证验可言时,才算找到了禅宗的境界。黛玉所续之句的意思是连禅境都放弃了才算是最彻底的。简单地说宝玉最终追求的是精神境界,而黛玉却连精神境界也一并不要了,从而达到空无纯明之境,“心体亦空,万缘俱寂”。这正好与禅宗三境界相对应。 禅宗常说三种境界中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指的是刻意寻禅而未得之意,犹如贾宝玉当初还纠缠在“你证我证,心证意证”之中,后来虽悟出“无证即证”,也依然不曾悟得禅机,也就是说“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是他刻意寻禅的过程;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一个似已悟道而实尚未得的阶段,贾宝玉“无可云正,是立足境”正好与此相对应;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瞬间永恒的突然悟道的空明境界,可与“无立足境,方是干净”相应。 书中薛宝钗曾以他俩所悟与神秀惠能所作偈语作过一番对比,这里我们不妨也作一番分析。五祖弘忍欲以偈语选择衣钵传人,其坐下大弟子神秀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评之曰:“你这首偈还没有见到心性,只到了门口,尚未登堂入室。一般人依此偈修行,也就足够了,但以这种见解寻求至高无上的佛理,恐怕还不行。”刚来寺中不久的惠能则作一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宝钗认为宝玉仅仅悟到了神秀的境界,也就是说最多仅仅是到了门口,并未登堂入室,而黛玉则已经悟到了惠能的境界。这正好与禅宗三境界的后面两种境界相一致。
元曲《仙吕·寄生草·闲评》 是一首传诵下来的曲,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元曲《仙吕·寄生草·闲评》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仙吕·寄生草·闲评
问甚么虚名利,
管甚么闲是非。
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
则不如卸罗襕纳象简张良退,
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
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
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争闲气,
使见识,
赤壁山正中周郎计,
乌江岸枉费重瞳力,
马嵬坡空洒明皇泪。
前人勋业后人看,
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注释:
①“想着他”句:石崇,字季伦,西晋贵族,以豪奢著名。击珊瑚;《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与王恺争豪。武帝,恺之甥也。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即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往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列锦帐:帐当作“障”。用来障绝神线的布帷和屏风。《晋书·石崇传》:“(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②罗襕: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象简:用象牙制成的朝笏,即古时臣下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执的手板,作为记事之用。张良:西汉功臣,他在建立功业以后,立即辞去官职,从赤松子游。
③陈抟:隐士,宋初,隐于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④“看了那”句: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此言到处奔走。
⑤周郎:即周瑜。他在“赤壁之战”中,采用部将黄盖诈降火攻的计划,大败曹操,形成鼎足之势。详见《三国志·周瑜传》。
⑥“乌江岸”句:重瞳,指项羽,因为他眼睛中有“重瞳子”。他兵败乌江自刎前,曾经以二十八骑,三胜汉军,取得了“斩将、刈旗”的胜利,借以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详见《史记·项羽本纪》。
⑦“马嵬坡”句:公元756年(唐明皇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兵破潼关,乃匆匆逃往四川,行至马嵬坡,军士们要求杀掉杨贵妃,明皇被迫赐贵妃自缢。详见《新唐书·后妃传》。
赏析
这是元代一位不留名姓的隐者写得两首笑看人生曲,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曲子语势奔泻,又明白如话,堪称雅俗共赏,特别是这曲中的典故,着实引人入胜。
“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一句,写得是西晋时国舅王恺和巨富石崇互相攀比权贵的故事,晋武帝曾送给王恺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举世罕见。王恺把这株珊瑚树拿到石崇面前炫耀,不料被石崇随手打碎,王恺十分痛惜,认为这是石崇因嫉妒故意而为,大声怨恨。不想石崇轻描淡写地说道:“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就还给你。”说着便让下人取出几株三、四尺长,光彩夺目、举世无双的珊瑚树来。还有一次,王恺用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屏风炫耀权势,石崇便用锦缎做了五十里长的屏风和他争风相对。这个整日和皇亲国戚比富的石崇,后来终于死在了皇亲国戚们的手里,只因争抢一个越南(那时还是中国的交趾)女人,为赵王司马伦手下的孙秀所杀。
“则不如卸罗裾纳象简张良退,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两句,前一句说得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在建立功业以后,立即辞去官职,归隐山田的传奇;后一句说得是北宋名士陈抟隐于华山的故事。这二人懂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远离权贵和政治,得以善终。
“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一句则出自北宋诗人林逋《长相思》中“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的词句。与其“长相思,相送迎”倒还不如“今朝醉,明朝醉”来得潇洒快活,畅意人生。
“赤壁山正中周郎计,乌江岸枉费重瞳力,马嵬坡空洒明皇泪。”分别讲得是周瑜在赤壁一战,运用黄盖诈降火袭曹军水寨的计划,终于大败曹操,成鼎足三分的大势;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借口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以及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兵破潼关,唐玄宗匆匆逃往四川,行至马嵬坡,军士们纷纷要求杀掉杨贵妃,玄宗被迫赐贵妃自缢的故事。
“前人勋业后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作者最后发出感慨:往事难追,人生如幻,不如来个置身世外,一醉方休。语似豪旷,实含悲辛,相当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