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1张

朱慕菊副司长的回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教育思想,不必要每堂课都去贴标签。我们对朱司长观点的理解: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爱护,爱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第三,高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新课程调整更新了课程内容,编写了一批富有时代精神的教科书,增加了多元文化主题,如环境、贫穷、缉毒、国防、安全、战争、金融、税收、保险、廉政、爱滋病、中医药等;化学实验初中增加了77%;物理实验初中增加了53%,高中增加了68%学校终于开门了,学科教育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第四,关注学科的特点与文化内涵。人文类学科与科学类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发生、生成、传播而在特定的数学共同体内积蓄下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具体而言,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于数学并非对客观事物或现象量性特点的直接研究,而是通过相对独立的模式的建构,因而它有重要的思维训练功能,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具重要意义;其次,数学学习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智,需要数学地思维,因而其对于人类理性精神的养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再次,数学看起来似乎与价值判断无关,然而数学依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善,数学学习同样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比如探索过程中的执着与坚韧;比如论证过程中的务实与谨严;比如数学规则推导过程中的理智与自律;比如数学创造过程中的开拓与超越,甚至于耐心、责任感、敬业品质、民主精神等。正是这些,见证着数学更为深沉的文化力量,使数学可以超越知识本身,找寻到更为朴素、更为丰富,也更为动人的内涵。

1、对物理科学的热爱,专研态度。拿一些较麻烦的涉及现实生活及科技而又能体现物理思维导向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看其分析深度。2、价值观体现在学以致用上,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些发明或一些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1、重认知轻情感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情意因素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还对形成学生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2、重教书轻育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内在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导向,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在教《狐狸与乌鸦》一课时,老师请同学们把狐狸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细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受。一学生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它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由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它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老师这样引导:“这位同学读得很深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值得大家学习。但是,狐狸的聪明和恒心用错了地方——想不劳而获,想欺骗别人,这是心术不正的聪明、是心术不正的恒心,这种‘聪明'和‘恒心'越多,害处就越大,要不得!”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难以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当前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它主要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但是,现在却有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之类教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有实际的作用。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新课标明确指出: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第三个维度尤其重要,这是我们语文教育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根本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应该看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一一种具体的客观事物,可以直观感受和量化,而是属于人的心理意识方面的东西,具有不可捉摸性。但他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可以说,情感是人性的基础,态度是人性的表现,而价值观则是人性的高级状态。要培养这些东西,靠强输硬是完全不能有所作为的,笔者尝试着从学生心理出发,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过程中,漕移默化地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教学活动的人性化,以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为此愿就发展学生心理品质的过程,谈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理念与策略。

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最有影响的除了固有的亲情之外,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同学情、师生情了,后者尤其深远。因为这是一个群体,在教师的组织下,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互相交流,若千个家庭的亲情在这里得到溶合,若千个孩子们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从而培养了学生更多的健康的情感,小到互助互爱、尊老爱幼,大到集体荣誉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等。

这些情感不仅需要师生共同来完成,而且必须是在师生的共同学习中,通过对知识的不断更新,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孕育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有效的。要想教学活动有效,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

随着新课标的出炉,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观念得到进步的突出,教师就有理由利用和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大胆地说、纵情的想、放开去写:俗话曰:“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其中关键在于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增强师生间的亲合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就是在师生间营造亲密无间、和谐共处的情感空间。正如李镇西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从而让学生享受到被人关爱和关爱别人的情感快乐。

价值观分析: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任何一种思想在没有被绝对的否认之前,这种思想所形成的视角、背景、判断以及它所述说的意义,都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客观价值所在,而这种思想的价值则在于它所被认可的程度跟意义,就是人对于这种思想的理解感知,这是人性思维里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评定所在,这也就评定出一种思想是否伟大,而这种思想又是否可以成为价值观的由来。

高中生爱情观的看法

高中生爱情观的看法,高中生是正时青春年华的好时候,在这个时候很多高中生都会有春心萌动的感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爱情观的看法不同,下面是高中生爱情观的看法。

高中生爱情观的看法1

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的两性间的自然吸引为基础而产生的爱慕之情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美好的。但是,中学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特别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思想还不够成熟。因而,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需要,缺乏健康的异性交往心理,把异性吸引误认为爱情,过早地把那种爱慕之心发展为恋爱,产生“早恋”。他们往往因一句动听的话、一封友好的信、一个爱慕的眼神、一次美好的交往而动情,开始谈情说爱;或者在情感的冲动下,主动以写信、传条子、约会等方式向异性表示“爱情”。

中学生“早恋”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恋爱,真正的恋爱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上的。爱情是一种深沉的感情,它涉及思想、品德、体魄、阅历、学识、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诸多方面。这一切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没有定型,尚未完全成熟,所以中学生“早恋”,是他们在人生乐曲中过早地奏响的一段走调的爱情主题。因而,“早恋”心理实质上是青春期心理障碍的反映,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爱情观教育的必要性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对高中生“谈恋爱”(更科学的说法是“思慕心理萌动”)的态度是复杂而暧昧的,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且他们还是未成年人,这时候“谈恋爱”可称得上是“早恋”,必须加以坚决反对。也有人认为高中生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男女学生相悦相恋也很自然,加之受传统的“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观念的影响,于是对学生“谈恋爱”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总的来说,对于高中生“谈恋爱”问题,大部分教师是羞于启齿、讳莫如深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笔者认为,初中及初中以前学段学生“谈恋爱”确属“早恋”,教师坚决加以反对和制止是正确的,但是对高中生来说,“打压”的态度和做法就显得生硬而不切实际了。这是因为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在生理上,各项发育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成人水平,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性意识已充分觉醒,在精神和情感上有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欲求。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获得了全面而充足的物质营养,因此身体的生长发育明显地加快了;同时,由于影视传媒、文学作品中爱情内容的宣传暗示,使学生心中有了较为强烈的爱情意识。现在的高中生一般是十六七岁至十八九岁,在我国《新婚姻法》颁布前,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甚至已经在谈婚论嫁了,所以,如今高中生有了爱情意识和爱情欲望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高中生的思想意识尚未发展成熟,他们血气方刚,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果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污染和影响,就会使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偏离正常的轨道。“爱情”是最容易使人感到迷茫的重要人生事件之一,高中生易冲动,他们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就会在遇到“爱情”及与之相关的事件时失去理智和判断力。比如,有的学生因“追求异性”而荒废学业,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为了与他人争夺“爱”的对象而对他人动武,进行所谓的“生死决斗”,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件,给当事双方及其家长造成巨大的伤害,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学生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会处理与“爱情”相关的事件。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为学生有爱情欲望是“非分之想”的认识是错误的,而对学生中出现的“爱情事件”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的行为则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潜在危害的。因此,学校应该把爱情观教育列入日程,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二、爱情观教育中应澄清的问题

对高中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我们需要对几个问题加以正确的界定,澄清与之相关的错误认识。一是爱情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是爱情观教育应划入什么范畴,是德育范畴、行为教育范畴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范畴;三是爱情观教育应该怎样进行。

对高中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坚决制止学生“谈恋爱”,不是使他们认为爱情是难以启齿的事,也不是教学生怎样“谈恋爱”,而是使学生对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人生的关系,学习如何对待“爱情事件”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等。

要对高中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爱情观教育,教师就要对爱情观教育的内涵和范围归属加以正确的界定。一个人如何对待爱情,与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密切相关,又与其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密切相关,还与其心理素质、情感态度有关。爱情态度和行为是受人身上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为此,我们在界定爱情观教育的范畴时,绝不能把它简单地归入德育或其他某一方面的教育,因为这样会导致孤立地看待问题,而应该采取综合的视角来界定它的范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使他们对爱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会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感。

三、爱情观教育的方法探讨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绝不能采取形式化、课程化的做法,那样做对学生无益;也不能羞羞答答,还不能大张旗鼓,而应采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以使学生对爱情逐渐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教育方法,现就教于大家。

第一,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的爱情题材文学作品,以圣洁的爱情故事滋养学生的心灵。美好的爱情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哲理,人们不仅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被故事中人物的美德所打动。学生阅读这类文学作品,其心灵与思想必定会受到感动和感染,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如《简·爱》、《第二次握手》、《人生》等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圣洁的爱情”,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第二,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名人情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学业、人生之间的关系。在名人写给其恋人的情书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除了表达对恋人的真挚情感之外,还表现出了对对方的无限尊重和对事业、理想的执著追求。这些名人情书可以作为良好的爱情观教育资料,通过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领会名人的思想内涵,为正确理解和处理“爱情”事件打下基础。

第三,观看经典爱情影片,体会感人爱情,让学生理解爱情中的矛盾。个别学生之所以因为“爱情”问题而与他人发生激烈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爱情”的真正内涵,更不会正确处理其中的矛盾。为此,可以让学生观看《魂断蓝桥》、《生死恋》、《姊妹坡》等经典爱情影片,思考如何处理爱情中的矛盾,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有益的影响。

第四,教师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爱情。较学生而言,教师在爱情方面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思想、价值观、审美观上与学生较为接近,容易与学生沟通并产生共鸣。教师讲述自己的爱情观,讲述自己对爱情与友情、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生之间矛盾的处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对高中生来说,异性思慕心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从个体成长的规律来看,正确爱情观的树立会对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高中生爱情观的看法2

一、首先,得学会尊重。

当你在和一个人相处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尊重,无论是与朋友相处还是你谈恋爱和对方相处,你只有学会了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去尊重你。而不是以自我为圆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当一个人的尊严被你扔在地上践踏的时候,你其实是在践踏你自己。古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有“人人生而平等”并没有谁会比谁高人一等。尊重对方,给对方一点私人空间,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不一定非得监控对方的生活,也不必非得让对方的生活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心里世界很大,得装着亲情、友情、爱情,对以前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期盼、还有很多很多,不可能只有你。

二、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现在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会经常和女友或者男友吵架,总是会说“你怎么不考虑考虑我的感受”“你怎么不想想我是怎么想的”往往两个人争吵的原因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两个人不懂得让步,总是想要说服对方考虑自己,那么争吵就会愈演愈烈。其实在这种时候,两个人只要换位思考一下,想一想,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适,是不是自己的错误,亦或是两个人都有错。然后找出问题所在,就可以两个人共同解决了。

三、张弛有度,自信从容

在恋爱双方中,两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高谁低一说。通常在恋爱中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发生,恋爱中的一方,经济条件比较好,或者长得非常好看,在面对对方的时候,会有一种优越感,而另一方,往往会出现一种比较自卑的心理,觉得对方比自己好,然后在恋爱中逐渐丧失话语权,甚至于连自己的主见都没有。而当两个人发生争吵的时候,总会出现一方咄咄逼人,一方唯唯诺诺的情况。其实两个人谈恋爱,喜欢的是对方的人,而不是一些外在的东西,当两个人的三观一致,性格相符,爱好相像,在一起的快乐,往往是很多外在的东西所给不了的。所以恋爱中的双方,应该对着自己有着良好的自信,对对方有着足够的喜欢,那么谈恋爱就会是一间特别美好的事情。

四、恋爱是恋爱,不是结婚

现在很多人都会把恋爱和结婚谈在一起,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当我把这句话告诉我爸的时候,我爸说“别在乎这个,你如果谈恋爱就好好谈恋爱,当你在谈恋爱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这个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有压力和负担吗?我希望你的每一场恋爱都是因为喜欢,而不是结婚。或许你的恋爱对象会是你未来的妻子,又或许你的恋爱对象不是你的未来妻子。如果是那会更好,如果不是,但是你用心谈了这场恋爱,它也是你美好的回忆。”不得不说,当我爸告诉我这些话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后来想想,我爸说的还真对。恋爱本来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若我我非得给这场恋爱增加一些附加条件,那么这场恋爱可能就没有那份单纯的美好了。

五、做好优秀的自己,才会遇见优秀的她(他)

如果你天天邋里邋遢、浑身散发异味、为人斤斤计较、小心眼、出口成脏、素质沦为抹布,你还有什么资格去追求那些本身就很好的人的?我认为,在追求一个人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先要做好自己,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远远不如自己的人。当你整洁干净,文明礼貌,风趣幽默,善于言谈,性格良好,我想,都不用你再去发愁怎么找不着对象,谈不了恋爱,到那时,恋爱自然会找上你。

六、恋爱是自己的事,别从别人的嘴里恋爱

或许你的恋爱对象是别人给你介绍的,又或许你的对象是你朋友的朋友,亦或许你的对象是你亲戚介绍给你的。记住,当你和她在谈恋爱的时候,是你们两个人在谈恋爱,不要随便听别人说你的对象怎么样,他以前怎样怎样,他有过什么经历。俗话说得好,三人成虎,一个完美的人,从超过三个人的嘴里传过之后,总会变味的。或许你的另一半经历过很多事情,也隐瞒了很多,但是当你自己慢慢去发掘的时候,最后得出的答案,不就更真实了吗。

高中生爱情观的看法3

高中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分清爱情与友情:

我们一定得分清楚与异性之间的关系,不要认为异性之间没有真友谊关系,异性之间是完全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友谊与爱情是不一样,所以一定得分清。

认真对待,真诚相待:

既然确定了恋爱关系,就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把爱情当游戏,这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别人的不负责。

爱情不是全部:

当沉迷于爱情,就很容易沉湎其中,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谈恋爱上,把爱情当做自己的全部,所以应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其努力。

恋爱的前提是情感不是物质:

要想有真挚的感情,就应该以互相有好感为前提,不能只看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不要耽误了自己更耽误了别人。

失恋不失回忆:

失恋总会带来伤害的,但是也应该努力的对待失恋,至少还有美好的回忆。不要做失常的事,失恋不失态。

情感态度跟价值观的具体编写方式就是自己在情感方面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自己在对待情感的时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会怎么去做,还有自己就是如何去处理那些没有办法割舍的情感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写上去的。

而且这些在个人的体现上都是不一样的。然后在价值观方面的话,就是自己怎么看待其他的一些东西,就是在看待金钱,看待社会,或者是看待整个生存环境是怎样子的一个认知都是可以写在上面的,然后价值观的话,每个人也不同,一个人有很好的价值观的话,是可以很好的去生存的。

相关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一,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和政治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放在第一位的,凸显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视。

而且,从新课改的精神来看,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评价,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等,都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新课改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部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本内容。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少年儿童时期,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未成年人教育任重道远。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旗帜,它昭示了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变化,不论人们价值取向怎样变更,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持续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深入复杂,利益格局调整广泛深远,思想观念变化激烈尖锐,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这一切都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不断带来新的问题,也不断挑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能够有效地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思想观念激烈变化的背景下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一代建设者,必须改革创新现有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求真务实。

第一,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去确立教育目标,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需求之中。

检讨和反思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会发现,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正确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传递、灌输给青少年.并在不自觉中从整体事业的视角,把青少年作为传输先进价值体系过程中的一个被动的客体,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青少年自身社会性发展的需求相脱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大的、抽象的、理论性的、与孩子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甚至是相对较为空洞的观点、理论转化为孩子们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整体教育观念和价值的思考和转变。其核心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少年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rj.havighurst)是发展任务学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无论是处于什么社会制度背景下.也不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完成得好,这一个体与外部,包括社会、他人、自然等关系就会和谐,其个体的生存状态就会顺畅快乐;相反,则会与外部适应不良,冲突不断,甚至反社会.自身也会面临多方面的失败。在这一学说给6岁一12岁的人生开出的九项任务中,有一条很突出的任务就是“形成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集团的看法”,这实质上就是对社会制度价值和主流意识的认同,作为一种以西方中产阶级为主要对象群体的理论,我们不去全面评价其优劣。但它可以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即从未成年人个体的发展出发去思考社会价值和思想道德教育。依我看,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快乐的人生,必须构建起三个支撑:物质支撑、自我精神支撑、社会支撑。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搭建起这三个支撑。帮助他们获得物质支撑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自我精神支撑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其坚定的信仰和完善的人格;帮助他们获得社会支撑的能力,就需要推动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这些能力是建立在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和他们的现实生活之上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然是这些支撑的重要内核。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总是伴随着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的现象使人愉快,有的现象使人痛苦,有的现象使人赞赏,有的现象使人愤怒,还有的现象会使人兴奋、烦恼、忧愁、恐惧等。所有这些愉快、痛苦、赞赏、愤怒、兴奋、烦闷、忧愁、恐惧等,都是人的情感体验的不同形态,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态度。它们都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同时,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

以上是由百度查找的

接下来 我想说的是 人们经常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犹豫不决 因为他们没有能争取的掌握

首先 价值观 是随外物的改变而改变的 通常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社会是最能决定其价值的取向

我们说一个人的价值观 看上去好像是以人的主观层面去看 但实质上确实其本身从出生起 便跟随外界一步步形成的 列 老人的价值观就与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不同 我们说是年龄的差距 代沟

不如说成价值观取向不同更好

然后 再说情感态度 这便是有人的主观能控制的了 因为对于一件事物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那句 什么一万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我们由于客观事实 而产生于内心的主观意识

造成看法的不同 而这里 我想说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则 我们的情感态度则大多属于我们了吧…………

最后以上是我的自己看法 借鉴了一点其它的意见 不同意或不完善 我也不能确定 毕竟我的看法很有限 通常只有无限的思想才能包含有限的内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9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