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前,曹操刚经过大战,还没有水军,但为何却敢发动战争呢?

赤壁之战前,曹操刚经过大战,还没有水军,但为何却敢发动战争呢?,第1张

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心路历程,可以从其诗作中窥探一二:

建安十二年,击败袁绍,平定乌丸: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建安十三年,北方稳定,准备南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志得意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喜爱曹操的人,多数会被其雄深雅健的诗品所折服。《观沧海》、《龟虽寿》和《短歌行》三首诗作,正是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到赤壁之战前,挥毫泼墨,用以抒写统一天下的雄心伟志。

平定乌丸,咏观沧海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七年,袁绍病死,二子逃亡乌丸;九年,占领邺城;十年,平定青州、益州。至此,北方仅乌丸为大患,建安十一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并最终取得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观沧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心情溢于言表。

统一北方,叹龟虽寿

平定乌丸后,曹操又陆续肃清了袁氏残余势力,北方彻底稳固。此时曹操不仅在心理上倾向南征,在行动上同样积极准备。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邺城铜雀台南八公里处挖掘了一个人工湖泊,大练水兵,这个地方叫玄武池,为南征做准备。

建安十三年春,公还邺,作戽武池以肄舟师。《三国魏志武帝纪》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于是作《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南下之心已经无比坚定。

挥兵南下,吟短歌行

曹操南下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平定荆州,这是向南部扩张的第一步。而没想到的是,此时刘表病逝,荆州集团内部发生分歧,最后刘琮率众投降,荆州不战而得。

在这种背景下,怎能不使人志得意满?操练水军原本是打算征讨荆州,现在自己的水军没用上,还得到了荆州水师,简直如虎添翼。并且此时曹操已经打出士气,如果不顺势而为,恐怕是有负天公美意。

《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原本是有很大争议的,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在此背景下创作,这种分析比较合理。刘备残兵败将,孙权黄口小儿,荆州既定,天下垂手可得,此时“天下归心”已经不是臆想,仅仅是一步之遥。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一、古诗原文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白话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扩展资料

赤壁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来源:-赤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0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