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师生感情好时,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则被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则被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注入了爱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地关心学生。当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光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是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本身,应当如何去做呢?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教学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生命化教育”的字眼已经全面进入教师的视野。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课堂里,师生都是学习的共同体,更是生命的载体,45分钟里到处涌动着情感的交流。“情感目标”的实现应视为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的环节。只有站在生命的立场,教学才可以变幻出无穷的色彩,教育才可以深入内心晟深处。然而,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新课堂”仍在本质上继续沿用了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建构,而忽略学生情感的生成,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缺失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创设情境,有效达成情感目标”的个人实践和探索进行分析,以期为新课改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引入鲜活的事例,创设真实情境,切入学生情感点
新课程标准所建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模式,正是基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高中政治课的特色,是既要走近学生生活,又要关注社会热点。因此,在课堂上,引入来自学生或社会的鲜活事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比较容易切入学生们的情感点,以利于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在讲授《意识的作用》一课时,我根据这一特色创设了以下两个情境:一是从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讨论月末班级参加校运会入场式的设计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中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为正在筹划入场式设计方案的班委们提供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们自主生成了热爱集体的情感,真实体验为班级出谋划策的快乐。二是创设和时政热点相关的情境――国庆60周年大典。在即将迎来国庆60周年之际,我向学生们介绍政府对国庆60周年大典的活动安排,特别介绍了10月1日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活动,播放了彩排的视频资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这一环节,利用时政的热点引发学生的关注,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爱国主义从空洞的说教走向内心深处。在情感目标实现的同时,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
在讲授《文化创新》一课时,正逢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世博成为学生们热议的焦点之一。在课堂里,通过播放《网络世博会宣传片》,关注世博的创新之处,带领学生亲历网络世博会,感受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新体验,并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创新。这样的环节让思想政治课堂充分融入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领悟知识,在情境体验中生成情感。
二、设计生动的活动,启迪人生智慧,激活学生情感点
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设计生动的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由此引申人生的教育,引导学生体味人生智慧,更高层次地让学生实现情感目标。
如在讲述知识点“抓住事物的主次矛盾”,我借用了“把握人生中的大石头”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只有先抓住了大石头,才能装下其他的小石块、沙子和水。在解决了知识点的同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人生中的大石头”。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感目标达成的时机啊!教师把情感目标寓于具体生动的活动中,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自然、巧妙地获得真切、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讲授《实现人生价值》这一单元时,我引入团队心理游戏,带领学生对人生价值进行一系列的自我探索。第一节是人生价值探索的开篇,运用了“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人生价值的判断和选择。他们在分享中对自我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同伴互助中收获了新的启迪。第二节从个人的自我探讨,上升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引导。选用“迷失丛林”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发现集体的力量,并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三节引导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进行规划,并对如何实现这个人生价值而展开富有意义的探讨。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在自我探索的体验中获得了成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成功落实了情感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一门普通学科,更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用情感启迪人生,用情感塑造生命,真正意义上促成学生情感的生成并内化,使得情感目标有效达成。
三、积淀文学的韵味,抒写诗意色彩,丰富学生的情感点
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不仅仅只是政治教师,他(她)应该也是个优秀的语文学习者。优美且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或语言),不仅能提升课堂的品位,也能启发学生新的思考,这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如在讲授“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台湾作家丁思逸在散文《友情与爱情》里所写的一首诗,启发他们对“青年是一首诗”的体会,认识高中生所处的人生位置,并理解如何看待自己的这段成长历程。诗歌的优美意境,将学生带入更为丰富而富有内涵的情感世界,给学生以更强烈的感染力。
在“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引用了本年段学生关于福州三坊七巷历史名人(如林则徐、严复等)的优秀习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优美的散文式文字,让政治课堂激荡着感性与理性的光辉,学生们由单一的爱乡爱国之情上升至更为理性的情感世界,此刻,书本的理论知识将伴随学生们生成的情感一同铭刻在心。
高中思想政治课并不是一味地说教、流于形式地空喊 口号 ,在课堂上引用优美的文学作品,体昧诗意的色彩,必定能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更好地实现情感目标。 四、搭建实践平台,展示创意才华,升华学生的情感点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让思想政治融入社会生活,加强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和活力所在,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模块的学习,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又是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环,更是激发学生形成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体验,大多停留在书本表层的理论,并不能将其内化为情感。因此,在《文化生活》模块教学伊始,我们集备组就有意识而细致地布置全体学生利用寒假期间进行《福州旅游线路设计》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福州,挖掘福州文化的特色,感受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实意义。学生们主动接触生活,参加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真正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生活。
这样的实践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其完成度和优秀度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核心理念正是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在这小小的实践平台上,发挥创意施展才华,而这个过程中也很自然地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延续课堂45分钟的情感生成,继续升华学生的情感点。
只有我们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实施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才能让情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升腾!
人的情感问题,大部分是因为自己处理不好,或者有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处理好,那就是别人帮了自己,但是如果是自己不懂得处理方式,不懂得和别人沟通,不懂得去沟通交流,那么这些人可能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别人对我这么好的人”,让自己感觉好开心好幸福的同时,也让自己受到伤害,甚至走上极端的情感问题。今天给大家讲的这本书就是让大家能够帮助别人改变情感问题的方法。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遇到一个人,告诉他关于自己情感中需要注意什么。这样对方就会被你感化,而且通过不断学习,这种感化会让对方更加有动力和活力去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情感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情感问题,而且每个人的情感问题都不同,就像是我们身上的伤疤一样。当我们遇到情感问题的时候,首先会表现出来的是“自己没处理好”或“自己解决不了”,其实大多数人的情感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处理不好这个事情,或者不懂得去处理它,从而让自己处于一种很糟糕的状态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自卑感”。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这种情况,那你需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然后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学会如何解决它,这样才能让你获得幸福和快乐,然后面对它。只有解决好了自己的情感问题,才能去解决其他人的情感问题。
二、“情感问题”都有哪些类型?
那么什么是情感问题呢?在心理学上,情感问题是指人在情感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人们在跟一个人恋爱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恋爱关系中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它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去满足他人需要,因此情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是要想把它处理好,必须要对情感进行分类。因为情感是一种个人情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容易碰到的情感问题。所以,我们在解决情感问题的时候,要根据感情类型以及情感模式进行分析判断哦。
三、解决“情感问题”的三个步骤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了解决情感问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我们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三个步骤:行动、对话后总结。行动就是指通过行动、参与等方法主动提出改变自己的想法是有意义的事情。对话:指你可以通过言语来进行交谈。对话:指从对方发出声音开始,然后按照一开始的表达方式进行对话和交谈,而不是之前说完之后再进行说话和交流。对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种行动,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存在,并且让对方知道你愿意和你一起面对这个问题,愿意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解决方法。
四、情感问题解决路径
如果你不懂如何去帮助别人,也不知道如何去和别人沟通交流,那么很可能自己的情感问题也会被别人解决。《帮助他人改变情感问题》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让人改变。你可以把遇到的情感问题告诉一个你了解的同事,或者说你了解的朋友,然后一起讨论,好之后,再去教别人处理它,帮助他人。如果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方式,那么可以跟别人学习。比如在面对自己情感问题的时候,在遇到困难需要求助的时候,可以跟别人说说这件事,不要担心自己解决不了,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够,就去求助别人。这时候,别人也是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一、 情绪情感概述 ?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的是,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个人之间关系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将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事实上,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也就是说,都是心理体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的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2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什么是焦虑?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从积极方面来看,陌生人焦虑首先能限制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对象,使幼儿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属于一种有效的自己保护机制。其次,陌生人焦虑反映了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表明他们已能把熟人和陌生人区分开来,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区分开来。
消极作用,它会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削弱他们探究新人物和新环境的兴趣。
分离焦虑(积极)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亲人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消极)但是,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的抵抗力下降。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之为情绪动因。
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与成人(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以及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是左右其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的动因。
二、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与(二)
(一)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5种)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 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3 与想象力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4 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5 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二)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移情是婴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绪等,也都发展起来。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价和改变。
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适应性调控。第二类:功能性调控。第三类:特征性调控。
(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第一种是建构性策略
第二种是回避性策略
第三种是破坏策略
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
第一种是规则驱动的掩蔽
第二种是情境驱动的掩蔽
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一)父母的影响
第一,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敏感的和热情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也能调节良好,也好较敏感。
第二, 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有助于儿童对情绪的调控。在有关的对话中,父母通常不仅会告诉儿童有关调控情绪的规则,还会传授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三,具体情境的作用。儿童情绪的调控,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单独行为,更重要的是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同伴的影响
在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调、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教师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保育和教养的管理者,还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管理者。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叫是可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的能力。
第一, 认知策略 对于同一件事,引导幼儿从积极的方面去认知,从而产生乐观的情绪
第二, 行为策略 当幼儿发生了积极的兴趣体验时,教师应及时地、适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而当幼儿出现不良的情绪表现是,教师可以不给予理会,不要立刻就去处理。(教师)为儿童提供规范的、积极地、正面的行为榜样,让儿童有样可依,有样可学,有样可做。父母和教师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
第三, 情绪策略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及时光柱幼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情感上的安慰、支持或教育。成人不但要让幼儿在满足生理需要时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且更应该注意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
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压抑、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选择适宜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从而减轻幼儿身心的负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