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0时至24时北京密云新增2例感染者疫情通报

11月7日0时至24时北京密云新增2例感染者疫情通报,第1张

11月7日,密云区新增2例感染者。自10月28日至11月7日累计52例。

疫情通报

11月8日通报密云区7日新增2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均为隔离管控人员,具体情况如下。

感染者1,现住密云区密云镇季庄西村豆腐小区,作为风险人员居家隔离,11月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感染者2,现住密云区鼓楼街道长安东区,作为密接人员集中隔离,11月7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无新增风险点位。

密云疾控提示:

请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及其同住人员严格居家,足不出户,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不自行购药服药,立即报告社区并配合相应管控措施。近日,已陆续有人员解除管控措施,请解除管控人员按要求配合后续健康监测,未解除管控人员请继续配合社区防控工作。

当前密云区疫情传播链条清晰,处置迅速有效,总体平稳可控,但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式复杂严峻,密云疾控提醒广大市民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进入社区、市场商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配合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7日内出现本土疫情的县旅行或出差,进返京人员,主动向社区、单位、宾馆等相关部门报备,严格执行进返京防疫政策。

》》

撰文|李岩

前不久,多个省份研判本省疫情感染高峰到达时间。根据政知道梳理,大多省份研判本省疫情高峰会出现在1月上旬或中旬。

根据央视网今天消息,近日,多省份发布调查数据,一些地方阳性感染率在60%以上。专家研判称,目前一些疫情发展较早的省份,疫情或已近尾声。

多地披露近期感染率

据央视报道,近日,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

海南省疾控中心发文介绍,截至12月27日12时,共有33682人填写了第二轮海南省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网络调查问卷。分析称,调查对象中有355%的人在12月19-25日期间感染新冠病毒,较上轮感染率上升53倍。

2022年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感染率已达50%。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

近日,浙江多地召开发布会,通报感染情况。

衢州市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衢州市目前总体感染率约占总人口的30%-35%,并于2022年12月底进入感染高峰期,2023年1月初达到第一波高峰,并进入高位平台期,可能在1月底达到第二波高峰,同时,在达到感染高峰后一周左右,可能出现重症高峰。

舟山市估算全市目前感染人数比例达到30%至40%,总感染人数接近40万人,估计于去年12月底进入疫情高位平台期,高峰期维持一周左右。

数据图

日前,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省内158506名被调查者的感染率为6352%,另外还有28%的调查人群虽未测核酸或抗原,但有发烧、咳嗽等类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因此本次调查人群的新冠病毒实际感染率应高于6352%。全省阳性检出的高峰期集中在2022年12月12日至23日,目前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

就此,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唐雪峰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综合研判,“我们认为四川省居民的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全省感染发病的高峰应该已经过了,当前正处于防重症降病亡的关键时期。”

专业团队研判四地疫情感染或已近尾声

综合本轮疫情数据,有专家发表论文研判,2023年元旦前后,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接近尾声。

央视网报道披露,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陈赛娟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在Frontiersof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人员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

政知君注意到,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日也就一些省份“达峰”做出判断。

几天前,吴尊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上介绍称:“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处在高位流行,但各省份进入的流行阶段不同。像京津冀、成渝地区、华中部分省份,疫情发展相对比较早,目前可能流行的高峰时期都已经过去。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市疫情正在高位流行阶段,河南、吉林、福建等省份疫情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上海市委书记向返岗“骑手”致谢

根据《北京日报》报道,元旦假期期间北京当地的快递分拣中心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北京日报》报道称,元旦假期首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通过视频系统检查调度疫情防控和城市运行保障等工作。

报道介绍,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快递分拣中心占地面积四千余平方米,有从业人员三百余人,日均分拣量近五万件。节日期间的分拣中心,更是一派忙碌景象,一堆堆快件整齐码放,快递小哥们往来穿梭。

不过,在检查调度中尹力强调,当前,全市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干部在岗、群众过节,认真做好节日期间各项工作。

《解放日报》报道称,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宝山区、普陀区调研,实地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陈吉宁指出,要着眼平战结合要求,完善分级分类诊疗,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水平,推动资源力量下沉。

视频画面

陈吉宁先后来到叮咚买菜、顺丰快递的服务网点,了解运力恢复情况。听到不少人已康复返岗、年后错峰返乡时,陈吉宁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昨天到市应急指挥中心,视频检查调度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安全稳定等工作。

林克庆强调,要全力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聚焦“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对照落实“乙类乙管”要求,全力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防护物资保供能力,强化重症救治和便民服务,突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防疫短板,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切实保障市民群众健康安全。要规范文化旅游假日市场秩序,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文艺活动,关心关爱困难群众,营造欢乐喜庆的浓厚节日氛围。

春运将抬高感染峰值

疫情感染“达峰”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可以松懈。

此前,多省份卫健系统披露称,春运将给农村、基层疫情防控带来冲击。

前述陈赛娟团队论文也提到,研究团队认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

政知君注意到,农村地区防疫工作在前不久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被强调为“新阶段疫情防控重点”。就此,中央和国家层面近期多次开会就农村防疫进行专门部署。

央视网报道还援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观点称,当前,“小地方”的疫情传播不像大城市这么迅猛,但是传播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随着春节人员的返流,可能会在当地引起一波输入性高峰。目前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原来感染率非常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就会较大。对于感染率还不高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大规模的人群聚集。

资料|各省官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1月5日15时至6日15时,平谷区无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全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继续保持应急状态,按照一病例一专班要求,区领导分别牵头对前期确诊病例继续开展深入流调,深挖风险点位,及时采取管控措施。组织力量,再次梳理北大市场重点风险人员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社区村实行挂图作战、动态销号,条块结合抓好社会面防控。

连日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已陆续有人员解除管控措施,区内部分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已按规定降为低风险区域,请解除管控人员按要求配合后续健康监测,仍在中高风险区的人员请继续配合社区防控工作。

从全市看,本轮疫情呈现多源输入、多链并行、点多面广、聚集性疫情与散发病例交织等特点,要充分把握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的新特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以快制快,争分夺秒阻断疫情传播,科学精准抓好防控工作,严防疫情风险扩散,阻断病毒传播链条。

要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加强医院、养老院、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做好防疫管理和服务保障,督促工作人员和服务保障人员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减少聚集性活动,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11类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及时报告,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要坚持社会面疫情防控不放松,各社区、物业部门等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强人员出入管理,把好门、看好人、扫好码、登好记,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公共交通、酒店民宿、市场商超、文娱健身等公共场所要坚持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规范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要加强公共卫生间等重点公共场所清洁消杀频次,保持清洁干爽、空气流通,使用公共卫生间人员,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交谈,及时做好手卫生,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广大市民朋友继续增强防护意识,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风险人员主动报备,接受流调时,要如实报告个人信息和行程轨迹,配合做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平谷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1月6日

一、工作目标

明确工作目标。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以防范疫情输入、防范聚集性疫情、防范重症病亡为目标,重点抓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动态响应机制、人员和物品出入管理、院内分区管理、环境防控、日常监测、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等防控管理措施,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120急救转运、街道“三握手”机制、关心关爱等服务保障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护养老机构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强工作统筹指导

健全防控措施动态响应机制。经各区批准同意后,非疫情流行时,辖区养老机构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开放管理;疫情流行时,辖区养老机构原则上实施封闭管理,并可根据工作实际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有序开放管理。疫情流行严重时,经报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相关区可对辖区养老机构严格封闭管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实行定期研判调度工作制度。市、区两级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应定期分析研判疫情流行形势,及时调度指挥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解决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重点问题。疫情流行严重时,应每日进行工作调度。

实行养老机构疫情“零报告”制度。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出现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的,须第一时间全面报告感染情况,并配合属地政府开展疫情监测。疫情流行严重时,督促指导养老机构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

三、防范养老机构疫情输入风险

加强人员出入管理。督促指导养老机构认真落实人员出入机构查验和管理制度,入院人员必须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机构开放管理期间,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当日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可上岗。机构封闭管理期间,落实入院人员闭环管理,返院老年人和返岗员工应首先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并在集中健康观察点或机构内具备隔离条件的隔离区按规定落实健康观察措施,方可闭环入院或在院居住、工作。机构严格封闭管理期间,暂停家属入院探视、接待走访慰问等非紧急必要入院活动;暂停机构内集体用餐或聚集性活动。

加强物品出入管理。督促指导养老机构严格落实外来物资物品无接触交接相关规定,在机构大门外设立物资物品交接区,快递和家属送来的物资物品不得直接进入养老机构,必须按照规定要求消毒静置。

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防范。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定期对电梯按钮、门把手、下水道口等重点环境点位进行核酸采样和检测,防范地漏水封、下水道口等气溶胶传播风险。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加强工作人员、老年人的日常防护、清洁卫生、用餐保障等。

四、防范养老机构聚集性疫情

严格落实“早发现”机制。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在开放管理期间,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在院老年人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工作人员与老年人的检测隔日交替开展;在封闭管理期间,工作人员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在院老年人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经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培训指导后,自行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抗原检测;不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由核酸采样人员上门规范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减少人员外出核酸检测感染风险。核酸检测应“单采单检”。各区按照属地养老机构在院老年人数量、工作人员数量及每周核酸和抗原检测频次,免费提供核酸检测,免费发放抗原检测试剂。

加强常态化健康监测。督促指导养老机构每日对在院人员进行全员健康监测并做好记录。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11类症状者,应及时进行1次抗原或核酸检测,并做好相关人员的筛查、隔离等处置工作,同时根据症状及时就诊或送医。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为有基础病的老年人配备必要的简易监护监测设备。

实行院内分区管理。督促指导养老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实行内部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防止不同区域间交叉感染。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要将养老服务区域与医疗服务区域分区管理,做到物理隔离、独立设置。加强环境通风换气、内部清洁和消毒。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区组织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督促指导养老机构按照“一院一策”要求完善细化应急处置预案。指导辖区内养老机构做好疫情防控、人员培训、应急准备和应急状态转换、疫情处置等工作,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督促指导养老机构按照满负荷运行标准,做好防护物资、照护物资生活物资储备。

加强涉疫处置。养老机构内如发现阳性感染者,应在各区卫生健康、疾控部门专业人员上门评估指导下,按照“一院一策”原则,立即调整人员分区及密度,落实转移居住、分级分类诊治及终末消毒等措施,并立即开展全员核酸或抗原检测,后续根据检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情况确定核酸检测频次。建立完善院内感染者转运机制,明确养老机构就诊定点二三级医院,与其建立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隔离、转运和优先救治。

加强集中健康观察点保障。将集中健康观察点纳入各区保障范围,用于不具备分区管理条件养老机构中阳性人员、新接收、轮换或返院人员的集中健康观察。加强集中健康观察点内部管理,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保障人员配备。

加强护理人员等应急支援力量储备。各区按照养老机构在院老年人数量的10%比例储备护理人员等应急支援力量。对于从养老机构转运至定点医院的失能失智感染人员,以及转运至集中健康观察场所或养老机构内隔离区内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均应按照1:1的标准配备护理人员。具备自理能力的感染老年人,视其身体情况配备护理人员。

五、防范养老机构老年人重症病亡

加强在院老年人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摸清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根据其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重症风险程度等进行分级,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落实和运行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握手机制。督促指导与养老机构建立握手机制的医疗机构,通过上门巡诊、智慧家医、远程问诊等方式,为在院老年人提供日常诊疗和健康监测服务,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医疗保障台账。与养老机构建立对口协作关系的二三级医院,落实养老机构急危重症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属地所有二三级医院均应开通养老机构急危重症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原因推诿或拒诊本区域或其他区域转来的养老机构急危重症老年人。

落实和运行好养老机构与120急救握手工作机制。压实各区属地责任,各区应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转运机构的握手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辖区内120急救、非急救转运资源重点保障好养老机构就医需求。市急救中心做好养老机构急救转运数据的监测、预警,设立养老机构服务保障专席,在区级资源无法保障等紧急情况下,统筹调度保障好养老机构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转运。

落实和运行好养老机构与属地街道握手工作机制。持续做好养老机构药品保障,实现慢病管理日常用药随开随用,退烧镇痛、止咳祛痰药品按养老机构在院人数的20%人份比例进行储备。加强中药汤剂保障,通过居委会有序配发至养老机构内有需要的患者。

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依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判定规范流程开展在院老年人疫苗接种禁忌症判定工作,组织人员相对固定的医疗小分队进入养老机构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加快提高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优先采取序贯加强免疫,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推动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六、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职责任务分工负责,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四方责任”,扎实做好疫情流行时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和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非疫情流行时,各区要强化牵头部门作用,与相关部门、属地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积极稳妥推进养老机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加强责任落实。市、区两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工作实际及时优化调整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切实加强疫情防控指导服务工作。各区要广泛宣传和强调“四方责任”和措施要求,及时回应市民群众关切,妥善解决各类群众诉求问题。

加强关心关爱。各区要动员各级机关党组织、共青团、工会等力量和公益慈善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疫情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心理疏导,为他们分忧解难、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要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电话、网络等为老年人提供与亲属间的亲情化沟通服务。

加强培训和监督检查。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要广泛开展养老机构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措施的部署培训及政策解读;要定期对养老机构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以及相关服务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实地督导和飞行检查,重点针对人员物资出入管理、落实早发现措施、落实医疗保障服务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督导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各区临时收住托养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社会福利机构参照本工作方案执行。

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办公室

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月6日

》》

》》

一、工作目标

明确工作目标。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建立“有药可买、有病能看、底账清楚、转运及时、引导到位”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加强日常健康卫生服务和重点人群管理,全面落实四方责任,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健全农村疫情防控体系

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组织作用。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组织领导,发挥好乡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其他各类组织资源优势,推动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等力量冲在一线、主动作为,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加强医疗物资准备和基础条件保障。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加强退热、止咳、解痛类药品供应储备,满足农村居民患者特别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要提前备足治疗药物和防疫物资。加紧解决村卫生室药品医疗器械纳入医药保障范围、医保结算系统覆盖、设施设备短缺、人员力量不足等具体问题。

畅通药物购买渠道。各涉农区加强统筹,及时调度,加强药品供应企业物流配送能力,保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清单药品供应。畅通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渠道。在保障药品安全前提下,对紧缺药品允许拆零销售,满足农村居民基本购药需求。为快递企业寄递提供便利,确保农村居民正常购买。

提升患者接诊转诊能力。逐村建立就医救治服务群,确保规划设置内的村卫生室“应开尽开”,医疗保险定点“应定尽定”,基础运行保障“应保尽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区“应设尽设”,为发热患者提供接诊和开药服务。发热诊区要清晰划定就诊流程,尽量避开与其他就诊患者交叉,医务人员做到规范防护。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要为发热等症状的患者提供开药服务。加强村民健康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回应健康咨询和问题。完善网格化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加强辖区医疗资源统筹调度,及时分流收治。

根据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布,科学划定诊疗网络,组织各医联体核心医院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支持,提高诊治水平,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好医疗质量关,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完善基层首诊、接诊、转诊流程。加强乡镇统筹调度,完善农村急救转运体系,在医疗卫生机构加快配备和调用救护车基础上,各涉农区立即组织储备一批随时可用于患者转运的车辆,保障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及时转运、收治。确定专岗专人,负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共体牵头区级医院、定点医院、市区对口帮扶医院等做好转诊衔接,建立明确的接诊流程和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

及时处置重症风险。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重症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处置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能力,确保重症高风险感染者病情加重时可得到及时救治。开展农村地区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做好农村地区人员,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高风险群体的健康监测和分级分类管理。及时发现有住院需求的人员,按照“应收尽收”“应转尽转”的原则,及时转诊至有诊疗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

三、做好农村居民宣传引导

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针对本市农村地区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筑牢群防群控的基础。可通过乡村广播、小喇叭、新媒体等方式,用村民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广泛宣传,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如病情加重可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倡导在走亲访友时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不外出走亲访友、不参加聚会,特别是避免拜访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倡导邻里互助,共享互换富余的防疫物资和治疗药品。结合健康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清洁与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地区返乡人员健康提示。倡导错峰出行,疫情流行期尽量减少出行,引导返乡人员加强健康监测。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特别是人口倒挂村、民俗旅游村等外来人员聚集的村镇,要及时掌握进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医疗机构****。

适当控制聚集性活动规模。到访农村集市、庙会、民宿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经营者有症状要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岗。疫情流行期间,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加强公共密闭场所管理,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临时关闭。移风易俗,健康生活,倡导婚宴、生日宴、团体宴等聚集性活动简办少办,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聚餐聚会规模,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

四、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防护

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库。充分发挥区、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作用,摸清村内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落实《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要求,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

加快提升农村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进一步加强组织动员力度,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村级动员,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提升农村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和其他年龄段人口接种率。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承担接种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最大程度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

加强重点人群医疗健康服务。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快扩大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居家自我照护人员的健康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鼓励为重点人群发放免费健康包。落实村民委员会对居家自我照护人员的服务责任,尤其是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做好代买代办、配送到户、垃圾清运等工作。建立重点人群绿色通道,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治重症风险较高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提高转诊时效。疫情流行期间,农村地区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健康观察区,防止交叉感染。夯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手拉手关系,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监测与日常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人、儿童等患者重症预警监测指标宣传,告知患者或家属出现预警情形后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

五、统筹推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

抓实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政策、技术、农资、信息、人员等要素保障,将粮食、蔬菜生产任务分解到区、落实到乡镇和地块,做好田间管理;稳定生猪基础产能,确保处于绿色调控区域;督导做好家禽、奶牛、水产等养殖管理。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安全生产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丰富乡村旅游市场。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求,指导各区和乡村旅游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各项优化措施,积极开发乡村特色新产品,着力打造新场景,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市场。

六、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各级农村防控组组织架构,按部门工作职责,细化农村防控组工作方案,统筹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健康服务、农村养老、农村市场与卫生、农村地区宗教场所、组织动员、舆情监测等相关小组工作安排。加强各成员单位配合,切实发挥政策协同、物资调配、基层动员等方面作用,在药品、设备、人力、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支持保障力度,守住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底线。

压实各级工作责任。落实“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的要求,建立区、乡镇党委书记统筹抓、包村干部一线抓、村党组织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机制,切实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各区要指导乡镇、村落实疫情防控组织、动员、协调、宣传、引导等责任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进村入户。区农村防控组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动态。

及时回应农村居民群众诉求。各区要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公布紧急联系电话等方式,收集基层及农村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与整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舆情信息,确保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平稳有序。

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办公室

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月6日

》》

近日,广州、重庆等地的核酸检测发生了新变化,将核酸检测人群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其中,广州市要求,7个区引导群众按需检测,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重庆则明确,“无疫小区”“无疫社区”不参加近期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图/视觉中国

核酸检测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撑的同时,一段时间以来,也出现了不少乱象。在今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指出,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都在监管中发现了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并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郭燕红说。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北京的“京抗原”小程序已上线,并附有抗原自测教程。14岁以上人群可自行采样,2~14岁未成年儿童可由其他成人代为采样。采样前,需要提前洗手、了解检测流程,并检查相关检测试剂是否在保质期内。完成自测抗原后,市民可在“京抗原”小程序上自行上传抗原检测结果。“京抗原”小程序所属单位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是北京市卫健委所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多地核酸检测范围收缩

自10月22日以来,广州累计出现的本土感染者数量超过13万例,日增本土感染者数量在11月17日达到9000多例后开始下降。

11月27日,广州新增感染者7300余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973%。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11月28日发布会上介绍,在27日的感染者中,轻型和普通型199例,无重型、危重型患者,其中海珠区新增6920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广州市筛查出的感染者大多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筛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社会面发现的病例占比较低。其中,11月26日、27日广州新增的本土感染者中,由社会面进行的核酸检测筛查出来的感染者均占比不足2%。

面对感染人数的持续增加,广州对核酸检测的人群范围作出新调整,以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11月27日晚间,广州多个社区和机构发布28日的核酸检测实施方案。除海珠区、番禺区、天河区、白云区4区外,其他7个区引导居民按需检测。

除了广州,重庆、郑州等地部分区域也对核酸检测做出新调整。11月27日,重庆市新增感染者9600余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9400余例,占比975%。

11月26日的疫情发布会上,重庆宣布该市的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等7个区县开展全域或部分区域核酸检测。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畔在当日的发布会上明确,“无疫小区”“无疫社区”不参加近期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近5天都没有阳性的街镇、有阳性的街镇中近5天没有阳性的社区和小区,不用参与这次全员核酸检测。

此外,杭州市上城区11月27日发布最新提醒,表示该区连日发现新的阳性感染者,区防控办建议每2天做一次核酸检测。

昨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称,决定于今日在主城8区开展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筛查工作。“采样对象”中提到,5天内无病例小区居民不参加检测。

11月29日,北京部分小区也缩小了核酸检测的人群范围。北京市朝阳区一处小区通知称,为了实现核酸检测部分人群“精准免检”,进一步科学精准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减少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结合核酸检测工作实际,对于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每日核酸检测。

“动辄全员核酸检测的办法不可持续,也比较低效。很多人本来没感染,可能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外出排队测核酸‘中招’。”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理想状态下,在发生疫情的区域,一般连续测三次可以把大部分感染者找出来,之后可以走向解封。但由于核酸检测灵敏度、检测时人员聚集、摘口罩进行咽拭子、检测人员消毒不彻底等因素,现在很多地方无法做到这种理想状态,陷入被动局面。

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畔曾在11月22日的发布会上提到,实施全域协同防控强化社会面管控10天以来,社会面感染者的占比持续明显下降,但感染者总量却还在持续上升。分析发现,中心城区在高风险区和社会面报告的感染者中,六成以上是同楼栋、同小区、同社区内发生的感染,这说明存在小区没管住的情况。比如,在小区内聚集、聊天、打球、打麻将等,下楼检测核酸期间长时间逗留不返回家中等。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11月29日的疫情发布会上指出,在采样点的现场组织管理方面,要设立清晰的标识,规划好进出的路线,所有的采样人员都能够保证单向流动,同时要明确采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要加强采样秩序的维护。其次,个人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要规范戴好口罩,不聚集,与前后的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郭燕红表示,采样过程中,要等前面的人走后,采样员完成手部消毒以后再上前。同时,在采样的时候,被采样的人员不能够去触碰采样台上的任何物品,采样后还要尽快戴好口罩,迅速离开采样现场。

自11月以来,全国新增感染人数快速增长。11月15~22日,连续8天新增本土感染者超2万例,23日超3万,27日超4万,11月1日这个数值仅为2700余例。与此同时,多地因为出现疫情已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的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以及11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都对核酸检测范围进行明确。其中,二十条措施明确提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多名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应该把不必要进行核酸检测的人群排除出去,进一步压缩核酸检测的范围,希望后续更多城市能够跟进。

“就防疫而言,未来优化的办法就是多进行抗原检测和核酸自采,减少排队测核酸,避免人群聚集可能造成的疫情传播。”在金冬雁看来,国家相关部门应考虑将核酸检测范围适当缩减,将“二十条”的实施细则在基层真正落实下去。同时相应的配套措施应该跟上,比如将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各地抗原检测结果的上传系统也应该尽快搭建起来。

核酸检测乱象不止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规定,核酸检测阳性为病例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调整了核酸检测Ct值<35作为解除病例集中隔离和出院的标准。

10月10日,发布在《预防医学情报杂志》的一项研究,选取17种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核酸检测试剂作为代表,对50份入境新冠确诊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5种试剂检测正常,阴性样本检出率在0%~35%之间,阳性样本检出率在39%~96%之间,各试剂间检出率和检测值均有一定差异,检出能力随核酸量减少出现差异。

研究人员指出,按照新规定,15种核酸检测试剂对较高病毒载量的病例能有效检出,但各试剂对低病毒载量样本的检测性能有较大差异,因此实验室检测诊断时应配备多种品牌检测试剂以相互验证提高检测准确率。

事实上,核酸检测涉及很多环节,包括采样、转运、核收、检测、结果判读和报告,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误差。

“现在的问题是督导检查跟不上。相对而言,在医院里进行的核酸检测,能对各个环节加以严格限制监测,保证监测质量,依靠外面第三方企业开展的核酸检测服务很难达到医院的检测严谨度。”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分析说。

《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的乱象频出,其中不乏核酸检测企业的身影。

最近一直高居热搜榜单的便是“核子基因”,即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公司。据兰州市卫健委官网11月25日通报,24日1时许,“核子基因”旗下的核酸检测机构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工作人员误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名单信息录入阴性人员信息包中上传至工作系统,使个别待转运人员健康码显示核酸检测阴性。兰州卫健委表示,将对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予以严肃处理。

“此次事件暴露出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对工作人品管理不严格,审核把关不到位。”兰州市卫健委表示。这件事曝出前,这家实验室曾多次违规被行政处罚。天眼查显示,实验室背后的唯一大股东是核子基因。创始人张核子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以“核子华曦”为名陆续在北京、太原、青岛、大连等城市注册了16家核酸检测机构。

今年6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通知称,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审批准入。举办主体应当符合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相应条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还应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条件及PCR实验室条件,在相应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登记备案。

其中,检测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经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核酸检测工作。承担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的,还应符合大规模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规定,近两年内未受行政处罚,且最近两次省级以上室间质评结果合格。

“很多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操作上难免不规范。”姜庆五表示。此前,全国多地已多次出现核酸检测企业违法牟利的案件,但这种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甚至有不少机构顶风作案。

“现在缺乏监管,基本上靠核酸检测公司自觉,这就很难保证客观和准确。”金冬雁说,即便检测试剂批准上市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药监局应对核酸检测试剂和抗原检测试剂的准确性严格质控。

记者:牛荷

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披露,通过分析显示,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

焦雅辉强调,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加重的季节,近期又与新冠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叠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数比较多,这也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乙类乙管”传染病有关规定,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卫健委:坚持将核酸阳性的死亡病例判定为新冠死亡病例

1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我国始终坚持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死亡病例判定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该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判定标准基本一致。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归因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另一类是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

相关报道:

张文宏:预计第二波感染高峰在5至6月之间

2022年12月以来,各地经历了新冠感染高峰,近日,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发热门诊持续下降。

河南:全省感染率近九成,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

1月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从社区监测数据看,截至2023年1月6日,河南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从发热门诊数据看,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综合研判认为,河南省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但阚全程也表示,虽然当前感染高峰已过,但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

北京:疫情态势趋缓,门急诊、重症救治任务仍然艰巨

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北京的疫情已经过了感染的高峰期,整个人群应该说在免疫能力方面已经构筑起了新的能力。下一阶段我们就是要科学地构建疫情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一些哨点、医院发热门诊等,对于新的变异病毒加强监测,防止有变异以后可能会冲击我们目前已经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重庆:发热门诊接诊人数大幅下降

1月3日晚,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畔在重庆市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据统计,重庆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日接诊人数,在12月20日达到了峰值,截至1月3日只有7000多人。重庆的感染情况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直观的判断,感染高峰期应该已经过去。

江苏:全省均已度过高峰

据新华日报1月9日消息,数据显示2022年12月8日起,江苏省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到峰值后就诊人数开始“退烧”。从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看,阳性率从去年12月12日02%上升至23日46%,12月23日-28日保持在40%以上、处于高位平台期,12月29日逐步下降至今年1月4日的186%。

综合各方信息显示,这波疫情于去年12月27日整体达峰,江苏省各设区市均已于元旦前达峰,农村地区稍晚于城市地区,但目前也度过高峰,呈下降趋势。

浙江: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度过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1月9日报道,9日上午,浙江省省长王浩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调度会。会议指出,当前,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度过,接下来要聚焦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盘活住院床位和ICU床位,增强重症救治能力,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加强抗病毒药品的精准投放,确保老年人等重点保护群体第一时间用药治疗。

广东佛山:发热门诊就诊量已稳步持续下降

佛山市新冠感染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市长周紫霄在1月9日的佛山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12月中下旬,佛山市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到峰值,目前正处于高峰后的回落阶段,发热门诊就诊量已稳步持续下降,从12月20日峰值的3万人次下降到1月8日的2110人次。

广东惠州:已于2022年底跨过第一波高峰

据1月9日的惠州市人民政府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根据广东省、惠州市疾控中心预测,惠州市已于2022年底跨过了第一波疫情高峰。根据当前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阳性个案发现情况,惠州日新增感染人数呈逐步下降趋势。不过,农村社区仍存在一定数量感染者,对医疗需求仍维持在较高位水平。

四川: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

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四川省阳性检出的高峰期集中在2022年12月12日至23日,目前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唐雪峰随后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综合研判,四川省居民的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全省感染发病的高峰应该已经过去。

海南:两市已度过感染高峰

2022年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感染率已达50%,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

专家观点:第二波感染高峰期将在五六月份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公开表示,据推断,第二波感染的高峰日期将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

张文宏估计,第二波疫情中感染者的比例将为25%-50%,症状可能会缓解,随着病毒毒性越来越小,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短期内不太可能逆转的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3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