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久了,对方越来越不在乎自己,如何应对来自伴侣的情感忽视?

在一起久了,对方越来越不在乎自己,如何应对来自伴侣的情感忽视?,第1张

我觉得这种需要摆正心态,然后跟你的伴侣做好沟通交流,找回曾经热恋时候的激情!很多情侣都会遇到情感忽视的问题,情感忽视指的是伴侣没有给其提供应该给予的情感支持,例如自己的伴侣虽然给自己提供了大量经济资源,却没有对自己表达任何爱意或关注。情感忽视其实是一个不显眼、却会给人带来很大伤害的问题。

因为两个人在一起久了难免会出现情感忽视的问题,那么如果出现之后就请积极看待它吧,不过积极看待这段经历不代表你要继续容忍被忽视,而是从中发现自己有所学习和提升的部分,并试着用它们帮助自己在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处理关系,有些人会在经历过情感忽视后对忽视的痛苦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因此他们学会了避免用忽视去伤害他人;有些人发现了自己打破沉默的勇气;也有些人在意识到“自己觉得很好的、深爱的伴侣也会做出情感忽视的行为”后,对人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

许多被伴侣忽视的人会认为自己的问题和错误会导致疏忽,所以他们变得非常谨慎。当疏忽发生时,他们首先会严厉地责备自己,试图取悦伴侣。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变得更好,更具吸引力和更聪明,尽管大多数父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雇佣看护人,但父母往往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或满足其年龄需要的必要照顾。以下将介绍什么是情感疏忽,婚姻中最残酷的事情是忽视和冷酷的暴力,尽管看起来很和谐,从不讨论,即使有正常的伴侣,也不回应。

生活中最悲哀的事情是,这个人显然就在他身边,但总是遥不可及。很明显,当你回首往事时,你可能会碰到他,但他看不见。情感上的忽视是对彼此最大的伤害。当你向父母表达情感需求时,你总是能够回避和否认父母。例如,每当你试图与父母谈论你的情感时,你的父母似乎不舒服,或者换了话题。你觉得你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堵墙。你的情感需求总是靠墙来满足,而不是被你的父母所接受。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他们想她,她就会离开。有些儿童的童年是有色的,而有些儿童的童年是黑暗和无色的。我们总是觉得我们为孩子们做得最好,所以孩子们应该快乐。他很快乐。

一个大约一岁的孩子在地上看到他的母亲时哭了起来,但是母亲不理孩子,带着狗走到房间里。当他走到他母亲身边时,他立即倒在地上哭了起来。母亲仍然不理她的孩子,带着狗从房间走到厨房。她出生在一个儿子的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忽视。孩子出生后,父母谎称她残疾,她参加高考的志愿者被父母秘密掺假;他的父母给了他兄弟所有的爱,但安然在家里总是被忽视和无足轻重;

什么是情感忽视?有过被情感忽视经历的孩子,他会莫名其妙的觉得抑郁,莫名其妙的觉得无意义,或者莫名其妙的想自杀等等,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它出现的症状可能会伪装成抑郁,伪装成婚姻问题,伪装成焦虑或者愤怒,跟周围的同事关系不好,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但深层次上,他是一个曾经情感被忽略过的人。被忽视的人会在沉默中不停地质疑自己,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有不可饶恕的缺点和错误。

判断自己是否情感忽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自测。

1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2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

3不喜欢求助于他人,有事自己扛着

4 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

5 你感到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6经常希望自己独处

7暗暗的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8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9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

10对自己也对他人更严苛

11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12比起人,你更喜欢动物

13经常无缘由的觉得暴躁,不开心

14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15很难自律

如果大部分答案是肯定的,极有可能证明你是一个情感被忽视的人。

有这样一个孩子,从小由保姆带大 。父亲常年周旋于政治场,母亲忙于社交应酬,对他基本不管不顾。

不管不顾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在上学期间给母亲写信,母亲从来不回;去印度服役的三年期间,母亲只写过两封信,信里还不是对他嘘寒问暖,而是家里的报丧信。

他曾在自传里这样描述母亲:“她于我就像闪耀着的晚星。我如此爱她,即使隔着不可企及的距离。”

由于父母在他童年时期长期的冷落忽视,导致他从小就没有建立一个坚固的内在自信。

后来即便他功成名就,成为英国最伟大的首相和演讲家之一,他也仍然觉得“我的成就极多,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他就是一代伟人丘吉尔。

他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坚硬刚强、无所畏惧、绝不屈服,但他却说,他的心中总有一条叫抑郁症的黑狗,一有机会就会咬住他不放。

可以看出,丘吉尔从小就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这种长年累月的情感忽视,是导致他身患抑郁症的源头。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就曾说过: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这本书就阐述了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童年时期长期被父母“情感忽视”的成人容易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克服童年情感伤害、走出情感真空的具体方法。

本书作者乔尼丝·韦布博士,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的开创者,20多年来专门治疗个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视问题。

无论是多么完美的父母,都会不可避免地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造成对孩子的情感忽视,但作者认为, 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那么,哪些类型的父母容易对孩子造成持续的情感忽视呢?

类型1:自恋型父母

自恋型父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他们从未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延伸。

他们喜欢为孩子制定一条看似完美的成长路线,孩子的需求必须由他们的需求来定义。

类型2:专制型父母。

这类父母很喜欢在家里树立各种各样的规则、惩罚和限制。

他们不仅对孩子的要求很多、管教很多,而且还不允许他们的孩子进行质疑和反抗。

他们认为,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顺从。

否则,他们就会用粗暴的言语或者行为来对待孩子,以此显示自己的权威。

类型3:放纵型父母

放纵型父母看起来对孩子很友善温和,什么家务都不让他们做、不和孩子起冲突、几乎不拒绝孩子的各种需求,对孩子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但作者认为,这类父母没有给孩子建立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他们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式就是纵容。

当孩子做错事、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叛逆嚣张、惹麻烦的时候,这类父母也总是喜欢找别的借口来掩饰过去。

类型4:工作狂父母。

顾名思义,工作狂父母是以工作为驱动的,他们追求成功、渴望财富,期望受到他人的崇敬和追捧,但遭罪的却是他们的孩子。

他们越是成功,越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就越容易通过物质奖励和纵容,来弥补心中对忽视孩子的愧疚。

类型5: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

不可置否,当一个孩子成长在一个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严重疾病的家庭中时,他能够获得的情感需求会被大打折扣。

他不仅要学会掩埋自己的情感需要,同时还要投入时间、精力、情感去照顾家庭中生病的人。

因为相比自己的情感需求,病人的需求更需要得到即时的满足。

类型6:“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都是为你好”这类父母恐怕是情感忽视父母的最大类群。

问题在于,一个全心全意为子女好、掏心掏肺爱孩子的父母,真的也会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吗?

作者给出的结论是, 爱你的孩子和能够与你的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仅仅爱他,是不够的,还要 懂得理解孩子的情绪 。

如果父母没有识别出来或者确认孩子的情绪,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也很难辨认和管理好他自己的情绪。

除了这常见的6种类型之外,作者还提到了离婚丧偶型父母、抑郁型父母、成瘾型父母、完美导向型父母、反社会型父母以及“孩子型父母”,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情感忽视。

那么,这些在童年时期常年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人在成年时,会表现出一些相同的心理特征。

比如说 空虚感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空虚感,但 长期遭遇情感忽视的人,他们长大后会不停地寻找刺激、不停地更换目标、寻找生命的意义,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之桶”永远装不满。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

西蒙是一个长相英俊的成功人士。从小家境优越,但是他的妹妹身患残疾,父母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照顾妹妹身上。他经常一个人跟自己玩。

由于父母陪他时间少,他在生活中的所有需求,父母都尽量的满足他,对他也没有任何约束和规则。

他就这样长大,后来事业做的非常成功,赚了很多钱。

但他感觉自己一点都不快乐,于是他玩跳伞、玩赛车,想要通过极限运动来击退他的空虚感。

最终他发现,他能够轻易得到别人想要的东西,比如成功的工作、漂亮的房子、豪华的轿车,但他却很难获得一样珍贵的东西,那就是 跟另外一个人产生情感连接。

作者认为, 如果我们没有在童年的时候,得到充足的爱的养分,那么我们就会在成年的时候,想要不断的填补这个漏洞,如果这个洞一直填不满,我们会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虚无当中。

由于小时候没有充分的感觉到被爱,所以他们总是有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他们会过度强调自己的缺点,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他们对别人充满同情,但是对自己却不能做到手下留情。

他们害怕跟人亲近,很难向他人敞开心扉,总觉得自己有一种天生的缺陷,总觉得自己有一种格格不入感。

一些被严重忽视的孩子,还会表现出“爱无能”。

“爱无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个孩子受到父母的呵护,这种爱会内化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这样长大之后他们能够懂得关爱他人。

但是 如果这个孩子从小就远离爱心、关怀和帮助,那么他的心灵就会干涸、僵硬,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很难接受、也很难给予这种关爱之情。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对经历进行解读”。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伤害呢?

1、不再逃避。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对于那些在童年中受过伤,但长大成人后无法识别、确认以及摆脱这种伤害的人来讲,再贴切不过了。

经历了情感伤害的人,大多会一直选择逃避。

但逃避并不能解决现状,这个伤害会一直延续下去,如果将来组建家庭,这个伤害甚至会被传到下一代。逃避只会让人越来越偏离自己所期望的轨道。

唯有向前一步,做出改变,才能让这种伤害终结,才能让自己真正体会到爱人也被人爱的喜悦。

我们要相信,所有值得拥有的美好事物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为了获得想要的生活和幸福的自己,我们需要勇气。

2、运用IAAA法则来理解自己的情绪。

IAAA这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着 识别Identify,接纳Accept、归因Attribute和行动Act 。

简单来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首先识别自己的情绪。问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感觉?”,是愤怒、悲伤、愉悦、开心、嫉妒,还是羞耻、恐惧。

然后,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理性的还是疯狂的情绪,我们都不对它进行评判,只接纳它本来的样子。因为评判的过程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情绪,那么情绪就会变得很复杂。

再次,我们要试着了解这个情绪背后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事件或者说什么样的信念让情绪一直干扰着我们。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在产生某一种或几种情绪的时候,是不是都对应着某一种行动。

比如说,你抑郁的时候,就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想跟任何人说话,这就是你在应对悲伤时的一种习惯性行动。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行动、觉得这种行动不恰当,那么你需要找到一种更恰当的方式来替代这种行动,比如以后一抑郁,就去空旷的地方走一走,而不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

3、自我关怀,对自己富有同情心。

前一段时间,Papi酱的排名上了热搜。

我并不认为把自己排在第1位,就是自私的。

一个人都不懂得爱自己,那么从一个健康的心理来讲,他所给予他人的爱很可能是有限制条件的。

狠狠地爱自己,并不意味着对他人的需求视而不见。事实上,一个越懂得爱自己的人,他会有更多的能量去爱别人。

对于遭遇情感伤害的人来说,对自己富有同情心,就是走出关爱自己的第一步。

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自己,要学会接纳会犯错的、不完美的、敏感但坚韧的自己。

当你能够做到与自己充分连接,那么你要相信,自己同样可以做到与他人充分连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5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