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障碍症状——情绪和情感障碍

常见精神障碍症状——情绪和情感障碍,第1张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

表现为病态的喜悦情感,情感活动明显增多,并有以下特点,常见于躁狂症。如果表现为不可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则为欣快症,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表现。

2情感低落

负性情感的增强,表现为自卑、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兴趣减退和活动减少,常伴有自杀观念。常见于抑郁症。

3焦虑

指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持续的对自身安全或躯体情况过分的担心和恐惧,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见于焦虑症及更年期精神障碍。

4恐惧

是面临不利或危险处境时的情绪反应。患者表现对特定事物的恐惧体验,继而产生回避行为,是恐惧症的主要症状

二、情感稳定性的改变

1情感脆弱 2易激惹 3情感淡漠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1情感倒错

指情感表现与环境不相协调,如描述伤感的事情时却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情感幼稚

指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反应迅速而强烈,缺乏理性控制。见于癔症或痴呆。

偏执型

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它各型为晚。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多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此型病程发展较其它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较少,但经治疗则收效较好。

青春型

本型也较为多见。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弄鬼脸,傻笑。行为幼稚、愚蠢、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此型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发缓解,但维持不久,易复发。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减少发病。

单纯型

本型较为少见。多数青少年时期起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表现为: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等情形日益加重,并日益脱离现实生活。临床症状主要为: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一般无幻觉和妄想,如有则多为片断或一过性。此型患者在发病早期常不被人注意,往往经过数年的病情发展到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此型自动缓解者少,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

紧张型

大多数起病于青壮年时期,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最主要表现是紧张性木僵,患者不吃、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如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清醒。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状态,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回复进入木僵状态,但严重时可昼夜不停。此型有可能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其它型好。

其它型

主要有未分型,是指多种症状交叉混合,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症。

我国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象征性思维。

妄想: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不需核实即可肯定为病理的。

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

幻听: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幻听,或持续一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所听到的语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或怪异愚蠢行为。

意志减退:较以往显着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有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或被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

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严重程度标准:

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且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1、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现实检验能力受损;3、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应除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身体疾病、精神活性特质所引起的上述症状。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一、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第6项症状标准,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二年,并逐渐趋向衰退。

三、无明显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

请问您是想表达“双相 情感 障碍”这诊断?如果是的话,那我简单向您说说这疾病。其实在我们日常 社会 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很多名人、商人等上流精英,这种障碍的临床表现是以 情感 高涨或低落为主,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以上就是“双相 情感 障碍”临床症状,我说的比较简单,希望您能看懂,假如(假如!假如!假如!)您或您身边的(家人、朋友)觉得有这方面疾病的话,建议前往精神科就诊。

友情提示(如需要服用药物):大部分精神心理类药物,起效约在一个月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初期,需要人为的意志力去克服疾病带来负性思维、情绪和药物副作用的痛苦感,一个月后人会放松非常多。

药物治疗和自我调节有时候缺一不可,希望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到平衡,任何精神心理疾病的好转,都不是一触而就的,千万不要急,人生有很多阶段要度过,不要因为某一个阶段的失败而否认自己,眼光放长远一些,耐心一些,相信你会好起来的!!

准确的说应该是双向 情感 性障碍,其基本症状是心境的改变。通常表现为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两种完全相反的临床状态。前者的特点概括为 情感 高涨、思维迅速、言语和动作增多;后者的特点则是 情感 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下面来说一下两种不同状态的具体特点:

1抑郁发作,既往曾将抑郁发作的表现概括地称为“三低”,即 情感 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迟缓,意志消沉。这三种症状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症的症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抑郁症病人身上,甚至并非出现于多数抑郁发作中。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群、心里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三个方面。

2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病人一般存在所谓“三高”症状,即 情感 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3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是一种严重的躁狂症亚型,自我评价过高,夸大可达到妄想程度,易激惹,以及多疑可发展成被害妄想,严重而持久的兴奋可引发攻击或暴力行为。对饮食及个人卫生的忽视可造成脱水和自我忽视的危险状态。

你好,我首先,你说的双相 情感 性精神分裂症没有这一种病,双相 情感 障碍是一种 情感 性精神病,而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医学疾病。

在个别案例中,双相 情感 障碍是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比如:双相 情感 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我觉得你可能说的是本病

双相 情感 障碍以 情感 性症状为主,如上述诊断,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为幻觉妄想一类,少数伴发行为异常。

我简单的说,尽量表达的通俗一点。

首先您要问的可能是:双相 情感 障碍伴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或抑郁发作)

双相不是双向。指的是躁狂相和抑郁相。临床中把有躁狂有抑郁的情况或反复躁狂发作的情况称为双相 情感 障碍。简单理解这个病就是情绪不稳定:有时情绪很高到天上去了;有时情绪很差活不下去了。情绪的稳定性出了问题,伴随其他一系列问题:情绪很高,自我评价很高,觉得自己牛逼到全世界第一,宇宙称王……有时可能又跑到另外一极。

那么题主所问“双向 情感 性精神分裂症”是怎么回事首先他是双相的表现,其次他这种异常严重到“”分裂“”,出现了精神分裂的严重程度。表现就是在情绪问题的基础上出现了精神病性的症状:主要是幻觉妄想等表现。

简单就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严重的双相严重到影响到思维层面了,出现思维层面的混乱的表现。

名称应为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

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通常认为,双相障碍是一系列必须成群出现的症状(每次不止出现一种症状),并且症状们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经历发作阶段、症状最严重阶段和恢复阶段。

双相障碍的患者的躁狂或者抑郁的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可能几天,长的能持续几个月。抑郁和躁狂状态会交替在病程中出现,有的人甚至在一天中出现如此交替,被认为是“快速循环型”的发病状态。

双相障碍发作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形成,而躁狂或抑郁的严重程度也会因人而有很大不同。很多患者会分阶段地加速进入躁狂状态,而有的患者会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尽管抑郁的状态也很少是泾渭分明的。

对某些患者来说,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之间的时间段内不会有症状,但有的患者在这两个发作之间的时间段会有前面的发作所遗留下来的症状,如睡眠障碍、正在形成中的急躁、抑郁或轻躁狂的症状。

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疾病的发作期用药种类和分量会更多,维持期会少一些,但是都得坚持持续用药。

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心理治疗和 社会 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双相 情感 性精神分裂症状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标记如下:

要诊断维双相 情感 障碍必须要符合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在躁狂发作之前或之后可以有轻躁狂或重性抑郁发作。

若需要诊断为双相 情感 性障碍一生中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 否则不可判为双相相关障碍。

此外,要注意的是在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的出现不能用分裂 情感 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症状样障碍、妄想障碍或其他特定的或未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来更好的解释时,才可考虑双相性相关障碍。

最后,因为考虑到题主说的是双相 情感 性精神分裂,所以在符合双相 情感 障碍的同时,需要伴有精神病特性。

即是妄想或幻觉存在于发作中的任何时间,在躁狂发作期, 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 为所有的妄想和幻觉的内容均与夸大、不会受伤害等典型的躁狂主题相符,但也会包括怀疑或偏执的主题,尤其是他人怀疑个体的能力、成就等。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则是妄想和幻觉的内容与上面描述的心境协调的发作的极性的主题不符,或其内容是心境协调与心境不协调主题的混合型。

符合上诉,才可诊断为双向 情感 性精神分裂。

抑郁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等“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常表现为愁眉不展,心烦意乱,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对前途悲观失望,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情感低落有昼重夜轻的特点。

思维缓慢:思维迟缓、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刺激反应迟钝,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

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语言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爱好和生活乐趣丧失,精力减退、疲乏,走路时行动缓慢,严重时可以达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动的抑郁性木僵的程度。

此外,抑郁发作时还可以出现恶心、心悸、胸闷、出汗等躯体症状,男性病人可出现阳痿,女性病人则出现性感缺失或闭经。同时,还可有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诊断要点:

一是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自知力,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与他人不同,但常归咎于是“自作自受“。

二是心境障碍很少在15岁前或60岁后首次发病,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其中抑郁症发病高峰年龄为40-44

三是抑郁症必须以相对持久的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一日内可有昼重晚轻的节律变化,且首次发作时抑郁心境至少已持续2周,同时还至少具有下列症状中的4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3、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4、自责或内疚感;

5、联想困难、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6、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7、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互不协调、相互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分裂”特征的其它症状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其中15-35岁发病率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障碍(思维散慢、思维中断、思维贫乏、妄想等);幻觉、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倒错等)和行为障碍(社交退缩、行为怪异、紧张性兴奋、木僵等)。

精神分裂症除了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外,一般没有定向障碍,意识通常也清醒,智能基本上也属正常,但自知力明显缺损,即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甚至也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有所异常,因而往往不不愿意接受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53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