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的诗性分析】感叹岁月的诗

【感叹的诗性分析】感叹岁月的诗,第1张

  摘 要:感叹是人们内心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其语言表现出很强的诗性,主要体现在情感的丰富性、对客体对象某种属性所达及程度的夸张,还体现在其语言陌生化现象。  关键词:感叹 诗性 陌生化

当内心强烈情感被激发而吐之为声,即为感叹。感叹尽管是基于语义的命题性表达,它同时也表明情感的显现和扩充的企图,体现出诗的创造(马钦忠 2004:68)。可以说,在感叹抒发过程中,话语被赋予一定程度的诗意化色彩;但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少见,本文尝试对感叹进行诗性分析。

一、情感丰富、态度鲜明

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极其丰富,无论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还是无奈、同情、意外、希冀等诸多情感类型均囊括其中。

人们抒发感叹的同时通常也是进行价值评判。其中,客体对象的某种属性或价值,包括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才是“完全意向相关物”(胡塞尔 2005:141)。对正面价值的肯定赞叹取决于满意,而满意又是由于对象符合我的期待;即当出现之物符合自己的期待及其标准时,便构成了一种“正相吻合”的语境(周宪 2004:220-221)。 对负面价值的否定性感叹则是缘于对象背离我的期待,甚或背离基本的常理或社会准则,使人感到非常不满或痛苦,于是发出感叹。例如:

“夜雨剪春韭”,多么动人的诗句!……照诗句实行,是多么愚笨的事呀!(丰子恺《湖畔夜饮》)

例子中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所呈现的诗情画意让艺术家丰子恺感觉到美,他从中体验到极度的愉悦,因而发出“多么动人的诗句”这样的感慨。不过,在他看来,如果按照诗句身体力行,则显得过于拘泥、迂腐呆板,很不可取。

事实上,无论汉语感叹句还是英语感叹句中,充当感叹中心的多为价值形容词,因而大都具有评判作用;即便是以名词为感叹中心的感叹句,如“英雄!”、“什么领导!”、“The villagers they invited!”等因其强烈的肯定或否定态度也属于价值评判。

二、程度夸张、意及言外

感叹语言一般都要用到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而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都是程度修饰语,此类修饰语在特征上具有主观性,涉及说话者的参与(Athanasiadou 2007:560)。因而感叹语言在抒发内心的情感时往往带有主观夸大的色彩。朱光潜(2005:80)认为,诗的语言是情感的语言,用于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兴致,缠绵不尽的情趣“宜偏重惊叹语气”;“在惊叹语中语言是情感的缩写字,情溢于词,所以读者可因声音想到弦外之响。” 可见,具有诗性品质的感叹语言往往“情溢于词”,既具有夸张性,也具有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例如:

他多么高尚!

How noble he is!

例句所传达的语义信息与陈述句“他是一个高尚的人”基本一致,然而语用效果大不一样,后者陈述事实,而前者使用了突出强度的语气副词(intensifier),即感叹标记“多么”,因而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起到了夸张和强调的作用。同样地,不同于陈述句He is a noble man,英语表达将焦点前置,且带有感叹标记how,其主观强调色彩在句式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可以说,在汉英感叹句中,由于感叹标记“多么”、“好”、“太”、“真”、how、what等的使用,其语言饱含主观情感,让人体会到其“言外之力”。

感叹句中常出现标量(scale)转喻,其标量是由标量单位组成的整体;标量作为整体可以代表标量上限,如感叹句“How interesting the book is!”中的“How”本指“interesting”的整个程度标量或量程,但在集体意向性作用下,结合该具体语境的定向作用,这里指代其中程度极高的那一部分。可见,理解感叹构式的显性表述时,我们要根据有关的常规关系来获得取隐性表述,对显性表述进行补足,即结合个人感觉经验来理解语词。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感觉经验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听话人在个体意向性的参与下,对其意义具体化、经验化和语境化过程中,可能得到略微不同的所指或定值,这便是感叹的诗性魅力所在。

三、语言新奇、效果显著

感叹性话语普遍存在陌生化现象。俄国文艺学家什克洛夫斯基曾指出,事物“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转引自王薇生 2005:216)。感叹句陌生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句式、语调与语气的配合使用,即充分调配语言资源,强化语音的作用,赋予语言以感性体验,以尽情抒发真情实感。

首先,语调是感叹句的主要表达方式,而且感叹句的句调富于变化,这也体现出感叹句的诗性魅力。感叹句为尽情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语调上有高低、轻重、缓急之分。

有趣! (平抑调)

多么有趣的书啊! (高降调)

这本书多么有趣啊! (平降)

这本书是多么有趣啊!(平急降)

感叹句的语调“走极端”,既可以极高,也可以低于一般水准。这种语音突显方式,将表示程度义的词语语义上的重要性投射到语音域上,达到了陌生化效果。

其次,叹词和其他语气词的使用也能起语音突显作用。叹词作为感叹的先导,为后续感叹句定下了语气基调,有预示作用,让听话人产生心理预期,其后续感叹句则起到具体说明作用。此外,在汉语感叹句中,句首叹词常常与句末语气词搭配使用,前后呼应,借助语音,以象征方式创造事物非同一般的听觉形象。例如:

“哎呀!我们的大炮打得多准啦!”(吴强《红日》)

上述例句先用叹词“哎呀”制造感叹气氛,定下基调,紧接着的“我们的大炮打得多准”这部分进行主体性感叹,句末语气助词“啦”则给人余音未尽的感受,产生语义放大效果。这样,感叹言语的咏叹性在句首叹词的铺垫和句末语气词的延缓作用下得到极大的彰显。

第三,在感叹句中,为了直接、快捷地抒发情感,结果不仅产生大量的省略句,有时还会造成语义、语法偏离等现象,甚至出现词序颠倒、无主句和借用其他句型的现象,这些语句首先在形式上具有陌生化效果。汉语感叹句有时就仅以名词性、形容词性或动词性词组形式出现,还常常反复咏叹,游离于正常的语法规则之外。例如:

现代文学作品答题知识与思路

主旨大意概括分析题

主旨:是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解答词类题的核心:思路分析;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心契心

基本路径

1从核心语句突破

2循主要线索突破(精研脉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体内容。)

3层层概括突破

4挖掘隐含信息突破(注重语境,把握词句的表层和深层意义,挖掘语言深层含意,准确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

具体方法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老家》、《海边的白蝴蝶》、《城市牛眸》)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如《英雄》、《湖畔夜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如《忆刘半农君》)

注:以上几点应综合运用。

例题分析

1类型一:归纳概括主旨、情感。

(1)第二次月考:《海边的白蝴蝶》林清玄

请结合全文归纳文章的主旨。(6分)

答案:作者通过叙述朋友在海边误将白纸片认作白蝴蝶而感到兴奋或沮丧的内容,表达生命感悟:(2分)美原不在事物本身,也不止来自眼睛,而在我们的心灵、感觉,来自想象,(2分)因此提倡“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甚至“不一定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体现了作者乐观、睿智乃至唯美的人生态度。(2分)

(2)第六次月考:《城市牛哞》刘亮程

作者通过“牛”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作者(写“牛”的命运和品格,即是写乡村人的命运和品格,)通过“牛”的形象,表达了对乡村人悲苦命运的悲悯(1分)和质朴、奉献等美好品质的赞颂,(1分)对日益长高的欲望化的城市榨取乡村的批判,(1分)对城市文明社会中的存在者丧失了生命力和优秀品质的反思。(1分)

答题思路:归纳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内容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到作者的在心灵层面(如人格胸臆、审美趣味等)。

另:《胜券在握》P190,2006全国卷《阳光的味道》第4题;

《胜券在握》p186,2006全国卷《绵绵土》第4题

2 类型二:结合文章谈认识(有探究题性质)

(1)第三次月考:《英雄》立夏

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6分)

答案: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平凡的,沉默的,甚至是卑微的,他们默默的劳作,但他们富有正义感,总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种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生活困窘,不被人理解,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都说明了英雄的孤立无援。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在情感和行动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与帮助。

答题思路:先结合文本概括英雄的形象特征,再谈作者有关英雄的认识(如对英雄品格的崇敬、对其命运叹息和社会对英雄不公的揭露等),再谈你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看法。

(2)第四次月考:《湖畔夜饮》丰子恺

文章两次写“浓烈地尝到”“人生的滋味”,(1)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尝到了哪些“人生的滋味”?(6分)(2)你认为“人生的滋味”是什么,请结合自身体验简要谈谈?(2分)

答案:(1)①半生漂泊,身经浩劫,知交零落,能得故友重逢,畅饮话旧,悲喜交集;

②人到中年,喜看孩童成年,伤自己韶华已逝,半甜半苦;

③老友天涯比邻,往事历历,亲情友情温暖了心田,温暖了人生,又是一般暖滋味;

④湖月花影,微雨诗酒,安静从容里淡出了人生真味。

答题思路:从文中找答案,分点逐条概括,要点要全。

(2)开放性答题,酸甜苦辣千般味,联系自身实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分)。

注意语言表达,应是“人生的滋味是……的味道”

另:《胜券在握》p189,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第4题

附:重要句子含意理解(关涉思想情感)题型

第五次月考:《老家》蒋子丹

“但我相信这短暂的一晤,在我生命在中注入的乡情,已足够我来解读故乡。”请阅读⑦到⑨段,谈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并试结合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乡情”的理解。(8分)

答题思路:①题目有两问,分开作答;②把握全文,结合上下文(语段)分析,文中有的要点一定不能漏;③举例要符合题目要求(如《略论中国人的脸》中,列举人物需是鲁迅作品中的,且体现“家畜性”);并结合文本分析说明。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关于小说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

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1关于情节

把握情节的发展对于小说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感知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的出发点。而命题者往往在命制小说阅读时,也必定会以此为出发点,设置试题。

关于小说的情节,常考的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问法:

(1)概括小说的情节 (例:2010年广东卷《面包》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小说的情节展开方式(例:2010年四川卷《想象》)

(3)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例:2010年江苏卷《溜索》)

(4)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作用(开头、结尾)

例:2008年辽宁卷《遗璞》,简述作者在文章结尾处的处理是否合理

例:①2010年陕西卷《保护人》,作者在小说后半部分引用报纸的报道,对于情节的发展的作用;②2010年辽宁卷《洗澡》

例:2010年安徽卷的文学类作品阅读(罗永才),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对于这类试题,我们首先要分析小说的情节。

(1)分析小说的情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2)在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3)情节的一般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4)情节安排方式及作用: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④就结尾来说有留下空白式。作用是给人留下思索的空间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⑥情节安排的叙事技巧: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答题思路:

考虑情节本身;(2)指向人物;(3)指向主题。具体来说,就是: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答题语言:

(1)概括类: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

(2)作用类:……(情节)在文中有……作用(注意从多角度分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塑造了……人物形象特征,表达了……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关于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关于人物形象类的试题,命题者一般问的比较直白,而同学们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往往不会注意要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来回答,因而造成失分。在近几年年的高考试题中,有这样几种问法:

(1)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

(2)统观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3)对文章中的某一人物进行评价。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塑造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说明:10年的小说类作品阅读共考了6篇,除广东卷没有考察人物形象外,其余几篇均有考察,同学可自行查看。)

对于这类试题,我们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写人记事的散文类通):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注意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烘托,注意人物之间的对比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塑造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3)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细节,可以烘托渲染人物心情或反映人物心理。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社会环境、情节发展等。

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考点: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凸显某种主题)

3关于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社会、时代背景。

命题指向

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

(2)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3)人物(烘托,映衬)

(4)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例:10年江苏卷《溜索》)

4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小说开头常用技巧

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小说结局常用技巧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思考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④思考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作用: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另还可从形象塑造等角度分析。

附:小说的标题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可点明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整篇文章读来特别舒缓,情感真挚,语言 精致,读数遍都不觉乏味。文章的写作背 景在国共内战结束前夕,不少进步的文艺 工作者遭到国民党的迫害,而作者与老友 分别十年间,又是从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 时期,如此10年经历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显 得沉重,也更显对友情、亲情的珍惜,作 者经历了这么多,任然能保持一份平静与 自持,多么值得后人尊敬。

读《湖畔夜饮》有感

——优美邪恶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大多数人知道丰子恺是从他的漫画开始的,他的散文读来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这篇《湖畔夜饮》讲的是于郑振铎先生分别10年后于西湖再见,其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却用他淡淡而深幽的文字表现出来,着实耐人寻味。“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反而年轻了。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十年离乱后,长 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其实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痛在深处时,反倒显得平淡的感觉。在那个历经浩劫的年代,老友阔别不知生死,突然到访怎能不激动,可是丰子恺先生却说“我想,CT找我不到,一定已经回 旅馆去歇息了。当夜我就不去找他,管自睡觉了。”

两位老友叙旧的方式就是喝酒,而且是就着诗喝酒,一首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也引出了作者对于诗的态度批判”别的事都可有专家,而诗不可有专家。因为做诗就是做人。人做得好的,诗也做得好。倘说做诗有专家,非专 家不能做诗,就好比说做人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人,岂不可笑?“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中有以自己孩子为主角的,而在他与郑先生重逢时,孩子已经成长为大孩子,感慨之余也可见,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慈父,他对孩子的爱在一篇自叙中写的透彻”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

文末对于夏丐尊、匡互生两位老友的怀念略显沉重。

整篇文章读来特别舒缓,情感真挚,语言精致,读数遍都不觉乏味。文章的写作背景在国共内战结束前夕,不少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遭到国民党的迫害,而作者与老友分别十年间,又是从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时期,如此10年经历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显得沉重,也更显对友情、亲情的珍惜,作者经历了这么多,任然能保持一份平静与自持,多么值得后人尊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6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