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经典的儿童发展实验,让你更懂孩子

12个经典的儿童发展实验,让你更懂孩子,第1张

科学的儿童观认为: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的发展涉及认知,情感,意志力,道德等诸多方面。

数百年来来,关于儿童及儿童期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数不胜数,在众多研究中,有一些经典的实验因为其精巧的设计,巧妙地揭示了儿童某一方面发展的本质规律。

这些实验零散分布在教材的各个章节,莉莉老师把这些经典实验进行汇总整理,挑选出十二个最具有代表性,也是考试的时候经常会考查的,供考生学习参考,也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至今为止,“镜子测试”(点红鼻子实验或者简称点红实验)依然是最好的检查婴儿自我概念出现的实验。

大多数人总是首先想到自己,因此我们很难想象曾几何时,我们没有“我”的概念。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简单实验显示,直到2岁左右,我们还不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由于这个研究,以及后来一些延伸的实验,一些观点认为 直到2岁时,我们才出现自我概念。

1972年,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 BEULAH AMSTERDAM发表了一项实验,从此开启了随后几十年关于自我认识的研究。实验的过程很简单。

首先悄悄地在6-24个月的婴儿鼻子上粘一小红点,然后把他们放在镜子前。

孩子的妈妈指着镜子里的影像问孩子:“那是谁?”

之后研究者们开始观察婴儿的反映。

AMSTERDAM测试了88个婴儿,最终只能得到16个孩子的可靠资料——婴儿终究是婴儿,而且很多孩子不想玩。

从这16个婴儿身上,AMSTERDAM发现了三类反应:

1、6-12个月:那是别的孩子! 婴儿的行为好像在镜子里的是另一个人——一个他们想友好相处的人。他们会做出接近的动作,比如微笑、发出声音等。

2、13-24个月:退缩。 婴儿看到自己在镜子里面的样子不再感到特别兴奋。有些看起来有些警惕,而另一些则会偶尔微笑一下并弄出些声音。

对这种行为的一种解释是婴儿这时的行为很自觉(感到自己存在,可能表现出自我概念),但是这也可能是面对其他孩子的反应。

3、20-24个月以后:那是我! 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婴儿开始能够通过指着自己鼻子上的红点,清楚地认出自己。这明确地表明他们认出镜子里的是自己,而那块棉球是在自己的鼻子上。

虽然AMSTERDAM的结果是通过小样本得出的,之后在更多的被试身上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另外,之后设立控制情况的实验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孩子如果鼻子上没有红点就不会碰自己的鼻子。这说明摸鼻子并不是他们看到自己影像的自然反应。

自我概念还是仅仅认出自己?

当然这个实验简化了大量的复杂心理过程。心理学家就镜子实验到底揭示了什么提出很多问题。

比如,有可能婴儿在2岁之前还不能很好地分辨面孔。所以,他们可能在更早的时候产生自我概念。

另一种可能是,在两岁左右,婴儿产生了牢固的外表或视觉的自我概念,不过还没什么心理的自我概念。

婴儿自我认识的发展的五个阶段

婴儿自我认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主体自我的发展,后两个阶段是客体自我的发展。

第一阶段(5~8个月),无我状态。婴儿对镜像感兴趣,但对自己的镜像或他人的镜像并不分化,说明这一阶段的婴儿不能区别自己与他人。

第二阶段(9~12个月),初步的主体自我。婴儿以自己的动作引起镜像的动作,主动以自身动作与镜像匹配,表明婴儿对自己作为活动主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三阶段(12~15个月),主体自我发展。婴儿能区分由自己作出的活动与他人所作活动的区别,对自己镜像与自己活动之间的联系有了明确分化,主体自我得到明显发展。

第四阶段(15~18个月),客体自我初步发展。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客体特征来自主体特征(如自己的鼻子上的红点与镜像中的红鼻子的关系),对主体特征有了稳定的认识,客体自我得到初步发展。

第五阶段(18~24个月),客体自我形成。婴儿开始用言语标示出自我,如使用代词“我”、“你”来区别自己与他人,是客体自我形成的重要标志。这时的儿童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照片中认识自己,用言语表达自己。

如果是这种情况,测试说明我们知道我们看起来很像,可能我们需要到更久以后才产生自我概念。

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的形成,是婴儿与物理世界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妥善处理自己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如认识到人的态度、体验他人的情感、建立平等关系、共享社会经验、实验共同目标等。

这对于一个生活在高度社会化条件下的个体是十分重要的。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转折点,也是个性最终形成的必要条件。

视觉悬崖实验是 沃克和吉布森(WALK & GIBSON,1961)曾进行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这样,眼镜看上去像悬崖一样。

实验的主旨是考察婴儿是否敢爬向具有悬崖特点的一侧。

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度。

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他的妈妈在另一边招呼他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

实验结论:6个月的婴儿已经形成了深度知觉。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

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

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由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等人设计的一种心理实验,用来研究婴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并与母亲分离后的行为和情绪表现。

实验过程是由母亲带婴儿进入实验场所(陌生环境),实验者作为陌生人出现在实验场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动,片刻后母亲独自离开,由婴儿单独与实验者相处,由实验者观察婴儿的表现,再片刻后母亲返回。

实验者记录这个过程中婴儿从始至终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情况。这个测验给婴儿提供了三种潜在的难以适应的情景:

陌生环境(实验场所)、与亲人分离和与陌生人相处,通过测验来研究婴儿在这几种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的探索行为、分离焦虑反应和依恋行为等。

陌生情境大体包含8个片段(EPISODE):

艾恩斯沃斯从陌生情境实验中发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每个模式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母婴在家庭里互动的模式:

A型:这类婴儿约占20%,相对安静。

B型:这类婴儿约战65%~70%,表现介于A型与C型之间。

C型:这类婴儿约占10%~15%,相对有较多哭闹。

1973年,艾恩斯沃斯采用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测验,从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

1、安全型关系(SECURELY ATTACHED)。 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关心、负责。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和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2、焦虑-矛盾型关系(INSECURELY ATTACHED:AMBIVALENT) 。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

3、回避型关系(INSECURELY ATTACHED:AVOIDANT)。 这种关系中的妈妈对孩子也不很负责。孩子则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

稍微了解一些发展心理学的人都应该对皮亚杰不陌生,他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至今被奉为经典。但是本系列的多篇文章中的实验都推翻皮亚杰的理论。虽然理论的细节有待推敲,但是其核心观点——儿童与成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却没有人反对。

在皮亚杰很多细致的观察实验中,有一个是观察当时只有7个月的女儿杰奎琳的。她把一只塑料鸭子掉到了被子上,然后被被子盖住了,这样她就看不见鸭子了。

皮亚杰注意到,尽管杰奎琳清楚地看到她把鸭子掉到什么地方,而且也能够到,但她一点试着去捡起鸭子的意思都没有。

皮亚杰觉得很好奇,于是把鸭子又放到了她可以看到的地方。然后当她就要抓住鸭子的时候,他又慢慢地、清清楚楚地把鸭子藏到了被单下面。小女孩好像以为鸭子消失了,就像之前一次一样,没有试着在被单下面找一找。

对皮亚杰来说,这个行为很奇怪——因为当杰奎琳看得到鸭子时,明明对那个鸭子很感兴趣;但只要她从视野里小时就好像完全忘记了一样——看起来,眼不见,果然心就不烦了。

皮亚杰从这个观察以及其他很多实验中得到结论: 儿童并不是天生就了解当我们看不见物理的时候,他还会继续存在。他认为,这个概念需要孩子自己通过接触和探索这个世界慢慢掌握。

直到9或10个月,皮亚杰才看到他的孩子开始找那些藏起来的东西。

在皮亚杰看来,这种寻找意味着婴儿在无法感知到玩具时,玩具仍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开始。

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

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图(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理论,前运算阶段的特点之一,儿童认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这个阶段儿童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 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守恒是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儿童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儿童一般要到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才能获得守恒概念。

图(2)

如图(2)所示,实验的开始首先给儿童呈现两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状一样),然后把这两杯水倒入不同口径的杯子里,问儿童哪一个杯子的水多(或一样多)。

他在实验中发现,对这个问题,6、7岁以下的儿童仅根据杯子里水的高度去判断水的多少,而不考虑杯子的口径的大小。

而6、7岁以上的儿童对这个问题一般都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即他们都同时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口径两个维度来决定杯子里水的多少。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是婴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婴儿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在这一阶段中,婴儿发展起若干重要的认知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 “客体永存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并逐渐能够 熟练地运用符号象征事物 ,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

皮亚杰把这种通过符号进行学习的能力称为符号功能(SYMBOLIC FUNCTION)。

在这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发展的两个典型局限性特点是 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 。

思维的片面性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

皮亚杰著名的“守恒”(CONSERVATION)实验揭示了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还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进行思考。

皮亚杰将这一思维称为“我向思维”和“自我中心”的思考, 即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

这是儿童还没有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 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符表征,但他们的认知活动还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

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时,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从而增进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与完善。

这时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他们开始运用抽象的概念,能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验证,知道事物的发生有多种可能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

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

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

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

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对偶故事: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

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考察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对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以及儿童的公正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并据次此概括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1阶段:前道德阶段。 此阶段大约出现在 4~5岁以前。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因此,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

第2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8、9岁之间, 以学前儿童居多数。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 只重视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就是坏事),而不考虑行为意向。 故而称之为道德现实主义。

第3阶段:自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始自9~10岁以后,大约相当于小学中年级。 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结果之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而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

按皮亚杰的观察研究,个体的道德发展达到自律地步,是与其认知能力发展齐头并进的。因此,对一般儿童来说,自律阶段大约跟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同时出现。

科尔伯格为了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在皮亚杰对偶故事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道德两难故事。

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科尔伯格使用的一系列两难推理故事中,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故事:海因兹偷药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

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

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讲完故事后,主试向被试提出下述问题:

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等等。

对于儿童的回答,柯尔伯格真正关心的是他们证明其立场时所给出的理由。

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 ,对72名10~26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测量 ,并对所得结果在其他国家进行验证。

最终,柯尔伯格于1969年提出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具体见下表。

表1 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各个阶段的界定及其特征

波波玩偶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

他在1963年和1965年又对此专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波波玩偶是与儿童体形接近的一种充气玩具。

波波玩偶实验对于班杜拉研究观察学习、创建其社会学习理论起了关键作用。

班杜拉认为,儿童侵犯行为的获得并不一定要以其亲身获得奖励或惩罚为前提, 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事此类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而学会这类行为。

在研究中,班杜拉把儿童带到一间屋子里完成一个艺术项目,在同一个屋子的另一头,一个大人正在悄悄地与一些玩具(TINKER TOYS)玩,在它们的旁边有一个大木棰和一个假人(BOBO DOLL)。

儿童被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的儿童看到大人叫喊着用大木棰击打假人,控制组的儿童看到的是大人只是悄悄地自己玩玩具。在孩子们看了约十分钟之后,把他们带到另一间放着各种各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的屋子,告诉他们说这些玩具是留给其他人玩的,以此激起他们的挫折感。

之后把孩子们带到第三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些玩具,包括BOBO DOLL。

结果正如人们所预料的: 实验组的儿童比控制组的儿童表现出了更多的侵犯行为。

在试验之前班杜拉对孩子们的攻击性做了评估,每个组参与实验孩子的攻击性平均是大体相等的。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诱惑的能力。

这个实验引申出很多关于意志力和自制力的一些很有力的观点。

在这个实验中,4岁的孩子们进入到一个房间里,在他们面前的是放在碟子上的一块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要不就把棉花糖吃掉,要不就等15分钟后研究人员回来,他们会获得两块棉花糖。

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说他们会等,但是他们很多都难以抗拒面前的吸引,在研究人员回来之前就把棉花糖吃了。

成功延迟整整15分钟的孩子一般的采取了回避策略,例如别过头去或者盖着自己的眼睛。

孩子们的行为意义很深远: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青年时期很少会过于肥胖、有毒瘾或其他行为问题,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更成功。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

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后来,人们把像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本文实验及相关知识点由莉莉老师整理汇编。

北京时间2019年1月4日,伦纳德的重返圣城之战以猛龙惨负马刺18分而告终。伴随着A&T漫天的嘘声,伦纳德全场13投8中砍下21分5助攻2抢断。经过第一节短暂的调整,这位以机器人性格著称的巨星球员依旧发挥出了他稳定且高效的特点。

比赛结束之后,所有人认为伦纳德会就此直接退场,但是扮演了一整场“冷面机器人”的他却给了所有球迷一个惊喜——曾在加盟猛龙之后表示永远不再进入马刺球馆更衣室的伦纳德,竟然主动走向了马刺的替补席,并且低头一个猛子扎入了波波维奇的怀里,笑得很开心。

随后伦纳德和波波维奇以及马刺队的另外一个助教在场边谈了很久,直到球队的其他人示意双方才分开,这一幕让不少球迷感慨良多,毕竟在这个地方呆了7年,就算是个机器人也该捂热了。而这次的一笑泯恩仇,也让另一个人进入了球迷们的视野——让伦纳德表现出十分亲昵的表情,波波维奇背后的那个助教是何来路?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的马刺球迷,你应该会认识这位名叫英格兰德的助理教练。奇普-英格兰德,于2003加盟马刺并担任队内的投篮教练,可以说马刺之后能够再拿到三个冠军,英格兰德绝对是教练团队中最重要的功臣之一,一点也不逊色于波波维奇所做出的贡献。

如果你仔细复盘赛后伦纳德和波波维奇以及英格兰德的谈话时细节的话,你会发现相较于波波维奇,伦纳德举手投足间竟然对英格兰德表现出了一种亲昵的 情感 。在了解过英格兰德的故事之后,你就会发现真正拯救伦纳德职业生涯的教练不是波波维奇,而是这个投篮教练。

初入联盟的科怀-伦纳德,投篮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选秀速递在2011年选秀前曾这么形容伦纳德的投篮——但凡这位新秀和投篮扯上关系,其结果必定是惨不忍睹。当年总计17名侧翼球员得到了选秀速递的评估报告,伦纳德的每回合得分排名15,跳投得分排名16,但只有28%的投篮命中率使得他稳坐所有侧翼球员中的倒数第一。

尽管投篮如此粗糙,距离选秀夜也仅剩19天,伦纳德当时还是被认为是极具天赋的一名球员。他能进入职业联盟的主要资本,是因为他的防守和篮板球能力是十分优秀的。但缺少投篮能力的他上限并不高,人们都认为他最多只能成为一名精英级别的防守悍将罢了,跟超级巨星八竿子打不着。

马刺起初也无意用希尔来换得伦纳德的选秀权,因为很多教练都尝试过改善伦纳德的投篮,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了。但英格兰德在细细考量过伦纳德的每一场比赛后,他对改善伦纳德投篮这一点充满了自信,强烈要求马刺签下这位有着明显短板的侧翼球员。

选秀夜之后,伦纳德立刻飞抵德州,开始了他在新教练手下的第一堂投篮训练。伦纳德这般匆忙是有原因的。联盟将要停摆, 英格兰德只有不到72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训练伦纳德 ,因为停摆后他将被禁止一切与球员的联系。首先他调整了伦纳德的出手点,将之从伦纳德的头顶调到他的面前。然后一直到停摆那天,他们又一起研究了各种新的投篮动作,让他独自在拉斯维加斯和圣地亚哥渐渐熟悉并掌握。

大学时期的伦纳德,三分命中率仅有25%。而在经过72小时的特训之后,伦纳德在防守更为激烈,三分线还远了3英尺的NBA前三个赛季投出了376%的三分命中率。值得一提的是,自1999年起所有在大学三分出手超过150个的球员,没有任何一个人在进入职业联赛后的三分命中率的提升率能超过伦纳德。

英格兰德的悉心教导再加上刻苦的努力,使伦纳德从一个几乎没有投篮能力,功能单一的球员变成了一个3D球员,再由一个3D球员成长为了一名巨星球员。上一场比赛伦纳德用着极为复古的中投动作砍下了生涯新高的45分,这都离不开英格兰德的影响,说他赋予了伦纳德成长为巨星的资格也一点不为过。

你可能会说,这为什么不是伦纳德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呢?且不说NBA的大手怪中只有伦纳德练出了投篮,在你知道了英格兰德的“显赫战功”后你就会知道这个投篮助教能做到的事情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英格兰德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神投手,作为帕利塞德高中的明星球员的他在大学时期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投篮才华,在刚刚增加17尺9寸的三分线的第一年,他的三分球命中率高达554%。当时还在上八年级的科尔常常会出现在帕利塞德高中比赛的观众席上,默默欣赏着英格兰德的投篮。之后科尔也加入了这所高中,接过了英格兰德的领袖旗帜。

1993-1994赛季,被誉为公牛替补席上的神射手的科尔正饱受命中率下滑之苦。他邀请了英格兰德一起共进了晚餐。仅仅通过一顿晚餐的沟通,他的高中前辈就找到了科尔的症结所在——酸痛的膝盖影响了他的平衡性,巩固基础动作,稍微加宽手指间的宽度,就能找回手感。

在03年英格兰德没加盟马刺之前,帕克糟糕的投篮能力曾使得球队一度有意用帕克去换基德。而英格兰德加盟马刺后迅速的找到了帕克的问题:帕克的左右手分别持球时,其投篮动作截然不同,随即帕克重塑了投篮动作。第二年帕克的中距离投篮命中率从393%升至416%,到了2008-2009赛季,命中率更是一路飙升到455%。此后多年,帕克拥有全联盟控卫中第二高的中距离命中率,仅次于纳什。

即便是资质极其普通的球员也能在他的教导下焕发新生。本场比赛马刺队内的小将福布斯外线手感出色,三分球7投6中砍下了20分,是马刺能够迅速打花猛龙首要功臣。但他的三分命中率在上赛季不过只有可怜的364%而已,拖后腿的表现没少被球迷批评。

而本赛季在投出47%三分命中率并稳坐队内轮换之后,福布斯接受采访直称:“英格兰德是我能够来到这里的原因,在我的试训结束后,他极大地督促了我,努力帮助我抵达到了今天,我欠他太多了。”

作为马刺制服组的一员,英格兰德的存在让总经理RC-布福德和波波维奇能够大胆追求想要的人选,比如伦纳德这种因为投射水平低下而被低估的球员,这对马刺而言这就是个永恒的优势,这也是马刺为何总能在海淘市场上淘到优质球员的原因。马刺的幕后英雄,波波维奇背后的男人,值得所有球迷尊敬。

笑疯狂的人是我——一首扣人心弦的歌曲

随着音乐的响起,深情的旋律、梦幻的氛围和融入日常生活的歌词,一首名为《笑疯狂的人是我》的歌曲在人们的生活中传唱开来。这首歌曲纵贯青春、爱情、友情等生活中的主题,品味着青春的美好,温暖着人们心灵的深处。

歌曲的背景与特色

《笑疯狂的人是我》这首歌曲由刘欢谱曲,伊能静填词,是其主演的电视剧《笑声传奇》的片尾曲,这部电视剧播出后,由于其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描绘,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喜爱。

歌曲的特色在于其动人的旋律与歌词,优美的音乐交织着伊能静精心构思的字句,勾勒出一幅幅深入人心的画面。整首歌曲流畅、旋律动听,一波波情感交汇,令听众沉醉其中,忘记时间和自我,仿佛自己也成为了笑疯狂的那个人。

歌词的含义和内涵

歌曲的歌词深入人心,随着音乐穿越时空,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歌词刻画了一位笑容灿烂、天真快乐的女孩,她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纯真无暇的内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光辉。

歌曲用“笑疯狂的人”来比喻那些不屈不挠、敢于追梦的人,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难题和逆境,他们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歌曲中的歌词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和对友情的珍视,唤起了人们的回忆和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赞颂和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正能量和无尽的力量。

歌曲的影响与价值

歌曲《笑疯狂的人是我》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成为了传唱多年的经典之作。它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启示我们勇敢闯荡、追求梦想,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功。

在当今社会中,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环境,我们需要更加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坚定自我、勇往直前,才能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忧伤,还是因为快乐而笑出声音,我们都需要像歌曲中所唱的人物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追逐梦想,成为一个“笑疯狂”的人。让我们向往自由、追求自我,勇敢勇闯、永不言败,成为一个笑疯狂的人!

当女生说“不知道”,潜台词其实有好几种

一句简单的“不知道”其实暗藏玄机。究竟是真的不知道,还是知道不想说呢。女人的心思其实不难猜,下面就来告诉你“不知道”在不同场合说的真实含义。

01

案例一:

过几天就是苏苏跟安仔的2周年纪念日。在吃饭的安仔问苏苏想要什么礼物。苏苏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①不知道啊~我很随意的,你送什么我都喜欢。”安仔这个时候就犯难了,随便最难送了,那到时候挑束玫瑰吧。

安仔在心里盘算着,这时候苏苏又来了一句,“挑礼物哪有主动问人家的,要花心思自己选好嘛~难道你不知道我钟意什么吗?”

纪念日的时候,安仔带了一束玫瑰。苏苏一开始挺开心的,捧着玫瑰不停地自拍。等消停了之后,苏苏问了“礼物呢?”

我擦,这个时候安仔就懵逼了啊!玫瑰就是礼物,难道这个女人不知道吗?安仔指了指玫瑰,小声地说着“这就是礼物啊!”苏苏的笑容瞬间消失过后,又勉强地挤出了一丝微笑。

两人还是相安无事,安仔隐约感觉苏苏是有点生气了。但又不明白她为什么生气。两人手牵手,路过一家甜品店,苏苏硬是要进去坐一会儿。但眼瞅着定的**要上映了,安仔劝说着看完**再吃甜品。

这下,苏苏不乐意了,气冲冲地把花甩在安仔的怀里,扭头就走。安仔急忙跑上去追回苏苏,着急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啊?”苏苏生气地喊了一声“②不知道”又自顾自走开了。

好,先来说说上面苏苏甩出的2个“不知道”。

第一个“不知道”,在语境中看着好像真是不知道这回事情。别急,苏苏紧接其后说了一句“挑礼物哪有主动问人家的,要花心思自己选好嘛~难道你不知道我钟意什么吗?”

后面问句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苏苏的心里早就已经有了想要的礼物,只是希望安仔自己去探索。这个心仪的礼物也许就是前不久苏苏发过的一条朋友圈,或是小花跟闺蜜说特别想买的稀罕件儿。

当然,男生脑袋里总缺一根秒懂女生的神经,还以为就是个表面的意思。醒醒吧,骚年~理解女生的话都是要动脑筋的。

所以,第一句“不知道”,要承上启下,才能明白这个潜台词是“我心里有想要的,但是需要你自己去找”。

作吗?作!作死了!但女生的这点小心思无非就是看你的诚意有多少,能不能正中红心去捕获她。虽然作,但仔细琢磨还是不难的。

第二个“不知道”,很明显就是生气了。为什么生气?第一,安仔没有送对礼物。但苏苏还是选择和颜悦色地不发脾气,尽管有点失望但还是忍住了,但并不代表这事情就翻篇了。你们懂的,女生要是吵架,八百年前的事情都能翻出来一起生气的!

然后,苏苏要吃甜品,安仔不让。这就激发了没有送对礼物的不满。导致两人纪念日惨淡收场。而苏苏的那句“不知道”,就是赤裸裸地在控诉安仔的不解风情与不迁就她。

作吗?作!作死了!但谁让我们女生在男朋友面前就是控制不了暴脾气呢!哈哈~别问我为什么这么了解,因为我也经常拿“不知道”三个字来宣泄自己的不满,然后搞得对方一头雾水。

02

案例二:

还是苏苏与安仔。两人就快大学毕业了。原本苏苏跟安仔商量好了,毕业了就留在H市工作,跟着安仔。

苏苏在H市投了很多份简历,但始终没有应聘上心仪的公司。心灰意冷之时,接到了家里已经为她找好工作的消息。那份工作是苏苏的父母拖了很多关系求来的,前途不错,又安稳。再三考虑,苏苏还是决心回老家工作。

面对异地的考验,安仔伤心地问着苏苏,是不是就算分手了。苏苏含着眼泪,轻轻地说了一声“不知道”。

然后还是果断地收好了行李,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

当然,这个悲伤的“不知道”也并不是真的“不知道”,但也不代表着“我们就此别过”,这个“不知道”仅是代表了苏苏去意已决,然后的事,我们就顺其自然吧。

所以,异地的情感,请都交给顺其自然,不要果断地说“分手”,也不要果断地说“我等你”。未来充满了未知,一声“不知道”,就是千言万语都道不尽的恐惧,同时也是给对方留的余地。

03

案例三:

仍旧是苏苏与安仔。苏苏劈腿了,是精神劈腿,还没严重到肉体上的。安仔自然很生气地问苏苏典型的劈腿抓包三大经典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你们有滚过床单吗?”

苏苏自知犯下弥天大错,除了不停地道歉,不停地哭就不再说别的话。安仔继续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跟我还是跟他?”

“我我不知道”

听到这个“不知道”,安仔就知道自己要被甩了。没错,女生这个时候当着你的面说“不知道”,就是已经在心里盘算过要跟你拗断了。潜台词就是“我喜欢上别人了,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你就先把我甩了吧!我要恢复自由身!”

估计这个时候安仔已经默默哭晕在厕所了。

04

再简单传授几句“不知道”的不同用法。

“你喜欢我吗?”“不知道呢!”那么,这个女生肯定是喜欢你的。

“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啊~我忘记了!”其实根本就没忘,只是换种方式告诉你“关你屁事”!

“我们是去吃火锅好呢,还是去吃烧烤好呢?”“不知道,随便你啊~”说明她两个都不想吃。

05

下面来总结一下女生说“不知道”的几个规律:

1、女生说“不知道”往往都是有偏向性的。谈论到开心的事情,她说不知道,其实是更倾向于你;谈论糟心的事情,她说不知道,其实是在嫌弃你。

2、如果给出的是一个选择题,她回答说“不知道”,说明她并不喜欢你给出的选择。

3、抛出纯问句,收到一个“不知道”,有可能她是真的不知道,也有可能她就是在考验你。这时候,一定要联系她的上下语境,来判断她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这条比较难,如果不会,就去翻她的朋友圈,找不到答案,就是真不知道)

4、“不知道,我忘记了”的近义词就是“关你屁事”

一、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1、情感受挫折时表现 (1)当遇到情感挫折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沉浸在悲伤当中,无法自拔。 (2)这个特点女性表现得最为突出,女人的感情比较细腻,喜欢念旧。 (3)当女人遭遇情感挫折的时候,有些甚至会产生轻声的念头,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了。  2、时间一长,一切都会成为过往云烟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能够医治内心的创伤。处在当下的我们,因为正在经历着这些伤痛,一时难以走出来,但是时间一长,一切都会成为过往云烟。  二、放松心情,独自一人去旅行  1、不要折磨自己 (1)人总是喜欢作茧自缚,非得跟自己过不去。 (2)面对一段失败的感情,男人和女人具有相同的责任,不要把什么错都怪在自己头上,每天折磨自己。  2、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 如果觉得自己一时难以走出来,那就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我们可以选择独自一人去旅行,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  三、试着去忘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1、试着去忘记 每个有过失败感情的人都知道,想要忘记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还是要试着去忘记。  2、分手没有谁对谁错,毕竟曾经相爱过 (1)分手后又何必念念不忘?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忙碌起来,以此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2)当你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才会觉得一切都不是大事,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四、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给你自己积极的心理建设  1、人生中的大事一是事业二是感情 (1)人生中的大事一是事业二是感情。 (2)两者都不顺时,排解起来是十分艰难的,但再艰难也还是要面对的。  2、 勇于面对才有希望 (1) 勇于面对才有希望,有希望才能绘画出美好的蓝图。 (2)人生中最怕的就是绝望,没了梦想,如鸟儿没了翅膀一般。 (3)感情受挫之后,我们更要做好人生的规划,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建设,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如何面对感情挫折2  如何面对感情上的纠结 1、热恋一段时间以后,男孩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女孩为之困惑。 2、发现自己的恋人同时和几个女孩谈恋爱后,于是非常痛苦。 3、爱情遭到自己父母的反对,男孩不被父母认可,女孩夹在中间非常痛苦。 4、爱情遭到男方父母的反对,男孩选择分手,女孩不肯放手。 5、异地恋的痛苦。因为毕业工作的原因,很多大学生情侣在不同城市工作,以前的恋情还能否保持 6、女孩喜欢上已婚男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很难割舍恋情,可是又害怕自己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7、恋爱一段时间后,女孩感情已经非常投入,但是突然发现男孩的“致命”缺点,女孩不知要不要放手? 8、因为结婚需要离开自己的父母,因此而痛苦。  帮助大家缓解情感纠结的办法 1、首先没有痛苦的折磨,人不可能感觉甜蜜的滋味。恋爱也是一样,只有战胜了恋爱中的波波折折,恋人间才能体会到真爱是如何来之不易,才会珍惜彼此的`感情。所以在恋爱期间发生痛苦的事情是正常,需要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问题中痛苦甚至徘徊。 2、恋爱都会经历热恋期和平淡期,刚开始在一起时,因为新鲜,彼此都富有激情整天都想着见面。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入,彼此都很熟悉了,新鲜感也随之消失。两个人要想继续走下去,需要找到新的支持他们走下去的力量。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等。此外,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也会给关系带来新的激情。 3、恋爱本身就是双向选择过程,只要没有到结婚的时候,都有可能分手。因此,在恋爱中,男女双方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让自己的心理有所准备。当然,我们肯定期望永远的爱情,希望她海枯石烂也不变心。只是,我们多一份心理准备,恋爱就多一份坦荡,成功的概率也就更高。 4、恋爱是男女双方的事情,父母的意见可以参考,但是主要决定因素是恋爱双方的感情基础。如果你们的父母不同意不喜欢,你们也没有必要太痛苦,关键在于你们自己的感情基础和恋爱选择。如果真心相爱,再多的困难也算不了什么,即使你的父母再反对,最终还是会被你们的真心感动的。那时,你们的爱情就大功告成了! 5、恋人之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恋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容易让双方彼此了解,同时心灵也相互靠近。异地恋不能说没有成功的,但是异地恋对女孩尤其是年纪大的女孩是危险的。因为不能在一起,一方面有思恋的煎熬,同时现在社会诱惑因素很多,男孩变心的几率很大,这样岂不是让女孩荒废了青春。相爱的人一定要走到一起,现在的社会到处可以找工作,一个真爱的男孩绝对会走到他心爱女孩的身边,反之亦然。 6、女孩和已婚男人相恋是最傻的一件事情。且不说这个恋爱对另一个女人造成的伤害,就是恋爱以后,受伤的也是女孩。没有名分和平等地位的爱是没有前途的,也是充满痛苦的。已婚男人是女孩恋爱的最大陷阱,千万别奉献了身体、赔了感情、浪费了青春。 7、恋爱的本身是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挑剔对方的缺点。从相互接触到恋爱到热恋,都是相互了解的过程。如果不是发现对方身上有致命的缺点,一般不要为之而痛苦。人总归是有缺点的。如果你发现一个人什么缺点都没有,那不是你的恋人,那是神! 8、结婚,离开父母的怀抱,是女孩子向女人必经的转变过程,敞开怀抱去拥抱它、适应它。

1。

《花神的女儿》

在线阅读:

http://bookymltnet/book/17099/

2。

《盛唐夜唱》,也是穿越文

她穿越到被穿越者改变了历史的大唐,

前世的情人成了今世的父亲,

青梅竹马的恋人给了她最刻骨的背叛,

见不得光的禁忌之恋,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

她只想随波逐流,却被人一步一步逼上权利的顶端,

繁花落尽,何去何从,尽在《盛唐夜唱》!

3。

《珠子(完)》

02年写的旧文,近期作了修改。

-----------------------------

文案:

我一次一次经历,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爱情。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在生命中的某一站仓皇回望,那么多盛开的男子。我的心,不知遗落在什么地方。每一回艳遇都是寻找,光洁的笑容里,看不出沧桑。对着每一张华美的脸,孤独冰冷彻骨。珠子,一地,许多碎玻璃一样扎人的时光。

人生弹指虚空,哪里那么多一生一世可以承诺。有所留恋,终是镜花水月,无法当真。癫狂的情欲,只是敷衍余生的把戏,彼此都心知,不忍先说破。未来一样不是归宿,满身伤痛的女人,穿梭时间的列车,重头来,仍是依旧爱恨痴狂,大家都活在这可怜的人间。开始无可如何,结局没有救赎,爱情的刀刃暗中推进,却闪耀着绝望寒光。

我能给你什么?你能期待什么?一起买醉,一起下坠,爱情,是那么陌生的词语。我的头靠在你的肩上,你的手滑过我的胸膛,我飞不出人生声色的陷阱,你走不出情感虚幻的轮回。互相依偎,只是渴望温暖的仪式,从来和爱情无关。我们都脆弱得不堪一击。站在身后,还有另外一个自己,眼锋冷冷,只是不曾阻挡。

4。

《波澜不惊》

送一个永远的祝福,在你心里,在我心里把它送给每一朵笑靥,撒向每一个角落,把它留给季节,永远,永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8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