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审美的认识和看法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2旅游审美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
,当你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你会欣赏其中的美好意象,从而产生美感的高级情感愉悦。而且有的人会把美感升华,进而创造出美的东西。
这就是形象意义上的旅游审美。
3旅游审美感受的四个心理要素
旅游审美需求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追求精神享受的需求。旅游审美文化包括三种类型: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化和艺术审美文化。
4对旅游审美的理解
旅游是一种审美体验过程
的词源学意义美学是感知的感觉,是对主体对客体的主观美感的研究。
旅游审美是旅游体验的深层内涵,旅游审美的过程是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对旅游景观环境客体的情感观察和心理体验。
曹石图在《旅游哲学引论》年指出:旅游是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于一体的综合性审美实践。
旅游是一种审美体验过程。在旅游审美体验中,作为审美主体的游客置身于审美客体所营造的情景环境中,主体的个人情感在客体的情景中产生共鸣并得到释放,从而创造出主客情景交融的愉悦体验。
旅游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审美主客体共同塑造了旅游风景之美。美不是自美,而是对人有目共睹。中国特有的诗意关怀中国的旅游审美文化传统创造了具有中国气质的景区文化内涵。
例如,我可以望不尽彼此,唯有敬亭山,我看到青山是多么迷人,也期望青山会这样看我,主客体的审美感受相互交融,赋予客体以诗意的文化人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当前位置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涉及到旅游在文化中的作用。
虽然旅游业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对于旅游业如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却缺乏系统的思考和准确的表述。
一般来说,旅游主要是城乡居民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发起的外出活动。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主要表现在游客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审美行为,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文化交流。
:5旅游审美的认识和看法论文
1第一直觉直觉主要是一种感官体验。例如,在苏堤春晓,闻着院子里的荷花香,听着黄鹂s;柳浪莺声会让他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产生一种生理快感。
2第二种执念是来自眼睛或耳朵的具有旅游审美价值的感性意象,通过旅游审美想象和联想进入深层状态,处于自由想象和理解的状态。
6对旅游美学的认知
审美意识是一种个人意识,它依赖于人他们的审美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的情感。
它是审美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即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审美意境。
导游要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强化游客的积极态度,弱化游客的消极态度,使游客的情绪愉快稳定,刺激游客随时新游乐,努力保持自己最佳的审美心情。在旅游过程中,游客经常处于兴奋和紧张的状态。
:7旅游审美心理的分析
1地方文化的表达。
每个景点之所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因为它有一个引发购买意向的吸引核心。这个景点激起了游客的期望。如果这种期待从观光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就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展示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它一定会满足旅游的审美需求。国内很多景点出现同质化现象,这是它们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一些新开发的景区往往忙于亭阁的建设,在规划阶段忽视了主题的考虑,导致定位缺失或错位,造成很大损失。
2挖掘资源的精髓。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对市场最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在旅游行业,很多产品最终都是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想要呈现给客户的最佳形象。不同的是,旅游景区可能有很多旅游产品,但只是有形旅游消费的一部分。许多无形的资源,如生态、环境、大气、文化等。也构成了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往往被忽视。一个景区的资源可以人无完人。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品牌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总能找到最核心的东西,通过文化包装形成景区品牌。
3整合各种资源。
旅游形象和品牌是概念和印象,景区的旅游形象和品牌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中。因此,景区的推广效果要选择项目,围绕主题,完成组合。依托资源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打造这个品牌。
:8论述旅游审美的意义
1[准备好旅行]
去一个地方玩之前,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比如,带上足够的钱、相机、纸和笔等。以便随时做笔记,捕捉灵感。天气不好的时候,准备一件雨衣或者带一把雨伞。也可以带一些化妆品和护肤品。休息的时候可以打扮一下自己,保持形象。
2[查找相关信息]
在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之前,听别人说,多了解一些。你也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了解更多。然后去现场仔细观察和体验,结合历史和人文,细细感受,领略当地的文化风情。
3给自己定一个主题游
有主题的旅行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找到提升的答案。比如艺术之旅,审美之旅,精神之旅,或者创作之旅。如果你想去一个没有主题的地方,只有旅行累了才会觉得很乱。如果先确认推广的答案,有主题的话可以更好的选择。比如一次艺术旅行,可以去博物馆;灵修之旅,可以去寺庙;创意之旅,可以去游乐园。
4带着发现美的心
你面前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好或者不够美,而是因为你缺乏发现美和能我看不出它的美在哪里。这太可怕了。你应该带着发现美的心去踏上每一段旅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和提高旅游的审美能力。
5[仔细记录]
每到一个地方,你都要把它当**看。听导游或其他同伴的讲解。可以多问几个问题,多逛一些名胜。认真做笔记,记笔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这是关于美和想象力的训练。
6让自己保持良好状态
旅游和审美时,要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心态积极,有充足的审美时间使所有相关因素都处于良性状态,然后你的审美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获得理想的审美效果。
7注意劳逸结合
唐在安排旅行时,不要太紧张和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切忌操之过急。
9论述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
九寨沟以其原始和神秘而闻名。自然风光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有童话世界。
从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风光的真实诠释。泉、瀑、河、滩108个海子,构成了瑶池五彩斑斓的玉盆。长海、尖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分布在一个Y形状。
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主要有三个特点:奇、美、险。
1九寨沟县城河谷纵横交错,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以高山为主,也有一些山地平原和平坝。地形变化有序,海拔落差2000米。九寨沟的主沟呈Y型,全长50多公里。
2沟里有许多湖泊、瀑布和钙化的滩溪。原始森林覆盖了大半个九寨沟。九寨沟高原的独特之处钙化的湖泊,钙化的瀑布,钙化的海滩溪流和其他水景。
3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岩分布广泛,褶皱和断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隆升幅度大,各种力量交织,造就了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的岩溶钙化沉积,以植物岩溶钙化沉积为主。
翠海、瀑布、蔡林、雪峰、藏青和蓝冰是九寨沟的六大奇观。世界被称为童话世界和水景之王。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审美旅游价值。景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性突出。
春天去九寨沟:在春天,九寨沟呈现出一派季节变换的景象。山林还是残冬,长海尚未解冻。山脚下,已是初春的画卷。野桃花盛开,一根花枝在春日的阳光下摆动,诉说着浓浓的春意。天空湛蓝清澈,一棵树的花朵精致可爱。一簇簇挤在一起,争夺春天的气息。
旅游服务的本质是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可以说体验与旅游有着直接的天然的联系,旅游者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想换得的就是一种不同于惯常生活的新鲜体验。那么,旅游者在消费一项旅游服务时,他的主观感受与反应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旅游企业实施营销的中心关注点,也是旅游产品的实际魅力所在。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旅游企业必须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转变传统营销观念,树立体验营销理念,使体验营销成为旅游营销的主要营销策略,这对于提升旅游业的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业的更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呼唤体验式营销。
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就意味着游客必须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正好符合了体验营销与消费者互动的特征。旅游的实质就是一种异地体验,它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一种或多种体验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完整经历。这些体验包括娱乐体验、审美体验、教育体验和逃避现实体验等。旅游活动的开展本身也就是旅游资源及旅游工作人员(同时他们也在充当营销者)同旅游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旅游企业就应该好好利用这种相互作用,让游客充分参与其中,享受旅游体验的乐趣。
(2)有利于提高游客满意度,带来顾客忠诚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主要追求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效用和心理价值,要使顾客满意主要是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效用,但要给其更高层次的满足甚至是惊喜,则更多地要考虑如何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心理价值。旅游产品的心理价值是和体验密切相关的。旅游体验来自于旅游活动对内心思想的触动,它所带来的感观、情感和文化价值,将同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共同构成旅游价值。
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决定了游客在购买之前难以比较旅游产品的性价比,难以理解消费,游客大多只能根据自己的感性判断来选择旅游产品,这就使关注到顾客感性消费的体验营销有了用武之地。在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上,那些能够较好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的企业将更能赢得顾客的青睐。精明的旅游消费者一旦发现哪家旅游企业能提供所需的体验时,就会持续购买,这样他们就省去了寻求新的旅游企业的成本和风险。这种购买活动简化降低了旅游消费者的交易成本,使供需双方实现双赢。
(3)有利于旅游企业找准产品定位,开展差异化经营
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产品往往具有均质、标准化、容易仿制等特点,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导致以降价为特征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与工业产品不同的是,旅游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后果,往往导致产品质量以更快的速度下滑。这也就是旅游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散客自助旅游的原因,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大众旅游弊端的一种逆反。旅行社产品类型与服务的提供方式必须适应不同的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而体验营销就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结合旅游景区的自然及人文特色,进行差异化、个性化设计,为顾客创造独特的体验,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和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三方面。具体如下:
1、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体现在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中,这些具有历史感的载体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在旅游活动中,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达到吸引人的目的并达到特定的品牌和可持续发展。
3、游艺民俗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成员的民族情感。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
扩展资料:
游艺民俗开发的意义
游艺民俗是一种群众共同参与并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成果,是某些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应付各种环境、满足各种需要而不断积累起来的一种社会创造物,是没有个人版权所有的群众文化积淀的产物。
游艺民俗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品格、原始文化品格、生活属性品格、动态积累品格、历史传承品格和地域变异、阶级阶层变异等多重品格。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一种始终生生不息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现象。 我国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源头、根基和底层,是各族人民性格、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国情、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体验价值在价值共创参与行为和购买行为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被称为“共享消费”。共享消费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与和共享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实现价值共创并获得更加满意的旅游体验。
具体来说,游客可以通过分享旅游经历、发表评论、提供建议等方式,为其他游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同时也可以从其他游客的分享中获得信息和启示,提升自己的旅游体验。此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还可以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特色商品等,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共享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模式,在促进游客满意度和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游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共创,打破了传统的消费者-服务提供者的二元关系,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不断的发展,由此而引起了旅游心理学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心理学的论文篇一:《朝圣旅游的心理学原理》
关键词:宗教旅游;朝圣;旅游起源;通过仪式;精神 文化 需求
在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旅游起源于宗教朝圣;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人生仪式”;还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神圣旅程”;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的观点等。可以肯定的说,宗教旅游是人类最早的旅游方式之一。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而宗教旅游更给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带上一种神圣的色彩[1]。本文希望通过就朝圣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探究,找到它们之间一些共通的内在意涵并了解朝圣的心理学原理。
关于旅游的起源,目前国内外旅游学界尚存异议,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旅游行为的产生是人们拥有足够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旅游动机的结果。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
而朝圣,顾名思义,就是指宗教信徒去圣地朝拜,是一种为了崇敬的目的,或者为了在某地求得某种神的或者超自然的佑助,或者为了例行或免除某些宗教义务,而走向某地的一次旅程。以色列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曾说过:“宗教朝圣是祖先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旅游的起源。”[3]
一 朝圣与旅游,人类别样的生活方式
朝圣是人类自古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 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相比,朝圣与旅游有着某些共通的特征。 出于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朝圣者往往都忌讳自己平日随意的言行冒犯神灵的神圣与尊严,从而招致来世的因缘果报,由此,总是表现出许多众所周知的与日常生活相异的神秘特征。类似的, 纳尔逊·格雷本在《旅游人类学》一文中指出“倒换生活体验的需要”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存在的需要”[4],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看,旅游便正是一种寻求不断扩展,不断更新的,能给人以新鲜感的生活。因而“人在旅途”时的思想和行为也与平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相对性,由此,一贯省吃俭用的游客往往也出手阔绰,平时严谨勤勉的旅游者也难免懒散放纵等等。
二 朝圣与旅游,人生历程的“通过仪式”
在人类学家看来,朝圣和旅游与人的出生、成年、成婚、晋升、死亡等事件一样,都可以看作是生命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人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仪式性事件,都有着一个三段式的仪式程序结构:1分离:离家出行;2过渡:朝圣与旅游过程;3 交融:回归生活。
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世俗”步入“神圣”的里程碑。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我者”走向“他者”的天国阶梯。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原我”迈向“新我”的加油驿站[5]。宗教仪式将世界一分为二:“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对朝圣者而言,朝圣者经过精心准备,一旦离开故地,也就摆脱了以往“世俗”世界里的身份与牵挂,他们通过这个仪式,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分离,离家到远方寻找圣迹,在此期间经历考验,然后以新的面貌返回故乡。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离开自己惯常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就相应地脱离了其在世俗社会里原有的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进入一个全新的、与朝圣者类似的“神圣”时空。此时,旅游者之间无所谓高低、贵贱、贫富,平等单纯地交往,共同感受朝圣者般“神圣”的旅游情感体验。心理学角度,他们拥有共通的愿望和经历。
对于朝圣者而言,信徒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与艰辛,得到神灵的宽恕与庇佑,完成自我升华,这是圣徒们永生不变的宗教情怀。信徒朝圣意在追求“我者”与“他者”之间的一种“象征性真实”。对于旅游而言,“我者”即旅游者,“他者”即东道主。在旅游的过程中,人们沉浸在东道主的“ 异文化”中,品当地美食、住当地民居、着当地服装、说当地方言、唱当地民歌、与当地人交流,忘掉自我生活中的诸多忧虑与烦恼,在东道主的“他者”世界中,尽情享受异地风光与异域风情,与此同时,也感受真实的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也许正是旅游的“神圣”魅力。
通过朝圣的仪式性过程,朝圣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世俗“原我”依次过渡到朝圣过程中的非凡“圣我”以及朝圣回归之后的再造“新我”。而旅游更为大众化,寻常化,旅游者抛弃原我,在旅游中体验心灵的愉悦,经过一番充电和改造之后回来以新我的面目融入社会。
三 朝圣与旅游,人类精神文化的家园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现代社会,带给人们刚性的感觉,可以说,旅游就是现代人为满足其精神心理需求,而去各自的“圣地”探求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一种心灵休闲活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现代人渴望知识、友谊和理解,追求自由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希望借助旅游来寻求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从而不断丰富、改变、创造自己的精神素质,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精神价值。现代旅游者的这种多样化、多功能、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导致了旅游动机和旅游本质的高度精神文化性。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文化的动机与本质。
现代游客被旅游目的地“圣地中心”的独特文化所吸引,游客就像历代朝圣旅行中的“香客”,旅游也就同朝圣一样,虔诚的为了寻求一种解脱,求补偿,寻求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的满足,抵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一个个“圣地天堂”。旅游与朝圣一样,体现着精神文化的信仰与信念追求。众多的事实表明,在旅游过程中,现代游客在追求旅游娱乐意义的同时,更多地是追求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旅游是一种新形式的现代精神文化“朝圣”。
从外在形态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类“生活方式”;从象征结构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从内涵意象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追求的精神文化“家园”。在旅游心理学看来,所谓“朝圣”是指为了获得精神价值,或精神康复,或纯粹表现为一种苦行和感恩的旅行活动,而实现这种活动的过程就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旅游是一种相对世俗的神圣旅程,也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也是为了达到带有某种精神文化意义上的目标和符号追求,进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升华。“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精神文化“朝圣”。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宗教旅游,进而可以说朝圣旅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蕴藏着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的补偿与升华的功效。二者在心理学上都具有很典型的意义,诠释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旅游心理学导论》第四章 旅游者的表层心理—消费心理 吕勤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资料来源:《旅游学概论》第47页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李天元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3]资料来源:张晓萍“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刍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91
[4]资料来源:刘丽军,邓俊原创文化的智慧性在希腊神话中的体现[J]求索,2007,(8):89
[5]资料来源:《旅游人类学》 彭兆荣著 民族出版社
旅游心理学的论文篇二:《从景区旅游者心理需求谈旅游投诉》摘 要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其中旅游投诉问题日益增多。针对此种情况, 文章 尝试从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和问题,提出景区在处理投诉时应改变以往 “怕投诉”的心理,正确看待游客投诉。
关键词旅游者;景区;旅游投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旅游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在其为旅游者提供接待服务的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一些 热点 旅游景区,旅游投诉问题日益增多。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尝试从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和内容,提出景区在处理投诉时应改变以往 “怕投诉”的心理,正确看待游客投诉。
一、景区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在景区游览参观中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但 总结 起来,常见的无非以下三种。
(一)求安全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大都有求新、求异心理,故其选择游览参观的景区对他们来说肯定大都是从未去过的、陌生的旅游景区。旅游者进入景区游览,因人生地疏,极易产生茫然、惶恐和不安全感, 言行举止 处处体现出戒备、拘谨的心理。总而言之,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整过程中始终有一种不安全心理,害怕发生意外事件,危及其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种求安全的心理在旅游者刚进入景区的短时间内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求尊重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求尊重的心理是最基本的心理。旅游者在景区的整个游览过程中,大多抱有“我花钱,你就必须为我提供优质服务”的想法,所以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一旦对景区为其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怠慢,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可能引起投诉。期望通过投诉,得到补偿或重新获得应有的尊重。
(三)求全心理
旅游者在景区旅游的时候,对自己的角色十分清晰,大都有“花钱买享受,不是买罪受”的心理,所以他们旅游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享受到平时在家中不可能得到的服务,再加上出行之前受景区 广告 宣传的影响,认为所游览的旅游景区一切都是美好的、理想的,从而对景区的一切产生过高的期望,出现求全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就会对景区更加挑剔,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受骗、不平心理,有时候会使他们通过投诉来发泄心理的怨气和不满,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二、景区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分析
旅游者在景区游览的时候,可能引发其投诉的原因有很多,有景区接待服务方面的,也有旅游者自身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景区广告与事实不符
一些旅游景区为组织招徕旅游者,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标榜夸大景区事实,向游客传递不真实信息,欺骗旅游者。如:一些景区对外发布门票优惠的信息,但不标明门票包含的项目及优惠条件,误导旅游者,等旅游者到景区的时候,才发现有诸多的优惠条件;景区产品质价不符等
(二)景区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处事 方法 简单
由于旅游景区对从业人员要求门槛比较低,景区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整体受 教育 程度较低,素质不高,且无优质服务的意识。在为旅游者提供接待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不规范,处事方法简单粗暴,如,不能正确理解旅游者需求,向旅游者索要服务小费等。
(三)旅游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频率日益加快,旅游 经验 也越来越丰富。大多旅游者见多识广,对旅游景区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一些热点景区,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导致质量降低,使得旅游者的满意度下降,产生投诉。
(四)旅游者消费不理性
旅游者在出游之前消费心理不成熟,不够理性,一味追求旅游产品的超低价,致使各旅游景区为争抢客源,采取不正当的削价竞争,从而导致旅游者到达景区游览参观时,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最终导致旅游投诉的产生。
三、旅游者投诉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景区服务人员工作不认真,服务态度差
景区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不负责任,不尊重旅游者,服务态度太差,服务技能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注意个人修养,沟通能力差。
2 接待态度不热情、不主动,不回答游客的问询,或回答时不耐烦、不耐烦、敷衍了事或出言不逊,挖苦、辱骂游客。
3 动作粗鲁,拿物品给游客时,用“扔”或“丢”的方式。
4 不注重清洁卫生。景区的有些服务人员卫生习惯不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工作服肮脏不堪,衣冠不整,尤其夏天时候,不扣纽扣;景区环境清洁工作敷衍了事,卫生间脏乱不堪等。
(二)景区产品质价不符、收费不明
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没有为旅游者提供质价相符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广告宣传与实际产品相差甚远;景区的一些项目收费价格虚高或收费项目不明,不按承诺给予优惠等。
(三)景区的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旅游环境混乱
一些旅游景区存在严重的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的情况,如卫生间、垃圾桶设置距离间隔太远;景区标示牌不完善,引导标志不明显等;住宿设施档次太低,设备陈旧等。
景区内部或周边卫生环境较差,垃圾遍地;景区内或周边“黑导”“野导”疯狂拉客宰客等,旅游安全隐患较多。
四、正确看待旅游投诉
(一)旅游投诉的类型及其影响
旅游投诉一般分为显性投诉和隐性投诉两类。显性投诉是指旅游者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的投诉,这类投诉是目前旅游景区最常见的投诉,可以通过具体的 措施 或手段去进行处理,最终消除游客的不满。
隐性投诉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景区或服务有不满时,没有向任何相关部门提出投诉,而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现不满,具体而言就是自己或者影响他人不再光顾该景区。对景区来说,隐性投诉的危害是要远远大于显性投诉的。因为旅游者的不满景区不知道,也就无从处理。这些旅游者会通过自己的“口碑”宣传,传播景区的负面形象,导致景区形象受损,同时流失大量客源。目前,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没有处理隐性投诉的意识。
(二)正确看待旅游投诉
对大多数旅游景区来说,旅游投诉往往是其最害怕发生的事情。处理投诉也因此变成了景区工作人员最不愿面对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热点旅游景区来说,更是如此。实际上,任何旅游景区都希望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但是在工作中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或误解而引起旅游者的投诉。投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看待投诉,不能及时处理投诉。
旅游投诉可以使景区管理者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忽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从而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投诉是景区建立旅游者对其忠诚的契机,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对旅游者投诉的圆满解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其对景区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彭淑清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 李良旅游心理学[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3] 郭琰,王会战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旅 游心 理 学的论 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