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无题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第1张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唐代·李商隐《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

唐代 :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

爱情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鉴赏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这是两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镟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这首七律,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第一首七律确实是很出色的爱情诗,而其内容是通过第二首七绝补充说明的。第二首无题诗(“闻道阊门萼绿华”)大致意思是说:当年常常听到人们谈论阊门中有位叫萼绿华的女子长得美丽绝伦,但总是觉得在天边那么遥远,却没想到昨晚像萧史那样参加一次豪门盛宴后,竟然产生了偷窥的冲动。诗人说的是吴宫苑内花,当然不会是花园里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秦楼客,用萧史典故,显言己之为爱婿身份。诗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艳情,但主要还是表达男女之间心心相印的恋情。

赏析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这是两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镟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但羁宦思乐境也好,觊觎貌美女郎也罢,诗中所表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态显是力透纸背,那些寻常或普通的意象,被有规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当中,表现了一种追寻的热切和悲哀的失落。

起联两句,交明时间和地点。叠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时给人阅读上的审美享受。这七个字,表现了一种高寒旷远、清丽婉转之感,诗作展现的是一片静谧的星空,清风泠然而至,似乎从墨蓝色的天幕后吹来。再往深处看,诗人独独写到星辰和风这两个概念性意象,是简单的随性拈来,或是具有某种丰厚的内蕴和象征。星辰在古代不仅是星星的意思,“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孟郊《感怀》),夜晚登上高楼思念往昔的美好,有岁月的意思;“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喻指辉煌的灯火;古人还称入朝为郎为“上星辰”。自然界的风有暖风、凉风、冷风、阴风等,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又有了风化、风度、风骨、黑风,甚至还暗合了男女情爱之意。这样一来,仅开头这一句,就带出了无限的遐想和疑惑。

画楼西畔桂堂东,雕画的阁楼,以桂木为材的厅堂,极言其奢华绮丽。画楼为辅,桂堂是主,引画楼西为桂堂东穿针引线,“隐然有一人影在内”,诗人的眼光转向了桂堂,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是不在桂堂内的,他身处的环境是星辰高挂的静谧幽深的夜空下。

后二句圆转溢辉,精工富丽,脍炙人口,是一组绝妙的对句,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写送钩覆射酒暖灯红之乐。送钩覆射两个游戏都是需要多人参加配合才能完成的,与前两联诗联系起来,前面还是星辰高挂,泠然清风的空旷夜幕,这里却人影憧憧,酒暖灯红。“暖”字和“红”字,一个形容春酒,一个形容蜡灯,充溢着恣荡欢笑,一派和谐景象。前后对比,令人心生不安。林庚在《唐诗综述》中说:“红是暖色,它是流动的,热闹的,所以近于复杂”,颜色的暗示性在文艺上最富感染力,诗歌中的红色有时是反著说的,古有“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张祜《赠内人》),红花后面有人寂寞,红焰影中只能与飞蛾作伴,枯索之况弥观,惋伤之态弥切。满堂的红影衬托出作者的萧索孤独,一个世界中竟有反差如此大的两种景象,诗人的寂寞,是深藏在热闹里的寂寞,红,是和谐外表下的激流涌动。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在此诗中,诗人的情感运势十分自然流畅,但如果定要深究诗里说的具体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种想像且个个都合情合理。叶嘉莹说,诗是显意识活动,词则是隐意识的。李商隐的无题诗近乎词的情境,在工整的诗歌格式下抒发的是一种词所擅长的隐约难言的显意识表达。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有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了。

第一首七律确实是很出色的爱情诗,而其内容是通过第二首七绝补充说明的。第二首无题诗(“闻道阊门萼绿华”)大致意思是说:当年常常听到人们谈论阊门中有位叫萼绿华的女子长得美丽绝伦,但总是觉得在天边那么遥远,却没想到昨晚像萧史那样参加一次豪门盛宴后,竟然产生了偷窥的冲动。诗人说的是吴宫苑内花,当然不会是花园里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秦楼客,用萧史典故,显言己之为爱婿身份。诗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艳情,但主要还是表达男女之间心心相印的恋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唐诗三百首 , 记梦 , 爱情思念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五代·孙光宪《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

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 写人爱情春风吴柳几番黄。欢事小蛮窗。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昨夜灯前歌黛,今朝陌上啼妆。 最怜无侣伴雏莺。桃叶已春江。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莫道蓝桥路远,行云中隔幽坊。——宋代·吴文英《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春风吴柳几番黄。欢事小蛮窗。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昨夜灯前歌黛,今朝陌上啼妆。

最怜无侣伴雏莺。桃叶已春江。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莫道蓝桥路远,行云中隔幽坊。 爱情离别

无题(其一)1

晨昏梦醒恍昨日,

琼阁书楼倩影藏。

轩窗妆台应尤在,

碧海青天话凄凉。

无题(其一)2

 无题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可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隔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蜡烛分外红。可叹我听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卿;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解释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9、灵犀:指犀牛的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故称灵犀。这里借以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这首诗大约作于李商隐任职秘书省期间。李商隐曾经两度任职秘书省,第一次是开成四年(839),第二次是会昌二年(842),第二次任职不久就离职服丧,直到会昌五年秋才重返秘书省。所以这首诗可能作于开成四年或会昌二年,也可能作于会昌六年。从其中透露出的身世沉沦、漂泊无依的情绪来看,时间应该比较靠后一些。

  句解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但诗人没有叙写具体情事,只是烘托出一种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昨夜星光灿烂,和风习习,我们相会在画楼西面、桂堂东边。绘彩的画楼、流香的桂木之堂,把柔美的夜晚点缀得无比香艳旖旎,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昨夜”未必实指,只是一种追忆。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温情,历历在目,如在昨天。“画楼”与“桂堂”,极力渲染着相会场所的靡丽,似乎在暗示着这段浓得化不开的艳情。两个“昨夜”相连而咏,上下两句蝉联而出,于圆转流美之中道出了缠绵,使得对昨夜的追忆抒情气氛更加浓郁了。最普通的时间与地点的交代,都因这段恋情而变得如此的蕴藉与精致,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越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彩凤比翼双飞,象征着美满的爱情。然而,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与相爱的人之间存在着阻隔。他们近在咫尺,却如同相隔天涯;一夕相会,又旋即分别。无论是当时的感受,还是事后的追忆,都让人倍受煎熬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苦于无法接近,无法有更多的表白,但两人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情意相通、心心相印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那样的情意绵绵。用“心有灵犀”来比喻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古人认为犀牛是一种灵兽,犀牛的角中有一条白纹,像白线一样贯通上下两端,感应灵异,故称为“灵犀”。

 两句中“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相互生发。相爱的双方不能会合,本是深刻的痛苦,但心则相通,却是莫大的慰藉。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欣喜,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安。尽管这种契合的欣喜中不免带有苦涩的意味,但它却因身受阻隔而显得弥足珍贵。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隔着座位互相传递着弯钩,只觉得春酒暖人。分组一块行酒嬉戏,只看见红烛摇摇。与相爱的人没有机会单独在一起,借助于集体活动稍稍亲近也自兴奋异常。他们该是如何含而不露地眉目传情,如何暗自欣喜、满怀柔情。此时,即使酒不醉人,人也该自醉了,心里怎不荡漾着暖意?再看那烛光,红彤彤的,本就亮着喜庆,伴着热闹,再映着心上人的眉目笑语,又怎不让人欢愉沉醉?那醉人的情愫啊,直叫人反复咀嚼、回味!一个“暖”字,一个“红”字,渲染出一片温暖的色调,传达出一份绵绵的情意,更把久经寂寞的诗人的沉醉展现得格外分明。

 “送钩”也叫藏钩,是古人行酒时玩的一种游戏。玩游戏的时候把人分成两组,藏钩于手中,暗相传递,最后让对方猜钩子在谁手里,猜不中就罚酒。诗人和意中人本是隔着座位而坐,心有意而口难开,便借着“送钩”的机会,偷偷地彼此传递着情意。“射覆”也是饮酒时玩的一种游戏,就是把东西藏在器物里,让别人猜,猜错了就罚酒。“射”是猜的意思。“分曹”就是分组。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可叹我啊,听到五更鼓响,又该上朝了。策马赶往兰台,感觉自己宦海飘泊,身不由己,就如同那随风飘转的蓬草。“听鼓应官”,唐制,五更二点,城内击鼓,坊市开门。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兰台”,是汉代皇宫保存秘籍图书的地方,这里指秘书省,李商隐当时正在秘书省供职。

 诗的最后两句,将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身世飘泊的慨叹融合起来,不但扩大了诗的内涵,而且深化了诗的意蕴,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诗写的是爱情,但这种人生的怅惘与无奈,已经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

  赏析

 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的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

无题(其一)3

  无题(其一)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重点字词解析

 1无题:作者对内容有所忌讳,不便在题目中点明,称“无题”。张采田云:“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宛转动情。”

 2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3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4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5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

 7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说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人温譬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台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入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治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以华艳词章反村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无题(其一)4

 无题 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重点字词解析

 ①无题:作者对内容有所忌讳,不便在题目中点明,称“无题”。张采田云:“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宛转动情。”

 ②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③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④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⑤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⑥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

 ⑦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说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人温譬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台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入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治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以华艳词章反村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无题(其一)5

  《无题(二首其一)》原文: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二首其一)》参考注释:

 ①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②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③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④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李商隐唐七言律诗:《无题(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这是一首恋情诗: 这句话出自: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

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分曹,分组。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

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