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征方面来培养家国情怀?

如何从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征方面来培养家国情怀?,第1张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现在的学生沉溺于动画片,电脑游戏之中,知道爱国的英雄人物的没有几个。而让他们说起歌星,明星来却头头是道,爱国歌曲唱不来,流行歌曲一大堆。这是这回的问题,更是教育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的问题。没有培养起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我们知道,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做: 一、了解祖国 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我们可以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向学生介绍有关祖国的一些知识,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让他们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再用唱、读、看、讲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二.强化爱国情感 1.重视升国旗仪式 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而学校每周一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养成这种心理的重要方式。在升国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满怀着热爱祖国心情,庄严站立,敬好队礼,唱好国歌,并庄严肃立地面向国旗宣誓。 2.抓住有利时机激发爱国热情 利用好上课的时机: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歌颂祖国的优秀文章和许多爱国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数学课本里也有一些人文数学知识,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数学专著和数学家,我们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利用好班队课。 班队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班队课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消化,将自己的爱国行为由理论化的听听,想想,说说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上来,也可以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爱国行动。 三、深化爱国情操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逐渐让学生养成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了解国家大事的习惯。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爱国情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永恒主题。虽然在不同的时代,爱国情怀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正义、极具凝聚的力量,它却是一脉相承、亘古不变的

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思想品德以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己任,在过去的教学中,上课读课文,划重点,背重点,考重点,学生分数考的高,但是认识水平低下,行为习惯差,学生的道德情操没有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对他们来说还是一句空话,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对他们来说遥遥无期,所以应试教育偏离小学思品教学的目的,传统教育实施的唯一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思品教学中执着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感情教育的重要性

周总理说过:"人最起码的道德是要爱国",这充分说明了爱国是一个中国公民的最低道德底线, 一个人缺乏爱国主义公民他就谈不上其他的道德要求了,爱国主义要从小培养,感悟祖国就是我的家,人民就是我的父母,国强则民富,没有国哪有家 ,但是在思品教学中,老师授课生硬说教学生枯燥无味,感受不到爱国主义动力,更感受不到爱国主义的巨大魅力,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炽热爱国情感。这是我们教学失败的地方,在家里父母注重学生学业的学习,很少家长对学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学生零星在电视剧看看爱国情节,只要注意力不在这里,更没有把它上升到道德范畴,所以承担起这一重任是我们思品教师,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教学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这个问题。

2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爱国主义影片,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小学生善于形象、直观思维,多媒体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动画前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从不同的渠道把爱国信息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全方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发学生情感资源,与剧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是单纯进行语言教学无法达到效果,我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时,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甲午风云》、《董存瑞》、《汶川大地震救援》……等影视剧作,学生感触很深,在播放南京大屠杀时,面对日本在南京惨无人寰的大屠杀,30万南京同胞在死在日本的军刀下,妇女被强奸,无辜的婴儿被万恶的军刀劈成两半,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繁华的南京城瓦砾遍布。顿成人间地狱,日本成为我们不共戴天的死敌。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军队必须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发出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国强我荣,国衰我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看到《甲午风云》,学生认识到中国失败有两个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科学技术落后,爱国人心不齐。播放《汶川紧急救援》,学生深处地震灾区,感同深受,人民军队千里献大爱,感受到了党的大恩大德,学生誓言做一个感恩报国小学生。

3每周利用升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活动时,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阵地,师生庄严肃穆站在国旗下,听到高亢、激昂、充满厚重力量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感受到了祖国前进矫健的步伐,感受到了祖国跳动脉搏,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强大的凝聚力。一个庄严的升旗活动虽然短短几分钟,学生身临爱国现场, 以强列的艺术感染为载体,把爱国主义思想源源不断输入学生心中,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学生感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震撼,将爱国主义思想具体化、艺术化、立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4展示祖国山水画

我们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美丽,有千里北国风光,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有旷野天地树的江南水乡。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草原,有"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我在上课时讲到相关的章节时,通过在网上采集,通过自己旅游拍摄的,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壮美,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慢慢感悟到祖国在我心中, 坚定祖国建设更加美丽的信心和决心。

5讲述爱国志士故事,树立爱国楷模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就是他们升华灵魂的天堂,容易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感化,我在教学中,选择名人爱国故事进行讲解,我讲了革命前辈的故事,讲到周恩来时,重点选择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为周总理从小立下振兴中华的理想,为了谋求祖国解放,南征百战,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操所感动。重庆谈判不顾个人的安危,深入龙潭虎穴,被主席的雄韬伟略所折服,为孙中山执着探索救国的真理所感动。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播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6引领学生走长征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黑水地区是红军长征路,留下了很多的红军纪念馆,红军碑、红军石刻,这是很好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走长征路,参观红军纪念碑和会址,讲解红色革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极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参观,现场考察,亲临红色旧址,感受红军长征的辛苦,认识到革命艰难困苦,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牢记红军精神,发扬红军精神,建设家乡和祖国。

总之。 思品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小学生心理优势,符合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1 在国家危难时要勇于献身

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两弹”之勋邓稼先怀看满腔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重重阻挠于1950年四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议,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祖国核弹的研制工作,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下了卓越不朽的功勋的业迹。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教师从讲述古今英雄报效祖国,甚至捐躯的壮烈历史故事入手,使学生产生同感共鸣。这既可使学生从身心上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即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知之深、爱之切”,从而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2 利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建党90周年时,我在课堂上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悲惨的命运和渴望回到家乡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愿望。

那如诉如泣壮怀激烈的情韵和时而低回时而昂扬的旋律,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随着歌声充盈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思维逐渐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了。使学生看到了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他们那种不愿做亡国奴的强烈愿望。在歌声中教师提问:东北人民为什么流落他乡而又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指出“九一八事变”使东北开始沦为日本殖民地,从此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亡国奴生涯。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把学生带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东北大地,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4 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当今社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爱国主义的核心。为了说明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办法来引发出要讲述的道理。如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屈原的忧国忧民、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林则徐的不畏强暴、方志敏的赤胆忠心等爱国事迹,来说明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爱国就是要反帝反封建,集中表现为“拯救中国”。当遇到外敌入侵威胁民族生存的时候,爱国就表现为拿起武器同侵略者作斗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当今的爱国主义就是对社会主义祖国有深厚的感情,热爱和忠诚社会主义祖国,这是今天爱国主义的核心。通过以上分析讲解,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学生不仅懂得了爱祖国本身包含着热爱社会主义,而且明确了只有将对中华民族的一片深厚的道德情感全部倾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中,才是真正的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道理。

教育学生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有必要,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群体。

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作用和地位,从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努力践行爱国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首先爱国主义寓于各科的教育教学当中。特别是政治历史,语文科目中。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努力。在历史科目中,可以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插入爱国主义的事例,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手段,使历史的教学更加生动。

其次,爱国主义寓于实践当中,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另外还可以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带国徽等教育活动。

最后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来开展爱国主义活动。比如说利用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纪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等,利用植树节让学生亲自植树,感受一草一木。

一、在问卷调查中初识家国情怀

每个时代中的人对家乡的了解有所不同,本班共有46名学生,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了解又会有多少呢?为此,笔者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设计了一次主题为“我对家乡知多少——走进美丽家乡”的社会调查活动,旨在提升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活动刚一宣布,便激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但大家都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着手。为此,笔者组织召开了前期的项目活动讨论会,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并引导学生们就如何做社会调查进行讨论。讨论会上,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外出走访,有的说发放问卷,有的说上网查资料……通过讨论,学生们了解了活动的要求,并最终确定了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以小队的形式走进家乡,利用各种方式对家乡的文化或历史进行了解调查,并基于以上调查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此,我针对家乡历史知多少设计了调查问卷,旨在调查他们对自己家乡历史的了解情况,我用问卷星向他们做了调查,全班46位学生,回收 39份问卷,回收率847%。我针对问题一一整理分析,只有3077%的学生对本村的历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8205%的学生对自己村的年代不清楚,6667%的学生对自己的祖先是谁不明确,有7位学生对村里的名人有较明确的回答,有4位学生对村里的民间故事有详细的回答。100%的学生对于春节习俗有较明确的选择,有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家乡了历史文化了解的还是相当缺乏,天天在村里生活,却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竟不知道祖先是哪位?但问到现在的是否愿意去了解,大部分学生都表示非常感兴趣。

在问卷调查、外出走访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调查、访问,学会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在以小队为单位的行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学会了取舍与补充,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只有了解自己的家乡,才有可能地热爱自己的家乡,甚至长大后建设自己的家乡。笔者认为从小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家、爱校,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这才是家国情怀的真谛。

二、在共读中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

叶澜教授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实践性质是这样表述的:“教育是基于生命、直面生命、为了生命、通过生命所进行的人类生命事业。”生命是教育的“魂”,实践是教育的“行”,教育是一项充盈着人的生命的人类实践活动。[2]为了对家乡有更加确切的了解,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笔者完成了《“你好,寒假!”探秘古村落、了解家乡变迁实践活动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了关于组建探秘古村落小组的公告,召集到了十九个家庭参与。家长和学生在共读《千年古村山下鲍》的基础上,对山下鲍村的历史文化、奇闻趣事和民间故事已是耳熟能详。家长自主意识的觉醒带来的发展期待,成为学生向前、向上的力量,引领着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随后还通过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习和了解古村历史。古村宗祠,是村落重要的历史见证,蕴含着古村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创造的精神,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家乡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组织孩子们探究古村宗祠文化,认真听讲解员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将参观学习与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等结合起来。并通过组织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专题演讲比赛、宣讲活动、有奖征文比赛,激励广大青少年勤学进取的热情和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志向。从小事做起,继承民族精神、唤醒家乡情怀,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三、在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件事可以形成与多类主题的关系,并将在时间意义上无限衍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透析事物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丰富的价值可能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组织家长和学生在共读《千年古村山下鲍》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二探古村山下鲍”活动。家长、学生在阅读了解的基础上对山下鲍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二探古村方案的策划、采访问题的形成、采访的过程,从接收、支持,到参与、指导,内涵越来越丰富,家校合作的意识在不断深化、发展。

(一)家乡的历史美

通过组织学生查阅《涂氏族谱》和采访村中的老人来了解家乡的历史,采访之前,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共同讨论了确定采访的问题,并做好分工安排,有采访员、记录员、整理汇总等。在查阅宗谱、采访老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调查、访问,学会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在以小队为单位的行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学会了取舍与补充。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都上交了调查报告,其中探索小队收集到的资料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

探索小队:朱宇乐队长带领我们查阅了《涂氏宗谱》,我们了解到山下鲍原有几户鲍姓居住,故称山下鲍。其建造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据记载,清雍正年间,涂氏先祖涂国文从福建长汀来双溪水下农村,与山下鲍梁姓女子相识并入赘为婿,先居水下弄村,后转迁居山下鲍村,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山下鲍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茶叶,油茶等,由于地处山区,村中无工业基础,因此青壮年多常年在外打工,经营超市等,逢节假日才回家。[3]精灵小队的孩子们在队长王奕焮的带领下,访问了村里84岁老人涂立忠、88岁老人涂生明,采访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对家乡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下鲍这个小村庄发展的迅速。现在已是武义县超市经济的发源地,山下鲍一个村就有110多家,山下鲍村民、县政协委员潘法文,创办了拥有45家连锁超市的“万客隆”品牌,成功的联合其他超市,成为沃尔玛尊敬的对手。

(二)家乡的建筑美

山下鲍村现存各种历史筑31处,其中清代建筑28处,民国建筑3处,以民山下鲍村现存各种历史建筑31处,其中清代建筑28处,民国建筑3处,以民居为主,兼有祠堂、桥梁、庙宇、古井等。山下鲍村历史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注重装饰,在梁、枋、楣等显眼处雕有人物、花草、瑞禽、祥兽等。门窗雕刻精美,院墙檐下普遍绘有壁画,题材广泛,表现手法生动活泼,反映出族人对精神审美的价值取向和教化意识。如此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吸引了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前来写生。如此美丽的家乡,我们是不是也该做点什么?

笔者组织召开了“家乡建筑知多少”会,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看了家乡建筑的感受、写一写体会、画一画家乡美景,有部分同学回家后还整理、绘制了有关家乡的手抄报。这种形式促使学生学会了总结与反思,许多学生在了解家乡中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笔者把这次活动的照片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表现都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校外教育活动:有家长认为这样的寻根活动让孩子明白了爱乡要从小做起;还有家长认为寻根活动可以让孩子亲近自然,亲近乡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家乡的技艺美

山下鲍历史悠久,以种靛青等为业,繁衍成族。至今在村尾的田里还有靛青塘遗址,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发家致富。我们一起走访了靛青塘遗址,寻找当初制作靛青的具体地点,也向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们了解了当初制作靛青的步骤、历史意义、为何衰弱?经过大家的探索,知道了靛青塘是山下鲍人发家致富的一种方式,后来由于交通闭塞,种植户下降,慢慢地被其他产业替代了。在一系列的寻根通过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调查探究、组织创新、交流合作、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四、在活动延伸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活动在专家交流中创新

县教育局教科所的雷国强所长是《千年古村山下鲍》的作者,对古村落的宗祠文化有很深的见解。在家长和孩子共读这本书后,通过寻根作业对自己的家乡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邀请雷所长跟家长一起谈谈家谱知识,让活动在专家的交流中有所创新。

(二)家长与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的转变

家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家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的。从探秘古村到知家乡、爱家乡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笔者做了一份知家乡爱家乡的问卷后测,旨在调查他们对自己家乡历史的了解情况,我用问卷星向全班学生做了调查,全班46位学生,回收 42份问卷,回收率913%。我针对问题一一整理分析,有869%的学生对本村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956%%的学生畅谈了今后村庄建设的想法。全班43个孩子觉得生活在自己村庄很幸福,很喜欢这样的村庄。有25位学生对村里的名人有较明确的回答,有18位学生对村里的民间故事有详细的回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个人成就离不开家乡文化的滋养。多了解家乡历史事件,会增进个人对家乡的感情,了解家乡的历史,能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从问卷结果来看,家长和孩子对家乡的幸福度和满意度挺高的。

(三)家长与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加

从活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越是重视这项活动的家长,孩子的收获越大。通过访问、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等方式,他们知道了家乡的历史、了解到了家乡的姓氏、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历史变迁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家长从没有关注过家乡的历史到对家乡历史的初步了解,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该活动也对其他地方的家长起到了折射带动的作用。其中一位河南的家长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商丘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通过查阅宗谱发现自己竟然与庄子是同村的,他知道后,马上分享在班级群里,从而引发更过的家长去探寻自己的家乡。对于我布置的寻根作业,他也是回答得最完善的,我把他的回答作为最好的参考答案发到班级微信群,供更过的家长参考。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再认识,会形成一系列的认识效应,为他们今后扎根家乡、研究家乡、建设家乡奠定基础,这就是本次活动带给他们最大的收获。

(四)体验延伸活动,彰显反思成效

一个学期下来,在我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在我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孩子们的各方面素养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国庆节开展了以爱国、爱家乡主题活动,孩子们走入街头,走入各地景区、走入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祖国的强大和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重阳节走入敬老院,关爱老人,帮助弱势群体;寒假的“关爱老人、古村探秘、童眼看家乡……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的调查探究、组织创新、交流合作、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可见,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假期中,学生对自己家乡、社区的感情、责任的形成与发展,无不内蕴着学生自己的发展和周围世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带来了生命的灵动与丰盈。

根据教材的重点,有效地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都会受益无穷。通过寻根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思考,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评判、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得到了有效激发和升华。

爱国主义教育伴随着我们这次又一代人,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所谓: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落实到具体办法。

1尽可能的让国旗出现在学校的各个地方,积极开展「国旗月」活动,收集赞颂国旗的诗句和国旗在我心中的朗诵。利用课堂「人人都来画国旗」,这样得沉浸式教育,让孩子能天天耳濡目染。

2据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上  国旗人均持有率  和国旗使用普及率  墨西哥是名列榜首。有条件的话可以统一发放带有国旗图样的书包,笔袋,垫板,包书纸之类。佩戴国旗徽章,发放带有国旗图案的吉祥物或者公仔,让学生带回家。

3邀请课外辅导员到学校为大家讲述爱国主义的故事。

4毕竟孩子能在学校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想要尽可能的拓展,延伸。对家长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同样重要。

5通过学校公众微信号或者学校APP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答题竞赛。

而且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的责任。

家庭层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庭的主心骨,要从父母自身做起,要经常给孩子灌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哪有家”的理念。家长首先要爱国,特别是从今天的幸福生活、和谐安全美丽的生存环境、家庭的变迁、抗疫的成功、中国重器等方面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

学校层面。要通过思政课、国旗下讲话、学科渗透、各种宣传阵地以及各级各类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来教育、引领、熏陶学生。要从小培养学生对祖国朴素的热爱情感。要用爱国名人的故事事游、爱国诗文、爱国名言等来形象直观地感染孩子。

社会层面。要通过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彰宣介爱国人士。要树榜样,学先锋;还要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告诉孩子“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摆脱了百年屈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以及强起来。这样的祖国处处以人民至上,时时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已任。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赋予小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在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决心,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为全面参与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做准备。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历经磨难,饱受屈辱,爱国志士们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抗争,终于在中国***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了!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同志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小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了解我国近代所以落后,并客观地分析它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做:一、了解祖国要让学生有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我们可以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向学生介绍有关祖国的一些知识,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让他们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再用唱、读、看、讲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唱,就是大家唱爱国歌曲。《国歌》、《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歌曲已成为人人会唱的歌曲;读,就是开展读爱国书活动;看,就是观看爱国主义和书籍等;讲,就是举行演讲比赛和主题班会。二.强化爱国情感1.重视升国旗仪式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而学校每周一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养成这种心理的重要方式。在升国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满怀着热爱祖国心情,庄严站立,敬好队礼,唱好国歌,并庄严肃立地面向国旗宣誓。2.抓住有利时机激发爱国热情利用好上课的时机: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歌颂祖国的优秀文章和许多爱国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数学课本里也有一些人文数学知识,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数学专著和数学家,我们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利用好班队课。班队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班队课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消化,将自己的爱国行为由理论化的听听,想想,说说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上来,也可以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爱国行动。利用好重大节日时间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可组织学生看一场爱国教育**,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以及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清明节可组织学生为革命烈士扫墓,为烈士献上花圈和花篮,学习烈士们的爱国事迹,从而增加他们长大了报孝祖国的决心。利用社会时事去年,我们国家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终于战胜了这一特大的自然灾害。今年,5,12四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它巨大的凝聚力,把十三亿中国人以及数以万计的海外华侨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帮助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奥运会的成功举,震动了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强大国力。奥运健儿们为了祖国的荣誉,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国威------等等一些生动的事例,都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素材。三、深化爱国情操通过一系列的教育,逐渐让学生养成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了解国家大事的习惯。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爱国情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永恒主题。虽然在不同的时代,爱国情怀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正义、极具凝聚的力量,它却是一脉相承、亘古不变的。作为一名小学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13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