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情绪。

饮食与情绪。,第1张

你是否对自己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的脾气很不满意?你是否感觉无计可施?其实,如果想要转变自己的情绪,只须改变一下你的饮食习惯,因为很多食品有影响情绪的作用。如果你要是感到情绪紧张、闷闷不乐或痛苦不堪,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也许就在你的冰箱里。当然了,我们并不是在建议你食用巧克力奶油蛋糕或是冰镇啤酒!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不停地摄入糖分似乎很有吸引力,然而,一旦它们消耗殆尽,你便会感到更加糟糕。但一些食品中的确富含大脑所需要的特殊营养成分,它们可以使你保持思维敏捷,情绪稳定。这些食品也许不能立刻使你处于最佳状态,但它们有助于改善你的情绪。当你无法摆脱抑郁、沮丧的情绪,下面向你推荐一些可以缓解这种低落情绪的最佳食品。

■感觉压抑———首选食品:菠菜

我们并不能保证一碗喜爱的食物就能令你成堆的文书工作变得无影无踪了,但营养学家帕特里克·霍尔福特说:“菠菜含有丰富的镁,镁是一种能使人头脑和身体放松的矿物质。菠菜和一些墨绿色、多叶的蔬菜都是镁的主要来源,例如羽衣甘蓝。”菠菜还富含另一种降压营养物质:维生素C。

食用方法:用旺火炒一份蔬菜,准备一大把新鲜或冷冻菠菜。在最后一刻把菠菜撒在蔬菜上面,然后出锅,这样维生素C的营养就不会被高温所破坏。

■反应慢,昏昏欲睡———首选食品:鸡蛋

如果你大脑反应迟钝,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就吃上几个鸡蛋吧。鸡蛋富含胆碱,胆碱是维生素B复合体的一种,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鸡蛋内还含有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令人轻松度过每一天。

食用方法:把炒鸡蛋卷在面包片里,要保证面包是全麦面包,因为全麦面包富含能使大脑敏捷的维生素B。

■异常愤怒———首选食品:瓜子

如果遇上堵车,你可能要迟到,这时你千万不要发火,拿出一包瓜子,慢慢嗑上一会儿。瓜子富含可以消除火气的维生素B和镁,还能够令你血糖平稳,有助于你心情平静。

食用方法:如果想放松心情的话,就在饮用酸奶之前在上面撒上把瓜子仁和一些梨丁。

■委屈、情绪低沉———首选食品:香蕉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发型做得不够理想,所以会因白花了不少钱而抑郁不振?自尊心受挫,意志消沉都会与5-羟色胺水平低有关。5-羟色胺是一种来源于色胺酸的有机物。香蕉含有大量的色胺酸,所以,细嚼慢咽地吃上一根香蕉有助于改善情绪。

绪稳定食品——妈妈的味道

在工作或生活上碰到挫折时,应对态度约可分为克服及放弃二种型态。对于挡在眼前的障碍,能突破而勇往直前的人勇气可嘉,支持这勇气的则是“妈妈的味道”。

谈起妈妈的味道,其定义很容易被误解。这里所谓“妈妈的味道”,是指妈妈“所做菜肴的独特风味”,而非蚵仔面线或红烧牛肉面等传统食物。换句话说,是指从幼儿到青少年期间,对于家中菜肴风味有深刻印象且感怀念者,尤其是对充满幸福感觉的菜肴所留下的印象。在妈妈所做的菜肴中,很多其有此种风味。加工食品不管怎样昂贵,均很难取代这种值得怀念的风味。

这类带有强烈怀念风味的食品或菜肴,可称之为“情绪稳定食品”。因为食用此类菜肴,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尤其是碰到挫折时,如果吃了这类安定食品,就可赋予勇气,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可以说能吃到情绪安定食品的人,正是人生旅途上的幸运儿。

现在的成人大都曾经拥有这种安定食品,但文明进步、膳食被规格化以后,妈妈的味道已逐渐被淡化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现代新新人类,将来能否面对挫折值得怀疑。从这角度来说,养育小孩时,应尽可能以手工做出各种特有的风味,让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是新新人类的妈妈们必须努力的课题。

目前由于加工食品特别方便,包括汉堡、炸鸡块、咖哩饭、牛肉面,冷冻食品的水饺、包子、元宵、烧卖等。调理加工食品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以此为主的偏食生活,尤其所有膳食均以这种加工调理食品来应付,营养上就存有偏差。

而所谓“安定食品”,指的是在工作或生活时碰到挫折、意志消沉时,吃了怎么样的料理、怎么样的风味即可好转、克服;这种“安定食品”就是“妈妈的味道”。

在这里建议家庭主妇尽量自己洗手做羹汤,并做出几道独特食品,自己先试吃,再做给丈夫及孩子吃,观察有无这种作用,有则保留,并偶尔做一次,让家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种安定的力量,也是家庭幸福的泉源,绝对不要忽略 最新研究证明,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

饮食中含钙量少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饮食糖分过量食甜点、饮料,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B族维生素缺乏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维生素C缺乏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产生情绪不稳。

饮食情绪控制有利于科学养生

饮食情绪是指进食者在饮食过程中所保持的情绪状态,也就是说进食者在进食前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一种安静愉快的情绪,则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这种情绪既是平静温和,又是舒畅和开朗的。唐代医圣孙思邈曾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体处在气血不正常的情况下,消化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大概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情绪发生波动时,即便餐桌上放着种种美味佳肴,也会食而不知其味。

饮食会引起生理上的快感。阿拉伯人举行宴会时,在食前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用餐时胃口也特别好。中国人在宴席中又是敬酒,又是欢声笑语,吃的就是气氛。

反之,饮食会引起生理上的不适,也会引起情绪上的极大波动。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因直言犯上,被陷下狱,与其子约定,如有凶险之信,往狱中送饭时加鱼一味。后其子外出,忘了将此事告诉家人。一次家中送饭时特地做了一道东坡爱食之鱼送往狱中,东坡见鱼,以为杀身之祸即将降临,十分惊恐,后来山狱后就终生不再吃鱼。

封建时代,在死囚犯行刑前的前一天晚餐,菜肴特别丰盛,还有一壶酒,但囚犯一见到送来的酒菜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大多数人会放声大哭,很少有人能下咽的。这种伴随着感觉过程同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感觉的“情绪色调”。

要使人们在进餐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就必须研究人们进食时的心理状态。如要使参加宴会的人总是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入席,想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很容易的。要想使宾客在宴席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的状态,就要注意影响人们这种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如准时准点设宴,宴席环境幽美,整洁舒适,音乐娓娓动听,菜肴鲜美可口,造型优美动人,色泽绚丽多彩等,从而使进食者始终保持心情舒畅,食欲旺盛的心理状态。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保持愉快的进餐情绪,对于每个人的健康长寿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进食者,在进食中应当尽量摆脱不良情绪,以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美食的味道和雅兴,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音乐是美食不可缺少的助兴物。筵席上选择何种音乐,是大有讲究的。音乐专家认为,柔和轻快的音乐,能引起安静愉快的情绪,因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在许多重大的宴会上,奏的都是小夜曲和华尔兹舞曲等轻快乐曲,在我国的国宴上,奏的是优雅国乐。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奥迪尔夏布利克认为 养生 和饮食可以缓解生活压力。

第一,饮食途径

可能你会发现,当人们压力大的时候,食欲会受到影响。反过来,饮食也会减少压力感。日常的饮食不仅可以让我们有饱腹感,而好的进食习惯可以缓解慢性压力,慢性压力如我们熟知的 情感 失败、子女教育、职业瓶颈等。

健康 的饮食习惯是适当减少摄入量,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下进食 ,慢慢享受 美食 带来的乐趣。专注进食,能给我们带来乐趣,而聊天吃饭或者狼吞虎咽将增加无形的压力,吃太快,肠胃受不了,说太多,说错的几率也会越大。

压力反应是消耗能量的过程 。好的食物,如面包、麦片、粗粮、蔬菜等,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最好的能量源,这些食物能够长时间分泌让人愉悦的蟹青素。

此外,压力反应需要有肌肉参与,饮食中要保持蛋白质的摄入,如肉类、蛋类、香蕉、核桃等复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这些都是不错的选址。 蛋白质在人体中能够分解酪氨酸,这种物质可以分泌多巴胺和肾腺素的本领,这两个可都是天然的抗压素

一个人因一件事缺乏放松,或者因没有思考的时间感到紧张时,肾上腺就会非常敏感,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有反应。

我们说一个人精神紧张,听到一点声音都能从梦中惊醒 ,这就说明他的肾上腺激素处于高能状态,而饮食便可以治疗这种失衡状态。

其一, 维生素C能让肾上腺重新恢复平衡 ,所以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C食物的比重,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压作用。如黑加仑、樱桃、猕猴桃和一些绿色蔬菜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址。

其二,适当服用些甘草,但是甘草服用不宜多,最好是在早饭和午饭前30分钟左右各用一次即可。

其三, 自我按摩也能很好地舒缓压力 ,如用一两滴松树精油,在太阳穴或者脚底进行按摩,对过渡疲劳或者紧张有非常明显的舒缓效果。

第二, 养生 途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凡是做起来有抵抗情绪的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力 。一天当中,我们会不停地忙碌各类事物,使用我们的心力,无形增加很多压力。

生物学创始人之一的克洛德拉普拉兹经过30多年的研究,试图找到避免过度使用心力的方法。他发现,对于晚睡的人而言,每周两次早睡,能够产生愉悦的情绪。也就是说, 过度用脑的人只需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交叉进行,就能减少很大的心理负担 。即适当打破日常生活习惯,按照更有益的方法工作和生活。

心脏协调对于平静的应对工作压力非常有效。这个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减缓呼吸和心跳频率来降低对压力的感受。

方法为,我们每分钟进行6次缓慢、规律的深呼吸,即吸气5秒和呼气5秒,渐渐地呼气和吸气频率趋于一致。 这种练习可以降低紧张激素,让心情逐渐愉悦起来 。每天3次练习,你很快就能拥有平静舒适的感觉。

总结:饮食和 养生 均可以缓解我们的生活压力,可以选择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一两种去尝试就很好了。

导语:若论食谱,中国由北往南食谱越广,到了广东,则是“广东人什么都吃”,若论饮食文化,同样由北往南越来越复杂精细,是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一现象?有趣的是,在欧洲,论及享受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也有与中国相似的巨大南北差异,是自然环境原因还是其他文化原因?

很难对饮食习惯做一番高下比较。豆腐脑该放盐还是该放糖?两派永远别想说服对方。不过,每天吃饭耗费时间较长的地方,食材会更为广泛,菜式也较为复杂,自然属于更会吃、更讲究吃的地方。

一般认为,中国从北到南是越来越讲究吃的。中国的美食之都,到底是广州还是成都,或许还可以争论,但不太可能被公认为太原或石家庄。而论及食材范围之广,恐怕广东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四条腿的除了桌椅不吃”也只有广东人才领受得起。

博大繁复的饮食文化,离不开食材的多样化。食材即促使厨师开发出各种材料的加工和烹制方法,也丰富了食客的味觉,挖掘培养出更广谱的口味和品尝情趣。

以此论之,广东是中国最讲究吃的地方。只不过,对不同的饮食文化,当人们抱持欣赏和体验的心态时,它是新鲜、惊喜和异域情调,而当人们需要标榜自己的文化特性时,差异便成了歧视和取笑的对象——广东人食谱之广,在今天多少已让外界的敬畏目光有了几分异样。

营养瓶颈

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首先来自历史上不同的环境中潜在食物来源的差别。

人类在捕猎、采集时代,食物中很大比例是动物蛋白,它的营养瓶颈是食物的总能量。转向农业社会后,单位土地上可获得的能量大幅增加,可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动物蛋白在食物中的比例却相应大幅降低。

与狩猎者和游牧者相比,农耕者的营养瓶颈从能量转向了蛋白质。在农牧混业的社会,肉食尚能保证,但在常年耕作的社会,就要想尽办法寻找肉食了。尽管在“驯化”了豆科作物之后,农民获得了植物性蛋白质来源,但对肉食的渴望则古老而根深蒂固。

——人类的祖先是高度杂食性的灵长类。除大猩猩外,大型猿类从树栖转向地栖后,肉食比例都开始提高,在取食对象上变得高度机会主义。黑猩猩从水果、蠕虫、蚂蚁、蜂蜜、鸟蛋到猴子,什么都吃,灵长类偶尔还会同类相食。人类继承了杂食特性,离开丛林来到草原之后,食谱中包含了更多肉食,加上人类膨胀了好几倍的大脑是个高能耗器官,对肉食的需要更加迫切。

在传统中国,越往南,肉食越稀缺。首先因为越往南越缺少饲养牛羊等反刍动物所需的草地,且土地复种指数高,大型肉畜只有猪。而猪虽然产肉效率高,但它却与人争食——食谱与人类高度重合,因而难以大批饲养,鸡鸭也是如此。

其次,越往南,粮食的蛋白质含量越低,番薯、土豆、芋头等块根块茎类的蛋白质含量远低于谷物。而谷物中大米和玉米又低于小麦,即便同样是小麦,南方小麦也低于北方小麦。这样,南方人必须在主粮之外寻找更多肉食来补充蛋白质,只好挖掘其他一切可能:狗肉、马肉、青蛙、山鼠、蛇、蚕蛹、蚂蚱、蝉、水虱……

文化伦理

一个社会的食谱一旦稳定下来,便成为一种习俗,成员们借其来建立文化认同,标识共同体身份。此后,即便生态位和资源条件已经改变,饮食习俗仍将以强大的文化惯性延续下去。特别是食物禁忌,更是构建文化鸿沟、区别身份、激发敌意的有效符号。今天,犹太人和穆斯林早已散居全球,却仍坚持着古老的闪族食物禁忌(Semitic dietary laws)。

然而,一个地方有更广泛的食谱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出更繁复的饮食习惯。比如近世的东北地区,它可提供的食材来源,远较关内地区更为丰富多样。但在粤菜的定型时期,东北的饮食文化并未胜出华北。

虽然一个地方饮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往往取决于当地富裕阶层。但一个地方是否足够发达富裕,与其是否产生繁复讲究的饮食文化,并无决定性的因果联系。山西的太古、平遥、祁县等地曾在数百年间富甲天下,却没有发展出足以自豪的饮食文化。同样,在欧洲,英国曾执掌世界财富牛耳数百年,比之海峡对岸的法国,其饮食文化却以简朴著称。

有人类学家研究欧洲饮食文化时认为,自然环境的差异只是先天因素,而后天社会形态和社会文化的作用更大。

譬如相邻的比利时与荷兰,菜单上的食谱几乎完全一样,都有丰富的海产品和肉食,也都偏好土豆。但是,以信奉天主教为主的比利时人,在欧洲属于“热爱生活”的人群,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享受饮食乐趣,其饮食的复杂程度和讲究程度都较高。而荷兰人则以高效著名,几乎不愿在吃上浪费时间。

在欧洲,烹饪技术、饮食礼仪更为复杂的国家,几乎都是欧洲南部的天主教国家,比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而北方的德国、荷兰、英国等新教国家,相对更注重效率,饮食文化上远不能与前者相比。

在普遍注重美食的南欧国家中,法式美食依然卓然不群,自有其特殊文化因素。法国大革命后,平等观将新的美食哲学普及到了整个社会——真正的美食家是可以超越社会阶层的,只要他懂得欣赏。

新教与天主教的文化伦理差异,在欧洲泾渭分明。早期的新教带有强烈禁欲主义色彩,崇尚简朴,禁绝奢侈浪费。17世纪英国内战期间,清教徒的辉格党人与天主教的保皇党对比,前者不苟言笑不爱玩乐,吃的是难以下咽的食物,而后者则较喜欢享受美食的感官刺激。

美国的情形亦然。从英格兰移民到北美的清教徒,一开始就继承了“难以下咽”的英式饮食传统。19世纪,法式美食随着新移民登陆北美,开始冲击北美的饮食文化,美国出现了抵制法式美食的“科学饮食”运动。营养主义者们从食品的营养成分角度出发,论证美式饮食因为比法式美食更科学,所以更值得推崇。

家庭结构

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组织形态,同样对饮食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近世的欧洲,天主教国家的家庭多为数世同堂的大家庭,而在北欧新教国家,几乎都是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

一个大家庭居多的社会,需要一份更长的菜单。餐桌不但是一个家庭内部维系关系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工具,也会成为社交媒介的重要手段。因此形成一种注重享受饮食感官之乐的文化,是必然的结果。

在欧洲北部以夫妻为核心家庭的社会,饮食作为情感交流纽带的功能需求较弱,他们不像南欧人那样,把大量时间花在餐桌前交流感情。

中国的情形也是如此。

在中国,从食物来源的广泛程度来看,岭南地区(广东、福建)相对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并无明显优势。江南地区近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中心,岭南无法与之相比,但近世的粤菜,却在讲究程度上后来居上,压过有深厚传统的江南。

粤菜的崛起虽有商业因素,但从社会学角度看,岭南地区最显著的特点是宗族社会。由于历史上北方移民南下时与本地人的激烈冲突,岭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聚族而居的社会形态。很多村落甚至呈辐射状向心分布,最极端的是客家人修造得如同城堡的土楼。

客家人、潮汕人、闽南人,都是具有极强向心力的宗族社会,虽然因各自居住环境之别(客家人多居住在交通不便、食材不广的山区),在食材和烹饪偏好上有明显区别,但这种数世同堂的大家庭结构中,饮食的纽带作用极为重要,各自都发育出一套极为繁复的饮食文化。

中国没有出现过欧洲新教式的禁欲主义,或可认为,中国各地多少都有注重享受美食之乐的文化。但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以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其地方菜式主要由官府菜或盐商的影响而来。虽然北方也偶有数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宗族社会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高度城市化正在迅速抹去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差异,但欧洲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中国的广东人、福建人,依然还是最愿意把时间花在吃上的人。

你吃的食物控制情绪的方式。

最明显的是,血糖水平的波动会对情绪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低血糖会引起脾气暴躁。另一方面,血糖的急剧上升可以在陷入绝望深渊之前提供一种感觉良好的感觉,保持心情稳定的一个好办法是保持平衡的血糖水平,饮食中添加少量的糖,再加上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

巧克力之所以闻名世界,除了其质感上的愉悦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它能增进幸福感,它含有神经递质血清素,也就是快乐的化学物质。

许多其他食物含有不同数量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色氨酸,如菠菜、火鸡、种子和鳄梨。虽然这些食物的量不是很大,但是多吃一些有好心情的食物肯定会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某些食物,尤其是安慰性食物,会促进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是另一种臭名昭著的情绪助推器。未知或未被注意的食物敏感性会让你感觉不那么可怕,像肿胀、痤疮和嗜睡这样的症状甚至可以破坏最好的情绪。

如果你一直感觉情绪低落,看看你饮食中的过敏原,谷蛋白、奶制品、鸡蛋、坚果等等。然后考虑在两周的试验期内放弃任何你经常食用的食物,重新评估你的感觉。

体内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含量过低很容易让你情绪失控,维生素B、欧米伽-3脂肪酸、叶酸和镁等都是平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有缺陷,事情可能不像他们想的那样运转,这可能意味着情绪低落,一个好的复合维生素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你可以从那里调整你的饮食,当然,在开始任何新的补充方案之前,咨询你的医生。大脑和肠道的联系是毋庸置疑的,生活在你的消化系统中的小动物不仅对你的体重和免疫系统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它们还会影响你的精神面貌。它们被称为精神生物制剂,是益生菌的一个分支,被简单地描述为在某些食物中发现的细菌,可以帮助向大脑传递提升情绪的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这类益生菌会对你的大脑产生提振情绪的作用,这是一个储存美味酸奶和泡菜的好理由!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折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三礼”中几科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科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女生如果和男友因为饮食问题总争吵,那么不妨在餐桌上摆上两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各吃各的,两个人要一起下厨,在拥挤的厨房里,会让大家的感情升温,两个人也不会因为饮食差异而导致感情变异。两个人都是因为真心爱对方才会结婚的,饮食差异一般也不会真的影响婚后的感情。民以食为天,两个人还是要好好的交流,不要产生太多的矛盾。

因为饮食问题总争吵,那么也可以多烹饪几道菜,每个人吃自己喜欢吃的菜。现在的社会年轻人在谈恋爱或者是结婚之后,也都有自己的事业,工作都很累,两个人要多互相体谅,好不容易回到家了,也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吵架,完全可以共同去超市买菜,享受这美好的生活时光。然后一起站在厨房里洗菜,有些厨房虽然比较小,但是这种距离会让人觉得很暖,心也在无形之中让两个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好。而且两个人分别烹饪一些菜肴,也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还能够吃到自己想吃的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饮食差异不会影响婚后感情。南北方的饮食差异确实比较大,有些人吃甜粽子,有些人是咸粽子,但无论如何既然大家都结婚了,就要各退一步。不要在饮食方面有过高的要求,如果自己想吃的话就自己去做,不要总是以一种命令的语气去要求自己的对象去做饭。

既然两个年轻人能够走在一起并且步入婚姻的殿堂,说明大家都是有真情实感的,心里也都有对方,要是真的疼爱对方的话,就要多照顾他人,两个人可以共同制定一份协议,轮流做饭,到了周末的时候,可以两个人一起做饭,多遵循对方的意见。

1

家乡菜

小时在南海的外婆家生活了几年, 外婆家的广东菜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现在我想起了广东就想起了外公外婆,也想起了那叫人嘴谗的广东家乡菜。所以,一放寒假,急着和父母一起赶着回广东南海,补美食,补辣椒。

外公外婆一家见着饿鬼似的回来,生米都能吃下几把的样子,不说二话,马上去广东最热闹的粤菜城解我的搀,我很高兴。

广东却是正宗寒冬腊月,正适合吃又辣又烫的火锅。大家围坐一桌,既满足了我对吃的渴求,又满足了对家乡人喜庆的热爱。外面寒风凛冽,乌漆麻黑,人迹稀少,饭店里却人声鼎沸,热气腾腾。象我这种好呷的人一进入这种饮食环境就兴奋。瞧瞧,服务**扎着头巾,捧着菜碗鱼贯穿梭,迎进客来客往;那火锅下的火苗红红直窜,火锅上的热气白白直冒;还有满店的香气奔到我的鼻子里,不由得血管贲张。人气旺,热气旺,香气旺,夹杂着飘到耳边的家乡话“再呷点咯”让我这个好吃鬼吃性大发,饿虎扑食

广东人注重营养,可是咱广东人吃饭不光是吃营养,还要吃气氛。每盘菜都是红彤彤的辣椒,才喜庆,才好看。辣得流泪流汗,宽衣解带,道出肺腑之言,呼朋唤友,让敢爱敢恨的鲜明个性在食桌上淋漓尽致地绽现。可是在这里我却不敢吃太多辣椒

我们的桌中间放的是火锅,旁边是豆豉辣椒蒸香干、酱辣椒蒸大鱼头,以及专为我点的大鱼大肉等典型粤菜。 胡椒粉,又应景又好吃。家乡人告诉我,辣肉还讲究吃未出正月的,最纯正。

其中有味道好极了的白云猪手。

相传,广州白云山上有座庙,有个和尚喜吃荤食一天趁庙里长老外出,就用一瓦煲煮猪手谁

知长老早回,和尚怕受罚,赶快把刚猪熟的猪手扔到旁边的小溪里第二天有一樵夫路过,拣了

猪手回家,加些糖醋吃发现味道好极了以后就用此法猪猪手吃方法流传开来,就称此白云猪手

不一会, 菜上齐了,火锅开了,酒也倒满,我们亲朋好友围成一桌,正式开吃。“来来来,为峰仔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回来,又逢新年团聚,大家干一杯!”火锅里的雾气,掩住了我眼角的雾气。这就是久违了的家乡饭啊。我知道,当我再回学校读书,吃不到家乡菜,想念家乡人时,我将长长地回忆起曾经食在广东天空下的这餐饭,热气飘香,热泪纵横。

其它资料:

广州:广州人爱吃、会吃,天下闻名,夸张点的说法就是:广州人除了四足的桌子不吃外,什么都吃,于是,麻雀、鹧鸪、穿山甲、蝙蝠、海狗、鼠、猫、狗、蛇、猴、龟……超过一千种材料可以变成桌上佳肴,甚至不识者误认为"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惊异。

广州地处亚热带,热带亚热带水果品种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故有“水果之乡”的盛誉。广州的水果品种有500多种,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萝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被誉为岭南四大名果。

食在广州,流传历史已久,海内外皆负盛名。而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以其取材不限、注重质和味,滋味清鲜、百菜百味、变化无穷,遂成为海内外最受欢迎的菜式。它是由广州菜、潮汕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主体,具有选料博杂、制作精细、口味趋于清淡、富于季节性变化、讲求营养科学的特点。广州饮食业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

2

说到重庆菜和成都菜,外省人可能不了解,说不都是川菜吗?其实,大的模样差不多,菜的品种也差不多。但本省人看来,却是大大的不同。重庆的菜就像重庆的地理一样,大山大河似的,有一种气吞万象之势。而成都菜就像竹林小院门前潺溪似的,有一种小家碧玉之美。这样的一种内涵在里面,使得成都厨子和重庆厨子就是做同样一个菜,也会大大的不同。

对比回锅肉这一个川菜第一金牌菜,成都的回锅肉是比较软绵一点,糖、醋、辣椒、面酱什么的放得比较中庸,整体感觉比较适口。重庆的回锅肉就比较爆脆一点,而调料就狠得多了,整体感觉就是比较痛快。不过这个口感,外地人一般感觉不出来。

重庆人喜欢刺激,有一种无法无天的直爽文化在里面。吃客不墨守成规,当厨的就不爱去照菜谱做菜,因此常常风流各种各种新式菜。而这些新式菜一般都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江湖厨师创造出来的。

而成都人生活喜欢雅致,有一种行云流水的小资文化在里面。吃客要讲究正宗,当厨的就不敢怠慢。一个成都厨子做回锅肉,从选肉、切片、配料、火候都无比地讲究。每一家餐馆都想宣称自己的厨子是四川烹饪大学正规毕业的。成都菜是越做越雅致,越做越讲究,越做越精益求精。

如果我请衣冠楚楚的朋友,我请他吃成都菜。比较有品。如果我请衣冠浪迹的朋友,我请他吃重庆菜。比较有味。

3

重庆菜的创新

重庆人都无条件地支持创新菜,从80年代开始,一大批的江湖菜源源不断地涌现在重庆人的面前,有些没有经受住重庆人的考验,慢慢就消声匿迹了,但凡是经受住考验的,一般都要先传到成都,然后传到大江南北。比如流传的比较著名的重庆菜有十多种。

重庆火锅。历史比较悠久的江湖菜,据说是长江纤夫、渔夫、挑夫发明的。火锅的种类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毛肚火锅,然后还有鳝鱼火锅、海鲜火锅、鱼头火锅、羊肉火锅、狗肉火锅、鸳鸯火锅等。

江津酸菜鱼。出自重庆江津津福镇朱二哥的路边食店,为来往司机服务,然后由司机传遍重庆。1988年开始风行。本人比较擅长这道菜。

歌乐山辣子鸡。出自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一个叫林中乐的路边小店最先推出。1990年开始风行。食客的乐趣是在一个大盆辣椒里搜寻黄豆大的爆脆鸡丁。该店位于重庆市的森林公园歌乐山,靠近著名的蒋介石在重庆的官坻——林园(据说不游林园,不算到重庆,但该地不开放),游客加食客形成了现在的辣子鸡一条街。我擅长这菜。

啤酒鸭。出自重庆南岸区7公里的一个路边食店,据说发明者的灵感来自贵州。1992年开始风行。做法是一瓶啤酒炖一只鸭子,比较鲜辣可口。该店最火爆的时候一天要用几千只鸭子,不过现在比较式微。

泉水鸡。出自重庆市南岸区南山镇。1993年开始风行。采用的方法是活鸡快杀,然后急火猛烧,从杀鸡到成菜不能超过5分种。该菜出自号称“山城花冠”的南山。因此也形成了泉水鸡一条街,还举办过泉水鸡节。

太安鱼。出自重庆市潼南县太安镇。1994年开始风行。也是由司机传出来并风行。但这个菜比较讲究技巧,仿冒不容易,因此不像其他的菜那样大流行。我媳妇比较擅长这个菜。

火锅鱼。出自重庆市江北区两路镇。最开始也是针对司机朋友的。1996年开始风行。火锅鱼也是特别的生猛。鱼选用10斤左右的快要流油的肥鱼,片成巴掌大的片。将一个缸似的大铁锅像练铁似的烧得飞红。成菜后用大脚盆端上来,红艳艳热腾腾。一圈人就围着这大盆端着啤酒瓶捞鱼。吃完了再煮点青菜豆腐之类,特别地干脆利落。

水煮鱼。其实水煮鱼的前身就是火锅鱼。火锅鱼流传开了之后,很多城里的食肆就开始仿做,但这些食肆的厨房,没有办法弄一个大铁锅并像炼铁似的烧火,再说食客也不方便吃10斤的鱼。因此就弄成小锅、小火、小鱼。美其名曰水煮鱼。但我个人感觉,没有宽汤、猛火、肥鱼那样的火锅鱼痛快。

香辣蟹。这个菜应该是重庆的饭馆发明的。因为江湖菜馆不般不涉及到螃蟹这样高档的东西。但香辣蟹在重庆还是属于阳春白雪似的东西,在江湖上并不胜行。1996年开始风行。

泡椒牛蛙。1996年就开始风行。最开始是牛蛙,然后是泡椒墨鱼仔。并衍生出各种泡椒系列。这个菜也是从饭馆中流传出来的。

酸萝卜炖鸭子。用很酸很酸的泡酸萝卜,这个萝卜是特别泡制的,外省没有。一般要泡半年,越久越好。这个菜衍生出很多品种,如酸豇豆炖、泡山椒炖、炖羊肉、炖鸡等。1996年开始流行。

邮亭鲫鱼。出自重庆市大足县邮亭镇。1997年开始风行。调料非常多,吃法讲究。

乌江鱼。出自重庆市涪陵地区。乌江贯穿重庆涪陵、黔江地区,支流众多,胜产各种野生鲜鱼,乌江鱼的做法是讲究鱼的鲜,但城市里一般都是养殖鱼,所以城市里做乌江鱼一般用鲶(黏)鱼。1998年开始流行。

毛血旺。出自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镇,一个保留了重庆古老码头文化的小镇。将毛肚、血片(鳝鱼)、鸭血旺一起煮。也是从贫苦的码头力工那里流传开来。这几年比较火。

上面都是一些比较典型、也比较风行的创新重庆菜。另外还有什么来凤鱼、球溪鲶鱼、城口烧腊肉、黔江酸汤鱼(贵州也有)、南川竹笋肉、武隆的山菌烧山鸡、土匪鸡等很多。

一般一个创新菜出来之后,最先的几个店,先是通过司机朋友流传,然后是万头攒动,然后像一阵大风一样,流行全市。所有知道的,都按耐不住急迫的心情要去品尝一下。

重庆的这些菜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一般是由江湖厨师创制,原料、制作都比较大众化,不像成都的什么樟茶鸭子要几蒸几熏的,老百姓吃不起也做不来。重庆菜的烹调方法一般是大油、猛料(有的菜是辣椒比菜多)、大火、大锅、大盆,讲究现杀现做。在吃法上,也是比较粗鲁的,像泉水鸡,鸡头、鸡脖、鸡肝什么的混成一大盆,有时候鸡毛都看的见,比较符合重庆人的无法无天的心理和粗鲁直爽的性格。

4

成都菜的改良

而成都菜就谈不上有什么创新菜了,比较著名且风行全国的好象就是冯鱼头,但其实也是一种鱼头火锅的改良。因此成都菜很少有风行全国火暴异常的菜品出来,而重庆菜常常保持一种独领风骚的姿态。比如现在风行北京的水煮鱼,连我家楼下的东北小饭馆都隆重推出了他们的水煮鱼。简直让人觉得水煮鱼像强力流行感冒一样,杀伤力太大了。

但成都菜却一直在挖掘川菜这个古老的宝库,不断地总结改良。从选料、烹调、服务、经营,全方位的不断改良。这个改良,不是某个厨子个人意识的改良,而是一种全民意识的不断积累基础上的不断改良。

从汉代成都的相如涤器、文君当炉以来,成都的食客就讲究吃的意境、吃的体会、吃的完美。李白(江油人,江油离成都150公里,少时常游历成都)的月下独酌对影成三的感觉,喜欢当街豪饮的重庆人是不会有的。苏轼(眉山人,眉山在成都以南,离成都80公里)发明的东坡肉需要文火慢炖三个时辰,喜欢生吞活剥饮毛茹血的重庆人是不会有这个耐心的。

你要吃地道川式小炒,成都的大小馆子都做得差不了太多,都比较讲究一致,干净程度要比重庆高一个数量级。而要在重庆就花样百出了。炒回锅肉,重庆的馆子有的放豆腐干、有的放莴笋头、有的放白菜,反正厨子他高兴放什么就放什么。至于调料的选用,更是花样百出。而成都的大小馆子,一律是放青蒜苗。如果青蒜苗没有了,他会给你说回锅肉不能炒了。这会让重庆人诧异万分。

成都人精心总结每一个小菜的炒法,一个成都厨子总结一个回锅肉炒法,可以写上一万言,教你30天,然后一个师傅一个师傅地传下去。一个重庆厨子总结回锅肉炒法,就是三个词:肉、辣椒、豆瓣,其他无可无不可。你在成都随便的一个街边小店,吃一个干煸空心菜,都是那么香脆爽口,回味悠长。而离开成都,走遍全国,你都吃不到这样好的炒青菜。成都人说,炒青菜是很难的,在重庆没有一个人同意,因为他们没有像成都人钻研这样深。北京的炒青菜,就更不值得一提。

当我还在成都读书的时候,我每周都要走两站地去吃一家小饭馆的烧白。小饭馆的门脸不大,人也不多,一个三分羞涩的川西姑娘素面站在柜台里,然后轻轻地走来,轻轻地问要什么。我一般要一份烧白、一碗米饭、一碗豆花、一碟泡菜。然后姑娘轻轻地给地给你端上饭菜,再轻轻地走开。烧白做得非常好,肉和芽菜都选得很考究,蒸的火候就更不用说的。箴子米饭(成都一种蒸米饭的方法,将米饭放在一个木桶里蒸,有特别的清香)永远都是热腾腾软绵绵的。而我就一个人静静地享用,休闲的感觉很有些月下独酌的味道。而同样地在重庆吃,泼辣的紧张气氛就是像在吃牢饭。

我不是很爱吃锅巴肉片,将锅巴和肉片放在一起,有什么吃的。但我在成都安仁镇(就是大地主刘文彩的老家,离成都60公里),那里的小馆子做的锅巴肉片真是太完美了。那里的饭馆都很小,古老青石板路旁的川西木板房店面,收拾得很干净。店家将准备的原料放在一个大台板上,新鲜得好象它们一个小时前还在地里长着。你想吃什么,没有菜谱,就看着这个案子选。他们做锅巴肉片,是非常精心地选择玉兰片和香菇(主要靠这两个东西提味)做鲜汤,锅巴和肉片的火候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将汤油一浇,轰隆隆的火光以后,剩下的就是满屋的香气了。我们在一个春雨淅淅的傍晚,经过60公里的骑行,享受着这美妙的锅巴肉片,真的是妙不可言,永生难忘。此后我骑车连去3次。可惜这样一道名菜,你到成都以外,吃起来就味同嚼腊了。因为没有人像成都人那样细致地研究锅巴的软硬、肉片的嫩滑、汤油的鲜美。甚至上菜的方法,都对锅巴肉片的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成都人做菜,考究的程度和重庆人比起来,那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每一个菜,成都人都是要精心总结,选什么料、用什么锅、烧什么火,以及怎么装盘、怎么上菜、餐桌怎么布置等等,无不细心周到反复推敲。反观重庆人不管做什么菜,都是一个大盆子给你端上来,外带服务员泡在汤里的大指姆。虽然豪爽,但其中隐藏的粗枝大叶胡作非为就可想而知了。

成都菜擅长改良的基础实际上是总结。因此成都菜的优势就体现在一些家常小炒菜和小吃上。说起成都的小吃,那确实是成都人经过几十上百年的改良总结才有现在这个面貌。像青石桥的肥肠粉、提督街的夫妻肺片/钟水饺、春熙路的龙抄手,以及麻婆豆腐等等,都是经过好几代人的耐心总结改良出来的。而九眼桥的薛涛豆腐干做法,据说是唐代怨女词人传下来的,非常适合那些喜欢咬牙切齿的醋女孩。成都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小吃,种类凡多,如果要吃一遍,估计要1个月时间。而重庆的小吃,则就逊色多了,就是有的少数东西,都是抗战的时候由外地人带来的,如凌汤圆、杭州小笼包之类,都没有原来好了并在逐渐消失。因为传统方法都被接手的重庆人丢掉了。重庆人可没有耐心来总结这些经验。据说创造出酸菜鱼的朱二哥,虽然很是风光红火了好几年,但现在还是守着他原来路边的三间旧瓦房,期待已经没有激情的顾客的光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2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