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第四首)·鲍照》原文与赏析

《拟行路难(第四首)·鲍照》原文与赏析,第1张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属杂曲歌辞, 本是汉代乐府民歌,原辞已佚,据《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据《晋书》记载,袁山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可见是一种悲愤凄凉之音。

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钟嵘《诗品》)。在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森严的刘宋时代,出身寒素的鲍照最多不过当当侍郎、县令、中书舍人、参军之类的小官,满腔怀才不遇之情都凝聚在诗作之中。所以《拟行路难》十八首实际上是一组充满了 的愤世嫉俗之作。陈祚明论鲍诗说:“鲍参军诗,如惊潮怒飞,回澜倒激,堆埼坞屿,荡潏浸泊,微寻曲道,不作安流,而批击所经,时多触阂,然固不足阻其汹涌之势”(转引自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

这首《拟行路难》最大的艺术特色便是感情上的大起大落,确有“如惊潮怒飞,回澜倒激”之势。诗篇开头,就用“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的比喻,来说明人生贵贱穷达不一。《世说新语·文学》曾记载晋代的殷浩与刘尹的一番对话:“殷中军问: ‘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泻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 以为名通。”鲍诗的比喻显然是受了刘尹这段话的启发而写出来的。意思是说,人生的贵贱穷达完全是被偶然性所决定的,人自己是无法控制的。所以紧接着两句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既然将这一切都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还能有什么怨和愁可言呢沈德潜说:“起手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若移在中间,犹是恒调”(《古诗源》卷十一)。开头的比喻的确是突兀而起,我们满以为诗人感情的闸门会大开, 会如惊潮怒飞,急流滚滚而下。谁知三、四两句,立即将感情的急流截住,回澜倒激,强自安慰。五、六句继续自我安慰,自我压抑,使感情跌入波涛的深谷:“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用酒来麻醉自己,在昏醉之中也断绝了歌唱世路艰难的歌声。如果真能使心如古井,微波不起,倒也罢了。可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人自醉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形醉而心不醉,“举杯浇愁愁更愁”,使人感到更加难堪。于是,感情的激流又回升了:“心非木石岂无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想起社会那么黑暗,门阀制度那么森严,贵族、军阀为了争夺帝王之位,互相杀戮,祸及无辜。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危机四伏,朝不保夕。这样,轰雷闪电又在心中升起,感情的激流汹涌澎湃,不可阻拦,终于凝结成一句力贯千钧的语言:“心非木石岂无感”可是,当诗人喊出这一句震聋发聩的诗句时,浓重的阴影又猛然袭上心头: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因言而贾祸,落得杀身灭族的惨局,不可不慎啊!于是,来了一个紧急刹车,陡然转折,从感情的高峰浪尖上,猛然跌落下去,进出一句:“吞声踯躅不敢言!”呜咽吞吐,荡潏浸泊,散成无数涟漪,化成无数微小的水珠,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能消散。

总之,这首诗并没有具体描绘诗人愁怨的实际内容,只是创造一种愁怨的典型意境与气氛,使人产生共鸣,从而使读者能设身处地地想象诗人愁怨的具体内涵,身同感受,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诗歌艺术。

《拟行路难其六》

作者: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

1、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又,案,即古椀(碗)字。

2、会:能。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

3、安能:怎能。蹀躞(dixi叠谢):小步行走的样子。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4、弄儿:逗小孩。戏:玩耍。

5、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这二句是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像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相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

全诗分三层。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关注。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难忍。整个心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中间六句是个转折。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于是适当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诗人想象之辞。如果根据这几句话,径自考断此诗作于诗人三十来岁一度辞官之时,不免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所谓孤,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的一个社会阶层。六朝门阀制度盛行,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很少有仕进升迁的机会。鲍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标榜,自然为世所不容了。钟嵘《诗品》慨叹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是完全有根据的。他的诗里不时迸响着的那种近乎绝望的抗争与哀叹之音,也不难于此得到解答。

前面说过,同为诗人抗议人生的哀歌,此诗较之《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的正言若反、半吐半吞,写法上要直露得多,但此诗也并非一泻到底。起调的高亢,转为中间的平和,再翻出结语的峭拔,照样是有张有弛,波澜顿挫。音节安排上由开首时七言长调为主,过渡到中间行云流水式的五言短句,而继以奇峰突出的两个长句作收煞,其节奏的高下抗坠也正相应于情感旋律的变化。所以两首杂言体乐府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再进一步,拿这两首感愤言志之作,来同前面那些借思妇口吻言情的篇什相比较,风格上又有不少异同。前诗婉曲达意,这里直抒胸臆;前诗节拍舒徐,这里律动紧促;前诗情辞华美,这里文气朴拙随物赋形,各有胜境。不过无论哪一类题材,都能显现出作者特有的那种奇思焕发、笔力健劲的色调,这正是鲍照诗歌最能打动人心的所在。《南史》本传用遒丽二字评论他的乐府创作,后来杜甫也以俊逸概括其诗风,其实俊和丽还只标示出它的体貌,逸和遒才真正摄得它的神理。从鲍照的俊逸到李白的飘逸,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的。

行路难

李白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及注释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赏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李白 行路难

《行路难》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的诗意

行路难的诗意

《行路难》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箸(zh):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太行:太行山。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5、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6、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

7、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

诗意: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

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

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

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

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3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