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抒怀古诗

中秋抒怀古诗,第1张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唐代)《嫦娥》

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宋代)《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唐代)《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唐代)《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宋代)《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明代)《中秋月·中秋月》

7、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宋代)《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宋代)《中秋月》

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唐代)《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0、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宋代)《一剪梅·中秋元月》

11、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宋代)《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2、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宋代)《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3、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清代)《闰中秋玩月》

14、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宋代)《醉落魄·丙寅中秋》

15、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清代)《满江红·小住京华》

1 关于苏轼中秋月的诗句

关于苏轼中秋月的诗句 1苏轼的中秋月诗句

念奴娇·中秋

宋代: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代: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2苏轼 《中秋月》诗句的诗意是什么

苏轼 《中秋月》每句诗的诗意: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苏轼 《中秋月》

原文: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3苏轼的中秋月诗句

念奴娇·中秋 宋代: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代: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4苏轼描写中秋月圆的诗有哪些

《阳关曲·中秋月》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念奴娇·凭高眺远》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5苏轼的诗 中秋月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剧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唐·齐已《中秋月》诗: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唐·方干 《中秋月》诗: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唐·白居易《中秋月》诗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

北宋·王禹偁《中秋月》诗

之一:“明可监秋毫,供吟属我曹。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

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高。霖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

之二:“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冷湿流萤草,光凝宿鹤枝。不禁鸡唱晓,轻别下天涯。”

北宋·晏殊《中秋月》诗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另在《红楼梦》中贾雨村在中秋夜的作诗亦名《中秋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里也有!!!!!!

6苏轼的中秋节诗句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中秋月晏殊翻译:

原文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逐句: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全文:

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赏析

此诗以“中秋月”为题,写出了凄怆的游子心情,嫦娥中秋时节在月亮上遥望人间,未必不嫉妒人间的家人团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而为自己孤单地与玉蟾与桂花树相伴而哀怨。表达出了自己的一种乡愁。这首诗说的是在中秋节,整首诗没有带一个“月”字,但是用“月”表现出来的乡愁却是清新自然。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43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