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河中石兽

25河中石兽,第1张

作者:纪昀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3]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字词解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岁。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 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但:只,仅仅。

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白话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于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很疯狂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显得)很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道其中一点,不知道第二点的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一个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古今异义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今义:正确。

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如:古义:像这样。例句:如是再啮。今义:如果。

词性活用

1 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例句:棹数小舟。

2 暴: 动词用为名词,这里指突然。例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 焉: 兼词,这里指于此,在那里。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特殊句式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设帐”后面省略了“于”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一讲学家(于)寺中设帐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被动句

  《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是:沧州南一间寺庙的石兽沉到水里,十几年后,众人一起都在想办法寻找这个石兽。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此文讲述了一则具有教育意义的语言故事。文章经过一番论证得出石兽在上游。这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其文章的合理性也曾受到过质疑,文章的主旨是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很多复杂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能由着自己对自然的一知半解而去盲目推想,要以现实为依据去探寻,毕竟论辩和实践往往才会出真知。

僧侣: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考虑不周的一类人。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是据理臆断的一类人。

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结论,是实事求是的一类人。

《河中石兽》内容: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歌颂了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讽刺了儒道学的自以为高明。对于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

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

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1、河中石兽的作者为纪昀。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2、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3、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一,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河中石兽》清代: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1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清代, (3分)2。靠近 倒塌 经过 只,仅仅 按照 通“癫”疯狂。

(6分)3。(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4。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

学习文章要对作品的作者有清晰的了解。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解释能力。其中“临”“圮”“阅”“棹”是实词类“颠”是通假字,“但”是虚词类。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第一句话注意“是”“去”的解释。意思分别为“这”“离开,冲走”。

第二句话注意“然则”特殊句式。“然则”解释为“既然这样,那么……”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寓意的概括能力。主要内容是石兽掉入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自身重量等原因,所以寻找石兽要从它掉入处的上游去找。

文章寓意:遇到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就有可能出错,甚至闹笑话。 考点:文学常识,解释文言词语,翻译文言语句,概括文言文寓意点评: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文学常识,掌握文言词语的解释方法,掌握翻译句子的方法。

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归纳出信息要点,并能够正确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这是对文言文整体内容的综合考查,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正确理解文章的寓意。

2归纳河中石兽,寓言四则易错点

河中石兽 一、实词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 2、山门圮于河: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4、阅十余岁 :经历了 5、求二石兽于水中: 寻找 6、竟不可得:终于 7、棹数小舟: 划船 8、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讲学 9、究: 推究 10、物理:事物的道理。 11、是非木柿: 这 12、湮于沙上:埋没 13、渐沉渐深耳。

:语气词,表示罢了 14、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15、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 16、石必倒掷坎穴:坑洞 17、转转不已:不停止 18、遂:于是 19、反溯流逆上:逆流 20、如其言。:按照 他的话去做 21、但:只 22、可据理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虚词: “之”的用法和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代词,它,这件事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代词,代石兽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代词,代石兽 4、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讲学家的话 5、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 代石兽 6、其反激之力 助词, 的 7、至石之半 助词, 的 8、求之下流,固颠 代词, 代石兽 9、求之地中代词, 代石兽 10、然则天下之事„„ 助词,的 “于”的用法和意思 1、山门圮(pǐ)于河 介词,在 2、求石兽于水中 介词,在 3、湮(yān)于沙上 介词,在 4、当求之于上流 介词,从,到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5、必于石下迎水处 介词,在 6、果得于数里外 介词,在 “其”的用法和意思 1、其反激之力:代词,水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其中 三、问题探究。

1、本文针对找石兽这件事,有什么提出了哪些寻找方法?他们各自依据是什么?这些方法有用吗?为什么? ①庙僧在原地寻找,“不可得”,因为他没有考虑石性、沙性和水流的关系。 ②庙僧顺流而下寻找,依据:以为顺流下矣,结果“无迹”,因为他没有考虑石性和沙性,只考虑水流。

③讲学家提出原地沙下找,依据:以为石头会“渐沉渐深”,不可能找到,因为他只考虑石性、沙性,不考虑流水。 ④老河兵提出逆流而上找,依据:河水冲击石头,石兽反而逆流而上。

“果得于数里外”,因为他不仅考虑到石性、沙性,还考虑了水流关系。 2、如何理解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庙僧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人;讲学家代表的是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主观臆断”的人;老河兵代表的是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人。

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4、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嘲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找出原句回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如何理解“然则天下之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①嘲讽了那些据理臆断,自以为是的人;②用反问强调要根据实际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主观臆断。

③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 一、文学常识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它的特点是具有劝谕性和讽谏性。 2、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4、《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的淮南王 刘安 等人编著的。 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赫尔墨斯的“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三、《蚊子和狮子》 1、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呢? 以己之长克人之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智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骄兵败。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智子疑邻》 本文选自《韩非子·说难》,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①宋:宋国 ②雨:yù,下雨 ③坏:毁坏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被毁坏了。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①筑:修补 ②盗:小偷 译文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墙,一定会有小偷进来偷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①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

3文言文《河中石兽》作者介绍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

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4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

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 ①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

河:指黄河。干:岸边。

②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③阅:经过。岁:年。

④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曳:牵引。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⑤木柿:木片 ⑥湮:埋没 ⑦颠:颠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⑩臆断:主观判断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

满意回答请好评阿~~~O(∩_∩)O谢谢啦。

5河中石兽这篇文章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yú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河中石兽翻译及注释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著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4、山门:寺庙的大门。5、圮:倒塌。6、并:一起。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8、阅:过了,经过。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12、竟:终于,到底。13、曳:拖着,牵引。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15、设帐:讲学,教书。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17、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是,这。柿,削下的木片。18、岂能:怎么能。19、为:被。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21、湮:埋没。22、颠:通「癫」,疯狂。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是。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 清代 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25、盖:因为。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27、坎穴:坑洞。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29、倒掷:倾倒。30、如是:像这样。31、遂:于是。32、溯(su)流:逆流。33、固:固然。34、如:依照,按照。3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36、但:只,仅仅。37、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38、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39、耳:罢了。40、其一:表面现象。41、其二:根本道理。

河中石兽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yu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河中石兽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1干:古义:岸边。今义:做。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4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5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6是:代词 ,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7但: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8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10如: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11盖:古义: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一词多义 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2重:僧募金重修 (重:读chong,重新)乃石性坚重 重:(读zhong,份量较大,与「轻」相对)

诗词作品: 河中石兽 诗词作者: 清代 纪昀 诗词归类: 文言文、理论、哲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8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