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绛在读英国诗人兰德的作品时所作的翻译,用这一句话来形容杨绛一生的写照,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同样的“不争”和对艺术的热爱,还体现在“我们仨”之中,记得四年前读我们仨的时候,就被第一章的描写深深的触动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这段话也一直被我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每一次翻看笔记本,都会忍不住重温一遍。
杨绛在回忆中说:“父亲对母亲尊重爱护,母亲对父亲的特立独行全都理解,全都支持。这种平等相待的夫妻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是极为少见的。”而且杨绛的 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像是老朋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无话不说。
这样一种幸福平等的夫妻关系,不说是在清朝末期的旧社会,哪怕是在现在男女平等的新世纪也是并不多见的。
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杨绛,其童年自然是非常幸福的,而且父母之间这样一种幸福的家庭环境,也在她自己身上得以再现,钱杨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是现如今被传唱最多的佳话。
钱杨之恋, 最初也是以书结缘,在初次见面之后,彼此之间都是书信往来,并且一起交流最近看过的书。“我介绍他读 out-witting our nerves,我没有书,只介绍了作者和书名,后来他说他借到了,读了。他介绍我读 Henri Bergson 的Time and Free Will。”
这样一种因书结缘的情感交流也是令无数读书人艳羡不已的,此后两人不仅互相介绍书,并且通信频繁,写信大多用英文。在两人恋爱期间,钱钟书一心想让杨绛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院,这样两人就可以再同学一年,但是杨绛无暇申辩,就没有理会他。
钱钟书以为杨绛不理他了,太伤心,便做了许多伤心的诗,并用“辛酸一把泪千行”来形容自己的伤心。在爱情面前钱钟书也是极其痴情的,他们两这种书信之间的往来也是贯穿一生 。
抗战期间,钱钟书远赴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当时杨绛受季玉先生之托,担任振华中学的校长,无暇给钟书回信,但是钟书的信却始终未曾断绝。
在反右斗争之中,杨绛被下放劳改,钟书也经常是每日一信,情意绵绵,又生动有趣。一起下放的同伴,有的压根儿没有家信,有的一星期或两星期才有一封, 唯独只有杨绛,天天有信。
两人之间如若分隔两地,链接彼此的情感纽带则是书信,而大多时候, 钱杨两人都是守候在彼此身边的,每当这个时候,两人之间谈论最多的就是文学了。
杨绛在回忆她和钱钟书先生在牛津求学时的经历中说“ 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彼此有心得,交流是乐事,也是趣事。 钟书读到好书,知道我也会喜欢的,就让我也读”。正是两人对文学的挚爱,造就了他们日后的文学成就。并且他们一直都是互为欣赏的,也是彼此在创作作品时的第一个读者。
钱钟书写《围城》的时候,每写一章,必然第一时间给杨绛看,两人互为讨论。而杨绛先生在写《洗澡》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让钱钟书阅读。 如果看过杨绛先生的《洗澡》,你会发现,杨绛先生的文学成就并不比钱钟书低,而杨绛被我们熟知,却总是以钱钟书夫人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
殊不知在抗战之时,杨先生的名气要比钱的名气更大。在沦陷区的上海,杨绛先生先后创作了《称心如意》《游戏人间》《弄真成假》等戏剧,并且在《称心如意》上演之后,杨绛一夜成名,而杨绛这个名字也是在那个时候取的。因为姐妹之间互相亲昵,将“季康”说成“绛”,于是便取名为“杨绛”,被沿用至今。
现如今大家都以为杨绛是本名,却鲜少有人知道,她本名为 “杨季康” 。正如现在大家都知道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是作家,却不知道她还是一位剧作家,是抗战时期振华中学的校长,同时她还是一位翻译家。 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是第一部首次从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中译本,为了翻译这本书,48岁的她开始自学西班牙语。但她总是默默的站在身后,与世无争。
钱杨两人不仅是书中的知音,在性格与价值取向上,也都是一致的。最初杨绛接受钱钟书也是因为钟书 “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而她自己虽然本科学了四年政治,却无意于政治,一生所爱乃在于文学,这也是他们夫妻两一生的学术写照。
他们之间这一生一直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和知音,无怪乎钱钟书说杨绛对她而言是 “妻子、朋友、情人”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三种毫不相干的身份。在杨绛和钱钟书看来,夫妻之间应该是终身的朋友,如果是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如果夫妻之间不够朋友,则只好分手。
这样一种朋友的关系一直让我无限神往,在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当少平给少安写信的时候说: “我们应该先是朋友,然后才是兄弟” 。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于是在我高中的时候,鼓足勇气,也给哥哥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应该先是朋友,然后才是兄妹”。因为朋友是平等的,而兄妹之间总有一种关照与被关照在其中,自然也夹杂了一些不平等。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夫妻,恋人还是父母子女兄弟,都应该先是朋友,然后才是世俗之间赋予的关系。也因此在我大学之后,面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总是保持一份亦师亦友的关系,好的书和作品总会第一时间分享,生活的琐事也会互为倾诉。这样一份建立在友谊之上的关系,才会在毕业之后更为深厚也更为长久。
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位百岁老人超脱优雅的一生,杨绛先生从出生到去世跨越了一个世纪,岁月风尘未曾侵蚀她的风华。丈夫钱钟书给予杨绛一个至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书中讲述了在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里,她是如何甘做钟书背后的女人,为丈夫撑起一片天的。
看完这本书,眼角不禁的湿润,心里对杨绛先生更为由衷的敬佩,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当之无愧。我羡慕她的爱情,更羡慕她的从容和淡泊,她宛如一股清流,在这喧嚣的尘世,从未改变。我喜欢莲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杨绛先生身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局势,遭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却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样的意志,更让人为之钦佩。
“不乱于心,不困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杨绛先生将丰子恺这锦言妙语给参透凿凿。于时光的荒野里,她始终如兰芷,如清水,在这纷繁的尘世里寂静欢喜。
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一一坚忍、从容、容智、宁静……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她在105年漫长的人生里,历经曲折动荡,饱经岁月打磨,但她始终不改初心,始终保持明媚从容、淡定优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个典范。
她被钱锺书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只有经历了暴风骤雨,才会懂得,波澜不惊更是一种超脱。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既然已经发生,那么好的、坏的,都要去接受它,并驾驭它。
一个人在急难中,或困顿苦恼的时候,上帝会去敲他的门,敲他的心扉。他如果开门接纳,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这个人有了信仰。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
人,一生中会和很多人相遇,有些人只是为了擦身而过,有些人是等着一见如故。 茫茫人海里,我只为寻到你,你只为寻到我。正如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他们的遇见,是偶然,也是必然。
命运带给他们的诸多苦难不是为了让他们对人生失望,而是要将他们打磨得更加坚强,让他们更坚忍地去迎接美好的生活。 人生在世,“一帆风顺”也不过是个美好的祝福,磨难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坚忍,蹚过世间的黑暗,走向黎明,如同杨绛这般。
生活里有所寄托,不失为一件幸福的事。或许是物,或许是人,或许是情感,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因有所念想,岁月得以变得更加丰盈。
身处在这个繁华多彩的社会中的我们,难免容易被诱惑,被欺骗,习惯于追求浮华,而忘记朴实,我们开始注重名利,开始为了名利而放弃很多我们以为不重要的东西。我们在面对这些诱惑名利时,应该如同杨绛先生一般,淡泊处之。
这是一本富于人生启示的杨绛传,回忆杨绛百年人生,向杨绛先生致敬参透杨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优雅的女子。
杨绛先生是我国文化或者作家史上伟大的大文豪。他的文笔细腻,而且文章生动,使人读了有感而发。因为杨绛先生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坎坷太多,所以他的文章给人一种共鸣性。而且杨绛先生的话语使人幡然醒悟,比如我最喜欢他的那句话,就是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而读书太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