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诗歌是人的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但是他又是一个人在安静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来的,如果这些真实情感的流露,只有在饿特别安静,或者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饿,更容易激发内心的这种灵感,或者是写作的欲望。
就是说诗表达的情感可能非常强烈,非常炙热,充满激情。
诗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也是艺术的基本规律。诗歌唱生活,也是形象地歌唱生活。在绝大多数诗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除了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一般独有景物形象。
诗的思想内涵要超出时代“思想的平均分数”,要高于时代“朦胧的火星”,对人生有更深理解,对时代有更深评价。
诗歌发展:
唐朝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如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边塞诗称著的岑参、高适、王之涣;以风景诗著称的孟浩然;特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诗圣的杜甫以及民众诗人白居易等等,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辉千秋。
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顶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同万芳园中的百花,竞相斗艳。特别是又涌现出一种新的诗体--格律诗,更加光彩夺目。
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体。它对诗篇的字数、句数、用韵、声调的平仄、词语的对仗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诗体是以前所未有的。
1、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善良的瞬间之记录。我们往往感到思想和感情不可捉摸的袭来,有时与地或人有关,有时只与我们自己的心情有关,并且往往来时不可预见,去时不用吩咐,可是总给我们以难以形容的崇高和愉快;
因此,即使在它们所遗留下来的眷恋和惆怅中,也不可能不还有着快感,因为这快感是参与于它的对象的本质中的。
——〔英国〕赫兹里特:《泛论诗歌》
2、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一篇成功的诗作一般都是从这种心境中开始的。
——〔英国〕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
3、诗歌不是创作的一个分支:它是“构成我们生命的材料”。其他只是“被人遗忘的东西”,僵死的文字,因为生活中所有值得记住的是其中的诗。恐怖是诗,希望是诗,爱是诗,恨是诗;轻视,忌妒,懊悔,爱慕,奇迹,怜悯,绝望或疯狂全是诗。
诗是我们内心中的美好因素,它扩展,提炼、美化、提高我们的全身心;没有它,“人的生活与禽兽无异”。
——〔英国〕赫兹里特:《泛论诗歌》
4、凡是能够感受诗和艺术的人,在古代面前就会感到自己是置身在愉快的理念的自然境界里。甚至就是在今天,荷马的诗句也还具有,至少是在短暂的时间里把我们以数千年传统不断加在我们身上的可怕重负下解放出来的力量。
——〔德国〕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5、诗歌是一种信仰。对诗人来说,世界是一块处女地;一切都是可行的;人们都有向善的本性和从善如流的美德。
——〔美国〕爱默生:《文学与社会目的》
就是说诗表达的情感可能非常强烈,非常炙热,充满激情。但是诗人在酝酿成诗的过程中,内心有可能是平静如水的。
因为只有静下来,人才会有很多的思考,会触发很多的灵感,然后一挥而就,一首好诗跃然纸上。
写诗的时候通常要让自己进入一种境界,才能够有灵感,这种境界有一个重要zhi的因素就是宁静,心不静则不清,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才能清晰的体验自己的情感。
扩展资料:
诗是有过强烈感情经历的人通过文字自然表达,它来自于人在宁静的时候想起来的过去情感。
情感的再度体验是诗人创作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创作。情感的再度体验不仅是种对原有情感的回忆,还创造新的情感,这种新的情感实际上就是艺术情感。
情感的再度体验是作家或诗人以自己的内在世界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无论这种被回忆起来的情感原来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对它的再度体验都会使人产生美感享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出自《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
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