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屋壁上的一首诗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也就是说这表达了作者对他这位朋友敬重之情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泊船瓜洲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

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本卷《元日》、《北山》已介绍。他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罢相后,就一直住在南京东郊的半山园。该园离城七里,离钟山也七里,故称半山园,王安石也自称半山老人。蔡上翔将此诗系于元丰六年(1083),而吴小如将此诗系于元丰三年(1080),其《古典诗词札丛》说:“李壁注引《冷斋夜话》:‘山谷(黄庭坚)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丞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云云,此近所作也。’如此说可信,而黄庭坚仅在元丰三年(1980)下半年由汴京到江南,有可能于金陵见到王安石,则此两诗或即这一年暮春时所作。”

《书湖阴先生壁》有两首,此其一,其二说:“桑条索漠柳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在半山园。”“湖阴先生”即杨德逢,住在南京玄武湖之南,故称湖阴先生。从上面这首诗可知王安石曾在他家午睡,可见两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在王安石的诗集中有关他的诗尚有10首以上。

前两句写近景。首句写茅屋的檐下一点青苔都没有,这都是湖阴先生勤于打扫的结果。次句写花木长得很齐整、很茂盛,这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的。这两句诗写湖阴先生生活环境之优美,实际上赞美了营造这优美生活环境的湖阴先生生活情趣很高雅、很充实。“畦”,用沟垄区分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

后两句写远景。三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湾绿水为了保护农田,特地围绕在农田的周围。“绿”指绿色的水,这里同时采用了词性活用与借代的修辞手法,也就是用水的颜色来指称水。末句也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两座远山推门而入,送来青翠的山色。这两句诗的最大好处是将静景写活了。对仗工稳而新颖也是这两句诗的显著特点。

这首诗歌颂了湖阴先生恬静的田园生活,实际上也表现了诗人在经历了变法的疾风暴雨之后,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上。两首诗都蕴含了落叶归根之意,亦兼有韶华易逝的慨叹和日暮乡关的愁绪。

第一首诗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联想起江南故乡的风光,抒发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写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第二首诗回忆初游西太一宫的情景,表现了对当年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叙述方式通过今昔对比来传达诗意,具有动人的意味。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这首诗将午睡醒来、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间感受和心理的复杂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诗的首句写春日午睡时将睡未睡的感觉,“花前”点出是春天季节,又照应下句的“红影”;“簟欲流”既指卧席波浪形的花纹,又指竹席光滑清凉如水,睡意朦胧间,仿佛感到竹席变成了缓缓流动的波浪,十分惬意。次句写睡醒之感,这一觉睡得舒适漫长,醒来时只见花影投射到帘钩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会遮住帘钩,故而可看出此时日光已经西移,“催”字表达出惊讶时光过得飞快的心理感觉,又从侧面形容梦之酣畅。

北  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王安石,本卷《元日》已介绍。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王安石父亲王益通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遂家住江宁。王安石父母去世后,分别葬于南京的牛首山与钟山。王安石曾在南京担任过提点江东刑狱、知江宁府等官职。退休后长期生活于钟山。

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将此诗系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元丰七年(1084)七月,苏轼离开黄州贬所,路过江宁,特地拜访了退居钟山的王安石,见此诗还依韵和了一首:“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可见两人此时已尽释前嫌。元丰八年(1085)四月王安石就去世了,《北山》诗显然为诗人暮年所作,心态比较平和。

前两句写春水之充沛。首句写紫金山流下来的水使蓄水池都涨满了。“北山”,即钟山,也即紫金山。“输绿”,输送绿色的水,王安石特别喜欢用词性活用的修辞手法,将形容词“绿”字用成名词,类似的例子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还有用作动词的例子,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横陂”指蓄水池边挡水用的堤坝。次句写各种形状的池塘都注满了水,水面上波光粼粼。“直堑”指周边呈直线型的沟堑。“回塘”指周边呈曲线型的池塘。

后两句写赏花寻芳。三句写诗人采用“细数落花”的方式是希望能坐得久一点,“因”有于是、因而的意思。末句采用“缓寻芳草”的方式,是希望回去得迟一点。“得”有可以、能够的意思。两句诗都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生命的情感。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而又非常自然、贴切。

诗歌创作既要学习前人,又要超过前人,王安石此诗做到了这一点。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称其“盖本王摩诘‘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过杨氏别业》)。而其辞意益工”。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分析道:“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见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若经檃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北陂杏花》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

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

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表达了诗人不愿自降身价与小人相为伍,清高自尊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27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