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第1张

做一篇阅读理解题,学生们在通读文章后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常考题型:(1)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

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以上乃摘抄。希望可以帮到你。1、感情;考点解密:

文章是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载体,阅读就是读者同作者情感态度碰撞的过程。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品的核心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抓住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才能到达和作者情感的共鸣;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从文章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历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项目,属于深层阅读。有时候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同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但有时候所分析的内容只是作者就文中的某一点、某一事表达的情感或看法。一般说来,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这些内容往往都是显性的,直接表现的;记叙类文章则比较含蓄,是间接的,需要经过一番揣摩,才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和人生见解。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融入的的思想情感倾向,如爱憎、好恶、赞扬与批评等体现个体情感价值的。作者的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或事例所持的看法主张以及所蕴含的道理等;作者的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肯定与否定、褒与贬等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文体考查时体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记叙类文章而言重在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态度的理解认识,对于说明类文章和议论性文章来说重在考查对作者观点和见解的把握。

这类题的考查常见的角度有:直接考查,如理解文中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或观点、态度是什么);间接考查,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或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主要考查内容是正确归纳表述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或者是能对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分析理解。

真题解析:

例1(2011年佛山《大自然之歌》)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把握作者所描述的对象,进而通过描写对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的好恶、爱憎,是寄寓在描述对象中的。同样2011年内江市《那树》(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也是如此。这样的考题必须在对描写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归纳。本文中作者描述的对象是森林。森林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和灵气,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由此,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对森林的多种美好感受。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作者“热爱森林”这一感情层面上,而应当将其拓展、升华。联系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森林,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环境的象征,它寄托了作者向往美好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怀,并且在这种向往中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循环回复、生生不息,是永恒的自然法则。

例2(2011年湖州市《最好的圣诞礼物》) 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 此题也是考查对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但文中情感态度是发生了多次的改变。做这类题要在阅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前提下,首先要把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和语句提取出来,然后捕捉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转折点,从而理清情感态度发展变化的脉络。本文开头“古怪”“令人讨厌”“老家伙”等词语表明我和丈夫对老人的反感和厌恶;后文中“我背过脸”“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等语句,又进一步表达了“我”的厌恶之情,表明“我”对老人的躲避态度;当写到儿子投进老人怀里,“祖孙俩”相依相偎时,“我”情感发展变化——由厌恶、躲避转变为感动。最后是儿子对老人的完全信任,老人对儿子温柔的爱抚使我由感动转变为自责、内疚。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例3(2011年上海《龙眼与伞》)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人物的心理体现的就是人物情感态度,抓住人物情感态度的转变就不难找到答案。做题方法和例2相似,抓住人物变化的转折点和体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句子即可。例如“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可得知人物由“亢奋”转为“不快”,“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就会发现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感到“羞愧”。

例4 (2011年衡州《弱种子也要发芽》)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理解人物态度。此类题分析时要抓住句子中的两个词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探究,分析词语中蕴含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态度。但解题时仍然要结合全文去分析,从文章后部分那个农民对自己的残疾儿子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同类事物的态度是厌弃冷漠,所以在播种庄稼时对瘪种子也是弃之不用毫不怜惜。“一一”表现出他对瘪种子的漠视。而“只”字则表现了农民对饱满种子的由衷喜爱。

例5 (2011年内江市《那树》) 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

解析此题表面看是谈考生自己的态度,但如果这时考生不假思索只是一味谈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因为它隐含了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结合《那树》中作者的观点加以理解。所以做此题先要掌握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利用作者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答案对现代文明应持肯定态度,但要防止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方法提炼:

(一)根据考查的形式内容的不同,做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阐述作品中作者所持的情感态度观点,应该贴近文本内容实际,把握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梳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全文的主旨的基础上进行。

有时考查的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通常情况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寄托了作者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所含的情感态度观点,应结合该词语、句子所在上下文进行,关注句子所在的位置、句子内部的语序、句型修辞等特点。借助上下文分析特定词语、句子,理解遣词造句中流露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

3把握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往往蕴藏在具体物象中,要抓住描写的物象特点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4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应注意抓住文本的线索(感情线索),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从作者情感变化的各阶段中去概括。

(二)掌握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方法

1联系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因为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

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抓住景物特征,人物的语言,体会情感态度。

“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对文中景物描写的分析,可以帮我们辨析其情感态度,要善于根据文中景物描写的特征看出作者的好恶和褒贬。人物的对话往往流露了作者情感态度,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通过人物的语言看作者情感态度。

3注意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脉络。

散文类文章的阅读,整体上把握好文章脉络是进行文章情感态度观点分析概括的基础。借助对作者行文思路一步步的梳理,摸清作者的情感走向。整体的基调把握准了,我们在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时就能抓准相关的核心语言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提取整合。

4注意文章题目和记叙段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内容通过题目可得到启示,如记叙文的题目可能就体现着作者的感情;说明文的题目可能就告诉了说明的对象和特征;议论文的题目就可能包含着作者的观点看法等。

5从作品的文体特征入手来分析。记叙文的主旨和态度,往往是通过议论、抒情来画龙点晴的,以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情感态度来表现;议论文的主旨和态度,往往在议论中点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结论中重申;说明文的主旨和态度,在于所介绍的主要对象及对象的属性和内容。因此,根据文体特点抓好这些语句,就能快速把握文章中作者情感态度观点。

6掌握常用的概括表达文章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方法。

摘引原文:对于文章表述直接明确的,这是最简捷的方法。统观全文,找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如文前的点题、文中的抒情、文末的议论等)。

改造原句:有时因为要求限制作答字数,或要点分散而需要整合,可采取压缩字数、改用词语、转换表述等方法将原句进行加工完成概括表达。

自我表述:即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表述。关键是要能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内容要点,抓住本质,要能用恰当简洁的语词表达阅读理解。常常可以通过抓文中关键语句重点词语作重新组合整理来完成。

2、关键词 ,关键要看什么关键词,做阅读有时抓不住重点时,建议你先看标题在略读文章,感知大意,标题、首末句、段落开头结尾句、段落转折句等,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有时需要依据情况来选择阅读顺序,像你这种情况,建议你先做完以上工作后,看题目,更加针对得寻找信息。

在阅读理解中,情感文本中一般有

名次(表示环境和人内心情感),

动词(表示人的一些具体面部表情,货一些细小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

形容词。副词来表示做某些动作是个心情

差不多就这些把,那些MWQ的真心不懂,没见过。额 ,我在上高中,不知道你是不是专业英语的,我觉得,把一篇文章的情感路线理清了,内容理解就没问题了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1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2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3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4

 1、词语理解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

 (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

 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5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提取码: fppe

首先,我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第一”;刘秀同志也讲过:“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把这话作为引导学生的行动指南。

这类词百度一下很多,但还是要结合语句的组织

添附点相关资料给你参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整理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

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

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

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

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

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

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

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

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

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

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

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

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

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

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

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

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

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

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

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

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

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

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

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

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

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

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

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

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

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

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

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

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

泼有趣。(步骤二)

一、概括文章主旨

  

  例1:文段见理解语句例2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主题的能力。结合全文分析灯火在文中的含义。综观全文,可根据以下语句解读末段:①第二段“‘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第十二段“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②第六段“祖孙两人……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③第五段“夜深的时候……读一点诗词”,第十四段“伴读的祖母……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当年的夜读促成了今天的写作。

  

  答案: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技法总结:

  

  散文中情感主旨的归纳常见的是寻找中心句,从主要形象中概括升华,这在前面已经涉及。这里从标题、段落层次及语言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1.挖掘标题含意

  

  对文章情感的品味,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载体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中隐含着主旨。分析主旨要注意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分析其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写什么,有哪些特点,象征了社会、人生的哪些方面。

  

  2.归纳段意,分散整合

  

  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各处,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出各部分意思,然后提炼整合。

  

  温馨提示:领会文章主旨常用的几种具体方法口诀:

  

  标题提示整合段意,关注首尾归纳不忽视,关键词句深挖不停止。

  

  3.进行修辞还原

  

  对文章情感主旨的分析多数能从文中找到中心句,但有时作者的情感倾向或态度隐藏在看似不经意的语言中,特别是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文章、句段,分析评价时要先还原本意,进而揭示作者的真实用意。

  

  二、评价思想和态度

  

  例2:文段见作品结构例1

  

  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韩三十八老汉的人生经历来鉴赏,韩三十八老汉戎马半生,飘荡一生,而大河家就是他的家,黄河就是他的根。关于韩三十八老汉的描述是在文末十至十三段,第十段写他喜欢看河,第十二段写他看河时默默无语,第十三段点出其中的缘由。由文章主旨可知,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揭示黄河人与黄河的关系,黄河是民族之魂,黄河人与母亲河的命运息息相关。

  

  答案:(1)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2)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技法总结: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赅全、主观片面等问题。

  

  2.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3.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

  

  [技巧归纳]

  

  做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文本。回答评价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理解命题意图。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三步,确定信息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命题要求检索,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第四步,概括整合答案。对答案进行组织,要注意分析筛选出来的内容,梳理自己思考的内容,按照要求概括出题干要求的内容

  

  三、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

  

  探究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是:(1)联系自身,对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评析探究。(2)联系生活或时代,对文中涉及主旨的语句进行探究。(3)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所表现出的深意(深刻意蕴)。一般所谓的“深意”,一来自作者层面,即作者通过文本所要向读者表达的思想或观点。二是来自读者层面,即读者通过阅读从文本中获得的启发。我们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做到两个尊重:一是尊重作者,一是尊重文本。所有的探究都不可弃这两者于不顾,另立炉灶。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技法总结:

  

  解答探究类的题目,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知体识文,特征之中识文风。散文大体上可分为:叙事类、人物类、哲理类几种。一般来讲,叙事的文章(小说也是如此),都是由“事”及“理”。即通过对事件的描写,来反映某种时代精神,表达某种希望、道理并给人以某种启迪。人物类散文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所写的人、景或物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或志趣。阅读这类散文,抓住人、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作者赋于人、物之上的主观情感——文章的主旨。

  

  哲理类散文一般通过某种文化现象的兴衰或是一个具有人生哲理意味的事物、情理、人物故事等,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或是人生的某种感悟。所以阅读这类文章时,抓变化,找对比,分析能表现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句子很重要。

  

  (2)高屋建瓴,观照结构炼内容。我们可以从对文章结构的观照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提炼作者的写作内容,抓住作者的写作重点和中心。这种结构除了文章内部的结构,还有外部的结构,比如文章的标题和文后的背景介绍。

  

  (3)条分缕析,关键句中悟深意。透过文中的关键句,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可以达到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的目的。所谓关键句就是:①中心句,文眼句;②表明作者观点立场的句子;③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我们可以在一边阅读时一边把这些语句画出来,然后根据答题的需要加以筛选和选择。

  

  如例3,就是对作者思想感情进行探究。答题时要立足表现作者行为的句子,如“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等,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意,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说出自己的观点。

  

  [技巧归纳]

  

  散文阅读四步骤

  

  解答散文阅读题要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整体阅读,把握中心意思

  

  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1)了解大概,把握主旨。阅读时先要看文章标题,弄清楚文章的体裁及描写对象,根据文体特点思考把握主旨的方向。如果是散文,其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可以从“情、志、理”入手把握,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见闻、经历,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感悟;如果是小说,则要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看它选取了什么生活片断,刻画了什么人物形象,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2)抓住线索,逐段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大意。这里所说的“概括”当然不是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而是要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思考,对每段内容有个大致印象,想清楚文章哪几段是叙述、描写,哪几段是议论、抒情;哪几部分是实写,哪几部分是虚写。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写作思路。

  

  (3)关注注释。有的文章末尾还有注释,这些大都用来交待文章的出处、创作时间及时代背景,这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时要充分重视,不可视而不见。

  

  如果关注了这些要点,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旨。紧扣主旨思考问题,就能迅速找到设题点和答题点,为答题做好第一步工作。

  

  2.审析题干,确定答题区域

  

  审题是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不注意审题,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结果洋洋洒洒一大篇,却答非所问,不能得分。这应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

  

  (1)把握命题意图。要看清楚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快速判断每一个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明确“要考什么”,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明确答题范围。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极强,要求发挥想象的试题,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对题干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的试题,要迅速确定有效阅读区位;对“联系全文”“从全文来看”一类的题目,也要快速找到重要语段。要关注作品前后的勾连,既要避免答题范围过大,宽泛而不严谨,又要防止思虑不周,以偏概全。

  

  3.分析题型,找准答题方向

  

  确定有效阅读区位后,还要分析题型,并扣住题目要求进一步细读文章,搜索相关材料,找出最切题的语句。

  

  (1)理解含义类。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思考重点为词句的字典义和语境义。

  

  (2)具体表现类。多为归纳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和概括观点态度方面的试题。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上下文语境,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

  

  (3)原因目的类。涉及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的所有知识点,答案一般分散于全文,要仔细思考题目与文章中心的关系,透视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找出相关语句。

  

  (4)表达作用类。此类试题是高考最常用的形式,其要求一般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等。其解题思路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如承上启下、构成线索等;二是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如突出主旨,揭示文章主旨等;三是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等。

  

  一般来说,无论是词句运用、题材选取还是表现手法的作用,都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词句的表层含意是什么?(材料的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其深层含意是什么?对表达思想、文章主旨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当然并不是说每一道题的答案都要包括这五个点,要具体题目具体分析,但在思考阶段,这五个方面都应作为重要的思考点。

  

  (5)品味赏析类。“赏析”是个很宽泛的词,可从语言技巧,如用词精当和表现手法两方面答题。而且答案要包括表达效果,如对表达思想感情、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

  

  4.组织语言,规范简明表述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思考,答案的轮廓便找到了,接下来就是组织答案。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紧扣题意,选用合理句式。紧扣题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选用恰当的句式,就是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程式,如比喻、拟人,其答题模式一般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设问,其答题模式一般是: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等等。

  

  (2)紧扣原文,优化整合。文学作品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原文中,即使需要概括的题目,答案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也在原文中,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紧扣文本,整合信息。整合信息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变换表达角度,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形成答案。

  

  (3)综合分析,分条表述。评分时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而且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最好用数字标明每一点,以使要点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4)简洁用语,注意字限。有些题目有字数限制,对这要严格遵守,不可超字。即使没有规定答案的字数,也应表达简洁、准确,当然不能遗漏要点,言而不明,说而不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52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