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下片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卜算子,是一个常见的词牌。
相传,唐代诗人骆宾王写诗喜爱用数字,于是得了一“卜算子”的外号。
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因此,调名本意即为歌咏占卜测算的小曲。
在宋词中,词人们喜爱填《卜算子》,留下许多名作。诗词君推荐10首经典的《卜算子》,一起来体会宋词中的欢喜与哀愁吧!
最深情的《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是一阕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如一曲深情的告白,直到今天,依然打动着读者。
最不舍的《卜算子》: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历来以来,写离别的名作数不胜数,但读这首《卜算子》,仍觉清新俊逸,百看不厌。
相见为何太晚,而离别又为何如此匆匆。是离别难相见也难,再见无却期。离去该怎样离去,留下又该怎样留下。是留下难离去也难,此时怎么办。
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高潮。
最悲愤的《卜算子》: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是宋代名妓,她被人诬告,严刑逼供下,却宁死不屈。后来,她冤屈被伸,终被释放,有人问她的归宿,她写下此词作答。
上片书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苦闷。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全词笔墨轻灵,一气浑成,表现出词人的才气和个性。
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最感慨的《卜算子》: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宋·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这是词人送别友人王彦猷的酒席上,写下的一首送别词。
此词上片言情,从江北到江南,几度春秋,人世沧桑,从而感叹人生易老;下片借用比喻,以孤云比人,以孤雁自比,感叹人生飘零,聚散无常。
全词没有像常见的送别词作那样借场景烘托情感意绪,而离别深情寓在其中,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时代生活。
最凄楚的《卜算子》: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这首小词写惜花而又不止于惜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
上片先写花的可爱。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
全词以寻常语入词,自然有致含蓄深婉。巧妙的语词重复,反词作常规,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耐人寻味。
最寂寞的《卜算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旷达面对生活。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最伤感的《卜算子》: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明·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这是一首表达思念的词作。
词上片写独守空房的孤独,下片写凭栏泪眼望夫,表达了作者在转战奔走中对爱妻的一往情深。全诗借情抒情,意境悲怆,感情真挚。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二句用“不成”和“翻就”把“同心结”和“相思结”联系起来,造成强烈的对照,更觉事与愿违,分外令人伤感。
最妙趣横生的《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词人构思别致,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最遗憾的《卜算子》: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卜算子·答施》
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杭妓乐婉写给情人施酒监的一首诀别词。
乐婉与施酒监相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后来,施酒监要调到别处,可他无法为乐婉赎身,诀别之际,施酒监写了一首《卜算子》表达不舍之情。
乐婉回了这首《卜算子》,“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一句将无奈、悲伤、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到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最高洁的《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的咏梅绝唱,他以梅花自喻,表达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在《卜算子》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相当快乐。
愿你的人生,能活得快乐。
插画作者:张大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内心的孤单与寂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许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全词描绘了作者在深夜的庭院里望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同时作者以孤鸿自比,借孤鸿表现其蔑视流俗的心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原文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朝代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的情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作者的感情是: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为词中名篇。
全诗为: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古文翻译器扫一扫
原文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
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为方文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简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遂辄补之。曰:“无使不全见弃也”。论曰:尧佐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
参考译文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他的高祖叫陈翔,是蜀州新井县令,因而安家在那里,于是被称为阆州阆中人。
尧佐年少好学,父亲教儿子们诸子经,他的哥哥还没修毕学业,尧佐已暗中偷听会背诵了。
当初在锦屏山,后来跟随种放到终南山。
等到尧佐显达尊贵之时,读书仍然不停止。
尧佐擅长古隶,能用大笔写方文字,笔力端庄强劲,年代久远仍然不衰。尤其擅长写诗,性情节俭。看到动物必须告诫手下不要SHA;
使用的器物有了毁坏,于是就修补再用。尧佐说:“不要让物件没有达到完全使用的价值就被抛弃了。”
结论:尧佐一生巨大的功绩不多见,世人皆以宽厚的长者来称道他。
“卒业”zúyè
修毕学业。
“窃听”qiètīng
暗中偷听。《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
“显贵”xiǎnguì
显达尊贵
“方文字”
谓一丈见方的大字。宋陈思《书小史》:“释敬脱善正书,能用大笔写方丈字,天然遒劲,不加修饰,当时谓之僧杰。”
“相业”xiāngyè
巨大的功绩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拼音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拼音版如下:
quēyuèguàshūtóng,lòuduànrénchūjìng。shíjiànyōuréndúwǎnglái,piāomiǎogūhóngyǐng。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jīngqǐquèhuítóu,yǒuhènwúrénshěng。jiǎnjǐnhánzhībùkěnqī,jìmòshāzhōulěng。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遗憾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作品简介与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创作背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王观
朝代:宋
翻译: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上片“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留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
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送”,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又送君归去”铺垫。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参考资料:
卜算子①
送鲍浩然之浙东②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③
山是眉峰聚。④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⑤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译文: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
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
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
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
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
又要送你到浙东去。
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
千万留住春天。
。疑难点注释:
①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韵脚为ǖ 〔YU淤〕,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于:到。 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④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⑤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赏析点拨:
此词构思新巧,笔调轻快,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