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情绪即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首先是情绪上的成熟,指一个人的情绪的发展、反映水平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对比的要求相适应,并为社会所接受。积极的情绪对人的生活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反映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正确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改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般目标是制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情感教育理论的核心。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幼儿情感教育内容包括:
1、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幼儿生活,使幼儿经常保持朝气蓬勃、积极愉快的情感;
2、逐步发展情感的社会性、稳定性、深刻性,在各项活动中, 促进幼儿对教师的尊敬、对同伴的友爱感和对班集体的荣誉感等,提高幼儿控制、调节情感的能力,自觉克服胆小、自卑、恐惧、妒忌、骄傲等消极情感的影响。
3、经常让幼儿欣赏富有感染力的文学、音乐、美术作品,陶冶幼儿的高级情感;
4、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健康情感和鲜明的爱憎态度。
扩展资料:
情感价值的作用:
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品德;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
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
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情感教育
——幼儿情感教育
(1)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宽敞的活动空间、优美的环境布置、整洁的活动场地和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良好的情绪也依赖于幼儿园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同时,心理环境对幼儿的情绪影响也很大。
(2)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幼儿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情绪具有重大作用。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②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③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3)成人的情绪态度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成人对幼儿的态度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幼儿希望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父母、教师认可与否主要以他们的情绪态度作为信号传达给幼儿,并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主要原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化2、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机,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幼儿的动机。幼儿与社会个体交往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情绪情感,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氛围和舒适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对幼儿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让幼儿产生有益的动机。
人在认识客观现实中的种种对象和现象时,常常伴随着
各种不同的态度,或喜爱、兴奋、愉快、赞赏,或厌恶、痛
苦、愤怒、恐惧。这种种表现,就是情感。一般幼儿自出生
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周围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到入学前,
都可能具备对周围现实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既然这样,
那么为什么还要重视幼儿情感的培养呢?
首先,情感在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行动
的动力。高尚的情感推动高尚的行为,比如,对祖国的热爱,
对敌人的憎恨,促使战士们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使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废
寝忘食,付出毕生精力。相反,卑微的情感,也会导致人的
卑鄙的行为。情感在成人行动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对于
幼儿,也是如此。一个有同情心、友爱心的孩子,可以为了
别的小朋友的快乐,而把自己心爱的图书让给他看,把最喜
欢的玩具让给他玩,而粗暴、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则有好东
西就独抢独占,谁要是不小心碰撞了他一下,就又打又闹;
一个富有互助感的孩子,能为小朋友的进步感到高兴,向他
学习,为小朋友的落后感到着急,主动关心帮助他,而一个
自私、嫉妒的孩子,则当小朋友进步时,就不服气,挑人的
不足,当小朋友退步时,就瞧不起他,不愿和他在一起。幼
儿期正是儿童各种情感形成、发展的时期,他们可能形成积
极、健康的情感,也可能形成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因此,
我们从小注意他们良好的情感的培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情感对幼儿的认识过程,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不
论是在感知、注意、记忆过程中,还是在思维、想象过程中,
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情感因素的作用。有一个实验,请A、B、
C三组小朋友,分别观察一张主题、内容完全相同,但色彩
不同的:A组观察的色彩鲜艳,B组观察的色彩
暗淡,C组观察的无色彩,看幼儿观察时注意集中的
时间和观察后的记忆效果。结果表明,A组儿童注意集中的时
间最长,记忆的效果也最好。因为幼儿喜欢观察色彩鲜艳的
东西,而不喜欢观察色彩不鲜艳的,更不喜欢无色彩的东西。
实验结果也表明,当幼儿情绪轻松愉快时,思维最活跃,想
象力最丰富。如在画意愿画时,老师给幼儿以充分的精神自
由,积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让幼儿沉浸在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创作情绪中,儿童往往
能画出许许多多新鲜的题材,表现出意想不到的丰富的构思,
而如果老师急于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给儿童,一会儿说这
样画不好,一会儿又说那样画不好,横加干涉,无理责怪,
幼儿就会精神紧张,画出来的画往往主题单调、构思简单、
内容贫乏,形象呆板。可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感知能力、
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幼儿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就先要考虑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感
第三,幼儿情感的发展与幼儿个性的形成有密切的关
系。一方面,稳定的情感,会逐渐成为幼儿的性格特点,如
老师经常要求幼儿帮助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叠被,慰问生病后
回班的小朋友,主动搀扶摔倒的小朋友。要求幼儿午睡起床
尿尿时,注意轻手轻脚,不影响别人,上课做作业时,注意
相互谦让不挤着同桌等等。这样就能使幼儿逐渐形成比较稳
定的同情心和关心体贴别人的情感,久而久之,这种情感就
成为幼儿性格的一部分,成为幼儿对待周围人们稳定的态度
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幼儿情感的发展影响幼
儿性格形成的方向。比如,在集体中感到愉快,喜爱集体活
动的幼儿,容易形成热爱集体,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在集
体中感到拘束、不喜爱集体活动的幼儿,则容易形成孤僻、
冷漠、怯懦、忧郁的性格。所以,从小培养幼儿具有什么样
的情感,直接关系到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我们应该从儿童
的很小时候起,就注意培养、发扬其积极的情感,并克服、
消除其消极的情感,为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打好基础。
第四,儿童小时候的情感,是以后情感进一步发展的基
础。我国一直有“三岁看大,八岁看老”的古话。国外也流
传着“三岁之魂,百岁之才”的说法。这同样适用于幼儿情
感的发展。很难想象,从小连父母、老师都不爱的孩子,长
大了能热爱人民,从小连自己所生活的幼儿园、学校、家乡
都没有感情的孩子,长大了能热爱祖国;也很难想象,从小
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与好奇,厌恶学习的孩子,长大了能
有为科学献身的热情;从小就不爱观赏花草树木,不爱音乐、
绘画的孩子,长大了能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因此,为使幼
儿将来成为一个情感健康、丰富的人,我们需要从小就培养
他们具有高尚、丰富的情感。
一、 情绪情感概述 ?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的是,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个人之间关系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将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事实上,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也就是说,都是心理体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的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2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什么是焦虑?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从积极方面来看,陌生人焦虑首先能限制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对象,使幼儿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属于一种有效的自己保护机制。其次,陌生人焦虑反映了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表明他们已能把熟人和陌生人区分开来,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区分开来。
消极作用,它会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削弱他们探究新人物和新环境的兴趣。
分离焦虑(积极)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亲人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消极)但是,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的抵抗力下降。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之为情绪动因。
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与成人(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以及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是左右其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的动因。
二、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与(二)
(一)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5种)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 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3 与想象力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4 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5 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二)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移情是婴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绪等,也都发展起来。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价和改变。
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适应性调控。第二类:功能性调控。第三类:特征性调控。
(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第一种是建构性策略
第二种是回避性策略
第三种是破坏策略
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
第一种是规则驱动的掩蔽
第二种是情境驱动的掩蔽
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一)父母的影响
第一,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敏感的和热情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也能调节良好,也好较敏感。
第二, 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有助于儿童对情绪的调控。在有关的对话中,父母通常不仅会告诉儿童有关调控情绪的规则,还会传授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三,具体情境的作用。儿童情绪的调控,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单独行为,更重要的是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同伴的影响
在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调、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教师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保育和教养的管理者,还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管理者。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叫是可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的能力。
第一, 认知策略 对于同一件事,引导幼儿从积极的方面去认知,从而产生乐观的情绪
第二, 行为策略 当幼儿发生了积极的兴趣体验时,教师应及时地、适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而当幼儿出现不良的情绪表现是,教师可以不给予理会,不要立刻就去处理。(教师)为儿童提供规范的、积极地、正面的行为榜样,让儿童有样可依,有样可学,有样可做。父母和教师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
第三, 情绪策略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及时光柱幼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情感上的安慰、支持或教育。成人不但要让幼儿在满足生理需要时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且更应该注意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
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压抑、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选择适宜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从而减轻幼儿身心的负荷。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需要向孩子传授高深的知识,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应试升学任务,这就造成了家长乃至 教育 界的部分人士对幼儿教师产生轻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待遇和地位给幼儿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幼儿教师情感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与参考:
论文关键词 :幼儿 幼儿教师 情感
论文摘要 :长期工作压力、社会地位不高,幼儿教师面临严峻的情绪情感问题,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过程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其情感素质对幼儿的重要影响,发扬积极情感,克服不良情感,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论文正文:
幼儿教师情感的重要作用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幼儿
广义上,幼儿是指0一6岁的 儿童 ,这里所指的幼儿是3一6岁的儿童。在幼儿期,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幼儿期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教师 也称学前教师,在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
中,对初生至6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接受社会的委托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对儿童身心施加影响,从事保育和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川。
(三)情感
亦称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非智力素质的核心。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概括化,情感是后天学会的,由意识控制,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其情感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师情感素质的现状及分析
社会转型与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本来就担负着母亲、妻子、儿女等多重角色的幼儿园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保教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工作超负荷,就会导致教师心理素质下降,产生挫折感。
(一)幼儿教师情感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压力及其后果
持久的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可以使承受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内分泌混乱,从而导致精力衰退、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肠胃疾病、心脏病等病症。另外,作为教师的职业病,咽喉炎、脊椎病的发病率己经分别高达40%和20 %。过度的工作压力还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焦虑、压抑、忧郁、暴躁、沮丧、不安、悲观失望等会使幼儿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自我效能感下降。心理上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表现为易冲动、精力不济、情感失常、兴趣和热情减少,等等。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三方面的消极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度的工作压力还会对教师自身产生更深层面的影响,造成他们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完全失去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幼儿教育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直接伤害到所带班上孩子的切身利益。
2社会环境及地位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需要向孩子传授高深的知识,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应试升学任务,这就造成了家长乃至教育界的部分人士对幼儿教师产生轻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待遇和地位给幼儿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长期以来,评价幼儿教育的 方法 误导了社会上对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的认识。目前,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会促进他们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人工作;相反则会产生心理负担,降低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觉得社会处境更加不利。
虽然近几年来不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的工作也在日益受到重视,但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他们普遍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缺乏保障。繁重的工作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的幼儿教师甚至连最低的工资和社会保障也拿不到。幼儿教师没有自己的职称系列,一般最高级别也只能评到“小学高级”,而同时大量的民办幼儿教师连职称也没有,这使得他们觉得自己的职业既没有“钱途”也没有前途。
(二)幼儿教师情感素质问题分析
使幼儿教师情绪低落从而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人总是生活在客观现实之中,其客观因素主要有:
i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如分不到住房,造成家庭生活不便,而园领导又迟迟不予解决,教师难免在情绪上受到影响,产生挫折感。
2人际关系紧张,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如先进教师遭人诽谤打击,园领导任人唯亲,压制有才干的教师等,都容易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
3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如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差,都会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挫折感。
4个人抱负、才华得不到施展,自我实现需要无法满足。如一个幼儿教师所负担的工作同他的 兴趣 爱好 、能力等不适合,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等,都会使幼儿教师产生心理挫折。
其主观因素中情感素质不高是导致心理挫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
1对挫折的容忍力。人们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这是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缘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因素、思想境界因素、知识 经验 因素等的影响。一般说来,身体强壮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
2对遭挫程度的感受。同样的情境,一个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另一个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的缘故。如评职称,甲要求迫切,若意愿未能实现,可能会是严重的挫折,而对乙来说,可能就构不成严重挫折。幼儿教师的主要挫折,来自于教学工作的不顺利,这是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3抱负水平。一般说来,抱负水平越高,越易受到挫折。这与人们通常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是同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如果订下了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好高鹜远,往往是造成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幼儿教师情感素质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情绪情感维持和调节幼儿思维活动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无意性为主,而无意性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受自身情绪所左右。所以,幼儿的学习活动往往带有情绪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而是常常以情感支配理智。教师积极的、正面的情绪情感,如对幼儿的爱和尊重,会唤起幼儿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幼儿产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赖感,这种积极心境下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把对教师的爱转到他所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上,具体表现为幼儿喜欢听自己敬慕教师的课,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高高兴兴参加自己喜欢的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说,这是一种交往性的学习机会,幼儿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所以,教师精神抖擞,在教学中具备昂扬振奋的精神,造成一种生动、深刻、感人心扉的精神气氛,师生产生情感交流,幼儿注意集中、积极思维,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良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发展幼儿正确的自我意识
教师作为幼儿学业成绩的主要评鉴者,教师的表扬批评、肯定、否定态度都会影响幼儿外在学习动机,幼儿一般将得到的认可与肯定看成社会承认和赞赏的一种方式,把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就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并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表情、眼神、语调、接触的方式和态度来表现对幼儿的肯定、否定、关心或厌恶,幼儿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感情,是一种社会评价,当幼儿得到教师的爱和肯定时,会唤起幼儿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激发他们积极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并产生心理的愉悦与满足感。而幼儿在遭到教师的冷漠和厌弃时,往往产生孤独感、遗弃感、自卑感,若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会对社会和教师产生抵制、叛逆、对立情感。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暗含的期待,使幼儿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为从而影响着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皮克马利翁”来命名这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尊重、信赖和热爱教育对象而使教育对象出人意料进步的效应。教师的期望和态度是幼儿行为变化的重要原因。
(三)教师与幼儿良好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幼儿期皮质对皮质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幼儿冲动性较强自控力差,情绪具有情景性、易变性,在教师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彼此有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但教师的影响居于主导,教师处于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调节着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之间 人际交往 的对象以及他们的交往频率和交往方式,所以,教师与幼儿融洽和谐的情感交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幼儿置身于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中必然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幼儿从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懂得了尊重;从教师的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中学会了分享;从教师的和风细雨、语重心长中理解了安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幼儿对自己的信赖,进而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在良好的心境中保持心理平衡,幼儿可以尽情地体验各种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并形成良好的心境,有助于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挥_3J。
四、如何提高幼儿教师情感素质
(一)对幼儿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
对幼儿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是实施情感管理、增强集体凝聚力的前提和动力。
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的思想品德、生活目标、道德情操等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就能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就能意识到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就能激发无限的工作热情。通过学理论、抓培训、树典型的方法,营造讲政治、比团结、争上进、勤奉献的氛围,逐步构建人格高尚、事业心强、热爱学生、富于开拓的幼儿教师群体。
2引导教师具有自信、乐观的毅力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生活中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能使群体人员充满信心、豁达乐观、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毅力。采用信任、关心为上的工作策略,在政治上信任幼儿教师,在工作上支持幼儿教师。这样,领导与教师思想敞开、情感沟通、信念坚定、意志顽强。
3引导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态势
幼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不受干扰,问题是能否以自身的情感力量战胜这些干扰,这就需要以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依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邀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进行理论疏导,组织教师撰写师德格言进行自我剖析。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园健康心理氛围浓郁。
4引导教师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
为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为了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幼儿的目标,需要不断引导幼儿教师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的人格力量,把幼儿教师经过情感教育而呈现出的闪光点融合在其自身的精神境界内,升华到事业追求上,升华到新世纪的教育中。
(二)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情感素质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幼儿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尤其是健康的情感素质。要爱护每一个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贴心人和看守者。
1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是幼儿园教师应有的情感窗口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教师与幼儿交流的情感信号,它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流露的是肯定和赞扬的微笑,就会给幼儿支持和鼓励;如果教师流露的是否定和批评的表情,则会使幼儿感到羞愧和自卑。幼儿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关系。因此,幼儿园教师千万不能吝惜自己的感情,要尽量展示发自内心深处、传达爱意的微笑,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
2尊重幼儿的自尊心,讲究批评艺术是幼儿园教师应有的基本教育行为原则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由于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教师应正面说理引导,并加以批评指正,不过批评要讲究艺术。不要训斥幼儿。幼儿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教师“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的老师”。其实,对幼儿的某些违规行为,教师只要用身体语言就可以有效制止。如某幼儿抢他人玩具时,教师只需走到他的身边,用善意的略带威严的眼神看着他,这远比大声训斥有效。另外,教师经常运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并伴以温和的口头语言与幼儿交流,有助于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社会情感认知,习得更多积极的社会性行为。
教师在指正幼儿的言行时,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品质、问题发生的场景以及问题的轻重,采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特别要注意声调、语速),以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建立良好、牢固的师幼关系。
3保持童心、参与幼儿游戏是幼儿教师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扮演适当的游戏角色,通过提问、协商来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使游戏时间得以延长,各个角色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最初的平行游戏就会变成充满乐趣的互动合作游戏。
在幼儿园观察中可以发现:在户外游戏中,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经常会像幼儿一样尽情玩耍,同时对游戏过程加以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放松,就连平时较为安静的幼儿也玩得异常开心。在游戏中,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与幼儿一起商量规则,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既创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又深得幼儿喜爱。
(三)合理满足幼儿教师需要,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情感素质
幼儿教师积极性的来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她们对其为社会应尽的责任、义务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事业心、责任感等;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由于在团体或组织中得到互相尊重、信任、支持和谅解,从而得到情感和道义上满足;三是她们对个人所需要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三个层次一般是同时存在,相互交叉的。因此要善于将幼儿教师积极性的三个来源有机结合起来,激励并满足她们合理的需要。
幼儿教师合理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的需要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在对幼儿教师管理过程不仅应当关注和尽量满足幼儿教师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且应当重视和满足幼儿教师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才能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动机和积极进取的行为。
(四)面对挫折和失败,提高幼儿教师心理自控能力,克服不良情感的消极影响
人的心理有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系统。自我控制包括对自我情感、语言和行为的约束,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酿成心理失常。因此,当人遇到挫折时,要善于自我控制,让理智战胜情感,避免失常行为的发生。在挫折面前,要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幼儿教师心理自控能力。
首先,要树立高尚的动机,坚定的信念。人的思想动机越高尚,他的意志表现得就越坚强。崇高的目标是战胜一切挫折和困难的巨大力量。
其次,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薄弱的人,会因无法克服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勇气和信心;意志坚强的人则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去战胜困难和挫折。幼儿教师应加强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前进征途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第三,要乐观积极,善于自我调节。乐观积极的态度包含着快乐和希望,可使人产生轻松的体验,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挫折感。幼儿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做情绪的主人,即使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不幸,也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挫折,勇于向挫折挑战,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使挫折成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情绪对幼儿很重要。
情绪对幼儿的生活和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积极情绪能够引起愉快的体验的,比如说兴趣快乐,安全自主,幽默舒服等积极情感,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产生,对幼儿的身心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