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情侣的8种关系

分手后情侣的8种关系,第1张

我在这里是,一个在感情里受挫,也在感情里获得成长的人。我愿意将我和你之间的情感经历和经验写成书。因为这将是我写过最多的关于分手后情侣关系的文字,中关于分手后情侣的关系、状态等都非常详细、很实用的信息,让你能快速成长,也让你了解到自己分手后的状态并从中获得教训。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在下方留言说出你对分手后感情现状中需要做哪些调整,然后我会一一回答你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关系:情感的延伸

在分手后,这段关系的开始是情感的延伸,而不是我们理解中的爱情关系。从亲密关系或者普通朋友一样,情侣关系也有明确的定义。比如情侣关系就是感情的延续,比如你觉得这段感情很好,那么对方也会觉得你不错,那么你们就是感情的延伸,如果是这样,你们之间的关系是爱情的延续,而不是感情的结束。也有一些朋友会提出,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分手是因为对方爱的太深。这是因为只有爱过的人才能明白,那种深爱和简单在一段感情中并不是必需的。

2情感关系:情绪的流动

当你感觉对方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那么你要做的是尽量给对方空间,不去打扰对方,但前提是你要找到一个让自己情绪流动的出口,而不是完全把自己封闭在自己里面。当两个人不再有任何联系的时候,当两个人开始重新进行了亲密的互动时,这就是情感关系了。这种状态下的情感关系并不是很稳定的关系,他们在这段关系里就像是一个小跟班一样,你会想要去做很多事情,但最终却会发现这个过程并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结果。而当两个人之间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种状态下的情感关系是很稳定且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是这种稳定其实也给你带来了很多负面情绪和影响。

3关系模式是什么

这个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你可能会问,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都知道,一段感情中,两个人可能会处于一种比较和谐的状态,即恋人、情侣或朋友。但同时,这也可能会是一种糟糕的状态,因为这三种状态并不是只存在于一段关系之中,而是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会存在。所以,当你想知道两个人在一段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时,我建议你可以通过这三种关系模式对关系中的每个人进行了解。这三种关系模式分别是:恋人关系(恋爱关系)、夫妻关系)。

4关系状态的判断和调整

关系状态中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和“情侣关系”。而亲密关系的状态是:分手后还想要继续交往下去的人,是对之前的感情模式有着很强的依赖感,但是在情感中因为受到创伤,对关系的期望值过高,所以需要更多的投入,并且需要对方对自己也更加的包容和尊重。而情侣关系的状态则不同:在情侣关系中由于有亲密关系的存在,所以才会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关系才会更加稳定。而在情侣关系中由于双方处于竞争关系,所以才会有矛盾。而在情侣关系中因为有了两个人之间互相竞争、互相伤害的存在,所以才会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所以要想进一步稳定感情关系还是需要两个人在一段关系中做出调整。

会的,有了家庭,和朋友相处时间变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想要被重视、被关注、被认可、被支持。这时,我们会寻找一些满足自己需求的渠道。

比如,会从另一半的反馈中确定自己是被爱着的,能够被伴侣关心、在意,时常给予肯定,两个人之间能有爱流动,就会体验到被支持;

有一份热爱的工作,能从中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认可自己的社会价值,看到自己在成长、蜕变,越来越好;

有可以讲自己心事的朋友,相互支持、陪伴,能够获得友情的滋养;

……

友情、父母、工作、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等,都是我们情感支持的来源渠道。

当一个人情感支持的来源渠道越丰富,内在就会越充盈,就能够更平和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而有的人,因为童年缺爱,所以会在长大后把亲密关系看得格外重要。

她们在结了婚后朋友越来越少,也失去了自我的爱好与兴趣,关注点都放在了家庭里、放在了伴侣身上,这时,另一半就会成为你情感支持的唯一来源。

你会认为自己很爱很爱对方,离不开他。可是,这种深爱并不会让你过得幸福,反而会让婚姻走向破裂。

原因是:当你情感支持的来源渠道归于单一时,你会格外在意伴侣对你的情感反馈。

于是,你会盯着伴侣的行为去看、去解读,去猜测他是不是爱你。

你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伴侣身上,他的任何行为都会被你放大。

比如他晚回了一会你的消息,你就会患得患失,觉得他可能不在意你了;你情绪不好,表达给伴侣听,另一半没有当下回应,你会感受到格外地失落。

在两个人相处时,你会不断地要求伴侣关注你,他只要有任何一个细节没做好,你都会看见、放大、指责,伴侣会觉得总是被你索爱,感受到很压抑。

而且,当你过度关注伴侣的行为反馈时,其实你在意的是自己的需求是不是被满足了。但是在亲密关系中,另一半也有他的情感需求,可因为你对自己的需求过度重视,就会看不到另一半的内心需要什么。因此伴侣逐渐感受到从你身上得不到被爱,而开始远离你。

很多在婚姻中深爱着伴侣的人,婚姻反而不会幸福。

婚姻里,我们需要掌握爱的尺度。

先学会自己爱自己,能够去丰富自己情感支持的来源渠道,有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保持独立的自我时,才能够吸引伴侣向自己靠近。

而如果我们过度需要另一半,失去了自我,依赖别人来填充自我的完整性,就会不断地指责、要求、抱怨、索取,而让伴侣感受到压抑,从而离开自己。

通俗情况下我们理解的亲密关系,是指人们的思想、感受以及行为在亲密关系中是是如何发生关联的。 想建立或维系亲密关系,得先从认知和行为上做出改善。

亲密的能力,天然的来自于童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因为过早的失去了亲密依恋体验,成年后也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发展出各种策略,心理学上叫做“防御机制”,来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

这些策略,并不一定被清晰的意识化,很可能像木马程序一样,暗中操控了自己的一生。男人最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此外常见的防御机制还有。

我若可爱性感漂亮,就不会被抛弃;我若高学识有涵养,隐忍克制,就不会被抛弃;我若足够弱小,楚楚可怜,依赖对方,对方就会可怜我照顾我,不会抛弃我。其实,真实的情感需要不被看见,无法流动。

情感的河流日渐干涸,出轨或者离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的内心深处渴望亲密,就像鱼儿渴望水一样,在婚姻中总是得不到,最终只能外求。

《亲密关系》罗兰米勒 读书笔记 2019/6/4

亲密关系的六个特征:了解程度、关心程度、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度、忠诚度。

相互依赖性:是指双方彼此需要的程度和影响对方的程度,这种依赖往往是频繁、强烈、多样、持久的。

相互一致性:自我接纳他人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伴侣双方的“重合”程度

这六个方面未必会全部出现在亲密关系中,但是一般而言,最令人满意和最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应当包括亲密关系的所有六个特征。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亲密关系中包含有人的归属需要,只要伴侣能够给予我们持续的关爱和包容,我们的归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

亲密关系的丧失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缺乏亲密关系的人比正常人死亡的概率高出2~3倍。

亲密关系的质量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社会联系的缺失会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的幸福感取决于归属需要再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

我们为什么这么强烈的需要亲密关系?

在演化史的角度:归属需要是人类长期演化的产物,逐渐成为所有人共同的自然倾向。合群并且有着亲密伴侣的人更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活下来,并繁衍后代。

四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在感情上容易接纳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或是被人依赖,都会感到心安。并且即使独处也不会优心

痴迷型:期望投入所有的感情,并且也希望对方这样,对于亲密关系的质量下降和缺失感到非常不安

恐惧型:渴望亲密,但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会非常不安,很难依赖他人,害怕被伤害

疏离型:不喜欢依赖别人或则被人依赖,独立和自主对于自己而言更加重要

依恋类型的确定,源于以往我们在亲密关系的经验所决定,一般来源于儿童时代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和后来与伴侣的亲密经历

个体差异如何影响亲密关系的行为

性别差异:

由于刻板映像的存在,人们通常认为两性差异非常大 。

但是实际上再某些情况下,两性之间的兴趣重合程度是很大的。

可以说两性之间的差异的确存在但是非常小,两性内的行为和观点差异远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性别内差异,有的女人放荡有的忠贞。性别外:男人男子气概女人女人味)。

总体来说两性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个体往往大于整体,所以如果你想找一位合适的异性,不能受传统性别观念所影响,应该去找相应的个体。

性认同差异:

性认同指的是两性在社会性上的差异(比如人们认为男子应该具有“男子气概”,女人应该具有“女人味”)。

把任务有关的“男子气”的才能称为工具性(我理解为一个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把与社交情感有关的“女人味”的技能成为表达性。

往往坚持传统刻板性别角色(性认同)的夫妇一般不如非传统(双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表达性)的夫妇婚姻幸福。因为低表达性(传统男子气男人)的人不太容易应付这些热情温柔的人。

所以工具性和表达性都很重要,选择一位双性化的恋人(既具有表达性有具有一定工具性)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体现为丈夫在工作中是一个严肃有能力(工具性)的人,同样在家庭中也能倾听交流(表达性),对妻子充满爱;妻子不仅是一个温柔贤惠的人(表达性),在丈夫需要时,也能给予理解和一定建议(工具性)。

自尊:

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

自尊是“社会关系测量仪“。如果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如果他人积极地对待我们并看重我们的关系,自尊水平就高。如果他人不喜欢我们,我们要喜欢自己是非常困难的。

人际间的拒绝会有损人们的自尊,特别是当拒绝被外人所知时(拒绝的事情被他人得知/被当众拒绝)。

如果我们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足够的接纳和欣赏,长期处在低自尊的人就会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

低自尊的人的自我怀疑和觉知降低(伴侣实际爱着我,但是我认为伴侣不爱我)和敏感脆弱都会在亲密关系制造出成堆的问题。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他人的人际关系,并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后续发展。

人类本性的影响:

演化学原理认为:任何普遍的心理机制之所以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一直帮助人类解决过去的生存或繁殖问题。

演化心理学认为两性之间之所以有差异,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过去面临着不同的繁殖困境。

比如男女双方在养育投入的生物学上差别,那些认真挑选配偶的女性祖先繁殖就更为成功。男性则刚好相反,那些追求和利用每一个交配机会的乱交式男人繁殖更成功。

所以在选择伴侣上女人往往比男人谨慎很多,女人也不像男人那样随便。这种性别差异也许是长期演化的结果。

父系不确定性(男人没有办法确定孩子是否为自己亲生的,在远古时期。而女人则不同),所以男人对于红杏出墙的威胁十分警惕。

所以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关注长期伴侣的经济前景和地位,而男人则更希望自己的伴侣是一个善良,忠诚的人。

人际互动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一种不稳定的存在,它是人类复杂互动活动变化的结果。

## 吸引力

吸引力的基础:奖赏

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的最基本的假设是: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

多数情况下人们提供的直接奖赏越多,对我们的吸引力就越强。

吸引力的基础是与他人发生的有奖赏意义的经历,但这些愉快的经历表现的渠道有很多种。

临近:

现实空间上的临近更能促进亲密关系的发展。

因为面对面的交流、握手、微笑、拥抱、亲吻,更有奖赏价值。

空间上的临近,会让彼此变得熟悉。而彼此间的重复熟悉,会引起“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小实验:大学课堂,安排三位相仿的女生,以5次,10次,15次的频率出现在大学的课堂听读,但是不允许与其他人交流,

学期末,当调查者拿出三位女生的照片,询问该课堂学生时,结果很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最熟悉的女生被认为最具有吸引力。)

长相吸引力:

长相吸引力对人们第一印象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往往人与人之间的初始吸引边源于长相吸引力。

美丽偏见:

人们通常认为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更有趣,更善于社会,更有才能。人们总是认为“美”的就是好的。

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评判事物,美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情人眼里出西施”

女性

当女性处于受孕期时,往往觉得不修边幅,具有男子气概特征的面孔更吸引人,但是其他时间则更喜欢青春型、具有孩子气的男性面孔。

男性通常认为体重正常,苗条,腰臀比率07的女性更吸引人。在这个基础上,男性还喜欢丰满的胸(基于苗条的身材上,毕竟水桶腰有着大胸并不能提升她们的吸引力)。

散发体香和长发的女性也更具有吸引力

男性

男性吸引力较复杂,并且在外貌吸引力上不如女性喜迎男性那般重要,男性的对女性的吸引力更体现在价值上。

文化的影响

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 = 伴侣的长相吸引力 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我们接受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适配价值。

相似性:

喜欢与我们想像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象具有奖赏价值,与相似的人在一起通常会使我们心安。

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

第一次相遇,彼此的吸引力主要建立在“刺激”上,随后进入”价值观“阶段,此时吸引力取决于彼此态度和信念的想象程度。

再往后,”角色“的相容性才变得更加重要,此时的伴侣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养育,居家等基本生活的一致性。

“相异”的吸引

“相异”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互补影响。但是目前这种互补性,在我看来是,只是一种适配价值的交替,好比性格坏的人可能于性格坏的人在一起,

那么一定是性格坏的人,将他的坏处在某一方面给取代掉了,同样一个道理,你不能说这样就是互补的,那么性格好的为什么不能于

性格好的在一起勒,这样他们岂不是更配。

## 社会认知

首因效应:

对他人的判断收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从而使最先获得的信息印象深刻,即时映像和刻板印象一起,塑造出他人的整体印象

验证性偏差:

由于首因效应的影响,会导致人们人们产生错误的自觉,而为了为了维护这一印象,人们通常会努力去证明之前的错误的观点,

由此就会产生验证性偏差。所以通常旁观者对于伴侣的未来的预测,往往比当事人的预测更具有真实性。所以,当一段不确定的感情时,

不妨问问你的父母,好友。

同时如果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他们的朋友认为这段恋情注定要失败,那么伴侣也会收到验证性偏差的印象,从而去找到证据去证明

这种错误知觉。

知觉的力量

伴侣的理想化:

人们通常会将自己的伴侣理想化,这种“错觉”时有利于亲密关系的维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伴侣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

聪明人的做法是,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以此来切合伴侣的现状。

归因:

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提出的解释。

通常在伴侣相处的过程中,由于观察则/行动者的影响,人们的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往往不相同。体现为伴侣做了一件事情,伴侣自己觉得

我做这件事情,我是多么的爱对方,但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对方很可能感受的不是你这么强烈的爱意。

自立偏差,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自我的影响,即认为对的事情总是自己发出的,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自己在这段感情中承担了最多。

所以其实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良好的归因模式,非常重要。幸福的配偶对于彼此的积极行为通常给以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

期望:

自我实现预言。人们总是期望预言的发生,并且被期望的人就像所期望的人那样去行动。

相互依赖

奖赏与代价

代价: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代价就是心理负担,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交往中所有令人沮丧或苦恼的后果都是代价。

结果 = 奖赏 - 代价。即人际关系的正负。但是结果的正负并不是衡量亲密关系的标准。重要的是评价结果,即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

第二个标准是如果我们目前没有自己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么样。(也就是说源于比较是吧)

人际关系的期望收益

满意度 = 结果 - CL

CL(即比较水平,即人们认为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举个栗子,如果我们的前任很优秀,或许我们会提升下一位我们喜欢人的要求)

人际关系的代替收益

依赖度 = 结果 - CLalt

CLalt(即代替比较水平,即我们目前的亲密关系,有没有更好的代替平)

可惜说最幸福而稳定的关系,当前结果远超于CL和CLalt的情况,即你与你伴侣在一起的结果的满意幸福度,要超出你实现期望的,

你的伴侣可能表现为比你想的更加善解人意,而且你的周围并没有一个更好的女生来追求干扰你,目前为止,你们即最好。

同理,幸福但不稳定就是,你们的结果很满意,但是周围有优秀的人去挖墙脚,就是说可能会被代替。还有几种组合同理不难想象。

亲密关系的经济论

负面正面:

我们喜欢得到,但是我们憎恨失去。负面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积极所带来的影响的5倍。

所以我们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我们需要保持至少5:1的奖赏—代价比。

即良好的亲密关系,伴侣双方的正面交流和负面交流的比率维持在5:1

愉悦和痛苦:

愉悦和痛苦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并不是对立的。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我对渴望得到正面的关系结果,即“接近”。我们力图避免负面的关系结果,这就是“回避”。

所以说一段稳定可靠的亲密关系,并不代表他们快乐,回避问题,和制造快乐是两个不同的维度。

自我延伸模型:

能扩展我们的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就能吸引我们,新奇的活动,新的才能的发展和新的思想观点的获得都具有内在的满足性。

保持快乐的关键是创作性的发现持续你个人成长的方法。

相互依赖的实质

更具相互依赖理论,人们都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奖赏。

人们明确的意识到一点,能够让自己的伴侣保持快乐于自己的利益攸关。即得到之前得付出。可以说是一种投资么。

交换和共有

一种是由外在的公平交换规范调节的伴侣关系,即交互。

另一种是以关心伴侣幸福为特征的更宽容大度的伴侣关系,即共有。

公平关系

你的关系结果/你的关系贡献 = 伴侣的关系结果/伴侣的关系贡献

亲密关系的平衡至关重要。维持良好的平衡,有利于亲密关系的长期维护。

忠诚

投入模型

投入模型认为,三种情况下人么你会希望于现在的伴侣保持亲密关系。

感到幸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离开的代价太高。

三种类型的忠诚

个人忠诚,即人们受到伴侣吸引,从而愿意维持亲密关系所表现的忠诚。

强迫忠诚,即人们因为离开的代价过高,不得已继续维持亲密关系的忠诚。

道德忠诚,即被责任到的所约制的忠诚。

# 爱情

爱情的三角理论

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是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

激情:主要特征是性的唤醒呵呵欲望。激情通常时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但任何能使伴侣感到满足的强烈情绪都可以归为此

忠诚: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忠诚的本质上主要是认知性,而亲密是情感性,激情则是一种动机和驱力

爱情三角理论:爱情关系的类型

类型 亲密 激情 忠诚

无爱 低 低 低

喜欢 高 低 低

迷恋 低 高 低

空爱 低 低 高

浪漫之爱 高 高 低

相伴之爱 高 低 高

愚昧之爱 低 高 高

完美之爱 高 高 高

浪漫狂热之爱

浪漫的爱情包括激情,但任何形式的强烈感情,无论好坏,都会影响我们对浪漫爱情的感受

唤醒

即存在浪漫的“错误归因”和“兴奋转移”。(即紧张刺激的环境下,你可能会误感觉你的伴侣更有吸引力)

思维

爱情是盲目的,一旦产生浪漫的爱情,人们就会开始忽略有关未伴侣的不好信息。并且他们会将伴侣理想化

爱情的持久性

浪漫爱情的短期性

首先幻想促进了浪漫,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此外是新奇,也能为确立的爱情关系注入兴奋和能量,最后唤醒会随着时间流逝

人们不可能无时无刻保持对伴侣的心动紧张转台。也就是说浪漫的爱情必定会非常改变

爱情的未来

因为浪漫激情的三个重要因素——幻想、新奇和唤醒,都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所以浪漫爱情也会日渐消退,

如果你们的爱情开始厌倦了,你要去寻找新奇,浪漫有吸引的事情,但这仅仅是你的爱情策略,不要把它当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

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

如果对爱人急迫的欲望渐渐演变为平静而深厚的情感,不要感觉奇怪,种种幸福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成为幸运的爱人。

## 性爱

性态度

男性比女性更可能享受彼此间没有亲密感的性行为,而女性则更愿意性生活成为心理上亲密关系的一部分。

(也就是会所男性更可能在没有感情的前提下于女性发生性关系,而女性则不大可能这样)

男性在对待婚外性行为的态度上比女性更宽容(??)

性行为:

第一次性行为

如果第一次性行为遵循了伴侣明确表达出的爱意和忠诚,则伴侣们以后的发展会更积极,反之则会像不好的地方发展

忠诚关系中的性行为:

发生性行为的理由大体分为四个方面,

其一涉及性的情感部分,以性行为作为沟通,传递爱意和忠诚的手段

其二涉及性的肉欲方面,包括从性行为上获得感光享受

其三是更为实用的理由,包括为了实现某些长远的目标和愿望(生孩子)

其四是提高个体的自尊或则放置伴侣移情别恋

不贞

在演化学的角度来说,男性有着较低的养育投入,所以男性相比女性更可能发生相对随意的性行为。

而女性更具优质基因假说,则更容易出轨那些优秀有养育能力责任感的男性。

但是这种差异的影响更看重个体的社会性取向(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男性都喜欢乱叫,也并非所有的女性都是贞洁少女,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个性)

性欲望

男性比女性有着更高的性驱力,他们比女性有着更频繁更强烈的性欲望。

女性作为决定性行为发生与否的看门人,会让男人为了换取性行为愿意作出各种让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明女人征服了男人

## 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

亲密关系的解体和消亡

离婚率增加的原因

1不了解浪漫爱情的短期性,渴望从婚姻中得到更多,对婚姻有更高的期望标准

2现代社会工作的忙碌性,导致伴侣相处时间过少,以及当今社会女性的经济自由

3兴起的个人主义和社会流动性(社会风气,趋势)

4法律上的支持,使得离婚更加方便

5随意的同居削弱了婚姻的忠诚

6成长环境的影响,离婚家庭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更可能离婚

离婚的障碍模型

吸引力:亲密关系提供的奖赏能提升吸引力,而亲密关系付出的代价会减弱吸引力

代替选择:个体需要拥有代替选择

其他障碍:法律,道德等

阻止亲密关系解体通常有很多很多障碍,但是实际上,如果一份亲密关系开始发生不幸,这些障碍都显得很无力

(该分还是会分,也就是说问题点的解决更重要)

脆弱-应激-适应模型

在该模型下的促成离婚的因素

1某些人步入婚姻时,就带有持续的脆弱(体现为个体本身的性格敏感脆弱)

2每一段婚姻中,都会不可以避免的产生压力时间,即应激源

3我们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与适应性,影响了婚姻的走向

我们的婚姻取决于我们是谁(脆弱),我们遭逢的环境(应激)和我们应对环境的方式(适应)三者的相互作用。

幻灭模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伴侣们不在彼此努力维持可爱,迷人的形象,不在像从前一样在乎对方,随着理想的幻灭,

对婚姻和伴侣的怀疑也随之开始

## 紧张压力

关系评价

当我们知觉到他人的关系评价时——即他人认为与我们的亲密关系珍贵、重要或亲近程度——低于我们的期望时就会感到苦恼

(被他人影响)

感情创伤

当他人表现出对我们任何程度的拒绝时,我们对自己我评价的即时评价都会降到最低

(也就是说我们自我评价的提高,会随着伴侣对我们接纳程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但是任何程度的拒绝,都会直接导致自我感觉降到最低)

嫉妒

嫉妒:伤害,愤怒,恐惧

如果我们认为伴侣不重视我们,对彼此的关系不够忠诚,就会有伤害感,一想到自己会被人抛弃以及孤独失落的未来,就会使人心生恐惧和焦虑。

(也就是说妒忌的产生,源于个体恐惧亲密关系的丢失,从侧面来看,如果你不能引起伴侣的妒忌心理,那么说明对方不在乎)

嫉妒的两种类型

反应性嫉妒:针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所引发的危险而产生

怀疑性嫉妒:更多的为臆想

容易嫉妒的人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感到自身能力不足,也会增加嫉妒心理

适配价值的不平衡

依恋类型也会影响嫉妒 

闺蜜秋雅找我,闲聊中不经意说起想跟老公离婚。

她说:这个想法憋在心里很久了,每天反反复复想。现在有点撑不住了,想找你聊聊。

在很多人眼里,秋雅的老公一直对她很好:

结婚第一天就把工资卡交给她,告诉她以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怕她受委屈,拒绝了亲妈要搬到一起照顾他们的想法;

大节小节礼物少不了,还会亲自下厨做饭给她惊喜。

……

在我们外人眼里,秋雅的老公算是丈夫里的模范代表了。

朋友们劝她:“别这么冲动,过日子哪有这么多激情,要知足啊。”

那天秋雅向我哭诉:外人只看到我们是恩爱夫妻,可是我每天都在忍受。

结婚五年,夫妻生活寥寥无几,每次他都像例行公事,只是尽一个丈夫的责任和义务。秋雅无法从中获得被爱的感觉。

他越来越忙,升职加薪有钱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可是每天下班回家,饭桌上他边吃饭边看视频,秋雅想开口说话,抬眼看他一直垂着头,就没了说话的兴致。

饭后,两人蜷在沙发里各玩各的手机。很多次秋雅想找他说说话,都被老公一句:忙着呢给挡回去。

实际上,是在忙着打手游。

刚开始秋雅为此吵过,他说:我每天工作都很辛苦,让我玩玩游戏放松一下好不好。

这之后秋雅再也没有要求过他。

她一个人玩手机,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闷着不说话听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

她很崩溃:

“我也不想这样,当初结婚不是为了几年后离婚。可是现在我真的坚持不住了,这样的婚姻状态跟丧偶有什么区别?我不要他的钱,我自己能赚钱,我只要他跟我说说话。”

“不是没找他沟通过,得不到他的回应我要怎么表达诉求?我太孤独了,他一天在公司跟同事说的话,都要比一周跟我说话的次数多吧。”

我能感受到秋雅在婚姻里的失望。

但他的丈夫却从未发现她的状态不对,他觉得这样是正常的,哪家夫妻结婚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多话说呢?赚的钱都给她,过节不忘送礼物,还不够表达爱吗?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40 年内追踪研究了近 700 对夫妻后,向我们揭露了婚姻的残酷真相:

80% 的离异男女认为,他们婚姻破碎的原因是彼此逐渐疏远,丧失了亲密感,或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爱与欣赏。

沟通是拉近彼此距离最好的桥梁,如果在亲密关系中丧失了沟通的能力,还何谈亲密感。

心理学认为,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亲密感。

在一段婚姻中,亲密感越高关系越长久;亲密感越低,婚姻就越容易出问题,比如冷暴力和离婚等。

观察那些婚姻中幸福感和亲密感高的人,你会发现,这些人都特别会表达爱。

比如经常拥抱,经常称赞对方,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爱意,只要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等等。

在最近很火的真人秀节目《幸福三重奏》里,我最喜欢郎朗和吉娜的相处细节。

有一幕是吉娜收拾完东西,看到郎朗躺在床上,便躺过去看着他说:你眼睛怎么那么漂亮!你好可爱!

吉娜不吝啬对丈夫的赞美,郎朗也不吝啬对妻子的宠溺。

吉娜不太会做饭,有一次给郎朗做了西红柿鸡蛋面,清汤寡水的看着似乎不太好吃的样子。

郎朗一口气全吃光了,边吃边说:太好吃了,你怎么这么棒。

虽然吉娜心里明白自己做的饭不好吃,但是听到丈夫的赞美还是忍不住开心。

有一次采访被问到,爱情中最感动她的是什么。

吉娜说:“整个的爱给我,给我温暖的家的感觉。”

好的婚姻,夫妻从不吝啬对另一半的赞美和鼓励,更不会吝啬自己的言语。

作家柏杨说过:“为了爱情的持续,婚姻的美满,妻子固要取悦丈夫,丈夫也要取悦妻子,至于如何取悦,乃是一种高级的艺术。”

双向的情感流动,是婚姻长久必不可少的秘诀之一。

故事的后续是,秋雅的丈夫知道她想离婚时,特别着急。

他说:没想到会变成这样,这几年我工作越来越忙,对她和家庭有所忽视。

问我该怎么弥补。

其实,像他和秋雅这种情况,还不是太坏。只要丈夫有所察觉,并下决心改变现状,就能够挽回妻子。

我建议他尝试做一些改变,比如:

每天吃饭的时候聊聊这一天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

睡前十分钟交流感情,多聊聊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对方感觉到被爱着和被重视着;

每天牵手、拥抱、亲吻,这些都是表达爱意最简单的方法。

后来,秋雅给我发信息说:谢谢你。

我知道她的爱情又回来了。

这世上好的爱情,都是用心表达自己的爱意,让对方知道。

很多时候,当婚姻走入低谷,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处在婚姻中的彼此忘了如何表达。

冲突不可怕,从冲突到幸福,这个过程会让我们有所成长和收获。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指出:"你必须把每一次人际交往,都看成是在他人情感账户内存款的一个机会。"

情感账户是对于人际关系中相互信任的一种比喻。我们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比喻为银行中的存款与取款。当我们与一个人相识情感帐户有建立了,这里面的相识还不是指认识,有些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其实情感帐户有已经有余额了,比如一些大咖,名人,明星,其实他并不认识你,但是他在你的情感帐户里面已经存了一部分钱了,如果他提出要你做什么事,你可能会答应的,所以情感帐户的建立不是同步的,是以你对关系中的另一个人有了认知开展建立的。

当我们建立了情感帐户了以后,有会像银行帐户一样,有存款和取款两种行为。存款会让关系变得亲密、信任,取款使得人们的关系变得疏远、逃离。情感账户如同真正的银行账户一样,投入的越多,能支取出来的就越多,当余额长期0时,就像银行卡一样,要么就被我们注销掉了,要么就丢在一边废弃不用了。

情感帐户可以应用在所有的人际关系当中,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工作关系、客户关系等等,我们今天主要谈的是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帐户。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夫妻多年以来相濡以沫,恩爱甜蜜,而有的夫妻却鸡飞狗跳或者相对无言,那到底是什么让亲密关系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事实上,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在下意识地经营着自己的情感账户,只不过有些是隐性的,平时不太注意罢了。无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行为,或者是展现出的一份情感,都有可能如投石于池,激起一波波涟漪。

如果我们是真正关心或爱护对方,就等于向对方的情感账户里"存款";如果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做出损害对方利益的事,那就等于是从别人那里"取款",当存折里的钱被取光或出现赤字时,我们就不能够再从对方获得帮助和支持。

在关系中没有经营好,情感帐户就一直降低,当降低为零点的时候,可能就离婚或分手了,当然也有很多结婚以后继续存钱,一直为彼此的灵魂伴侣,帐户的余额长期增加,比如钱钟书和杨绛,周润发和发嫂,就算经历风雨,依然愈久弥香。

所以,要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密关系,就需要不断在情感账户中存钱。

亲密关系中 情感帐户的存钱和取钱的行为

一、我们亲密关系中常见的存钱行为:

存钱的行为包括:表扬、夸奖、拥抱、全情陪伴、牵手、深度沟通、写情书等,表扬、夸奖、牵手、拥抱、送礼物都是非常简单和非常有效的日常存钱行为,人人都会做,人人都能做,爱人做了一餐饭,夸奖一下手艺、辛苦的工作,表扬一下责任感、照顾家庭和孩子,肯定劳动的付出,在生日、节日、纪念日送个礼物或心意。。。。有时候只要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对方感觉到付出的看到、行为的肯定,就会促进彼此的关系,让情感帐户存钱。

全情陪伴、深度沟通,是在某个属于两个人的时光,不被打扰的,没有杂念的陪伴彼此,全身心的和对方在一起,享受宁静的时间,让爱在关系中流动,或者深入的探讨一些内心的话题,不是日常功能型、事务型的沟通,而是真的彼此敞开内心,去表达内心的感受与需求,同时也深深的感觉到对方的需求与渴望,相互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大额的存钱行为,双方借由更深入的了解而为关系的情感帐户升值。这部分在成长中的姐妹的亲密关系中出现的比较多,因为由于自己的成长,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也能真实的、中正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把沟通当作一次诉苦和抱怨的机会,而是看到自己、看到对方,把对方当作一个真实的人,去看到他的背景、经验、优点、弱点、真实的情感,让沟通变得有深度,在灵魂深处有更深的了解、理解,我身边的刘凤老师、柳絮老师、喜悦**姐,她们跟伴侣的沟通都能到达这种深度,彼此的情感帐户都在每次深度沟通中大量增加。

写情书就更好理解了,是把对对方的喜爱、夸奖落实于笔头,而文字的表现力或记忆效果比口头表达更有想象空间,对经常的跟爱人写写情书,对亲密关系是非常好储值。想像一下我们在恋爱的时候,是不是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收到爱人情书的时候,那是一种极大的看到和爱的表达,我个人就是隔一段时间,在生日、或者情人节、纪念日就会写一封情书给先生,把自己心里想的,和那段时间他让我感觉好的事情都说一下,他总是很开心,先生很不擅言辞,每次也没说什么,但我就会发现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对更好了,其实就是我的一个存钱行为激发了他存钱的意愿。

送礼物当然也是,精心准备的礼物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被放在心上。注意这里是精心准备的礼物,强调的不是贵,而是从对方的需要来选择的礼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强调自己的存钱行为,如果强迫要求对方送礼物,就是一个取款的行为,如果对方没有送礼物的习惯,你可以通过主动送礼物去培养习惯,同时真实的表达需求,希望以后也能收到来自他的礼物,如果你们情感帐户有余额,对方会有所行动的。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如果对方送礼物,然后自己表现的特别开心,好好的赞赏对方,也是一个存款行为,而如果送了礼物还要说,要不是我要求你会送吗?争来的不香。。。那就是一个进一步的取款行为。这会让对方感动,做了感觉也不好,下次可能就不送了。

总结一下,存款行为非常简单: 每一次你让对方开心,做了一些让对方高兴的事, 那些让对方感受好,被看到、被肯定、被鼓励,在你面前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行为都是存款行为。

二、常见的取钱行为:

包括:指责、贬损、出轨、粗鲁、轻蔑、威逼、失信、漠视对方的努力,对他人的困难不闻不问等

上面说到,表扬、夸奖是非常简单、非常有效的日常存钱行为,但是很多夫妻就是不愿意给到彼此,不表扬、不夸奖,甚至是指责、贬损,曾经有一篇百万爆款文《多少夫妻,耗尽一生做彼此的差评师》说是就个,要么不说话,不沟通,一说话就是抱怨、指责,贬损,在对方面前变成更差的自己,这对关系有极强的破坏性,长期以久,更是持续的存钱行为,慢慢把钱取光。

婚姻专家一般在跟一对夫妻聊天15分钟左右,就会判定未来这对夫妻是否会离婚:如果夫妻出现了持续相互的鄙视、贬损,就基本可以判定,这对夫妻如果没有外力出现的情况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或早或晚会离婚。

还有就是漠视对方的努力,有些夫妻在一起久了,把一切事情就当作理解应当,做了都是应该做的,不做的就会被指责,有句话叫“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的时候,我们对人是没有期待的,没有应该,哪怕只做一点点,都会很感动,都会感觉很甜蜜,而我们在漫长的生活当中,把一切变得应该,让对方看不到努力的价值,也就不去叫存钱的行为了。

对对方父母的矛盾、冲突,甚至不尊重行为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取钱行为,很多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的源头都是伴侣跟父母的矛盾开始的,而很多孩子都是忠于父母的,当伴侣和自己的父母发生矛盾,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的孩子,从而对伴侣产生意见,是一个取钱的行为。不要小看这一点,很多家庭持续的在这个点上取钱,也导致关系的破裂。

出轨就不用说了,是一个大额取款的行为,亲密关系具有唯一性和独占性,而出轨严重破坏了关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感,会让被出轨感受到极度的不被爱,被抛弃的感觉,很多关系可以一下取空,就分开了,有的就算没分开,也需要长期、大量的修补工作,也就是要后面要大额的存钱,弥补情感帐 户的亏空才行。

简单的总结一下:取钱的行为就是:那些让对方感受到不好 、受挫折、受痛苦 ,在你面前不断的变得没有价值、不被看到,不被肯定,一个不好的人的状态。

                                                经营情感帐户的三个要点

有了情感帐户的这个观念,我还需要了解三点关于情感帐户的重要的问题:

1、存取款谁说了算

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个女人,她出于爱,也出于责任,每天在全家还未起床之前,就开始准备丰富营养的早餐。常见她跪在地上仔细地擦地板,一天到晚把家里整理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她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婚姻家庭而努力,人人都认为她是个认真负责的好女人。然而,她并不快乐,当她做牛做马,极需帮助时,丈夫却不施以援手。她常常一个人暗中掉泪,因为觉得丈夫不爱她。

她的丈夫并不是个没有良心的坏人,他也知道应该爱这位认真的好妻子,他想要爱,但却爱不来。他也是个奉公守法,忠于职守的人,每天认真工作。只是他比较感性,平时爱看**,买唱片和各样的书,下班后喜欢去抱抱妻子,要她陪他听音乐,坐下来听他分享各种心得与情绪感受。

当他想要休闲和陪伴时,妻子却忙着烧饭做菜,提醒他要省钱,要上进,只能读有用的书。朋友们不止一次听他谈及他在婚姻中的孤寂和挫折。

在东方社会中,我见过不少上述这样的夫妻。两个人都是好人,都努力爱家,他们都配得享受一个甜美的婚姻,但为什么都觉得不被了解,心灵无法交流,在婚姻中饱尝那么多的无奈和痛苦?”

这令我想起在网络上流传过很长时间的一个段子:我想要一个苹果,你给了我一车的梨,你说全世界都被你感动了,可我,只是想要一个苹果而已。你给的,从来不是我想要的。

我们在爱情中,在婚姻里,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给对方的,常常是我们认为对方需要的,而不是对方真正想要的。

所以,情感帐户的存取款是由对方说了算的,而不是自己,不要说我为了他做了那么多,那么多,要看你做的是不是他真想要的,需要的,就像我们去银行里存钱,你存进去多少钱,是由柜台里面的人说了算,如果你拿着1万日元,非要让银行工作人员往你的帐户里存1万人民币其实是,存不去的,除非你换成1万人民币来。

2、管理好自己的期待,合理取款

我们姐妹陪你的一个学员总是跟我抱怨他老公如何如何糟糕,经常出差,不管家里、不管孩子、如何对他不关心,她不擅长表达自己,总是压抑,压抑到受不了,就爆发一次,大闹一次,又哭又骂把家里变成战场,大闹过之后,彼此都非常受伤,殚精竭虑。有一次,我们在姐妹陪你会员群里做情人节活动,就是让大家秀出对自己、对爱人的爱的表达,她说他对老公说不出来、做不出来,烦他还烦不赢呢。同时,她看到姐妹们都要晒情话、晒礼物也非常羡慕,然后就跟老公抱怨,你看别人都在送老婆礼物,你看你。。。真不像个男人。。。结果被老公一顿反击,吵了起来,后来竟然谈到了离婚上。后来她来到群里跟我们求助,在老师和姐妹们的帮助下才渡过一次危机。

大家看看,这个姐妹在长期跟老公的互动中持续的存钱,还是取钱行为?取钱的对吧,她内在没有清理的情绪、抱怨,充斥了她的内心,在情感帐户中不断用指责、抱怨、贬损去取钱,让她在老公那里的情感帐户时余额非常之小,而她又以要求、逼迫、指责的方式去要求老公送礼物,是以一种大额取钱的方式去取钱,其实是没有钱可以取的,后面的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所以我们在取钱的时候,要评估下你们的情感帐户是否有足够余额的,存款丰厚,很多小问题就可以被原谅。但是,如果银行里已经赤字连篇、债台高筑,再来任何一点小事,都可以变成大事。如果余额不足要及时存钱,或者管理好自己的期待,能不能暂时不取。 管理好自己期待,适当取钱,持续存钱,才能让情感帐户不断增值,让感情日久弥香。

3、自我内在成长让帐户复利增长

继续说上面的那个姐妹,她心里有很多对老公的怨气,确实在很多夫妻在漫长的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矛盾不断的增加,长期以往,对对方有了很多负向的评价,没有有效的沟通,又使矛盾持续累积,让感情不断的在矛盾中磨灭。那么该怎么办呢

姐妹陪你的会员里面有大量的姐妹的做法已经给出答案,那就是自我内在成长!

通过内在成长,了解自我和他人内在运作模式,更清楚的看到,关系中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看到关系中的对方,是如何有那样的想法和行为,真正的明白才有机会融合,才有机会有效的存款 比如会员娟娟,她觉得找了一个特别大男子主义的老公,老公对婆婆是亲听计从,而且对于她偶尔和婆婆的小分歧,反应非常大,她觉得怎么感觉找了一个妈宝男,后来,她知道了,在老公的原生家庭里面,婆婆非常能干,婆婆撑起了整个家,不仅如此,她还看到婆婆非常懂得教育子女,总是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孩子以鼓励,所以老公非常认同婆婆,当娟娟了解到这点并且认可了这一点以后,就在和婆婆的互动过程中肯定婆婆的作法,而婆婆也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疼娟娟,老公也加倍的对娟娟更好。

通过内在成长,我们发现了那些引起我们情绪的并不是别人说错了,而正是因为别人说对了,因为你内在有一个与之相呼应的认同的声音,当别人提出来就引起你的强烈情绪反应那些我们不能接纳的自己的部分,都会成为关系的爆点,都会造成大额取款的行为会员阿红是学习成长过一段时间的,她感觉在很多时候她都能在关系中应对自如,就是偶尔在老公说出:你怎么还这样,你学习成长有什么用啊?每当这句话一出口,阿红就不淡定了,就会跟老公吵起来,后来她自己承认,其实她内在也有一个觉得自己学习成长速度还不够,效果还不够好的声音,所以每当老公说出这句话,她就会被狠狠戳到了,后来,当她不断的肯定自己,肯定自己做到的,也接纳自己暂时做不到的部分,当老公再说那句话的时候,就没什么反应了,直接承认:是啊,我就是还没有成长到足够好,所以我更需要你的帮助啊。后来她老公反倒不常说了。

通过内在成长,不良情绪得以释放,让内心趋于稳定、平静,变得积极、乐观、喜悦、绽放,更容易给出爱、赞赏和感恩,而当这种心态变成一种习惯,那就是会帐户复利,除了本身的存款行为,还会之前存款的利息进行复利,就会让情感帐户进一步增加。比如会员小欣原来觉得老公一身毛病的,不关心自己,冷漠自私,通过线下课的释放和自我的探索,发现其实老公有很多做得好的方面都被自己忽略了,因为自己有很强不配得感,总是把爱的行为解读成不爱的行为,线下课的时候看到自己不配得感的来源是源自小时候被在外打工的父母送到别人家寄养的经历,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了老公以后,总是拿着这种视角去看待老公的行为,就是各位心碎故事。通过线下课的疗愈,小欣重新找回了自己,回去再看老公,好多好多优点,就经常的夸奖老公,老公的表现越来越好,现在,常常给我们秀恩爱,晒狗粮,她说,给她100万换之前的状态,她都不想去换,喜欢这样总是保持喜悦的自己,她和老公的情感帐户也是与日俱增。

在姐妹陪你的各个线上、线下群里,上面提到的例子有很多,姐妹们在关系中翻转的例子数不胜数,每天都在全国各地发生着。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 , 在每一个人际关系中,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存款和取款 。事实上,在彼此交往中,你不是做存款的事情,就是做取款的事情。 你无法控制别人是否存款,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向对方账户存款的实质行动。 随着你向对方账户持续的存款,你就能获得对方的理解,你就能获得对方的信任,你就能解除对方的误会,你就能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从而营造更好的亲密关系。

        本人并非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略读了几本人际交流方面的书籍,不过凭借哲学专业背景赋予我的领悟力和个人在与家人发展亲密关系中的不懈努力,在人际交往方面偶有所得,因此愿意整理和总结些许,期望对他人改进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有所参考。

亲密关系

       不想把亲密关系狭隘地定义为与男女关系或与家人的关系,虽然他们在亲密关系领域里确实占有最大的比重。如果你愿意,你依然可以和朋友甚至是同事伙伴也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所以,在这里亲密关系是指与他人建立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有着密切的情感互动的交往关系。

       心理学研究认为,亲密关系非常重要,不仅是因为有着良好亲密关系的人大多都比较健康、幸福、快乐,而且还因为亲密关系是实现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亲密关系,来形成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实现自我的价值。没有亲密关系的人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和谐一致的自我认知。

        亲密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有人把亲密关系归为一种生物性的能力,比如拥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然就会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或者由某种先天性因素所决定,比如,相信星座论的人会认为金牛座和处女座是死对头,而金牛座和白羊座是绝配等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一些内在的因素如血型、星座、生辰八字等决定,所以亲密关系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要找到对的那个人。当然还有些更为严肃的学者会把亲密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看做是由一些外在的、整体性的因素造成的,比如经济因素,文化背景甚至宗教等等。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探讨中国的“巨婴”问题,认为中国社会文化因素造就了一帮心理未成熟的“巨婴”,一群心理未成熟的“巨婴”们怎么能够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呢?

       诚然,无论是生理、先天因素,还是社会因素都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但是如果把亲密关系建立在这样的信念基础之上,就会觉得亲密关系就应该是一种自然的关系,而不是需要培养,并能够通过努力主动改善、调整的关系,因此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在于选择。当遇到亲密关系的种种问题时,人们就会觉得,性格不合,不是那个“right man”, 就会轻易选择放弃,甚至连生孩子都算着日子去,千万别生错了星座啊!

       但有关亲密关系的研究最有价值的不在于各种星相说、人格说,而是沟通学,通过对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细致研究,试图发现造成冲突的直接原因,并通过改善沟通方式,来建立更好的人际沟通。人们往往会发现,关系越亲密的人之间越容易产生冲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沟通得频繁了,如果有良性的互动,亲密关系就会越来越稳固,如果沟通有问题,那么再般配的关系最终还是会分崩离析。

       所以,对于那些还在思考什么星座的人最适合你,甚至连自己是什么人格类型的人都还傻傻分不清的人,不如好好学习沟通,我相信这些内容适合任何星座和人格类型,对于他们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系都是有益的。

情绪

       界定亲密关系的标准不是物理距离,同床异梦不能算亲密关系,当然也不能以血缘关系来定。亲密关系与其它关系所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亲密关系的人之间能够进行情绪沟通,情绪交流也是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因此,在亲密关系中,情绪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无论是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如果彼此能够分享快乐和承担烦恼,那么这就可以说他们的关系很亲密了。

       在心理学看来,情绪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我们内在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作为一种基本的生理机能,不同文化的人表达情绪的身体语言惊人的相似,开心、悲伤、愤怒,甚至像悲喜交集这样的复杂情绪,有意思的是,动物也有和我们人相似的情绪表达。而且不同程度的情绪都会引起一定生理的变化,比如呼吸、心率和血压。

      不过,由于复杂的文化原因,我们对情绪的认知不仅存在很多误区,而且还发展了很多复杂的、充满了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的情绪表达。

        认知误区之一,就是忽略情绪。或许因为是一种大家都有的无差异的生理本能,情绪被认为是一种低级形式的人类心理,它变化无常且捉摸不定,因此与个性、能力、言谈行为等等相比,情绪是似乎是最不受关注的一个心理要素。孩子们考试回来,我们关心的是考试的结果,却很少关心孩子的情绪。尤其在中国文化观念中还主张要控制和压抑情绪,比如不能喜形于色、面不改色等等。但是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外在的表现,但不能控制情绪本身。就像敢怒不敢言,我们能控制自己不言,但怒的情绪依然存在。

      认知误区之二,和感情混为一谈。心理学中对情绪和感情是进行了特别的区分。情绪是强调心理形成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感情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态度体验。人们往往觉得关系中感情很重要,但是却又容易把一些情绪上升到感情层面,比如一句负气的话,一个愤怒的眼神,就会觉得感情没了,有种爱错了人的感觉。如果老公抱怨我粗心大意老是丢东西,我就会觉得肯定他是嫌弃我了,对我没有感情了。

      知误区之三,情绪的对错。情绪是有积极和消极,正面和负面之分,但这是一种内在需求满足与否自然反应,不能用对和错来界定哪些情绪应该有,哪些情绪不该有。尤其是对一些负面情绪,我们会习惯抱有否定的态度,不要伤心,不要生气等,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就会经常因为一些情绪性的问题被家长斥责。情绪不管积极还是消极的,都应该释放出来,情绪虽然没对错,但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好坏之分。

       认知误区之四,忽略情绪背后的需求 情绪是外向的,情绪的激发跟内在需求满足有关。大部分人是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感知到自己内在的需求。内在需求有些是生理性的需求,但更多的是跟价值观和自我有关。因为内在需求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情的情绪反应也各不相同。情绪是变化的,稍纵即逝的,但内在的需求依然存在。如果这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话,类似的负面情绪会频繁出现,直到需求得到满足为止。

      认知误区之五,将激发情绪的原因指涉他人的行为。正如上面所说,情绪产生源于每个人内心的自我需求。在不同的需求状态下,即便是同一个人对同样一件事情的情绪反应也会不同。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后回到家的妈妈看到在门口迎接的孩子,她会是喜悦的,开心的,孩子多体贴啊。可是一旦是个糟糕的一天,妈妈第一眼看到来迎接的孩子,可能第一句话是愤怒的质问:怎么又不穿鞋!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孩子的行为并没有不同。因为你如何如何,所以我很生气,这是很多人对自己情绪的认知。这种行为层面的互相指责不仅对于内心满足无补,反而会恶化彼此的亲密关系。

       认知误区之六  情绪与角色要保持一致。情绪是个体需求所激发的心理过程,而角色则是社会赋予个体的行为模式和规范,特定的文化背景甚至家庭背景会赋予角色一些非常具体、固定的情绪表达方式,认为这是构建角色的一个重要部分。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膝下有黄金。社会角色的确立确实会让个体建立一套基本符合角色规范的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模式,但是情绪却很难完全置于角色的管理下,无论是什么角色,伤心的时候都不免落泪,高兴的时候都不禁手舞足蹈。而且,除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具体的情绪状态外,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儿童、成人和父母三种情绪角色,这种情绪角色的跳跃会让一个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情绪。比如平时威严的父母突然会变得歇斯底里,而孩子时不时会摆出一副教训人的姿态。这种角色的跳跃可能会是个体内在心理机制的一种自我调整和解压,父母偶尔撒个娇或蛮不讲理一回,对于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是有益的。就像办事严肃认真的老板偶尔会像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样搞搞恶作剧一样。不过这种情绪角色的跳跃往往连自己都意识不到,也经常会让人不知所措。被小孩子教训一番的父母会恼羞成怒,甚至认为孩子大逆不道,会对孩子斥责一番,结果反而会激化紧张的关系。如果能够辨识这种情绪角色,并相应的调整对应,比如孩子教训父母的时候,父母就装傻卖萌,这不仅不会影响角色关系,还会促进彼此的亲密关系。情绪角色的弹性可以缓解社会角色带来的情绪压力。

         情绪上的沟通和慰藉是亲密关系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虽然动物和人类有很多相似的情绪表情,但是微笑是我们婴儿独有的。而婴儿通过微笑来吸引大人,对它进行爱抚,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因为以上的这些错认,否定自己情绪,指责对方行为成为了扼杀良好亲密关系的杀手锏。比如会说,我不想发火的(发火是不对的),但是你的做法实在是令我生气(我发火的原因是你的行为)。有些夫妻都声称在努力的沟通,改善关系,可是因为这样的错认,他们的努力都朝向了错误的方向,越努力,越糟糕。比如,我努力不发火,我努力忍住不说等等,主观上,他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可是事情上,情绪是没法控制住的,你虽然没有责骂对方,但是你关门的声音,脸部的表情所传递的负面情绪要比你直接用语言表达还更为强烈。

         因此,在亲密关系中,要正确认知自己情绪和体察对方的情绪,并试图去探求情绪背后的真正的需求动机,这时你就会发现彼此并没有像行为表现的那样争锋相对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没有外在所表现的那么大。

         在生活中,很多夫妻都有开车吵架的经历。坐在副驾驶的一方对司机指手画脚,批评对方如何如何,而开车的司机则怒火中烧,满脑子都是对方曾经更糟糕的驾驶行为。我们也曾经为这个闹过很多不愉快。直到又一次,我开车,老公坐在旁边不停的叨叨,你怎么这么开,你怎么那样做。我梳理了下自己的情绪,又体察了下他的情绪,然后冷静地对他说,:“我知道你这么说我,是因为你担心我们全家人的安全。谢谢你的这份关心!”老公的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了,楞了一会儿说:“我发现你越来越会讲话了。”其实这不是技巧的问题,是因为我正确理解了他焦虑情绪背后是对家人安全的关系和在意。

       再特别强调一下:在亲密关系中,第一,要关注情绪,包括自己和对方的,都很重要;第二,所有的情绪都源于自己内在的需求,而不是对方。

语言

        **《阿凡达》中,潘多拉星人用辫子和生命智慧树的触须进行对接,就能进行高级思想的交流。而且往往重要的事情他们都是用这种方式来交流,而不是用语言。在导演看来,这是一种比语言交流更为高级的沟通方式。但是,人类在语言发明之前,我们可能更多依赖于肢体语言和表情,甚至是直觉来进行交流,但是这种方式只能进行一些非常简单的思想情感的交流。语言的发明使得我们的交流活动更复杂丰富,但是与此同时,交流中对语言的依赖,使得交流变得更加间接,很多的误解和错待也都是因为语言造成的。

        在亲密关系中,有些人往往内心翻江倒海,但是最后什么也没说,或者说出来的只是一点点,甚至说出的跟内心想的完全不一致,即便是能准确说出来,听的对方却不能完全按照你所期待的那样去理解。这是我们在交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够像潘多拉星球的人那样,彼此能够用直觉就能无缝对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必要的交流冲突。非常遗憾的是,现代文明的演进路径是强化了语言的交流沟通,而钝化了我们的直觉觉察力。好像你要是不大声说出“我爱你”,我就无法相信你是爱我的。

       面对我们不断钝化的直觉领悟力,我们不能将一切都寄托到对方的默契和领悟力上。我可以什么都不说,但是你应该都知道;我可以随便怎么说,但是你不能这么认为。要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而不是潘多拉星球,现在地球人是用语言来交流。所以,与其抱怨对方不够默契,彼此不能理解,不如好好学习怎样用语言来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说,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情绪的沟通和交流,那么语言就是情绪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情绪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情绪释放的一种渠道。不过,错误的语言有时会转换成暴力,曾经再亲密的关系也会因为语言暴力的日积月累而被破坏掉。更糟糕的是,大多数人根本就意识不到有时罪魁祸首仅仅是因为不会讲话。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认为绝大部分亲密关系中的冲突都可以通过改善语言的沟通而得到化解。在沟通中,如何说和如何听都同样重要。

       在学习和思考如何改善语言沟通之前,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说的重要性,说就是沟通。很多人对于亲密关系有着很多想当然的偏见,比如觉得,亲密关系是不需要用语言来沟通的,我不说,你就得明白,这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或者认为把沟通看做是对关系的破坏。我不说,是为了不破坏两个人的关系。千万不要以为你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了解。

       其次,要意识到语言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它是客观的,有具体所指的内涵;另一方面它又有主观性,每个人个体受到环境、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有对同一所指的语言产生不同的主观情感认知。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本身就包含有客观层面的认知和主观层面的情感认知。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五个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省份。我们很快就发现在语言认知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比如我们习惯用“笨蛋”来称对方,表示一种特别的亲密。可是对于另外一个北方同学来讲,被人称作“笨蛋”却是一个非常令人恼火的感受。这种差异性在一些表示主观性感受的词语中就更大了。比如“经常”、“温暖”这样的词,有人觉得每天才算经常,而有人觉得一个月一次就可以算经常了。有些人喜欢用“从不”其实就是想要加强语气和表达情绪,而听的人却会觉得这是一个确切的判定。所以,要注意,即便你说出了想要说的话,别人也未必会照你所以为的那样去理解。这不是因为对方不可沟通,而是这是普遍存在的语言问题。

      此外,很多人对于亲密关系抱有很多过于理想的期望,认为既然是有亲密的感情,既然我是爱你的,就可以随便说,所谓“打是亲,骂是爱”,对方都要无条件的包容。但是包容并不表示没有伤害。亲密关系中的双方虽然是需要坦诚的分享彼此的一切,快乐的,愤怒的,但是我们不要采取伤害对方、激怒对方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负面情绪。

      我发现在那些亲密的、快乐的、和谐的关系中,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双方都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准确解读对方的话语。并不是他们彼此都非常满意,对方没有缺点,而是他们都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用有效的沟通去解决冲突。而那些处在不快乐的、压抑的关系中的人之间,他们要不就缄默不语,要不就是充满各种杂乱无章、偏离主题的抱怨,一会儿鸡毛一会儿蒜皮,这让对方也无法理解和耐心的倾听。

        我自己也曾经陷入了这样的无效、不当的沟通中。不过,当我开始尝试从遣词造句上去调整和改变后,发现原来确实滴水可以穿石。

语言转换器

       马歇尔卢森堡先生在他的《非暴力沟通》书中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要素的实现最后都是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在书中他就如何措辞和用句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建议,并且也列出了一些异化的沟通方式,比如道德评价、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这些在亲密关系沟通中也是经常引起冲突的做法。我至今还能清晰的记得,当我批评儿子从不收拾房间的时候,儿子看着我的愤怒眼神。

       不过,以我的经验,要遵照书上的建议去有意识的调整一贯的说话方式是很难的,经常是计划和盘算得很好,可是,当你将准备好的台词讲完,结果对方完全不按照你的剧本来演时,你会不知所措,备受打击。高考那天,我准备和明年要参加高考的儿子好好谈谈,备战高考。我特意认真的先跟他预约了时间,并按照书上建议设计好了说话的基调:说出自己的情绪,倾听对方的感受。于是我和蔼的说:“妈妈有点紧张和焦虑。想听听你的感受,有什么需要妈妈配合的吗?”,儿子很不以为然的说:“我不想跟你说。不需要你配合。我对自己很满意!”于是,我就被请出了儿子房间。我的剧本里本来应该是儿子跟我倾心而谈,最终制定了一个高三学习计划和目标和我的后勤工作计划的。不过,在这样一次次的挫折中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学习这些沟通的技巧是帮助我们改善关系的,而不是帮助我达成自己的目标。说话方式的改善能够让彼此能够更准确地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是想法,而不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当中。

        在我看来,先学会倾听会可能会比调整说话方式更容易些。因为你无法控制听你说完后对方的情绪和反应,但是通过对对方话语的准确解读,你可以控制你的反应并相应作出应答。这不仅对对方的情绪进行了积极的回应,而且这种有效的互动会反过来让你自己慢慢学习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正确的倾听就像是带着一个语言翻译器,将对方的字面话语进行情绪性的解读。对方的话语中,他是怎样的情绪,他的情绪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在倾听中,我们要明白情绪比事实更重要。我们很多人都有被类似这样的对话带进沟里的感觉。

       “你在家里什么都不管!”

         “哪有什么不管?我上个月不是还倒了一次垃圾吗?”

        “上个月倒垃圾竟然故意把我的花给扔了?简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如果没有像行车记录仪那样的仪器把他们的生活当着两个人的面回放一遍,估计这种争吵永远不会有结果。“你是世界上最有控制欲望的妈妈!”儿子曾经跟我抱怨过,这让我很不服气,满是恼怒,就会洋洋洒洒地用比较法、反正法、举例法给予论证,以摆脱儿子给我扣的“控制狂”的帽子,不过往往是我一个例子还没举完,另一顶帽子又扣上来了。这曾经让我不胜烦恼。后来,当我学会了情绪翻译后,这些抱怨的话都不会引起我情绪的剧烈波动了。我学会了跳出事实层面的争辩,不对话语本身进行直接的回应。有次,老公驾车出门,正好碰上堵车,大概花了一刻钟都没有走出小区门,他非常恼火地抱怨,:“看你买的好房子,好小区!”这要是以前,我肯定气死了,掘地三尺也要把当时买房子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决策的事实证明出来。然而,我启动了话语翻译器,于是他对我的指责就被翻译成了:“这车堵死了,我很烦!”虽然我当时无法缓解他的情绪,但至少我没有再让他更烦。

       人们在消极情绪下,会不自觉地指责和抱怨对方的行为,很少有人能意识到糟糕的情绪并不是由对方的行为造成的,而是出于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你还不清楚对方的需求是什么,但是只要你读懂了他的情绪,一句“心情不好吗?”的简单问候,要比一场有关事实对错的论证要更恰当得多。如果你能再帮助他搞清楚其中真正的原因,那将使你们的关系会更加亲密。

         我还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并不是教育程度越高的人会比那些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更善于亲密关系的沟通,有时情况恰恰相反。那是因为那些受过教育的人,会更在意和关注语言层面的表达,他们会为一些用词的精确性而争吵不已,会记住争吵中的每一个具体遣词,他们会更习惯去讲道理,而忽略到了其中更重要的是情绪和关系。而很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在吵架中会乱吵一气,各种恶俗用词都不吝使用,但是吵完后,大家都忘的一干二净,那些“遭天杀的”、“死一边去的”咒骂丝毫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心理阴影,因为他们不会那么在意语言,他们会更关注情绪。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还要慢慢积累一本特定的翻译词典,掌握双方对于一些词语的不同理解。这种对语言的主观理解的不同,有些是性别、个性等原因造成的,有些则跟成长的背景有关。

        “咱们谈一谈吧!”

        “我不想跟你吵架!”

        显然,这两个人对于沟通谈话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后者原生态家庭父母的沟通方式可能主要就是吵架,因此他对于“谈一谈”的理解就是吵架。如果能理解这点,把他的话再翻译成“我现在不想谈”,就可以了。“我绝对没有说过这句话!”直接可以翻译成:“我完全忘记了有没有说过这句话!”

        此外,针对不同的性别和个性特点,要对对方的话进行适当的缩写或扩写转换。一般来说,男性的表达会更直接些,他如果说:“你烧的菜太咸了。”那么就仅仅是今天这个菜太咸了,千万不要上纲上线,从他对菜味道的不满引申到对自己的不满上来。而女的表达则更为感性些。如果她说“我今天不舒服。”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需要翻译成:“我需要你的关心 。”如果一个女的唠唠叨叨讲一堆事情,可能只是因为她在释放她情绪的压力,可以当这些话就是空气,不要太当真,更不要接话。只要默默的装出认真听的样子就可以了,你大可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我们家的家庭战争模式往往是这样爆发的,我因为儿子教育问题很烦恼,就会忍不住去向老公抱怨,老公听了我的叨叨怒火中烧,就又会把怒气洒在儿子身上,儿子反抗,我又怪老公简单粗暴,经过若干次的大战后,我吸取了教训,每次在跟老公抱怨前,会主动声明:“我现在很烦,我需要倒倒垃圾,你是愿意我把这情绪撒在你身上还是儿子身上?”老公自然说,“还是撒在我身上吧。”于是我便补充说明:“听完后,主动删除,扔到垃圾桶里去。我不需要你做任何的反应。”经过几次的事先声明后,老公已经完全熟练掌握了把我的唠叨转换为垃圾的能力。如果男的在争吵时,突然冒出一句:“我们离婚吧!”翻译过来的真实意思是:“烦死了!我不想继续这场争吵了。”或者简单粗暴的翻译就是:“闭嘴!”

       在很多改善关系和沟通的书中,针对如何倾听会有一个很好的技巧,就是直觉检验。通俗来讲,就是把对方的话,按照你的理解翻译一下后,复述出来给对方听,以确认是否准确的理解了对方的真实意思。这个技巧无论是改善说还是听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儿子对我咆哮,“我不要你管我的任何事情了!”,我会重复一遍,“你的意思是现在不想要我管你做作业的事情吗?”。“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个事情!”,最好重复一遍,“你的意思是不是记不起来做过这个事情,还是即便做过,也是非常非常不常见的。”诸如此类的,这样会让双方都能得到学习。        

       亲密关系面临危机的人的沟通往往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因为彼此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对方的抚慰,就会在言语上更恶劣的攻击对方,理智的和文明用语一点也不能减缓其攻击力。而对方往往还会借过对方刺过来的剑,再里狠狠的捅进去。当我们慢慢学会倾听,把话语的字面意思按照对方的情绪和需求来进行解读的话,我们就会化解对方话语的杀伤力,并且能够让双方都能最终学会如何更好的表达。你学会倾听的时候,对方也就能学会如何去说。虽然这种学习能力会因性格、性别等原因有差异性,但是我认为这是每一个人都能学习到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彼此表达方式的不同会给积极的沟通带来很多的干扰。如果跳出话语表述层面,进入到情绪、乃至需求层面,我们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密关系的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没有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大。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期望能有一个人,能跟你分享快乐和忧伤,并在这样的分享中,更了解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6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