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共鸣,求助~!!

声音共鸣,求助~!!,第1张

用声铺地。

歌唱的共鸣器官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而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歌唱发声时,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体内的各个共鸣腔体,引起共振,这就是共鸣。共鸣对声音起着修饰美化的作用,任何一个优秀的歌手,其发声和美妙的歌唱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唱歌技巧 A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一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歌唱的高低强弱,茚扬顿挫的变化,全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气传”。

⒈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⒉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CM,吸气后保持一下,然后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只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时间越唱越好。

⒊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⒈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要有节奏,不能偷气。

⒉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节奏是一慢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⒊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唱歌技巧B

第一个要注意的是如何使声音更饱满宏亮

无法打开声音的原因有两个:

1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 2气息不稳

(方法):

一 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

注意:在大声说话时,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忘了说话内容

二气息问题

发音震动,震动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三声线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气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 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响亮

下面我们说下唱歌的基本方法

一:姿势

1身体要直 2重心要稳 3上胸要开 4双肩要松 5面部自然 6精神振奋

二:呼吸(呼吸方法有多种我们应曲风而异)

1锁骨呼吸法 2胸式呼吸法 3腹式呼吸法 4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一般我国的美声唱法多才用与第4种:胸腹失联合呼吸法通俗就较为随意点了)

练习呼吸的方法:

(一)可分无声呼吸练习: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发声呼吸练习顿音连音或连顿结合的练习

再说下唱歌时应该如何起音;

第一,要防止用过多和过猛的气息去冲击声带

第二要防止声带过于松垮,不积极拢闭合去挡气

第三,要防止起音时喉头挤,卡,压,使喉头失去弹性

起音时,一定要做到发生自然,气息柔和,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声音流动,并将打哈欠,放下喉头,空气通过声门而吹的三个动作,在同一时间完成同时还要掌握好气息,声带共鸣的协调配合速度

闭合哼鸣的练习方法:

1正确站立的歌唱姿势和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

2用口鼻垂直吸气,鼻孔兴奋张开哼唱时,要有流鼻涕的感觉,要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一定要有叹气感通畅感横膈膜有各显的支持点

3哼唱时,嘴似闭非闭,上下齿不要咬死,舌头平放,舌头舔在下牙床上,喉头下沉轻轻提气

4哼唱时,声音是从上口盖以上发出的,眉心和鼻深处有轻微的振动感,而且每个音都是从同一位置上哼出来的

最后我们说下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为流行唱法,比较强调歌唱者本人的自然噪音,并不特别讲究声音的共鸣和音量,但强调情绪的渲染,非常重视歌曲感情的表达

演唱上要求吐字清晰,音调流畅,表情真挚,有时如口语说白似地低吟浅唱有时又强劲有力地高声喊唱带有极调的倾诉性和宣泄性,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和表现风格的能力:同时也很注意歌唱的自然化和生活化使用话筒演唱也是通俗唱法的特点之一,很讲究使用话筒的技巧,充分发挥电声扩大音量和美化声音的作用以减轻演唱的负担在唱法上也有结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前者如日本的浪曲新唱,后者如法国小曲中的美声派

通俗唱法在表演形式上灵活自由,有较多的形体动作(甚至配上半舞),充分发挥演唱者的特长在服饰上,往往标新立异,鲜艳夺目,在伴奏上大量使用电声乐器,并配以多变的灯光效果,造成听觉,视觉上统一的强烈刺激的演唱效果

补充下演唱的整体布局:

歌唱的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要准确深刻地表现好歌曲的内涵,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认真分析研究乐谱,歌词和表情记号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是歌唱者进行再创造的首要任务只有讲歌曲读熟,背熟,弄清歌词的内容和音乐中各种表情记号的意义和内涵,分析理解歌曲的基本风格情调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做进一步的艺术处理

在精确,熟练地学会歌曲乐谱的同时,应讲歌词多朗读几遍,歌词的文学语言形象也是歌唱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

音乐是歌曲的灵魂,在熟读乐谱的过程中,要反复体悟音乐的感情特征,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理解歌曲音乐的意境

当我们讲一首歌曲已经唱得很准确,熟练,而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有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后,就可进入更为深入的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

写文章讲究结构,作画讲究构图,演唱艺术表现也同于此理,演唱者在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结构形式之后,就要讲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溶金其内,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展开内心的音乐想象,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声音形象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对演唱的声音特质,色彩变化,音乐的连接方式,旋律的起承转合,高潮,收尾以及感情发展的层次变化等等进行整体的设计构思选择最佳的演唱手段加以表现例如如何用速度的快慢疾徐,音量的大小收放,力度的轻重强弱,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色的浓淡明暗,声音线条的连断圆润,语气及语调的变化等等声乐表现手段来体现。同时对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的运用等方法作出统一的布局安排调动一切的声乐技术手段为塑造完整动人的声乐艺术形象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声乐技巧的使用也必须得当有如作画,什么地方需要浓墨重彩的涂抹,什么地方需要轻描淡写的勾勒,都必须服从歌曲内容和整体布局的安排,切忌脱离歌曲内容无目的地炫耀卖弄声音技巧

另外应当注意掌握歌曲不同的风格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音乐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应有意识地去熟悉各种风格的歌曲

]唱歌技巧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2 唱歌技巧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1物理学方面:首先强调,共鸣是共振的一种,声音的共振叫共鸣。

当共鸣发声器件的频率(即固有频率)如果与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则它将由于共振的作用而发声。

2文学方面: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遭际,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通或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物理学》告诉我们: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因为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物体叫做发音体;共鸣是某发音体碰到了振动频率相同的共鸣器(物体或者空气柱)后,振幅加大、声音增大的物理现象;共鸣器一般都是器皿式物体或者空腔;生活里的共鸣现象随处可见,只要有空气的地方都会产生共鸣。

同样的道理,人之所以能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也是共鸣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的发音器官(比如声带)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以致人类刚从声带本体发出的喉原音极其单纯微弱,也无法改变其基本音色。不过庆幸的是,尽管发音体不能改变,但声道是可以改变。声道这个共鸣器包括若干腔体,它可以拉长缩短,可以变粗变细,甚至可以变化大小和形状,于是单纯的喉原音经过由喉至口唇的声道共鸣后,声音变得又响亮又好听了。

既然共鸣对音色的美化这么重要,它的获得和调节是改善声音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声道里的一系列腔体中,各个腔体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怎样锻炼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富有共鸣感呢?

人类发音的主要共鸣腔体从下往上依次为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额窦)等(见图2-9)。而这些腔体又以软腭为界划分为两类:软腭以上包括鼻腔、额窦等,叫“上部共鸣”,这部分共鸣腔体形状不变,体积固定,又称为“不可变共鸣腔”;软腭以下包括口腔、咽腔、喉腔和胸腔等,叫“下部共鸣”,这部分共鸣腔的形状和体积在大脑的支配下可以随意改变,因此又叫“可变共鸣腔”。现在,分别介绍一下这些共鸣腔各自的作用及其特点。

1、胸腔共鸣 ,又叫“低音共鸣”。胸部共鸣虽然不直接参与语言的制造,但它可使音量增加、音质浑厚。也就是说,善于运用胸腔共鸣,可使声音听起来洪亮、结实、有力,给观众一种深沉、真实、可信的感觉。当然,并不是所有演讲内容都需要丰富的胸腔共鸣,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共鸣感过强,就会产生“音包字”的现象,影响到字音的清晰度,这是不符合演讲的发声要求的。

2、喉腔 是人类声音形成后的第一个共鸣腔体,容积虽小,但对声音的质量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喉腔被挤压,喉腔的共鸣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喉原音就得不到很好的扩大,导致声音发横,好像是被“锁”在喉室里面一样。但如果喉部肌肉韧带得到充分放松,喉头的位置也相对稳定,那就可以完全保证喉原音的质量了。

3、咽腔 容积较大,管道较长,形状改变的幅度也较大,是重要的可以调节的共鸣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咽腔的位置很特殊,它是口、鼻形成的分野处和关节点。当气息和声波自肺部经喉部进入咽部后,起码面临着两种以上的选择:比如直冲口腔(关闭鼻腔),从口流出;比如冲到口腔遇阻后又回头冲向鼻腔,自鼻子流出……所以,作为声波必经之路的咽腔,是人体发音体统的一个重要共鸣交通区,对声音的扩大乃至修饰和美化都起相当大的作用。

4、口腔 既是共鸣器官,也是咬字器官,被形象地比喻为人类语言的制造厂。口腔在发声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灵活。可以这么说,没有口腔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人类声音;没有口腔共鸣的作用,就不可能使声音圆润清晰、明亮结实,而前面所说的胸腔、喉腔、咽腔共鸣甚至鼻腔、头腔共鸣也就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演讲时的发声共鸣效应最主要的还是口腔共鸣,其他腔体的共鸣,都必须建立在口腔取得良好共鸣的基础上。

5、鼻腔共鸣 的艺术性强、修饰性也强,鼻腔共鸣可以使声音集中、明亮。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当软腭下垂,口腔通路被阻断,鼻腔通路被打开,而声音在鼻腔中得到共鸣,于是产生了标准的鼻辅音m、n和ng等;当软腭放松,鼻腔和口腔同时被打开,产生的是鼻化元音。不过,少量的元音鼻化能使声音柔和而有光彩,发音也省力;倘若过量的元音鼻化,就会出现“齉鼻”音,这可是演讲的大忌。

6、头腔共鸣 是需要一定的音高,也需要一定的气势的,演讲跟高音演唱不一样,很少用到头腔共鸣。不过,偶尔由于情感的流露,需要慷慨陈词的时候,演讲者所发出来的声音就非常高昂、明快,并且强强有力,而演讲者本人也觉得此时的声音不是从口腔发出的,而是从眉心蹦出。

总之,根据演讲艺术声音要自然、富有情感的需要,演讲发声的共鸣特点必须是: 以吐字清晰为前提,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要方式,再加上少量的鼻腔共鸣为辅助。

介绍完各个共鸣器官的特点后,接下来继续探讨关于共鸣控制的要领。

科学发声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气息下沉,两肋扩张,喉部放松,声音像一根弹性的柱子,在胸部的支持下,垂直向上,经口咽处流向前方,接着沿上颚中线前行,“挂”与硬腭前部,再冲出口外。声音是否悦耳好听是需要各个共鸣腔的调节和控制,而各个共鸣腔的控制要点如下:

演讲时,站立的姿势是挺胸收腹,头部端正,脊背直而舒展,颈部肌肉放松,以便保持咽腔管道通畅,有利于发挥咽部的共鸣作用。

吸气不要太满,否则就会容易造成胸廓僵硬,不利于灵活调节胸部共鸣;发音时,放松胸部,要善于运用意念,总觉得声音像是从胸部发出,以便有利于增加胸腔的共鸣色彩。

要适当打开后槽牙,使槽牙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像咬嚼着橡皮糖一样,同时下颌也要放松。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所发出来的声音才能通畅地到达口腔,才能取得丰富的口腔共鸣。当气息达到口腔后,还要运用意念,让声束沿上颚中线前行,冲向硬腭前部,而此时却有一种声音是“挂”在硬腭穹窿上的感觉。

共鸣控制要与呼吸控制相互配合,因为共鸣调节是通过气息调节来实现的。比如,较强的共鸣需要足够的气息量;高泛音共鸣需要有高密度和高压力的空气柱,并且小腹控制要紧一些;低音共鸣也需要一定的气息量,不过小腹控制可以稍松一些;中音共鸣尽管比较节省力气,但也需要一定密度和流量的空气柱,才能把声音送到口腔前部,才能充分发挥口腔的共鸣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8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